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的概念

来源:爱够旅游网


素质教育的概念

人的素质不但涉及人的生理遗传表现出来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指后天经过学习所获得的各种社会属性,如观念意识、思想品德、价值取向、情操情趣、文化修养等的综合反映。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就是建立在对素质的这种社会性的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就是“教人成为社会的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素质教育中能得到最为充分的体现。

“素质教育”一词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经提出就在教育界广为流传,至今二十多年。由于对“素质”一词的界定有多种不同的提法,所以“素质教育”的概念在认识上也是说法不一,但基本含义大体上是一致的,主要是论述的角度不同而已。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阐释自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随后,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鲜明地指出了素质教育的内涵。目前一般的说法是,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发展人们先天与后天所具有的各种素质,以进一步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

当前,我国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了相对统一的认识。杭州大学的张定璋先生认为: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是教育要在“三个面向”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的教育。也有些学者认为,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理想人格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由于受篇幅的限制,我们不能一一列举各种观点。但是,可以看出,学者们的观点有一些共同性,这些共同性包括:素质教育强调全面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密切结合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注重发挥人的智力潜能,强调人的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全面、系统、极大的发展和完善人与生俱来的素质,使人的先天潜能和后天个性获得最大程度的完善和发展,从而形成社会和国家所需要的不同素质和品格。

素质教育的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教育范畴。在当前我国建构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又赋予素质教育新的内涵与时代特征。素质教育必须立足于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自主、能动的主体性要求,超越人的自然素质,不断提升人的创新素质的教育。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符合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与学会交往,进而学会做人。因而,素质教育也应该是一种强调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只有构成个人素质的各元素之间的有机协调和整合,教育发展人、提升人的真正意义才能得以体现。

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其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其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