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的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空间狭小,幼儿较多,在进行活动时不能很好地展开。活动器材相对较少。这些现象对儿童更好地参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容易导致儿童的活动体验不佳,影响教育效果。所以针对区域环境创设的问题,教师必须制订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更好地克服这些问题,采用有趣的教育策略,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其中,对幼儿进行活动指导,提高教育效率。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教学策略 引言
环境这一隐性的教育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并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发展,是幼儿教育资源的重要构成要素。优质、合理的区域活动环境规划能够促进幼儿个性化、自主性学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目前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情况来看,其中存在着空间利用不合理、幼儿对环境创设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对区域活动的开展以及环境教育价值的发挥造成阻碍。为此,幼儿教师应从基本的环境创设现状出发,深入探究具体、有效的改进方法和策略,对此进行逐步完善,让幼儿在良好活动环境的感染下得以健康、快乐成长。
一、创设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现状
(一)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利用通常不具有开放性
众所周知,传统幼儿园大多集中在相对封闭的教室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经常在教室中间摆放教室里的桌椅和幼儿游戏玩具,完全限制了儿童的活动范围。而且这种区域活动不是空间开放的。此外,在很多幼儿园中,仍然普遍存在以幼儿集体活动教学为主,教师一人负责上课、幼儿在下面听的普遍现象,同时幼儿集体活动用的材料比较缺乏,孩子自主活动的时间比较少,教师往往都是带领幼儿进行集体活动,无法有效组织孩子进
行自主活动,从而导致教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很难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严重影响了幼儿的整体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内容与课程存在明显割裂现象
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在营造区域环境的过程中,通常只考虑以下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幼儿园的区域环境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第二则是设计得是否合理、是否适用于幼儿的活动和学习成长,这一点很重要但是,在实际设计中,也应该考虑到一种更全面的方法,即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准确把握幼儿园实践课程设计与区域活动环境的关系,并相互熟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衔接作用。然而,目前,教师往往忽视两者之间的关系,导致幼儿园的各种区域环境创设活动与幼儿学习实践课程存在一定的脱离。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 (一)让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统一协调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环境位于幼儿园内部,整体设计应与幼儿园文化相协调。只有将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环境与幼儿园的整体范围相协调,孩子们才能感受到区域活动环境中的幼儿园文化。幼儿园的文化渗透可能对儿童产生微妙的影响。例如,幼儿园高度重视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区域环境的设计细节应注重儿童的身心健康。幼儿园可以把活跃的活动区和安静的环境分开,这样孩子们就能有更好的活动经验。孩子们可能需要在活动中喝水、吃饭和上厕所。通道的设计应在这一领域的活动空间进行优化,使儿童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喝水、吃饭和上厕所的动作,这也是照顾儿童的体现。孩子们也有隐私权,所以在空间设计中可以应用半私人空间设计,这样每个活动领域都是独立的,代表了该领域的完整性。在间隔空间时,应用书架等作为间隔,它既能起到间隔的作用,又能发挥书架的功能。书架的高度设计应与孩子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以便孩子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自由地看书。如果这些细节在幼儿园做得好,孩子们就能感受到幼儿园的人文关怀,所以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参与区域活动。
(二)结合幼儿水平,创设主题区域环境
创建区域活动环境主要是为了通过环境中的材料和要素激发儿童的好奇心,让幼儿产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同时,通过区域活动中的各种有效互动达到教育和锻炼幼儿某项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学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如爱好、身心发展等,创造一些专题区域活动环境,帮助儿童实现身心发展。学前教师在建立主题领域环境时,不仅要考虑儿童的兴趣爱好,还要尊重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确保区域主题内容符合儿童的能力。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儿童才能建立自信,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经验。
比如,小教室里的“娃娃家”活动,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来说,充满了对陌生幼儿园环境的不适应,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家庭依赖感。为了帮助小班的孩子缓解这种情绪,幼儿园教师可以为他们设计“玩偶之家”的区域活动。特别是,学前教师可以利用幼儿与其家人、周围环境和生活细节相关的特点,指导儿童在“娃娃家”活动中收集一些与“爸爸妈妈”和“我的家”相关的物品,如与爸爸妈妈的家庭照、喜欢在家玩的玩具等。收集这些物品后,学前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在家的生活经历装饰“玩偶屋”的环境,例如,可以把家庭照片挂在墙上。在“娃娃家”的空间设计中,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模拟自己的家园进行装饰,简而言之,尽可能为幼儿营造温暖安全的环境。这样孩子们就能感受到大家庭在参加地区活动时的温暖,然后消除他们不确定的心理,喜欢幼儿园的生活环境。
(三)在区域环境中设置标语
区域活动虽然给予儿童很大的自主权,但他们也必须要懂得一定的规则意识。因此,当教师促使儿童开展区域活动时,应始终提醒儿童遵守促进儿童良好习惯的规则,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
例如,一些小男孩在玩具区玩完后经常把玩具扔出去或带到其他区。这使得其他孩子如果想玩这个玩具就不能很快找到这个玩具,从而造成混乱。因此,老师们可以用标语设置的方法在玩具区插入标语,内容是:“我有良好的习惯,不要扔掉玩具”。标语应与图片相结合。孩子们虽然不能很好地识别单词,但也可以通过图片来学习应该做些什么。贴上标语后,老师应该及时解释标语,让孩子们明白标语的意思。孩子们玩玩具时,可以意识到应该把玩具放回原处,这样可
以调节孩子们的行为。这样的口号可以出现在许多区域环境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他们养成更好的习惯,提高他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
(四)基于区域活动的创新性环境创设
幼儿自然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尤其是一些新事物,新环境,可以瞬间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及时创新,纠正开展区域活动的环境,以此保持和延续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例如,利用生活使用的材料进行创意生产,丰富地区活动材料,努力挖掘现有材料的可用元素,在加工和改造后成功转变成其他玩具,例如角色扮演,将大纸箱制作成电话亭,以及交付生活使用的电话,为幼儿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游戏环境,这些游戏环境旨在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开展活动的环境并没有改变,教师可以通过认真观察,让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通过改变他们的活动环境,为幼儿的活动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例如,在开展“小小菜市场”的区域活动中, 一部分幼儿沉浸在“买菜”的角色中,一步一步地逐渐体验到了上课的乐趣,但也有一部分幼儿很快完成了买菜的任务,只能默默地站在一边,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拓展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进入游戏环境“小小厨房”,然后对幼儿进行合理的引导,即小朋友们,爸爸妈妈快要下班了,买完菜我们去厨房给他们做一顿丰盛的美食怎么样,以及新的游戏环境,瞬间重新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开启了烹饪之旅。孩子们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一个爸爸妈妈喜欢吃的菜来做食物。在这一区域游戏活动中,创造新的环境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建立一个新的幼儿游戏研究领域开辟了另一条道路,有效地鼓励幼儿相应的成长和发展。
结束语
幼儿时期是塑造良好人格的关键时期,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引导者,承担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重任,所以,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幼儿塑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其在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下自由成长、主动学习,并且让幼儿在和谐环境中意识到自
己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尽情地展示自己、张扬个性,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由成长,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耿蓓蓓.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J].知识文库,2020(01):71-72.
[2]雷萍.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9(14):120. [3]马婷.浅析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才智,2019(36):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