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生字,理解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吹肥皂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欢乐。 教学重点难点:
1.会写8个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图文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观察画面,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组织学生讨论。
3.交流汇报,教师点拨:“若”与“苦”的区别。 4.多音字:扇shān(扇动) shàn(电扇)和hé(和平) huò(和弄) 5.理解词语。
若:如果。浮光:表面的光。 清澈:清而透明。骄傲:自豪。
脆弱:禁不起挫折;不坚强。玲珑:(东西)精巧细致。 圆润:饱满而润泽。光影零乱:指光影闪烁,非常好看。 6.组织学生轻声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把字音读准确。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了作者冰心回忆自己小时候玩吹肥皂泡游戏的故事,介绍了吹肥皂
泡的过程以及“我们”喜欢吹肥皂泡的原因。) 2.小组交流讨论本文的写作顺序。
(首先点明了“我”最爱玩的游戏是吹肥皂泡;接着回忆了吹肥皂泡的时间和地点;然后介绍了吹肥皂泡的过程以及肥皂泡的美丽、神奇;最后写“我们”喜欢吹肥皂泡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指出吹泡泡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玩吹泡泡\\.
(时间:阴雨时节。地点:廊子上。原因:一是阴雨时节不能到山上和海边去玩儿;二是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具体、写清楚的。 2、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图文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检查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看看作者小时候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在书中圈圈画画,做上记号。
2、学习“吹肥皂泡”的语句,理解词语意思,体会作者用词正确。 ①出示吹肥皂泡的句子后,谈谈哪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用得好?练读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
②通过填空练习理解:“慢慢地”吹、“轻轻地”一提、“慢悠悠地”在
空中飘游、“轻轻地”扇,用词准确。 ③感情朗读吹肥皂泡的句子。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自主学习:你最喜欢的哪种泡泡,为什么喜欢? 2、学生汇报交流。 3、指导朗读。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冰心奶奶小时候为什么最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 五、仿照第三自然段把你玩儿的一种游戏的过程写下来。
教学板书:
2 吹肥皂泡 总起——小时候 最爱 做肥皂水 放、加、和弄
回忆 看泡泡 神奇、美丽 吹泡泡 快乐、骄傲、希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