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武胜中 胡 明
【教学目标】
1.鉴赏本篇新闻的独特之处。 2.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3.牢记历史教训,珍惜和平,抵抗暴力和罪恶。 【教学重难点】
1.鉴赏本篇新闻的独特之处。 2.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一件事情发生之后,及时准确的报道,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可是当没有新闻发生时却要写出新闻,似乎就不那么容易了!可罗森塔尔,却将这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奧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也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奧妙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则新闻。 二、整体感知
1.奥斯维辛是个什么地方?明确:纳粹集中营
2.普通游览者在奥斯维辛一般都能看到什么呢?请大家根据课文分析。 3.用四字短语概括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特点。 明确:人间地狱、杀人工厂。
4.观看短片,作者在奥斯维辛看到了哪些亮丽、暖色的画面?请用短语概括。 明确:《阳光孩童嬉戏图》《雏菊怒放图》《姑娘微笑图》 三、品味欣赏
赏析《阳光儿童嬉戏图》《雏菊怒放图》《姑娘微笑图》(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展示,组内同学或者其他组的同学补充。)
要求:答题时,小组先有感情地朗读所选之处。分析要细致全面,指明手法、分析作用。 1.赏析《阳光孩童嬉戏图》〔1自然段和16自然段〕
明确:写阳光、草地、儿童的嬉戏是通过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提醒所有的人们:这里曾经充满着血腥和杀戮,永远不能遗忘这段惨痛的历史。(板书:乐景衬哀情) 2.赏析《雏菊怒放图》〔8自然段〕
明确:怒放的雏菊花是对纳粹的挖苦更是控诉,同时也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板书:生命的思考)
3.赏析《姑娘微笑图》〔13自然段〕
明确:这个美好的微笑着的姑娘即反衬出了某些人性的残忍,又诠释出了某些人性的美好,通过她,我们应对人性展开自省!(板书:人性的自省)
小结:本篇新闻的独特之处:独特的表达视角、生动的细节描写、精彩的比照衬托、强烈的主观情感 三、深入探究
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而作者还要去报道? ⒈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发言。
⒉展示普利策新闻大奖对于新闻记者的要求: ⒊补充当时的国际形势
明确:世界战乱频繁,世界危机重重。作者正是担忧历史悲剧重演,所以借这篇新闻表达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绝,对灾难历史的深刻铭记,对和平自由的珍惜向往。 普利策奖的颁奖词,然后学生齐读。 1999年渤海海难发生后,《南方周末》的报道
明确:新闻记者是船头的守望者,他们担负着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他们怀揣人文关心。 四、拓展延伸
二战已经越来越遥远,时间冲淡了人们的记忆,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奥斯维辛的冤魂还在徘徊,新的战争继续发生,各种斗争依旧频发。
同学们,面对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暴力乱港事件,你想对自己或者香港青年说些什么? 注意:二选一进行写作。
1.文体自选,句式自定,写一段话,50字左右。
2.请补充 面对暴力乱港,我们/你们不该 ___,而该____,以此为开头,续写一段话,不超过50字。 五、结束语
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起自己的责任。——阿来
生命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六、作业
1.“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饱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 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要求:请你写一段6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一下她的内心活动。
2.推荐阅读《纳粹集中营》德.施瓦茨 《人类的破坏性分析》美.佛洛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