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夏之绝句
壹、基本实力养成站(共42分)
一、字音探勘队(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写出下列“ ”内的字音。 字音 (1) ㄐㄩㄢˋ 1. 词语 开“卷”有益 书籍 词义 打开书本阅读,即能得好处 简 媜
胜“券”在握 (2) ㄑㄩㄢˋ 契约 (1) ㄎㄨㄤˋ “旷”古绝伦 (2) ㄍㄨㄤˇ 个性粗“犷” (1) ㄕㄜˋ ㄓㄜˊ 勾魂“摄”魄 吸引、吸取 “慑”人心魄 害怕、恐惧 比喻很有把握,相信自己已经可以成功 从古以来无人可以相比 个性粗野狂放 具有吸引人的魅力,使人为之迷恋 令人心神恐惧 骈文多用四言六言相间对偶成文,故称“骈四俪六” 形容极为辛劳 形容琴瑟等乐器所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无缘相见 2. 3. (2) 4. “骈”四俪六 (1) ㄆㄧㄢˋ 有对偶的 (2) ㄆㄧㄢˋ (1) ㄎㄥ ㄑㄧㄢ “胼”手胝足 手因劳动摩擦而产生厚茧 “铿”铿锵锵 缘“悭”一面 缺少 5. (2) 二、字形领航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写出下列“ ”内的字形。 (1) (2) 1. (3) (4) (5) (1) 2. (2) (3) 字形 炫 泫 舷 弦 眩 胫 径 迳 词 语 “ㄒㄩㄢˋ”耀 “ㄒㄩㄢˋ”然欲泣 流泪 船“ㄒㄧㄢˊ” “ㄒㄧㄢˊ”歌不辍 夸耀 流泪而将哭泣的样子 船的边缘两侧 比喻政治清明,礼乐教化普及 词 义 头晕目“ㄒㄩㄢˋ” 头脑昏沉,视觉模糊 眼睛昏花,看东西晃动不定 不“ㄐㄧㄥˋ”而走 小腿 各辟蹊“ㄐㄧㄥˋ” 小路 “ㄐㄧㄥˋ”行前往 直接 比喻事物不用推广,也能迅速传播 各自寻求管道,另谋发展 直接前往而不必考虑其他因素 高职国文(III)习作A 第二课 夏之绝句 2 (4) (5) 劲 痉 疾风“ㄐㄧㄥˋ”草 肌肉“ㄐㄧㄥˋ”挛 比喻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才能考验出人的坚强意志和节操 肌肉发生急遽而不自主的收缩,并有疼痛的感觉及机能的障碍 三、词义飞行伞:下列各组词语,意义两两相近者请画“○”,不同者请画“×”。(每题2分,
共14分) 1. 2. 词语 呱啦呱啦 形容滔滔不绝的说话声 断简残篇 残缺不全的书籍 词语 絮絮叨叨 形容言语琐碎囉嗦 青灯黄卷 比喻读书的生活 栉风沐雨 比喻在外奔走,极为辛劳 心猿意马 形容心意不定,不能自持 不绝如缕 比喻声音细微悠长,似断非断 抛砖引玉 比喻自己先发表的粗陋诗文或不成熟的意见,以引出别人的佳作或高论 腹背受敌 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答案 ○ × ○ × × 餐风饮露 3. 形容野外生活或行旅的艰苦 4. 5. 屏气凝神 形容专注的样子 戛然而止 声音忽然停止的样子 掷地有声 形容文辞巧妙华美、音韵铿锵有致 四面楚歌 处于四面受敌的困境 6. × 7. ○ 四、作者思想起(每格1分,共8分) 简媜,本名( 简敏媜 ),从高中时期即开始创作,大学时便已展露文学才华。作品以( 抒情 )散文为主,文思灵动,笔触细致,风格多变。举凡( 故乡 )田园、( 社会 )关照、( 儿童 )成长、( 女性 )内心世界等,都是她关注的主题。简媜致力于( 散文 )艺术的创新,自诩为“不可救药的( 散文 )爱好者”。 贰、综合理解练习站(每题4分,共32分) ( (B) )1.作者用“绝句”来形容“夏天”,是因为夏天是一个充满声音的季节,而作者所谓
的“夏之绝句”,主要指的是哪一种声音 (A)蛙鸣 (B)蝉唱 (C)鸟叫 (D)雷响。
( (D) )2.“我提笔的手势搁浅在半空中,无法评点眼前这看不见、摸不到的一卷声音!”作者在此用什么来形容蝉声 (A)小船 (B)报纸 (C)地图 (D)书籍。
2.(D)作者把蝉声转化成“一卷”书籍,并用“评点”来形容对蝉声的欣赏
( (A) )3.“那轻纱般的薄翼却已在小孩们的两颗太阳中,留下了一季的闪烁。”关于这句
话的说明,下列何者正确 (A)“一季的闪烁”,是指蝉留给小孩们难忘的回忆 (B)“两颗太阳”,是指艳阳高照,晒得小孩们头昏眼花 (C)作者回忆大学时期与小孩们相处的欢乐时光 (D)整句主要描写小孩们倾听蝉声时的喜悦。
3.(B)指小孩们明亮热切的双眼。(C)回忆起自己童年的美好时光。(D)捉蝉时的喜悦。
( (C) )4.在夏之绝句一文中,作者并未使用下列何者来譬喻“蝉” (A)合唱团 (B)隐士
(C)小顽童 (D)吟游诗人。
高职国文(III)习作A 第二课 夏之绝句 3
4.(A)由“蝉是大自然的一队合唱团”可知。(B)由“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可知。(C)是譬喻“树叶”。(D)由“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像一群吟游诗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树荫下,闲散地歇牠们的脚”可知。
( (C) )5.在夏之绝句一文中,作者说:“铅笔盒却从来不会变成八音盒。”这是因为 (A)
捉蝉比起听蝉更让人兴奋 (B)不知道夏天什么时候到来 (C)虽然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声 (D)铅笔盒里的小动物不是只有蝉。
( (B) )6.在夏之绝句一文中,所谓“蝉亦是禅”,其意义为何 (A)走进蝉声的世界里,正
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一般 (B)蝉声使人心灵透明澄净起来,产生“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C)蝉声有如行云流水,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 (D)蝉声宛如狂浪淘沙般攫走人们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
( (C) )7.在夏之绝句一文中,作者认为蝉声音色优美、节奏明朗,却在最高涨的音符处突地戛然而止,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作者在文中,藉此比喻人的生命具有何种特质 (A)聚散无常 (B)盛衰难测 (C)美而短暂 (D)先苦后乐。
( (A) )8.在夏之绝句一文中,有关作者对蝉声的形容,下列叙述何者为非 (A)“应该找一
条清澈洁净的河水洗洗我的耳朵”,作者意在强调蝉声的无所不在 (B)作者认为蝉声有鲜明的节奏感,不同的韵律代表不同的心情,就像一首“生命之歌” (C)作者用“一阵袭人的浪”形容蝉声那种令人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D)蝉声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牠们对仲夏共同的情感,所以就像一首“抒情诗”。
8.(A)表达长久饱受世俗杂音所扰的无奈。 参、延伸阅读飞行站(每题2分,共10分) (一)请阅读下列三篇作品后,回答1.、2.题。 (甲) 知了知了你知不知 同样是刺刺又嘶嘶 去年听来是迎接 拉你依依的金锯子 锯齿锯齿又锯齿 今年听来是惜别 (节录自余光中 听蝉) (乙) 急雨之后,蝉翼溼得不能再飞了。那可怜的小虫在地面慢慢地爬,好容易爬到不老的松根上头。松针穿不牢底雨珠从千丈高处脱下来,正滴在蝉翼上。蝉嘶了一声,又从树底 露根摔到地上了。 雨珠,你和他开玩笑么?你看,蚂蚁来了!野鸟也快要看见他了!(节录自许地山 蝉) (丙)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底:的 赏析:
(甲)蝉的别名又称知了,作者藉蝉声暗示时间的流逝以及自身心境的变化。
(李商隐 蝉) 高职国文(III)习作A 第二课 夏之绝句 4
(乙)作者藉一只遭受苦难和折磨的蝉,说明人生处处充满着考验与困境。
(丙)作者借蝉以自叹身世,表面写蝉,实则寄寓自身虽遭困厄却仍坚守清高的心志。 语译:蝉本就高居树上,餐风饮露,难得一饱;终日哀鸣,以寄幽恨也是枉然。
整夜哀鸣到了五更,蝉声已转稀疏,凄凄欲绝,而树木依然油绿,不加理会。 我官职卑微,仍要像桃梗一样到处飘泊无定,而故乡的田园早已荒芜。 感谢你(蝉)提醒我,我也和你一样举家清白,操守高洁。
( (B) )1.以上三篇作品的比较,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皆使用单一的叙事观点 (B)皆非
单纯歌咏蝉的咏物诗 (C)作者在诗中皆与蝉有所对话 (D)皆使用状声词描绘蝉声
1.(A)(甲)使用单一叙事观点;(乙)(丙)则前后叙事观点不同。(B)(甲)藉蝉声暗示自身心境的转变;(乙)藉身处困境的蝉,暗喻人生亦是处处充满考验;(丙)藉蝉抒发清高自守的心志。(C)(甲)透过“知了知了你知不知”与蝉对话;(乙)透过“雨珠,你和他开玩笑么?”与“雨珠”对话;(丙)透过“烦君最相警”与蝉对话。(D)(甲)用“锯齿锯齿又锯齿”、(乙)用“嘶”字比拟蝉声;(丙)并未使用状声词,仅用“恨费声”、“疏欲断”描述蝉声隐含的幽怨之情。
( (C) )2.下列关于三篇作品的内容描述,何者正确 (A)“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描
写蝉餐风露宿的怡然自得(B)“蚂蚁来了!野鸟也快要看见他了!”是作者对物竞天择的赞叹 (C)“去年听来是迎接/……今年听来是惜别”,表达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D)“锯齿锯齿又锯齿”,是作者对蝉外观的描绘。
2.(A)强调难得一饱的困境与哀鸣整日也是徒劳的苦闷。(B)呈现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D)是比拟蝉声的状声词。
(二)请阅读下文后,回答3.~5.题。 有趣的是,担任母职有助于提升我的“社会地位”—仅限于婚嫁喜庆场合。我多次受邀在婚礼上担任介绍人及贵宾致辞,除了期许新人携手共修婚姻学分,不免也要肩负社会使命、当内政部志工来一段“置入性行销”,为急遽下滑的出生率增一块煞车皮。姚头丸出生那年,一年还有三十万个红婴仔来报到,现在一年不到二十万,台湾已成为全世界低出生率国家之一。报载,台北市二○○九年的新生儿数跌破两万,产妇均龄为三十二点一岁。不结婚只同居或是结婚不生子,已蔚为当代潮流。君不见,河堤边草地上,抱着美容院整理过的小宠狗的年轻人多过推娃娃车的熊猫脸父母,而周边友人家中子女年过三十五不婚不嫁没动静的大有人在,那些没胆父母只敢在背后叹气、着急、严辞批评,却不敢明着问。家庭概念正在瓦解,小家庭已经够小了,现在干脆把屋檐拆了,成就无限大的“个人乐活主义”。这本是多元社会个人选择,但当多数人做这种选择,就形成社会问题了。无怪乎政府要发奖金鼓励早生、多生,北市将发放每胎两万元以资鼓励。在我看来成效不大,不婚不生的年轻人固然有的考量经济,但也有不少无关乎钱财;区区两万奖金不够买一只 LV包,重赏之下都不见得有勇夫,更何况只给一张糖果纸。 赏析:宛如昨日一文是简媜为红婴仔经典版所写的序,随着十四个年头的光阴流逝,作者重
读红婴仔这本“母爱帐簿”,有了更多的感动与感触。
( (B) )3.“重赏之下都不见得有勇夫,更何况只给一张糖果纸。”作者其意为何 (A)挞伐
主张个人乐活主义者对家庭观念的破坏 (B)对于用钱财来刺激生育的做法心存疑虑 (C)对于台北市将发放每胎两万元的生育政策大加赞赏 (D)表达无法认同用两万奖金买一只LV包的年轻人的价值观。
高职国文(III)习作A 第二课 夏之绝句 5
( (C) )4.依据上文,下列叙述何者错误 (A)“红婴仔”,是闽南语,指刚出生的婴儿 (B)
“姚头丸”,是作者对自己小孩的暱称 (C)“熊猫脸父母”,指的是不生小孩的顶客族 (D)“现在干脆把屋檐拆了”,作者藉此譬喻家庭概念的瓦解。
4.(C)指因照顾婴儿而睡眠不足的父母
( (D) )5.依据上文,对于当时台湾社会现象的说明,下列何者正确 (A)在台湾担任母职的
人,其社会地位皆因此而提升不少 (B)台湾的年轻人都是因为经济考量所以选择不婚不生 (C)养宠物的年轻人以同居男女占最多数(D)超过适婚年龄却仍未结婚的人越来越多。
5.(A)作者根据自身经验认为担任母职似乎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但并非认为凡在台湾担任母职者皆可提升社会地位。(B)由“不婚不生的年轻人固然有的考量经济,但也有不少无关乎钱财”可知为非。(C)从文中无从判断。(D)从“周边友人家中子女年过三十五不婚不嫁没动静的大有人在”可知。 肆、趣味文学体验站(共16分)
■成语活动站—四季风情画(每题4分,共16分)
请同学依据下列四幅四季图,自参考选项中选出与之相同季节的词语代号填入答案栏。 参考选项 (A)火伞高张 (A)比喻烈日当空 (B)惠风和畅 (B)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C)麦浪翻云 (D)草长莺飞 (C)夏天的麦苗随风起伏,有如海浪,而云朵(D)形容暮春三月的景色 也随之翻滚 (E)燋金烁石 (E)将金石烧到镕化。形容非常炎热 (G)水落石出 (G)冬季水位下降,使石头显露出来 (F)风霜高洁 (F)指秋季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H)斗杓东指 (H)北斗星的斗柄东指,代表春天来临 (I)金风飒飒 (J)白雪皑皑 (I)比喻秋风吹起。金风,指秋风。飒飒,形(J)冬天的霜雪,非常洁白而光亮 容风声 (K)桂子飘香 (K)形容中秋时桂花绽放,香气飘散 (M)柳绿桃红 (L)朔风凛冽 (L)冬天吹的北风,极为猛烈而寒冷 (N)腊鼓频催 (M)杨柳碧绿,桃花红艳。形容春天绚丽多彩(N)指岁末年终,年关将近 的样子 (O)菊黄蟹肥 (O)菊花盛开,螃蟹肥美,代表秋天来临
4.
3.
(P)沉李浮瓜 (P)比喻夏日消暑的乐事 2.
1.
高职国文(III)习作A 第二课 夏之绝句 6
答案
(G)、(J)、(L)、(N) (F)、(I)、(K)、(O) (A)、(C)、(E)、(P) (B)、(D)、(H)、(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