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校体育学完整复习资料

来源:爱够旅游网


体育教学:是教育学的统一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方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及掌握体育、卫生保健根底知识和根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安康,开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根本途径之一。

体育教学目标: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到达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育学的统一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方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及掌握体育、卫生保健根底知识和根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安康,开展个性体能,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学习及实践活动统一的过程。存在于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过程。

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到达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

广义的体育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原那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一切组织及技术措施。

狭义的体育教学手段:特指为了到达体育教学目标所运用的物质方面的场地、器材、仪器、设备等。

体能:指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根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

重复法:是指在不改变动作技术构造和生理负荷的外表数据的条件下,所进展的反复练习的方式。

变换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开展学生体能所采用的变换练习的环境、条件和动作的组合等情况下,进展锻炼的方法。

持续法:指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练习时,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比拟稳定的强度、不间歇地进展练习的锻炼方法。

间歇法:是指根据对象、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生理负荷的大小,调整及控制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以提高开展体能效果的方法。

循环法:又称巡回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开展体能的要求,选择假设干练习或动作,分设假设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个负荷,一个接一个进展作业的轮换,循环往复地进展练习的锻炼方法。

综合法:指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等各种开展体能的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的锻炼方法。

分解法: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局部及段落,逐个进展教授,最后完整教授动作技术的方法。

学练法:指学生在教师知道下,按照一定的要求,相对独立地进展学习及练习的方法。

自学法:在教师的知道下,学生学习体育及卫生保健知识,学习理解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

自练法:在教师的知道下,以学生自身的独立活动为主,有目的地反复进展身体练习或实际操作,掌握体育及卫生保健知识,形成稳固提高运动技能的方法。

模仿练习:是指学生按照提供的动作模式进展棋布性练习,体验运动感觉,形成运动技能或操作技能的方法。

反应练习:是为获取学生自己所掌握的运动技能、操作技能及标准动作模式之间差异的信息,以加强自我诊断,不断改良及提高运动技能、操作技能的方法。

强化练习法:是在屡次反复练习的根底上,为了更好地掌握运动动作,创设比拟复杂多变的练习条件及外部环境,通过自我强化,进一步稳固提高运动技能的方法。

体育的组织工作:是指为实现课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各种合理措施及手段。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展,对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根本要求。

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实现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学生具体情况、教学环境而合理采用的教学方式。

分组不轮换:是将学生分成假设干组,在教师统一指导下,各组按教材内容安排顺序,依次独立进展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分组轮换:是将学生分成假设干组,在教师的知道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分别学习不同性质的教材内容,按预定的时间轮换学习内容的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课密度:也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教学制合理运用的时间及上课的总时间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不合理的时间:但凡课中的时间,消耗在教学和教学辅助无关的方面均为浪费时间,即不合理的运用时间。

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受的量及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

体育课的心理负荷:是指在课中学生心理所承受各种刺激量及强度的程度。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情绪:人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态度、体验。

意志:指学生根据自身确定目标,克制困难,努力实现的心理过程。

体育教学过程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课教学。

体育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有 教师 学生 体育教材 传播媒介 教学目标。

清朝政府在 ?奏定学堂章程? 中规定各级学堂要开设体操科。

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有 直线排列、 螺旋排列 、混合排列 三种。

运动技能教学的3个阶段:粗略掌动作阶段、改良和提高动作阶段、 稳固及运用自如阶段。

体育知识及运动技能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讲练法。

预防及纠正错误的方法有 强化概念法、转移法、降低难度法、信号提示法、外力帮助法。

自练法包括 模仿练习、反应练习、强化练习。

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体育课堂常规、体育教材内容、课的组织教学、突发事件处理。

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有 说服法、典范法、评比法、表扬法、批评法。

实践课有 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考核课 四种。

体育课生理负荷测定及评价方法有 学生自我感觉 观察法 生理测定法 体育课生理负荷的评价 几种。

备课的形式有 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 两种。

编写理论教案的步骤、方法及要求有: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找准并弄清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及编写教学内容和过程、设计板书、课后小结 几个步骤。

一.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

1.学校体育目标及体育课程标准。

2. 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及功能。

3. 学生身心开展的特点及其规律。

4. 实际条件和可能。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1. 社会制约性规律

2.认识规律

3. 学生身心开展的规律

4. 教育学辩证统一的规律

5. 教育、教养和开展相统一的规律

6.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

7. 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根本要素合力的规律

8. 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应规律

三.体制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

1.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2. 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3.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四.编选体育教学内容的原那么?

1. 教育性原那么

2. 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那么

3. 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那么

4. 理论及实践相结合的原那么

5. 统一性及灵活性相结合的原那么

6. 教学内容及?国家学生体质安康?的内容相结合的原那么

五.小学体育教材特点?

1. 体育及卫生保健常识

2. 游戏

3. 根本运动

4. 韵律活动和舞蹈

5. 根本体操

6. 小球类

7. 民族民间体育

六.中学体育教材特点

1.体育根本理论知识

2. 跑、跳、投掷

3. 体操

4. 球类

5. 韵律体操和舞蹈

6. 民族传统

7. 开展身体素质练习

七.运动能力及身体素质的关系

运动能力及身体素质,既有区别,又密不可分。运动能力是身体赖以表现和运动形态,而身体素质是提高运动能力的根底。一般是通过开展运动能力来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反之身体素质水平提高了那么又有助于运动能力的开展,两者相辅相成,都是体质根本内涵的重要局部。习惯上把两者叫做体能。

八.开展体能的原那么

九.全面性原那么

全面性原那么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事各种身体活动,从而促进身体形态、功能、体能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开展,特别表现在各种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开展。

1. 既要全面开展,又要突破薄弱环节。

2. 正确处理好开展运动能力及身体素质的关系。

3. 合理选择内容。

十.适量性原那么

是指在体育教学中,科学、适量地安排运动负荷的量及强度,使学生承受恰当的生理负荷。

1. 要根据课的目标、教材性质、课的类型和学生的特点等合理安排课的生理负荷。

2. 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量及强度关系。

3. 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外表数据及内部数据的关系。

4. 帮助学生学习并使其具备自控及检测负荷的方法和能力。

十一. 安康性原那么

1. 全面理解和贯彻体育教学大纲

2. 加强学生安康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3. 安康教育要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十二.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1.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及直观法,使学生明确动作学习的意义及任务,建立正确动作表象及一般概念。

2. 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构造,在学生具有完整动作概念的根底上

3. 适宜的运动负荷

4. 由于本阶段学生分析运动感觉的能力有限,所以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来自于教师的语育和学生本身的视觉监视。

5. 应尽可能缩短课及课之间的间隔

6. 要及时预防及纠正动作技术中的严重错误

十三. 体育知识及运动技能教学的原那么主要包括?

1. 知识技能教学及能力培养相结合原那么

2. 直观及思维相结合原那么

3. 区别对待及因材施教原那么

4. 循序渐进原那么

十四. 完整法及分解法

1. 完整法的优点是保持动作的完整构造和环节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完整的掌握动作。缺乏是学习难度较大,不利于掌握完整动作中较为困难的环节。

2. 分解法的有点事降低难度,简化教授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掌握动作的困难环节。缺乏之处是动作易割裂,破坏动作的完整构造,影响正确的动作技能的形成。

十五. 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

1. 运动生物学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完成动作的时候动作概念不正确,完成动作的方法不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根本原理。

2. 生理方面的原因: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未到达完成动作所要求的水平

3. 教育心理方面的原理:师生关系紧张,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实际,缺乏系统性,方法失当,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4. 外部客观条件方面的原因:场地、器材、设备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外界气氛条件干扰

十六. 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原那么?

1. 方向性原那么

2. 正面性原那么

3. 尊重学生及严格要求相结合原那么

4. 集体力量教育的原那么

5. 知行统一的原那么

十七. 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开展的作用?

1. 体育教学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开展

2. 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开展能起稳定作用

3. 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开展起调整作用

十八. 体育实践课构造的理论依据?

1. 学生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2. 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3. 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十九. 准备局部的目的?

教学常规活动是指每节课开场时所需进展的一些根本活动,主要包括全班整队,检查人数、宣布教学目标及要求、检查服装、布置见习生活动内容、队列队形练习等。

一般准备活动:是指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开展的活动

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其动作的性质和构造及根本教材有关或相近似的练习

准备局部的内容选定应具有 全面性、多样性、针对性、渐进性。

二十. 教学场地器材的布置?

1. 场地器材的布局及使用要合理,可移动器材应尽量向固定器材靠拢

2. 布置的场地器材应符合锻炼、卫生平安的要求,课前应认真周密检查,严防发生伤

害事故。

3. 场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练习轮换时的队伍调动,有利于增加练习密度和适宜的生理负荷。

4. 场地器材的布置便于教师对课的调控和辅导学生。

二十一. 体育课生理负荷的安排?

1. 课的生理负荷的量及强度的安排,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水平

2. 根据课型和组织教学形式的要求安排生理负荷

3. 要考虑教材内容的性质、构造、难易程度、练习强度及气候环境等条件来安排生理负荷

4. 要依靠负荷强度大小,适当地安排间歇时间,使练习及休息交替进展

二十二. 体育课的生理负荷的调控?

1. 改变练习的某些根本要素,如速度、速率、幅度

2. 改变练习的顺序和组合,安排合理间歇、练习及休息合理交替

3. 改变练习内容的性质

4. 改变练习的密度

5. 改变练习的限制条件

6. 改变课的组织教法及形式

7. 调整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比例以及调节生理负荷

二十三. 体育课生理负荷测定及评价方法

1. 学生自我感觉

2. 观察法

3. 生理测定法

4. 体育课生理负荷的评价

心率:小学生120~130次 ,初中生120~140 ,高中男生120~140

二十四. 体育理论课的准备

1. 理解情况;掌握教学班的学生人数、年龄、思想、身体安康等

2. 钻研教材教法

3. 准备教具学具

4. 设计编写教案,要以课的整体及各环节的联系作通盘考虑

5. 预讲

二十五. 体育实践课的准备

1. 了解学生情况

2. 研究教材教法

3. 准备好场地器材

4. 编写教案

5. 培养体育骨干

6. 教师预练

二十六. 体育课评价的具体方法

1. 全面评价

2. 专题评价

二十七. 评价课效果的形式

1. 自我评价

2. 听课评价

二十八.体育评价时的考前须知?、

1. 理论及实践相结合

2. 定性及定量相结合

3. 全面分析及专题相结合

4. 主管及客观条件相结合

二十九. 体育教学工作方案?

1. 全年教学工作方案

2. 学期教学工作方案

3. 单元教学工作方案

4. 课时方案

三十. 制定全年教学工作方案的步骤及方法?

1. 确定学年体育教学目标

2. 确定本学年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的总时数

3. 确定本学年的考核工程及标准

4. 确定各类教材内容的教学时数和各项教材内容的教学时数

三十一. 制定学期体育教学工作方案要求?

1. 教材内容的安排要有利于学生身体的全面开展

2. 每次课教材内容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负担和身体的承受能力

3. 教材内容的安排应注意其系统性及连贯性,处理好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

4. 各项教材内容的安排应考虑季节性

5. 要正确确定各项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