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家庭教育做起之杨若古兰创作
小二班 张昊冉家长
细心拜读了《家庭教育》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没有普通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发生共鸣.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黉舍教育、社会教育不成代替的地位和感化.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诱孩子构成准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忙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定使孩子滑向反面.是以,父母应当尽好教育后代的义务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掌控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此刻,过分溺爱和式的峻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准绳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他强调“对后代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当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本人能够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的景象,他指出家长的义务是帮忙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是以提出活教育中的两个准绳“凡是孩子本人能够做的,该当让他本人做”,“凡是儿童本人能够想的,该当让他本人想”.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式的峻厉管教方法也是不成取的,这类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师长教师主意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敬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该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示.他认为父子作伴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间的情感,添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会教育
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欠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当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进修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明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谈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后代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上行下效、耳濡目染而实现的.是以,为人父母,如果但愿本人的孩子品德高尚,本人就不要做背背道德原则的事;如果但愿孩子尊敬师长,本人首先必须尊敬他人、贡献老人;如果但愿孩子有义务心,本人该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如果但愿孩子好学上进,本人就应当提高本身素质,重视常识的进修积累和更新;如果但愿孩子守次序、守规则,本人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后门”.优良的父母都是以本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风格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典范,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气,从启发中引诱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爱护保重幸福.是以,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本人的言行.
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须要进修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竭进修提高的结果.只要不竭进修和把握古代家庭教育科学常识和方法,才干饰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包管.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合,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克不及代替的,黉舍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长、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最初祝福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家庭教育的首任优良教师,培养
出成功的孩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