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一、我知我家
1.家庭关系的建立P4_7
(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②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
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
④随父(母)再婚组成新的家庭。
⑤非婚生子女不一定与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权利义务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家庭结构的类型:
①过去的家庭常常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大家族。
②现在一般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和联合家庭。
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P6_7
(1)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2)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家,特别是了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我爱我家
1.大人讲我小时候P8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第一所学校。
(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
(3)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2.无悔的奉献P8—10
(1)在世上的多种爱中,至深至纯的是母爱和父爱,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只要留心,我们随时可以感受到这种爱;
(2)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3.感受家庭温暖P10—11
(1)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2)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
三、难报三春晖
1.爱洒人间P12—14
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理应受到孝敬: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
②我们应该以爱回报: 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③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要弘扬这一优良传统。子女孝敬父母既是道德义务又是法律义务。
2.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P14—17
什么是孝敬父母?
①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② 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
③ 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3.如何孝敬父母?
①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
②表现在:爱父母,心中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等等。
④孝敬父母需要付出,即要付出代价。
⑤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重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的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⑥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一、严也是一种爱
1.成长也会有烦恼P19_21
(1)产生烦恼的原因:小时候,我们对父母依附、崇拜。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但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矛盾。
(2)如何对待父母的严要求?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2.逆反心理有危害P21—22
(1)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又是产生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不可。
(2)正确认识逆反心理
①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
②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难免有误区。
③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
正确的行为选择。
(3)逆反心理的危害是什么?
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自己。
(4)如何克服逆反心理?
①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②学会与父母正确交往:对父母的态度要温和,不采取偏激的行为方式;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能力,让父母放心;与父母交流和沟通。
二、两代人的对话
1.怎样架起理解的桥梁P23_25
(1)在家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积极的做法是走进父母,亲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
(2)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时,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家长商量。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3)有效沟通要掌握基本要领,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2.“处理家庭冲突六步法”:p24
第一步,明确冲突是什么;
第二步,进一步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
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一问题可能涉及的各种方式;
第四步,判断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
第五步,确定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式;
第六步,检验最终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有效。
3.交往讲艺术P26_27
(1)赞赏父母,赞赏中增进亲情。学会真诚、得体地赞赏父母,是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
(2)认真聆听,在聆听中获得教益。与父母交谈,要先倾听、再倾诉,尤其在接受批评时,有错就承认,有理要婉转地说。
(3)帮助父母,用行动感动亲人。我们应竭力为父母分忧,努力帮助父母做事,父母
就会更疼爱我们,更为我们着想。
(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要非与父母争个高低上下。
第二单元 师友结伴同行
第三课 同侪携手共进
一、同学·朋友
1.我的人际圈P30—31
(1)克服闭锁心理,积极交往
如果封闭自己,只会使自己陷入孤立。
我们要认识闭锁心理的危害,敞开自己的心扉。
积极交往,开放自我,我们的性格才会更开朗,人生才能更精彩。
(2)受欢迎的人具有的共同特征
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伴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成为大家喜欢和信赖的人。
2.与友同行P32—35
(1)友谊的作用: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
(2)交友的原则
①交友要平等互惠,给予和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实现双赢或多赢。
②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我们就会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获得更持久的友谊。
③真正的友谊要坦诚,要坚持原则,交友不能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
④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二、男生·女生
3.让我们荡起双桨P36—38
(1)男生女生交往的意义:
①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②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
③还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使男生成为男
子汉,女生成为好姑娘。
(2)男女同学之间怎样进行正常、健康交往?
①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尊自爱;
②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
③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④总之,只要我们真诚待人,坦然大方地与异性同学交往,就一定能获得异性同学的尊重和友情。
(3)如何看待对异性的关注?P39
正视男女生交往中的情感问题: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可能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4)如何把握情感 (如何正确处理男女生之间的情感?)P39-40
①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选择。世间万物各有时节,过早地成熟,会过早地凋谢。
②当我们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选择中我们把握青春,在承担责任中我们长达成人。
(5)异性交往中学会自我保护
在与异性相处时,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良好自律,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6)在日常生活中女孩应如何保护自己?P41
①保持庄重,不丧失警惕。
②沉着应对,不惊慌失措。
③和自己喜欢的男孩单独相处时,要善于保护自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