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蒋经国对国民党转型的影响
作者:尹湘旭尹湘旭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2期
摘要:比较政治学界都承认政治菁英间的政治策略互动过程,决定着民主转型结果的成败。本文通过对蒋经国主政后进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的分析,描述其对台湾政治发展的影响,试图解释蒋经国在国民党的转型中所起的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国民党;蒋经国;政治革新;转型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1
在比较政治学中政治精英之间的策略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主转型的成败。通过对执政团体及在野团体在民主化中所发挥的作用,则可将民主转型区分为两个阶段即民主的转型期和民主的巩固期。转型期指开始了广泛参与的自由竞争的领导人选举,巩固期指不再有人期望通过非民主的手段推翻民选领导人获取政权。蒋经国在台湾转型期作为政治强人在内外形势交相逼迫的形势下,没有采取拖延回避的方式而是主动进行了体制改革。
蒋经国“政治革新”前,在野党以及反对势力均在体制外进行反对活动。70年代中期,国际承认的日益流失使得国民党以全中国代表自居的“法统”面临困境,使其不得不转而寻求本土社会的支持,为其政权的合法性充当支柱。在经济跨速发展的同时,以战后新生代以及中产阶级为背景的政治反对运动,在70年代后期期开始兴起并对威权体制提出强烈的挑战。1979年《美丽岛》杂志形成了全岛的连线,代表了台湾本地族群的政治意识已经成熟,同年的高雄事件,可以算是继中坜事件后最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国民党的威权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政局的稳定,运用行政的方式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暂时的稳定并没有解决社会中的深层次矛盾,也没有建立经济持久发展的机制,贪污腐败、家族政治、官商勾结等都削弱了当局的合法性资源。因此,人民更多的政治性诉求通过社会运动来表达。1985年至1986年所爆发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江南命案、十信弊案、华航货机遣返谈判等),使国民党的声望跌到谷底。对国民党来说,除了民主政治之外,己没有其他体制能够治理台湾这个内外情势如此复杂的地区,对台湾自身而言,民主政治不仅仅是政治理想的实践,更是实现治理的唯一可行方案。 台湾内外压力的涌现是促使蒋经国所领导的国民党开始认真面对民主改革议题的首要因素。而此时国民党领导层的接班问题也因蒋经国的健康问题而浮现,促使蒋经国必须对其身后的政治发展形势预做一些安排与设计。1986年3月29日,国民党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蒋经国做出了政治改革的决定,并指示成立一个十二人的“政治革新小组”,研究政治改革议题。6月,国民党正式提出六点改革的建议,而这些建议成为其政治改革的纲领。这六点包括:(l)充实中央民意代表机关;(2)地方自治法治化;(3)制定“国家安全法”;(4)民间团体组织许可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度;(5)强化社会治安;(6)党务革新等问题。这个纲领实际上包括了解除戒严、允许反对党成立、国会全面改选等问题。1986年10月5日,蒋经国在国民党中常会发表“本开阔无私胸襟使宪政更臻完善”的著名讲话,他说:“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因应这些变迁,本党必须以新的观念,新的作法,在民主宪政体制的基础上,推动革新措施。惟有如此,才一能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才一能与民众永远在一起”。同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解除戒严”、“开放党禁”的议案。1987年6月23日,“立法院”三读通过“动员勘乱时期国家安全法”,随后在7月15日正式解除长达38年的“戒严令”,12月25日,“立法院”通过“人民团体组织法”,正式解除“党禁”。这些政治决策标志着台湾进入民主转型的自由化阶段。不少学者也称这个时期的国民党政权是一种“软性威权主义体制”。[1]随后国民党多次“修宪”,从地方到“中央”全面铺开直接选举,民进党积极地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同时自主社会运动崛起,台湾进入新的时期。 蒋经国执政以后,推行所谓“实质外交”和“多元化”的路线,加强“多边实质关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其策略措施越来越灵活而且富有弹性。如以“政经分离”原则拓展对外贸易;以“政治与学术、文化、体育分离”原则,进行对外学术文化交流活动;以“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安全”及“对人严、对物宽、进来严、出去宽”的原则对大陆开放。这些政策既表面上维护了官方“不接触”的立场,也拆除了自我封锁的藩篱,它无疑打破了两岸近40年的人为隔绝状态,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又促使国民党大陆政策在90年代向着更加开放灵活的步伐渐进。
蒋经国推行的“政治革新”是执政当局为了延续政权生命所做“理性”计算后的策略选择。虽然总的看来,是面对内外压力时的一种有限度的改良性的体制调整措施,但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民众和党外势力的政治参与要求,使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受到一定的限制,台湾进入了由国民党一党专制向“一党优势、多党竞争”的方向发展,启动了台湾政治转型的序幕。 注释:
[1]、梁钦尧.政治发展与政党转型:中国国民党民主化之研究[D].台大政治所硕士论文:21. 参考文献:
1、(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2、(美)陶涵.蒋经国传[M].华文出版社,2010. 3、姜南扬.台湾政治转型之谜[M].文津出版社,1993.
4、李振广.当代台湾政治文化转型探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5、(美)陶涵.蒋经国力促台湾政治转型[J].文史参考,2010(1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