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顶管导向测量系统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顶管导向测量系统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爱够旅游网
第33卷第1期 现代测绘 V0I_33,No.1 2010年O1月 Modern Surveying and MaDDin July.2010 顶管导向测量系统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杨 帆 ,张晓日。,李英硕 ,黄江培。,向亚非。 ( 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上海200092; 上海立信测量有限公司,上海201901;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上海200092)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在顶管施工测量中的一种测量系统,阐述了这套顶管导向测量系统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 以及使用这种系统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改进措施。顶管导向测量系统是由最新的自动驱动全站仪和 工业电脑组合起来的一种自动化测量程度高的一种先进测量手段,在顶管工程中使用顶管测量系统可以很有效地 解决顶管测量困难、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等难题,因此顶管测量系统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顶管工程顶管测量系统 自动驱动全站仪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97(2010)01--0005--03 1 引 言 始数据输入,通讯设置,测量定向解算,图形偏差显 示,历史数据查询等。 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 2.2 一般顶管测量系统使用前期工作 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 在观测好现场后,需带好必要的仪器和设备做 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 好顶管测量系统的前期工作。前期工作对整个顶 种地下管线等。顶管施工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 管测量系统的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做好前期 中继间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 工作才能使中后期的顶管系统测量更加简单、轻 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与此同时,也就把紧随 松,起到事倍工半的效果。前期主要工作有: 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始发井和接收井之 (1)自建坐标系,如果需要将控制点与当地坐 间,以期实现非开挖敷设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 标系建立坐标转换关系,可以在自建坐标系中观测 随着当今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发展、通讯设 3个以上具有当地坐标系坐标的基准点; 施的进步以及全站仪的智能化使得工程测量手段 (2)布置控制网、测出控制点坐标,这些都基于 与方法变得更加简单与快速,极大地提高了工程的 基本的导线测量理论; 效率与工程的精度。 (3)测量始发井与接收井洞门中心坐标,建立 顶管内操作空问较小、空气潮湿、管内与管外温差 设计轴线; 大、有些管内含有大量积水,观测条件极其不利。管内 (4)利用测站控制点测量六菱镜坐标; 无固定点、每次导向测量都要从工作井起始点开始,所 (5)墩台的设立并安装强制归心底盘、全站仪 以人工测量时间较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2 。 安置; 计算机与智能全站仪(测量机器人)的结合使得 (6)机头菱镜的设立以及机头菱镜到机头中心 顶管测量更加实时、高效,改变了传统人工导向的测 的距离以及倾斜仪初始角度的记录。 量方式。下面将介绍顶管测量系统所采用的基本原 在自建坐标系中应将原点(O 0 O)以及定向控制 理与方法,结合一个工程示例,说明使用注意事项。 点设在远离顶管施工现场、以免顶管顶进过程中造成 2系统组成以及系统的使用方法、测量原理 起始点的变动,这对后面复测工作十分重要。复测一 般每月进行一次,如果发现洞门中心坐标以及菱镜坐 2.1 一般顶管测量系统简介 标出现较大变化,则应立即重新进行测量,确定变化 一般的顶管测量系统包含两部分:硬件部分和 量后再在软件设置中修改初始数据值。机头菱镜由 软件部分。 于顶管设计存在曲线、倾斜的设计轴线等原因造成机 硬件部分主要由:自动驱动全站仪、工业电脑、 头菱镜不能较好地观测,可以在机头中安置2个以上 倾斜仪、若干个单圆菱镜、信号转换器、连接线等通 的菱镜固定设备,以备在全站仪由于遮挡不能观测到 讯设施设备。 当前菱镜时及时更换可观测到得机头菱镜位置,并重 软件部分:顶管测量系统软件。一般包括:初 新在软件设置中修改初始值。 6 2.3 一般顶管测量系统的使用方法 现代测绘 第33卷 仪整平定向工作;2)仪器的定期检校和维护;3)定 在完成前期工作后,接下来就是顶管测量系统 的日常使用和维护工作,顶管测量系统往往需要2 名工作人员进行,一人负责井下的全站仪整平、初 步定向、点位学习(利用全站仪瞄点并记录、传输到 电脑软件)过程,另外一人负责井上控制台的电脑 软件操作;不同类型的顶管测量系统具体使用方法 根据软件设计而定,所需要的工作人员数量也可以 期的人工复测确定系统软件的可靠性:4)定期的测 量始发、接收洞门中心以及六菱镜坐标变动情况。 3.2工程偏差情况 三角形数据和控制室的电脑联接。在具 体实施过程中,电脑指挥全站仪完成后视定向得出 全站仪坐标后转向目标前视观测菱镜坐标,后根据 菱镜坐标解算出机头中心坐标,于是得到机头中心 根据软件设计、工程提供的设备数量而定。 2.4 一般顶管测量系统采用的测量学原理: 该测量系统所涉及的测量原理有: 坐标与设计轴线的平面偏差和垂直偏差。 在现场施工中,我们定期用人工测量方法检查 系统的可靠性,并且定期重新复测控制点坐标、六 菱镜坐标、始发和接收井坐标变化,待确认变化量 后及时在系统软件设置中修改参数。表1是我们用 人工测量方法测得的平差和系统显示偏差的差值 随着顶管顶进距离的变化。 表1顶管顶进机头偏差表 a.常规控制网坐标的计算:由控制网坐标计算 出始发井洞门中心坐标以及接收井洞门中心坐标, 确定设计轴线; b.六菱镜后方交会后严密平差计算出全站仪 中心坐标; C.由全站仪中心坐标得出机头菱镜中心坐标, 根据菱镜中心坐标换算出机头中心坐标。 3工程示例 3.1工程背景介绍 在上海某顶管工程实际应用中,井深15M,井长 在使用该系统中我们发现了在300 M以内使用 该系统完全能达到施工方的顶管精度要求,但是在大 约550 M以后该系统的高程精度已经完全不能满足 宽为10M左右,在这次施工中我们采用了上海立信 测量系统,主要硬件设备有:TCA1201全站仪一台、 TPC6000~121TH工业电脑、倾斜仪、网络延伸器、 施工方的要求,在软件系统中施工中,我们针对仪器 因素、软件因素、环境因素做了一些实验和分析。 3.3工程偏差分析 LEICA单圆菱镜、2107信号转换器。设计的现场顶 管测量系统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 地面部分:l号、2号、3号控制点、原点控制点、 测站控制点、转点控制点。其中l号、3号控制点、 原点控制点和测站控制点有必要设立墩台和强制 归心底盘,做好点位固定工作,含有工业电脑、顶管 机操作室的控制室也设在地上; 检验仪器因素的影响:在顶管停止顶进过程 中,我们尝试过用不同的全站仪进行测量,相差不 超过2 CITI(此时可认为顶管机为完全静止状态)。 由此可以基本排除仪器因素的影响。 检验软件因素的影响:用一台全站仪观测发生 偏差变化前后的前视棱镜点坐标,并用测得的坐标 地下部分:六菱镜固定在始发井四周,全站仪 固定在安装在墩台上的强制归心底盘上; 和软件记录的棱镜坐标做比较。发现软件记录和 全站仪测得的坐标相同,并且在偏差变化前后,用 全站仪实测的棱镜坐标确实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可以基本排除软件因素的影响。 对于环境因素,目前有两种情况:一个因素为 机头部分:倾斜仪和机头菱镜分别安置在机头 的转动刀盘的尾部; 需要的测量人员,导线点位测量和始发、接收洞 门中心坐标测量以及六菱镜坐标测量需要3—4人, 日常的仪器换站整平、仪器维护需要工作人员2人。 前期工作:1)用常规测量方法测量控制点点位 坐标、计算出1、2、3号等控制点坐标,再测量计算出 始发、接收井坐标以及六菱镜坐标;2)量出机头菱 镜到机头中心坐标的距离、记录倾斜仪初始的横向 角和纵向角的角度值;3)将这些数据输入到顶管系 统的软件中,并在软件中保存。 千斤顶顶力过大引起的工作井整体移动,但实际上 经观察,在全站仪的工作过程中,全站仪本身的位 移很小可以忽略。全站仪安放好整平后,不同时间 用后方交会测得的测站坐标基本相同,相差不超过 0.5 mm。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管道因素。 夏天管道内为低温2O度左右,而管道外是高温 30度左右,在内外空气对流下,高温空气遇到低温空 气,便形成了一个由水汽折射面,低温处空气底部更 日常定期工作:1)日常的仪器换站工作和全站 第l期 杨帆等:顶管导向测量系统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7 靠近管口。事实上,全站仪光线由理论路线照射进入 站数量,使得测站误差加大,但是实际中利用LEI— 管道。但是由于折射,全站仪必须由图中实际路线照 CA1201全站仪精度为(1 mm+1.5 ppm),根据m 射进管道,这样全站仪必须要更大的垂直角才可以照 一 ̄/ ;+m;,增加一测站增加的误差只有0.4mm 射到棱镜。这个就造成实际复合高程多数是低于软 左右远远小于折射所带来的误差。 件显示高程的原因,相反低温处空气上部更靠近管 在顶管施工现场中,对顶管测量不利条件很 口,则实测高程变小。另外,这个水汽折射面很脆弱, 多,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稍微有点风力就会发生变化,比如人的走动,自然空 1)顶管过程中,整条管道式前进的,除了始发 气流动等。所以测得的垂直角,以及随垂直角变动的 井的菱镜和安置在井下测站的全站仪的位置几乎 高程也会大幅度变化。并且在折射面变动过程中,因 不动之外,管内所有转点都在变动; 全站仪和菱镜的连线方向折射面平面方向基本保持 2)顶管施工条件比较恶劣,空气中水气很大、 垂直,而垂直方向则呈很大一角度,且这个角度不停 湿度也很高,这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尤其是三角 地变化。这就是为什么系统平面偏差跳动不大,而高 高程精度,而且对测量仪器和设备也产生损害。 程平面偏差跳动比较巨大。 为了更好地解决顶管测量系统困难的问题,应 2.4解决方法介绍 加强计算机和全自动全站仪(测量机器人)的联机 为了工程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偏 使用,开发出更稳定、智能化的顶管测量系统,更有 差影响,我们针对导致解决偏差跳动的主要原因提 效地解决传统顶管测量难的问题。 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折射面的消除或者减弱,目前这种方法无法应 3结束语 用到施工中; 顶管测量系统采用了自动驱动全站仪、工业电 最根本的方法是在远距离的顶管现场施工中, 脑、先进的通讯设施,改变了传统顶管测量的方式, 可以增加全站仪数量并且改进相应程序; 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但目前在工程中使用的 在远距离或弯曲线的顶管现场施工中,可以增 顶管测量系统还存在一些不足,应该结合顶管距离 加全站仪数量并且改进相应程序;在使用方法2时, 开发出适合顶进各种距离的顶管测量系统,并提供 以增加1台全站仪为例。 相应的仪器设备 1号全站仪通过墙壁上的六菱镜坐标后方交会 可以得到1号全站仪的坐标,2号全站仪可以通过 参考文献 观测安装在l号全站仪的菱镜作为后视定向点坐 1陈建华,顶管导向测量系统的开发研究[J].河海大学学 标,定向完成后再重新目标前视观测机头菱镜坐 报,1999,27(6)i00—103 标,再换算机头中心坐标,最后与设计轴线比较得 2胡瑞灵,长距离曲线顶管测量施工技术EJ].地下工程施 出偏差值。改进后的顶管测测量系统增加的全站 工与风险防范技术,886—892 仪数量,因此计算机除了负责数据采集和计算之 3常青、殷春乾,顶管工程施工中的测量技术探讨[J].西部 外,还需分别控制各全站仪有序的进行观测。 探矿工程,2003,81:7—8 在增加全站仪数量的同时可以很好地解决大 4郑金淼,自动导线测量系统及其在顶管施工中的应用 气折射导致的偏差过大的问题,但同时也增加了测 _J].测绘通报,2001,1(1) Pipe-drving Survey System on the Underground and Its Appliacation in Engineering YANG Fan ,ZHANG Xiao—ri ,LI Ying—shuo2,HUNAG Jiang—pei ,XIANG Ya—fei。 ( The Department of Surveying and Geo—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hanghai 20092,China;。Rasing Company,Shanghai 201901,China; 。The Department of Applied Mathematics,Shanghai 20092,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easurement of pipe-driving survey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and described the use of such system、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improvement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measures.The system mainly consists of a computer、auto—theodolites and a set of computer soft wares.The system can be effectively make pipe-driving measurement easier and the engineering needs less labor,SO the pipe-driving survey system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Pipe ̄driving engineering;Uderground pipe-driving survey system;Auto-theodoli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