古代汉语(上)课程作业_A
交卷时间:2017-01-08 14:18:12
一、单选题
1.
(4分)《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玄注:“泮畔。”郑注使用的术语 应该是
• A. 谓
• B. 读为
• C. 曰
• D. 之言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六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六章综合运用第一节古书的注解
2.
(4分)“贪贾三之,廉贾五之”(《史记·货殖列传》),句中“三之”、“五之”意思是
• A. 三倍,五倍
• B. 三分之一,五分之一
• C. 三份,五份
• D. 三回,五回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第二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二章词汇第二节古今词义异同
3.
(4分)《诗经·魏风·葛屦》:“掺掺素手。”郑玄笺:“掺掺纤纤。”郑笺使用的术语应该 是
• A. 谓
• B. 之言
• C. 读曰
• D. 犹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六章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第六章综合运用第一节古书的注解
4.
(4分)“反欲斗两主”(《汉书·苏武传》)中,“斗”的用法为
• A. 动词作状语
• B. 意动用法
• C. 使动用法
• D. 动词作谓语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三章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第三章语法(一)实词和句式第二节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
5.
(4分)《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朱熹注:“谷不熟饥,菜不熟馑。” 朱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 A. 谓
• B. 读如
• C. 犹
• D. 曰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六章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第六章综合运用第一节古书的注解
6.
(4分)《郑伯克段于鄢》:“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句中
“以”的词性属
• A. 介词
• B. 连词
• C. 语气词
• D. 语气副词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第四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三节介词
7.
(4分)“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汉书·张骞传》),句中“朝” 的用法是
• A. 不及物动词的意动用法
• B.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 C.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 D. 动词的一般用法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三章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第三章语法(一)实词和句式第二节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
8.
(4分)下列各组同义词,属于动作行为方式不完全相同的是
• A. 聆听
• B. 记纪
• C. 遁逃
• D. 如适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二章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第二章词汇第四节同义词的辨析
9.
(4分)下列各句中,“请”用作表敬副词的一句是
• A.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 B. 及庄子即位,为之请制
• C. 王好战,请以战喻
• D. 玄(谢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四章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二节副词
10.
(4分)“匪言不能,胡斯畏忌”(《诗经·大雅·桑柔》),句中“斯”作
• A. 状语
• B. 宾语
• C. 主语
• D. 定语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第四章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一节代词
11.
(4分)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 A. 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之,以賜公
• B. 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 C.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D.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第四章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四节连词
12.
(4分)下列材料中使用形训方法的是
• A. 柿,赤实果。(《说文·木部》)
• B. 经,经也,人所经由也。(《释名·释道》)
• C. 宫,谓之室。(《尔雅·释宫》)
• D. 从,从二人。(《说文·从部》)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第六章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第六章综合运用第四节工具书与工具书的使用
13.
(4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诗句中,下列四个在现代普通话 中读为平声的字,中古时是仄声的是
• A. 明
• B. 石
• C. 松
• D. 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第五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五章音韵第三节诗韵和诗律
14.
(4分)“亟请于武公。”中的“亟”应读
• A. jí
• B. qì
• C. yí
• D. jì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五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五章音韵第一节汉语音韵的基本概念
15.
(4分)“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晋世家》)中,名词“国”的用法是
• A. 使动用法
• B. 意动用法
• C. 用作一般动词
• D. 用作形容词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三章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第三章语法(一)实词和句式第二节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
二、判断
1.
(4分)“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则牛羊何择焉?”中的“隐”的文中义是隐瞒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第二章
收起解析
答案错误
解析第二章词汇第三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
(4分)祭文是古代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古代文化常识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古代文化常识
3.
(4分)“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治于人”“ 食于人”都是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式。“食于人”意为被人食(供养)。“食人”为主动句式,意为供养人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第三章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第三章语法(一)实词和句式第七节被动句
4.
(4分)《战国策》是一部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参考书,也是一部较好的古代散文集。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第七课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第七课《冯諼客孟尝君》
5.
(4分)反切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很少用的注音方式
•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六章
收起解析
答案错误
解析第六章综合运用第四节工具书与工具书的使用
6.
(4分)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二章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第二章词汇第四节同义词的辨析
7.
(4分)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中“其”的词性是语气词,表反诘语气
•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四章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五节助词
8.
(4分)字典辞书中的部首与汉字结构中的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第六章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第六章综合运用第四节工具书与工具书的使用
9.
(4分)由于古代汉语有句成分经常省略的特点,因此使动用法的宾语也可以省略
•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三章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第三章语法(一)实词第二节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
10.
(4分)“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发怒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第二章
收起解析
答案错误
解析第二章词汇第二节古今词义异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