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培养信息素养出发,基于问题解决,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情境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培养其获取、管理、存储、加工、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教学情境及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关键,一个好的学习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并经历信息处理的过程,还可以学习总结一些技术技巧和方法,加深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图像处理的“制作个人电子相册”,信息获取的“自助游计划”等教学情境,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浓厚,学用得心应手。
二、针对内容恰当选择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究、游戏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协作等等。且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正确使用。例如: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设置一些具体的任务,规定一定样式的墙纸、屏幕保护程序、机器日期等让学生设置;又如在学习PowerPoint多媒体幻灯片软件时,可以给出一个大的主题。每节课教师按一个或多个小任务组织教学。每个不同主题的幻灯片出来了,PowerPoint软件也就学会了。这无形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
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信息素养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体验提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当然,我们可以让学生上因特网去查找,但教师仍需要针对不同的学习主题性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学习资源,如我们在校园内部网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四、给出详细的学习指导
对于学生接触较少的一些知识与技能,教师还应该以范例的形式给出较详细的学习指导。例如,在教Word时,可以先示范在Word中如何编辑一个表格,在进行页面边框修饰,用上艺术型时,让同学发出惊讶的声音,在这个浓烈的学习气氛中,再让学生编辑一份功课表,让他们对功课表进行边框和底纹的修饰,给文字加上颜色等,然后让同学们进行比赛,看谁的速度最快和版面最美观,通过多媒体网络的功能,播放给同学观看。在这个过程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
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五、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支持
新课标基础模块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不以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主线,而是在它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样一来,我们就不能像以往的教学那样,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教学生如何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上,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信息素养是在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中养成的,而学习活动中又时时刻刻在应用信息技术,这样一来,如何处理技术与工具的学习就成为新课标教学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实践中的解决方案是,将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的技术操作和工具的使用写成“技术支持”(如上面第一、二周教学活动中有关电子邮件的内容),供学生查阅使用。在我的教学网站的每节课里都提供了技术支持。
六、设计难易适中、开放的实践内容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许多内容只有在亲手实践后才能理解与掌握。每次课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每次课要布置难易适中的实践。如在完成Word编辑处理后,教师可以对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布置课外作业——结合学校的特色,利用word制作一张电子小报。当学生经过努力完成自己的作品后,会产生一种让所有人“看一看”的心情。教师这时要把握学生的“成就感”,积极组织学生作品的展示。让学生讲述收获、交流经验,以及演讲等形式来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积极心态的形成。
七、设计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案
针对不同的作业设计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案,如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评价量规等。
在同一堂课中不同教学阶段选用合适的教学设计策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更多的要注意让学生进行探索、讨论、交流,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