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重点: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生字词卡片、PPT课件、相关视频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画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把课文分成五个部分,思考每一部分讲了什 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7):写腊八到除夕之前都做些什么,有哪些风俗习惯。 第二部分(8):详细描述北京除夕的热闹场景。 第三部分(9~11):描写了正月初一到十五前这一段时间人们的活动。 第四部分(12、13):写元宵节的热闹场景。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5分钟)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25分钟) 第五部分(14):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人们又重 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了。 4.生字我会写。 (1)出示生字: 蒜 醋 饺 摊 拌 擦 眨 宵 燃 贩 彼 贺 骆 驼 恰 (2)识记字形。 注意字的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醋 饺 摊 拌 擦 眨 燃 贩 彼 骆 驼 恰 上下结构的字:蒜 宵 贺 注意字的书写 “蒜”下面的两个“示”左小右大。“醋”不 要漏写左边里面的一横。 “摊”最右边有四横,不要少写。“贺”最后 一笔是点,不是捺。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相互借鉴。 5.理解本课重点的词语。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彼此 贺年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 杂拌儿 万象更新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悬灯结彩 (1)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眨”的读音,读作“zhǎ”,“律”读作“lǜ”,“截”读作“ji初读课文 é”。 (2)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学习字词 娴熟:熟练。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25分钟) 规矩: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彩排:戏剧、舞蹈等正式演出前进行化装排演。 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 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如此。已,停止,结束。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 6.再次巩固字词。 7.同桌之间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3.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5分钟) 课堂板书 本节课注重情景的创设,以孩子们熟悉的童谣导入并加以提问,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以读为主,重视同学们语感的培养和训练。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就是与同学的互动不是很多,以后我会多与同学互动,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美的重要阵地。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学习课文安排有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重点:了解课文中重点写了哪几天的热闹气氛,从中感受北京春节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一定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复习旧知 巩固字词 (5分钟) 1.全班交流汇报,总结年味。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 些地方写到?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①找出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②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 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①正月初一逛庙会,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灯会,能使我们体会到人们清闲、娱乐、高兴的心情。 ②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各自的快乐。 2.深入阅读,体会写法。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文中详写的三天精读课文 中,你最喜欢哪一天?画出相关句子,和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读中感悟 (2)深入研读详写部分,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5分钟) 指导品读“除夕”。联系自己过年时的感受,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①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 ②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 ③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 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除夕夜无眠。试 着用你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指导品读“正月初一”。小组齐读,边读边思 考: ①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②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1.复习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 3.指名朗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体会到什么? ③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 指导品读“元宵”。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 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从哪些 词句中可以感受到元宵的灯特别的多?①勾画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②谈谈自己的体 会。 教师小结:第14自然段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每个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作者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除夕、正月 初一、元宵”这三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 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 处。 3.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从哪里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精读课文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读中感悟 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25分钟) 个饺子”“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悬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积累方法 指导写作 (5分钟) 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作者先简单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初一、十五;最后简略交代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章有详有略,脉络清晰,推进自然。 总结全文 延伸拓展 (5分钟) 总结全文 延伸拓展 (5分钟)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课堂板书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