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究

来源:爱够旅游网


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究

摘 要: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输电线路铁塔施工行业的高速发展。然而,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工程很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这些因素极有可能导致铁塔基础位移或不均匀沉降,最终使得铁塔倾斜或者塌陷,严重的引起输电网络瘫痪等重大安全事故。基于此,文主分析了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的主要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措施,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技术;质量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高压输电线路在电力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整个高压线路输电系统中,电力铁塔基础工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输电线路铁塔基础一般都是在野外建设,面临的环境比较复杂、分布距离较远、自身体积较大,施工难度很大。在铁塔基础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铁塔的施工质量,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使用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检查、严格施工工艺操作流程,确保每个施工环节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1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铁塔基础的施工质量对后期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然而现阶段铁塔基础施工中仍存在着很多技术问题和管理难点,主要有:(1)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需要兼顾环境因素,受环境的影响较大。由于输电线路的施工跨度大、跨域宽、线路多,因此会遇到很多艰苦的地理环境,这些都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例如,有些地区现场地形为流沙地、沼泽地等特殊地形,有些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就需要进行技术处理,需要增加施工难度。(2)铁塔基础位于地面下,工程质量问题难于发现,施工质量好坏在工程竣工后不易检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是唯一的控制环节,监管措施单一。如果工程在全部完成之后发现了质量上的问题,施工人员无法立即解决,而且增加维修费用支出,最终妨碍整个工程的施工计划。

2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2.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1)施工材料的准备。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混凝土材料和钢筋材料的管理。施工材料的准备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基础材料的质量检测,以规格、数量、尺寸、具体型号作为分类依据将材料划分出来,然后分别入库储存。同时也要依据施工图纸核实运输到施工现场的材料,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基础材料有误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基础材料的分配及运输,施工人员要确保所分配和运输的材料能

够及时有效地满足各部分施工的要求,同时要掌握材料存储量的管理,对于缺少的材料要及时补充。对于库存材料要做好保护工作,防止各种待使用材料受潮、被雨淋湿或者被污染等。

(2)施工人员要做好地基护理保障工作。首先通过经纬仪测量基坑坑深、对角线、根开等,同时用木桩或者是其他的标志来标记基坑的中心部位。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在开展操平测量工作时,要确保对具备垫层的现浇基础进行2次操平测量(即浇筑之前及浇筑以后)。

(3)施工人员需进行实地考察。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实地考察并编制调研汇报,为施工的开展提供依据。考察内容包括工程的外部环境、施工场地及工程规模等可能会影响到施工的因素,并且根据考察的资料编制施工组织计划,确定施工人数、资金供给、材料用量、工期调整方案、施工质量检查方法等内容。

2.2钢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1)钢筋弯钩的处理。在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过程中,钢筋进场,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规定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进行监理见证取样复检。在对弯钩进行加工时,要求钢筋弯曲成型既要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钢筋弯折需要以构件的形状为依据,然后参照施工工作手册与设计要求予以优化完善。

(2)钢筋的捆扎。对于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工程来说,钢筋的完好度与清洁度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对钢筋进行捆扎的时候,事先一定要彻底清除钢筋表面的铁锈、油漆等,并保证钢筋没有缺陷。然后还应当仔细检查核对钢筋的类型、规格及数量是否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然后才可以开展钢筋的捆扎工作。

(3)钢筋的焊接。钢筋焊接施工的过程中,要将设置在同构件内的钢筋焊接的接头错开处理,而且接头应设置在相对来说受力较弱的部位,要求一根钢筋不可以焊接2个接头。还要时刻注意控制钢筋在预应力区与非预应力区的受拉区间,大致控制在25%~50%。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接头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全数检查,检验方法为观察;焊接接头外观检查时,首先由焊工对所焊接头或制品全部自检;然后由施工单位专业质量检查员检验;监理(建设)单位进行验收记录;纵向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外观检查时,每一检验批中随机抽取10%的焊接接头。检查结果,当外观质量各小项不合格数均小于或等于抽检数的10%,则该批焊接接头外观质量评为合格;接头试件进行力学性能检验时,其质量和检查数量应符合本规程有关规定;检验方法包括:检查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钢筋进场复验报告、各项焊接材料产品合格证、接头试件力学性能试验报告等,应包括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检验。

2.3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1)水泥、砂、石进场后,应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及其他相关规定检查产品的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由监理见证取样送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2)对于混凝土的配合比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因为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影响着基础的质量,应按照JGJ55-2011《普通混凝土混合比设计规程》确定,以满足规定的混凝土要求。应尽可能用较大密实度的材料,还可以掺加部分的粉煤灰进行调试,从而提升混凝土性能。铁塔基础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搅拌时必须严加控制: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参见表1)。(3)混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明确,并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施工缝的处理应先凿除松动石及表面浮浆,用水润湿后采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等级的水泥砂浆铺底,浇筑混凝土。(4)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时刻控制混凝土的各项指标,其中包括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坍落度等。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隔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浇筑的高度不应大于2m;在浇筑过程中还要及时清除表面积水,否则将会降低混凝土的质量;应连续浇筑,尽量缩短间歇时间。(5)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浇筑完后12小时内覆盖浇水,炎热夏季2~3小时,干硬性混凝土1~2小时;养护日期以达到设计强度60%左右为度;普通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后方准上人施工。

2.4地脚螺栓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铁塔基础工程地脚螺栓的安装施工前,要对基础的测量以及混凝土结构等方面进行测量,如果基础施工的测量数据不符合设计或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规定,将会影响铁塔地脚螺栓的安装质量水平。因此,在进行基础浇注工序时,要事先根据螺栓大小以及埋置深度留出合适的螺栓孔。此外,转角塔、终端塔的基础脚螺栓通常规格型号是不一致的,螺栓更大,承受力更大,在施工前必须认真核对图纸后,才能准确无误的进行锚固螺栓安装,保障地脚螺栓的安装质量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保证输电线路铁塔基础的施工质量,必须对铁塔基础的施工技术、工艺熟练掌握,在操作过程中规范工作行为。尤其需要注意做好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以及地脚螺栓的控制环节,严把隐蔽工程质量关,如此才能增强铁塔基础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雷德坤.浅析输电工程线路施工管理中的问题[J].现代物业,2013,2(7)

[2]陈国贸.浅谈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