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钢筋的基本为识
一·钢筋的定义、常见类型性能及符号: 定义 类型 HPB235级 HRB335级 HRB400级 RRB400级 光面 螺旋肋 刻痕 钢绞线 在砼结构中直径≥6mm以上的称为钢筋,直径≤5mm的称为钢丝。 符号 Ø Ф Ф Φr Øp ØH ØI ØS 性能 屈服点为235Mpa;抗拉强度为370MPa 屈服点为335Mpa;抗拉强度为490MPa 屈服点为400Mpa;抗拉强度为570MPa 屈服点为400Mpa;抗拉强度为600MPa 热轧钢筋 热轧钢筋 热轧钢筋 余热处理钢丝 清除应力钢丝 备注 二·钢材的理论计算公式:
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钢丝很繁杂,表中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备注:○2表中各长度单位均为毫米(mm)。 ○3f值:一般型号及带a的取值为3.34;带b的取值为2.65;带c的取值为2.26。 ○4e值:一般型号及带a的取值为3.26;带b的取值为2.44;带c的取值为2.24。 ○钢材类型 钢筋、圆钢、钢丝、线材 扁钢、钢板、钢带 方钢 等边角钢 不等边角钢 工字钢 槽钢 钢管 直径*直径*0·00617 宽*厚*0·00785 边长*边长*0·00785 理论计算公式(公斤/米) 边厚*(2边宽—边厚)*0·00785 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0·00785 腰厚*{高+f(腿宽—腰厚)}*0·00785 腰厚{高+e(腿宽—腰厚)}*0·00785* 壁厚*(外径—壁厚)*0·0246 三·砼结构中钢筋常见位置作用的名称:
名称 受拉钢筋 弯起钢筋 受压钢筋 分布钢筋 Ku筋 架立筋 腰筋 常见于简支梁、板等构件。 它是受拉钢筋的一种变化形式。 常见于柱、桩或屋架的受压腹杆内等构件。 常见于墙、板或环形构件。 它是起固定钢筋在构件的位置常见于柱、粱。 使受拉筋和ku筋保持正确位置,以形成骨架。常见于粱。 粱的高度超过700mm时,为保证受力钢筋与箍筋整体骨架的稳定以及承受构件中部砼收缩或温度变化所产生的拉力。在粱的两侧在粱的两侧沿高度300~400mm,而设置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筋。 常见位置、作用 第二章:钢筋识图入门
一·钢筋在砼结构常用代号: 类型、名称 代号 类型、名称 代号 类型、名称 代号 基础类 桩 地沟 基坑(沟) 承台 阶形独立承台 坡形独立承台 基础 设备基础 独立基础 阶形普通独立基础 坡形普通独立基础 阶形杯口独立基础 坡形杯口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 条形阶面基础底板 条形坡面基础底板 梁板式筏形基础底板 平板式筏形基础底板 墙、柱类 墙 窗间墙 挡土墙 柱 柱间支撑 构造柱 框架柱 框支柱 芯柱 梁上柱 剪力墙上柱 暗柱 扶壁柱 短柱 约束边缘构件 构造边缘构件 Q CJQ DQ Z ZC GZ KZ KZZ XZ LZ QZ AZ FBZ DZ YBZ GBZ ZH DG JK CT CTj CTp JC SJ DJ DJj DJp BJj BJp TJ TJBj TJBp 柱帽 单倾角柱帽 托板柱帽 变倾角柱帽 倾角托板柱帽 上柱墩 下柱墩 粱类 粱 承台粱 基础主梁(柱下) 基础次梁 基础连系粱 连系粱 连系粱(对角暗撑配筋) 连系粱(交叉斜筋配筋) 连系粱(集中对角配筋) 框架 框架梁 边框粱 框支粱 屋面框架梁 屋面梁 暗粱 圈梁 过梁 悬挑梁 井字粱 楼梯粱 吊车粱 单轨吊车粱 板类 板 墙板 楼面板 屋面板 ZM ZMa ZMb ZMc Zmab SZD XZD 悬挑板 局部升降板 翻边板 空心板 槽形板 折板 密肋板 天沟板 雨蓬、挡雨或檐口板 盖板或沟盖板 吊车安全走道板 阳台板 柱下板带 柱上板带 跨中板带 后浇带 纵筋加强带 板加腋 板开洞 其它 钢筋网 梯 矩形洞 圆形洞 垂直支撑 轨道连接 车档 天窗端壁 预埋件 支架 钢筋骨架 钢架 天窗架 托架 屋架 XB SJB FB KB CB ZB MB TGB YB GB DB YT ZXB ZSB KZB HJD JQD JY BD L CTL JL JCL JLL LL LL(jc) LL(jx) LL(dx) KJ KL BKL KZL WKL WL AL QL GL XL JL TL DL DDL B QB LB WB W T JD YD CC DGL CD TD M ZJ G GJ CJ TJ WJ 二·图、表中常见符号释意
符号 Ø Φ Φ Φr Øs HPB235级钢筋 HRB335级钢筋 HRB400级钢筋 RRB400级钢筋 钢绞线 示 意 Øp ØH Øi @ X Y X&Y B T G N Sn O Crs Ces RH Rb lab labE ζa la laE ζi li liE 清除应力光面钢丝 清除应力螺旋肋钢丝 清除应力刻痕钢丝 相邻钢筋中心间距 X方向钢筋配置(无明确标注时指图面从左至右方向) Y方向钢筋配置(无明确标注时指图面从下至上方向) X、Y双方向的钢筋配置相同 底部钢筋配置 顶部贯通钢筋配置 粱中构造腰筋 粱中抗扭腰筋 杯口顶部焊接钢筋网的各边钢筋配置 杯壁外侧和短柱钢筋配置 角部加强筋(角部加强筋以上部非贯通加强筋取代原位置的非贯通筋) 悬挑板阳角放射筋板悬挑阳角上部放射筋 抗冲切Ku筋(通常用于无柱帽、无粱楼盖的柱顶) 抗冲切弯起筋(通常用于无柱帽、无粱楼盖的柱顶) 非抗震结构,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 抗震结构,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修正系数 非抗震结构的锚固长度(注:la=lab*ζa) 抗震结构的锚固长度(注:laE=labE*ζa)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非抗震结构的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 抗震结构的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 =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非抗震锚固长度 =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抗震锚固长度 =非抗震基本锚固长度*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抗震基本锚固长度*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三·钢筋平法制图规则说明、注写形式、实例释意: 一·基础部分: 1·独立基础平法识图概述: 独立基础截面示意图: 阶形普通独立基础(DJj) 坡形普通独立基础(DJp) 阶形杯口独立基础(BJj) 坡形杯口独立基础(BJp) 1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有平面注写与截面注写两种表达方式,设计者可根据具体工程情况选择一种,或两种方式相结合进备注○行独立基础的施工图设计。 2独立基础的平面注写方式分为: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两部分内容。其中集中标注,系在基础平面图上集中引注:基础编号、 ○截面竖向尺寸、配筋三项必备内容,以及基础底面标高(与基础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和必要的文字注解两项内容。原位标注系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注写独立基础的平面尺寸当与集中标注内容不同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3独立基础的截面注写方式分为:截面标注和列表注写(结合截面示意图)两种表达方式。 ○4采用截面注写方式,应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对所有基础进行编号。对多个同类基础,可采用列表注写(结合截面示意图) ○的方式进行集中表达。 5独立基础阶形平面注写及截面注写编号加下标“J”○,如“DJJ**、BJJ**”;坡形截面编号加下标“P”,如“DJP**、DJP**”。h1、h2…自下而上用“∕”分隔标注,为单阶时竖向尺寸仅为一个,且为基础总厚度。但,杯口独立基础竖向尺寸为两组,一组表达杯口内,另一组表达杯口外,两组尺寸用“,”“分隔,注写为“a0∕a1,h1∕h2”其含意见示意图,其中杯口深度a0为柱插入杯口的尺寸加50mm。 独立基础截面各阶竖向尺寸6以“X”代表图面从左自右方向配筋、以“Y”代表图面自下而上方向配筋,当两向配筋相同时注写为“X&Y”○; 7各种独立基础底板以“B”代表底部配筋、以“T”代表顶部配筋,底部与顶部配筋相同时注写为“B&T”○; 8以“DZ”打头注写普通独立深基础短柱且二者均先注写,纵筋,再注写箍筋注写为“角筋∕长边中部筋∕短边中部筋,箍筋,○短柱标高范围” (当杯壁或短柱水平截面为正方形时注写为“角筋∕X边中部筋∕Y边中部筋,箍筋,短柱标高范围”以及高杯口独立基础的箍筋为两种间距注写形式为:杯口范围内箍筋间距∕短柱范围内箍筋间距)。短柱的标高范围务必以±0为绝对标高注明高“+、”低“—”。 9以“O”高杯打头注写杯口独立基础的外侧和短柱配筋。当杯壁水平截面正方形时为:角筋∕X边中部筋∕Y边中部筋,Ku○筋。 10以“Sn”打头引注杯口顶部焊接钢筋网的各边钢筋(包括双杯口中间杯壁的顶部)○; 11基础底面标高及必要的文字注解均为选注内容。例如○A独立基础的底面标高与基础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应将独立基础底○B基础底板配筋长度是否采用减方式等等可加注该项。 面标高直接注写在“()”内;○12截面注写列表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栏目。如:○A基础底面标高与基础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加注基础底面标高或增加说明○栏。 B为双柱独立基础时,加注基础顶部配筋。○C设置短柱时加注短柱尺寸及配筋。○D加注杯口独立基础的杯壁厚度ti等。另,○截面注写普通独立基础寸水平尺寸x、y,xc、yc(或圆柱直径dc),xi、Yi,i=1、2、3…;竖向尺寸h1/h2…。配筋:B:X:Ф**@**,Y:Ф**@**。杯口独立基础水平尺寸x、y,xu、yu,ti,xi、yi,i=1、2、3…;竖向尺寸a0、a1,h1/h2/h3…。配筋:B:X:Ф**@**,Y:Ф**@**,Sn**Ф**,O:**Ф**/Ф**@** /**Ф**@**, Ø**@**/**。 DJ集中标注形式 DJj ** h1∕h2或 BJj ** a0∕a1,h1∕h2∕h3 表达内容 代号、序号、竖向截面尺寸。 B:X:Ф**@** Y:Ф**@**或: T: X&Y:Ф@*** 底板底部、顶部X、Y两向配筋值。 B:X:Ф16@150 Y:Ф18@200 T: X&Y:Ф16@150 注写实例 BJp 01 550∕150,200∕150∕350 释意 01号坡形截面杯口独立基础杯口深度为550mm、杯口底部高度为150mm,截面第一阶=200mm、第二阶=150mm、第三阶=350mm基础总高700mm。 基础底板底部X向配置直径16mm的HRB335级钢筋、间距150mm;Y向配置直径18mm的HRB335级钢筋、间距200mm。基础底板顶部X、Y两向均配置直径16mmHRB335级钢筋、间距150mm。 DZ *Φ**∕*Φ**∕*Φ** Ø* *@·** —*·***~—*·*** 短柱配筋值及设置高度范围。 DZ 4Φ20∕5Φ18∕518 Ø10@100 —2·500~—0·050 该独立基础短柱设置在—2·500m~—0·0500m高度范围内,配置HRB335级竖向纵筋和HRB300级箍筋,其竖向钢筋为:4根直径20mm的角筋、5根直径18mm的X边中部筋和5根直径18mm的Y边中部筋;其箍筋直径为10mm间距为100mm。 O:*Φ*∕Φ*@*∕Φ*@* Ø**@**∕** (用于杯口独立基础) 杯壁外侧及短柱配筋值。 O: 4Ø20∕Ø16@200∕Ø16@220 Ø10@150∕200 该杯口独立基础杯壁外侧和短柱,配置HRB335级竖向纵筋和HRB300级箍筋,其竖向钢筋为:4根直径20mm的角筋、直径16mm间距220mm的长边中部筋和直径16mm间距200mm的短边中部筋;其箍筋直径为10mm,杯口范围间距150mm,短柱范围间距300mm。 Sn *Φ** (用于杯口独立基础) 顶部钢筋焊接网配筋值。 Sn 2Ø14 该杯口独立基础顶部钢筋焊接网在顶部各边配置2根直径14mm的HRB335级钢筋 独立基础原位标注示例说明: 1X、Y:为普通独立基础两向边长(圆柱直径用dc)○。 2 Xc、Yc:为柱截面。 ○3Xi、Yi:为阶宽或坡形平面尺寸,其中“i”=1、2、3…(当设置短柱时,尚应○1X、Y:为杯口独立基础两向边长。 ○原2ti:为杯壁厚度 ○位标3Xu、Yu:为杯口上口尺寸 ○注图4Xi、Yi:为阶宽或坡形截面尺寸 ○独立基础(DJ)采用平面注写方式表达的独立基础设计施工示意图: (结合截面示意图)普通独立基础几何尺寸配筋表: 基础编号∕截面号 X、y DJj 01 4000、4000 截面几何尺寸 Xc、yc 600、600 底部配筋(B) (结合截面示意图)杯口独立基础几何尺寸配筋表: 基础编号∕截面号 截面几何尺寸 Xc,yc Xi,yi X,y BJp 02 5000,5000底部配筋 杯壁外侧配筋(O) 2·条形基础平法识图慨述: 1条形基础平法施工图,有平面注写与截面注写两种表达方式,设计者可钢筋具体工程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将两种方式备注:○结合进行条形基础的施工图设计。 DJj原位标注图 标注短柱的截面尺寸)。 BJp 杯口顶部钢筋网(Sn) h1∕h2… 350∕300∕300 X向 Ф16@150 Y向 Ф18@200 … a0、a1,h1∕h2∕h3… X向 Y向 角筋∕长边中部筋∕短边中部筋 杯口Ku筋∕短柱箍筋 … … … 600,600 200、20 700、200,300∕150∕450 Ф16@150 Ф18@200 2Ф16 4Ф25∕Ф18∕Ф18 Ø12@100 … … … … … … … … … … … … 2条形基整体上可分为粱板式条形基础、板式条形基础。粱板式条形基础适用于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和钢结构,平法施工图将粱板式条形基础分解为基础梁和条形基础底板分别进行表达;板式条形基础适用于钢筋混泥土剪力墙结构和砌体结构。平法施工图仅表达条形基础底板。 3条形基础的平面注写方式分为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两部分内容。其中集中标注内容为:基础底板或粱编号、基础底板竖 ○向截面尺寸、基础粱截面尺寸、配筋三项必注内容以及条形基础基础底面标高或粱标高(底板或粱与基础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和必要文字注解 4条形基础的截面注写方式分为截面标注和列表注写(结合截面示意图)两种表达方式。 ○5阶形截面,编号加下标“J”○,如“TJBJ**(**)”;坡形截面,编号加下标“P”,如“TJBP**(**)。 6条形基础底板竖向自下而上各阶尺寸用“/”分隔。当条形基础底板为坡形截面时,注写为h1/h2;当条形基础底板为矩形○时注写为“h1”。 7以打头注写“B”打头注写条形基础底板底部的横向受力钢筋;以“T”打头注写条形基础顶部的横向受力钢筋;注写时以○“/”分隔条形基础底板的横向受力钢筋与构造配筋如“B:Ф**@**/Ø**@**”;“**A” 代表跨数及一端外伸、“**B”代表跨数及两端外伸、无外伸则仅注“(**)”。 8条形基础底板底面标高及必要的文字注解均为选注内容。例如○A当条形基础底板的底面标高与条形基础底面基准标高不同○B当条形基础有特殊要求时应增加必要的文字注解。 时,应将条形基础底板底面标高注写在“()”内。○ 9采用截面注写方式,应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对所有条形基础进行编号。对多个条形基础可采用列表注写(结合截面示意○图)的方式进行集中表达。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栏目如与基础底板底面基准标高不一致时增加基础底板底面标高、粱底面标高、上部配筋。 条形基础截面示意图: 条形基础底板阶形截面图(TJBj) 条形基础底板坡形截面图(TJBp) 采用平面注写方式表达的条形基础设计施工示意图: TJB集中标注形式 TJBj **(*A),h1/h2或 TJBp **(*B),h1/h2 表达内容 代号、序号、长度、截面尺寸。 实例 TJBj 01(6A)300/250 释意 01号阶形截面条形基础底板共6跨一端有外伸;竖向截面自下而上第一阶=300mm,第二阶=250mm,条形基础底板总厚度为550mm。 B:Ф**@***/Ø**@** T:Ф**@***/Ø**@** 底板底部及顶部配筋值。 B:条形基础底板底部横向受力筋配置直径14mmHRB335级钢筋间距150mm,构造分布筋配置直径8mmHRB330级钢筋间距250mm;顶部横向受力筋配置直径14mmHRB335级钢筋间距200mm,构造分布筋配置直径8mmHRB330级钢筋间距250mm。 Ф14@150/Ø8@/250 T:Ф14@200/Ø8@250 条形基础原位标注示例说明: TJB平面尺寸原位标注图 1在原位标注b、bi。 ○2 ○b为基础底板总宽度。 3bi为基础底板台阶的宽度(i=1、2、3…) ○4当基础底板采用对称于基础梁的坡形截面或单阶形截○ (结合截面示意图)条形基础底板几何尺寸配筋表: 基础底板编号/截面号 截面几何尺寸 面时,bi可不注。如左图 底部配筋(B) b TJBp 01 bi … … h1/h2 300/250 横向受力钢筋 Ф14@150 纵向受力钢筋 Ø8@250 … … … … (结合截面示意图)基础梁几何尺寸配筋表: 基础梁编号/截面号 JL 02 截面几何尺寸 配筋 底部贯通纵筋+非贯通纵筋,顶部贯通纵筋 4Ф25+3Ф20,7Ф25 第一种箍筋/第二种箍筋 9Ф16100/16@200 b×h 300×800 c1×c2(加腋粱) 1500×800 3·粱板式筏形基础平法识图概述: 1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系在基础基础平面布置图上用平面注写方式进行表达。 备注:○2梁板式筏形基础由基础主梁、基础次梁、基础平板等构成。 ○3梁板式筏形基础平面注写方式分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两部分内容。 ○4粱板式筏形基础集中标注应注明基础平板或梁编号;粱、板截面尺寸;基础平板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及其总长度或粱配 ○筋三项必注内容以及基础梁底面标高高差(相对筏形基础平板底面标高)。一项选注内容。 5注写基础平板或粱代号、序号。 ○6注写基础平板或基粱截面尺寸,h =***表示板厚、b×○h=粱宽×粱高。当粱加腋时,用b×h,Y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 7注写基础平板及基粱的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及其总长度。板先注写X(图面从左至右方向)○,再注写Y(图面从下至上方向),板及粱用B引注底部配筋用T引注顶部配筋,并用“/”分隔粱贯通筋与非贯通筋各排筋根数。板或粱的贯通纵筋的总长度注写方式为“跨数及有无外伸”(**A)一端有外伸、(**B)两端均外伸、无外伸则仅注跨数(**)。所谓跨数是以构成柱网的主轴线为准,两主轴线之间无论有几道辅助轴线均可按一跨考虑。板贯通纵筋采用两种规格“隔一布一”方式时,表达为“Ø**∕yy@**”。 粱底部纵筋不应少于1/3贯通全跨,注意与非贯通纵筋组合的具体要求,顶部纵筋应全跨连通。 8当板向两侧对称伸出时可只在一侧注写伸出长度值,外伸部位一侧的伸出长度与方式按标准构造,设计不注。相同非贯通○纵筋可只注写一处,其它仅在中粗虚线上编号。与贯通纵筋组合设置时的具体要。 9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编号、强度等级、直径、间距(相同配筋横向布置的跨数及有无布置到外伸部位)○;自粱中心线分别向两边跨内的伸出长度值。求详见相应制图规则。 10 Ø—HPB300级钢筋;Ф—HRB335级钢筋;Ф—HRB400级钢筋;ФR—RRB400级钢筋 ○… … … … … 11。粱标注的构造(G)或抗扭(N)钢筋根数是粱两个侧面总根数。两侧平均安置。 ○12板或粱底面于相对筏板基础平板标高的高差,高者前“+”号,低者前“—”号,无高差不注。 ○13相同的板或主梁及次梁只标注一块(根)○,其他仅注编号。在基础梁相交处位于同一层面的纵筋相交叉时,设计应注明何粱纵筋在下,何粱纵筋在上。。 4某部位集中标注不同的内容原位标注的修正内容取值 1○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平面注写方式设计表达示意图: 基础主梁JL、基础次梁JCL平面注写方式设计表达示意图 LPB集中注写形式 LPB** 表达内容 代号、序号。 基础平板厚度。 X、Y两向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配筋值、总长度。 示例 LPB 01 释意 01号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 板厚200mm。 X向贯通纵筋共5跨两端外伸,底部配置直径22mmHRB335级钢筋间距150mm,顶部配置直径20mmHRB335级钢筋间距150mm;Y向贯通纵筋共7跨一端外伸,底部配置直径20mmHRB335级钢筋间距200mm,顶部配置直径22mmHRB335级钢筋间距200mm。 h=** X:BФ**@** TФ**@**(**A、*B) Y:BФ**@** TФ**@** h=200 X:BФ22@150; TФ20@150(5B) Y:BФ20@200 TФ18@200(7A) JL、JCL集中注写形式 JL**(*A)或 JCL**(*B) 表达内容 示例 释意 01号基础主梁共5跨两端外伸。 代号、序号、总长度。 JL 01(5B) b×h Yc1×c2 **Ø**@**/Ø**@**(*) B*Ф**;T*Ф** 粱宽、粱高、腋长、腋高。 300×800,1500×200 粱宽300mm,高800mm;加腋长1500mm,高200mm。 箍筋为直径16mmHRB335级钢筋,加密区(粱两端)各设置9道间距100mm,非加密区间距200mm。 第一、二种箍筋肢数、9Ø16@100/ Ø16@200 配筋值。 底部、顶部配筋值。 B:4Ф25;T:7Ф25,3/4 底部配置4根直径25mmHRB335级贯通纵筋;底部配置下二排3底一排4根共7根直径25mmHRB335级贯通纵筋。 G*Ф**或 N*Ф** (*·***) 构造或抗扭(腰筋)配筋值。 粱设置标高。 G8Ф12 粱两侧共8根直径12mmHRB335级钢的筋构造(腰筋)筋。 —0·060 该粱相对基础底—0·060M 粱板式筏形基础底部附加非贯通筋的原位标注说明: 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编号、强度等级、直径、间距(相同配筋横向布置的跨数及有无布置到外伸部位);自粱中心线分别向两边跨内的伸出长度值。当向两侧对称伸出时,可只在一侧注写伸出长度值外伸部位一侧的伸出长度与方式按标准构造,设计不注。相同非贯通纵筋可只注写一 注写形式 表达内容 纵筋配筋值。 处,其它仅在中粗虚线上编号。与贯通纵筋组合设置时的具体要求详见相应制图规则。 JL原位标注(含贯通筋)的说明: 附加说明 底部纵筋。 示例 5Ф25 2/3 释意 下二排2根底部3根,共5根直径25mmHRB335级钢筋。 *Ф** */* *Ø**@** 箍筋配筋值。 在主次粱相交处的主梁上引出 20Ø16@100 箍筋共20道直径16mmHRB330级钢筋间距100mm。 4·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法识图概述: 1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系在平面基础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表达。 备注○2平板式筏形基础可划分为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也可不分板带,按基础平板进行表达。 ○3柱下板带ZXB、跨中板带KZB的平面注写,分板带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的集中标注与板带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的原位标 ○注两部分内容。其中,平板式筏形基础集中标注应注明:编号、截面尺寸、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 4(*A)一端有外伸;○(*B)两端均有外伸;无外伸则仅注跨数(*)。 5○1板带宽度取值与设置部位应符合规范要求。 ○6底部纵筋应不少于1/3贯通全跨,注意与非贯通纵筋组合设置的具体要求。 ○7与集中不同的内容原位标注取值优先。相同的柱下或跨中板带只标注一条,其他仅注写编号。 ○板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原位标注说明: 底部非贯通纵筋编号、强度等级、直径、间距;自柱中心线分别向两边跨内的伸出长度。同一板带中其他相同非贯通纵筋可仅在中粗虚线上注写编号。向两侧对称伸出时可只在一侧注写伸长度出值,向外伸部位的伸出长度与方式按标准构造,设计不注。与贯通纵筋组合时的具体要求详见 ZXB、KZB注写形式 相应制图规则。 表达内容 实例 释意 ZXB**(*B)或KZB**(*A) 代号、序号、总长度。 ZXB 06(6B) 06号柱下板共6跨两端外伸。 b=** 板带宽度(图中应注明跨数)。 b=1200 该区域(跨度)板带宽1200mm。 BФ**@** TФ**@** 5·桩基承台平法识图概述: 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配筋值。 BФ12@150 TФ12@200 板带贯通纵筋底部配置直径12mmHRB335级钢筋间距150mm。顶部配置直径12mmHRB335级钢筋间距200mm。 1桩基承台平法施工图,有平面注写与截面注写两种表达方式,设计者可根据具体工程情况选择一种,或者将两种方式相结备注○合进行桩基承台施工图设计。 2桩基承台分为独立承台和承台粱。 ○3桩基承台的平面注写方式分为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两部分内容。其中独立承台的集中标注内容为:承台或粱编号、截面竖○向尺寸、配筋三项必注内容,以及承台或粱底面标高(与承台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和必要的文字注解两项选注内容。 4各阶尺寸用“/”分隔顺写以“B”打头注写底部配筋,以“T”打头注写顶部配筋,底部与顶部配筋相同时则以“B&T”○打头。矩形承台以“X”打头注写X(图面从左至右方向)向配筋,以“Y”打头注写Y(图面从下至上方向)向配筋。两向配筋相同时则以“X&Y”打头。以“Δ”打头注写三桩承台、多边形或异形独立承台,宜采用X向和Y向正交配筋时注写形式与矩形独立承台相同。等边三桩承台以“Δ” 打头注写三角布置的各边受力钢筋(注明根数并在配筋值后注写“×3”在“/” 注写分布钢筋。等腰三桩承台以“Δ”打头注写等腰三角形底边的受力钢筋+两对称斜边的受力钢筋(注明根数并在两对称配筋值后注写“×2”)在“/”后注写分布钢筋;用“+”分隔等腰三桩承台底边和对称斜边受力钢筋。。两桩承台可承台粱进行标注。 5础底面标高和必要的文字注解为选注内容当独立承台的底面标高与桩承台底面基独立准标高不同时,应将承台底面标高注○写在“()”内。当独立承台底部和顶部均配置钢筋时,注明承台板侧面是否采用何种形式的封边构造等。 独立承台立面示意图: 阶形截面独立承台 坡形截面独立承台 独立承台集中注写形式 CTj**或CTp** 代号、序号 截面各阶竖向尺寸 1矩形承台、多边形: ○1X、Y两向○1X:BФ16@150;TФ12@150 ○ 释意 表达内容 实例 CTj01 400/300/300 01号阶形截面承台 至下而上竖向第一阶=400mm,第二阶=300mm,第三阶=300mm,承台总高为1000mm 1 受力钢筋X向底部配置直径16mmHRB335○h1/h2h3/… X:BФ**@**;TФ**@** Y:BФ**@**;TФ**@** 2等边三桩承台: ○底部及顶部配筋值。 Y:BФ14@200;TФ12@200 级钢筋间距150mm、顶部配置直径12mmHRB335级钢筋间距150mm;Y向底部配置直径14mmHRB335级钢筋间距200mm、顶部配置直径12mmHRB335级钢筋间距200mm。 各边的受力钢筋及分布筋配筋值。 底边、两对称斜边受力钢筋及分布级配筋值。 2Δ12Ф16@150×○3/Ø12@150 2各边受力筋配置直径12根直径16mmHRB335○Δ**Ф**@**×3/Ø**@** 3等腰三桩承台: ○级钢筋间距150mm、分布筋配置直径12mmHRB330级钢筋间距150mm。 3○3底边受力筋配置12根直径16mmHRB335角钢○Δ**Ф**@**+**Ф**@**×2/Ø**@** Δ12Ф16@150+20Ф12@150×2/Ø12@150 筋间距150mm、两对称斜边各配置20根直径12mmHRB335级钢筋间距150mm、分布筋配置直径12mmHRB335级钢筋间距150mm 桩基承台原位标注说明: 矩形、多边形独立承台原位标注图示 X、Y:两向边长; Xc、Yc:柱截面(圆柱用dc表示); Xi、Yi:阶宽或坡形平面尺寸; ai、bi:柱中心距及边距(ai、bi根据情况可不注写;i=1、2、 等边、等腰三桩承台原位标注 3…)。 X 、Y:三桩独立承台平面垂直于底边高度。 Xc、Yc:柱截面(圆柱用dc表示)。 Xi、Yi:承台分尺寸和定位尺寸。 a: 桩中心距切角边缘距离。 6·基础相关构造平法识图概述: 基础相关构造图示 备注 注:结合X、Y双向定位。 棱台形上柱墩棱台形下柱墩 棱柱形上柱墩棱柱形下柱墩hd:柱墩向上凸出基础平板高度;c1:柱墩顶部出柱边缘宽度;c2:柱墩顶部出柱边缘宽度。用“\\”分隔各尺寸。当为棱柱形柱墩c1=c2 时,c2不注表达形式为:hd\\c2 hd:柱墩向下凸出基础平板深度;c1:柱墩顶部出柱投影宽度(当为倒棱台形柱墩加注c2:柱墩底部出柱投影宽度;当为棱柱形柱墩加注 水平Ku筋)用“\\”分隔各数据 后浇带引注图 Jk:基坑深度;X、Y两向宽度用“×”分隔。 基坑引注图 种类注写形式 表达内容 实例 释意 SZD** 代号、序号;柱墩截面几何尺寸;斜竖向配筋值;箍筋配筋值 SZD01 1000\\100\\800 10Ф12 Ф12@100(5×4) 01号上柱墩;柱墩向上凸出基础平板1000mm、柱墩顶部出柱边缘宽度100mm、柱墩底部出柱边缘宽度800mm;斜竖向纵筋10根直径12mmHRB335级钢筋。箍筋为直径12mm间距100mm、X向为5肢箍、Y向为4肢箍。 上柱墩hd\\c1\\c2 **Ф** Ø**@**(m×n) XZD** 代号、序号;柱墩XZD02 02号柱下墩;柱墩向下凹进基础平板深度1000mm、柱墩顶部出柱投影宽度200mm、柱墩底部出柱投影宽度800mm;X、Y两向底部纵筋配置10根直径12mmHRB335级钢筋;水平箍筋配置直径12mmHRB330级钢筋间距150mm 下柱墩hd\\c1或加注(\\c2) XФ**@**\\YФ**@**或加注(\\Ø**@**) JK** 截面几何尺寸;X、1000\\200\\800 Y两向底部纵筋配筋值; 10Ф12 X:Ф12@150\\YФ12@200 Ø12@150 二·楼层及屋面部分: 1·柱平法识图概述: 1柱平法施工图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备注○墙上柱),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有时需要选择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中注写柱编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含柱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的具体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4对于矩形柱,注写截面尺寸b×○h及与轴线关系的几何参数代号b1、b2和h1、h2的具体参数值,需对应于各段柱分别注写。其中b=b1+b2、h=h1+h2。当截面的某一边收缩变化至与轴线重合或偏到轴线的另一侧时b1、b2、h1、h2中的某项为零或为负值。对于圆柱表中b×h一栏改为d。 5当圆柱采用螺旋箍筋时需在箍筋前加“L”如“L Ø**@**/**” ○6如采用非对称配筋,需在柱表中增加相应栏目分别表示各边的中部筋。 ○7抗震设计时箍筋对纵筋至少隔一拉一,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用“/”分隔 ○柱平法施工图: 代号、编号;基坑深度;X、Y两向基坑宽度 JK01 01号基坑;深(高)度1500mm;X向宽2000mm、Y向宽2000mm。 基坑hk=**** X×Y hk=1500 2000×2000 2柱平法施工图应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尚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 ○3列表注写方式,系在平面布置图上(一般只需采用适当比例绘制一张柱平面布置图,包括框架柱、框支柱、粱上柱和剪力○ 注写形式 表达内容 示例 释意 KZ** 柱代号、序号;截面尺寸;纵筋配筋值;箍筋配筋值。 KZ01 650×600 24Ф22 Ø10@100/200 01号框架柱;截面尺寸为650600;纵筋为24根直径22mm的HRB335级钢筋;箍筋为直径10mm HRB330级钢筋、加密区间距100mm、非加密间距为200mm。 02芯柱;设置在—0·030M~—8·670M范围内;纵筋配置8根直径25mm的HRB3 35级钢筋;箍筋配置直径10mm的HRB330级钢筋间距为100mm。 b×h或D **Ф** Ø*@**/** XZ** 柱代号、序号;柱设置标高范围;纵筋配筋值;箍筋配筋值。 XZ02 —0·030~8·670 8Ф2 5 Ø 10@100 *·***~*·*** *Ф** Ø*@** 柱表: 柱号 标高 b×h b1 b2 h1 h2 全部纵筋 角筋 b边一侧中部筋 h边一侧中部筋 箍筋类型号 箍筋 KZ01 —0·030~19·470 750×700 375 375 150 550 24Ф25 ∕ 4Ф22 ∕ 5Ф22 5Ф22 ∕ 4Ф20 4Ф20 1(5×4) Ø10@100/200 1(4×4) Ø10@10019·470~37·470 650×600 325 325 150 450 ∕ ∕ 8Ф25 ∕200 1(4×4) Ø8@100/200 按标准构造详图 Ø10@100 37·470~59·070 550×500 275 275 150 350 4Ф2 2 XZ02 —0·030~8·670 ∕ ∕ ∕ ∕ ∕ ∕ ∕ ∕ 2·剪力墙平法识图概述: 1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系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备注○2在剪力墙平法施工图中应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尚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 ○3为表达清楚、简便剪力墙可视为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剪力墙粱。 ○4列表注写方式,系分别在剪力墙柱表、剪力墙身表和剪力墙粱表中对应于剪力墙平面的布置图上的编号,用绘制截面配○筋图并注写几何尺寸与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5剪力墙拉筋布置分为双向和梅花两种,具体参照表中拉筋布置图。 ○拉筋布置图: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剪力墙粱表: 编号 LL1 所在楼层号 2~9 10~16 屋面1 … LL4 2 3 4~屋面1 BKL1 屋面1 剪力墙身表: 编号 Q1 标高 —0·030~30·270 30·270~59·070 Q2 —0·030~30·270 30·270~59·070 剪力墙墙柱表: 截面 墙厚 300 250 250 200 水平分布筋 Ф12@200 Ф10@200 Ф10@200 Ф10@200 垂直分布筋 Ф12@200 Ф10@200 Ф10@200 Ф10@200 拉筋(双向) Ø6@600@600 Ø6@600@600 Ø6@600@600 Ø6@600@600 编号 标高 纵筋 箍筋 … … YBZ1 —0·030~12·270 24Ф20 Ø10@100 … YBZ2 —0·030~12·270 18Ф22 Ø10@100 … 粱顶相对标高高差 0·800 0·800 粱截面(b×h) 300×2000 250×2000 250×1200 … … 250×2070 250×1770 250×1170 500×700 上部纵筋 4Ф22 4Ф20 4Ф20 … 下部纵筋 4Ф22 4Ф20 4Ф20 … 箍筋 Ø10@100(2) Ø10@100(2) Ø101@00(2) … ∕ ∕ ∕ ∕ ∕ 3Ф20 3Ф20 3Ф20 3Ф20 3Ф20 3Ф20 3Ф20 3Ф20 Ø10@120(2) Ø10@120(2) Ø10@120(2) Ø10@120(2) YBZ3 —0·030~12·270 20Ф20 Ø10@100 YBZ4 —0·030~12`270 23Ф20 Ø10@100 … … 剪力墙相关构造说明: 种类 洞口 注写形式 JD(或YD)** 表达内容 代号、序号、截面几何尺寸;洞口设置标高范围、洞口中心相对结构层地面标高;洞口每边补强钢筋根数、强度等级、直径、箍附加说明 1截面尺寸:○矩形洞口为b×h示例 YD1 D=200 2层:—释意 01号圆形洞口、圆洞直径为200mm;其设置标高范围,2b×h (或D=**) *层—***;*层—*** 其它层:+*** *Ф** Ø**@**(*) (宽×高)圆形洞口为洞口直径用D=**、用(±)说明洞口中心高度与结构层地面相对标2洞宽或洞隔不大于高;○0·800;3层:楼相对该楼层地面—+0·700 其他层:0·080M、3楼+0·070M;其他层+0·050M;洞口每边补强钢筋为2根直径800mm时,只注写洞口每边补强钢筋值,补强钢筋不一致时+0·500 2Ф16 16mmHRB335级钢筋、暗粱筋强度等级、直径、以(2) 箍筋为直径10mmHRB330级“∕”分隔,如“*Ф**∕*Ф**”Ø10@100间距(肢数)。 大于800时,在洞口上、下设置补强暗粱。 钢筋间距100mm的2肢箍。 地下室外墙 DWQ*X~○bw=*** X○代号、序号、墙身长度、厚度;外侧横、竖向贯通筋;内侧横、竖向贯通筋;拉筋 X~○X:墙身长度;bw:墙身○DWQ1 1○01号地下室外墙设置于1~6轴线;墙身厚250mm;配置直径16mmHRB335级间距200mm外侧水平贯通筋、直径18mmHRB335级间距200mm外侧竖向贯通筋;直径16mmHRB335级间距200mm内侧水平贯通筋、直径18mmHRB335级间距200mm内侧竖向贯通筋;拉筋配置直径6mmHRB330级钢筋间距400×400梅花形。 ,厚度;OS:外侧贯通筋;IS:6,~○bw=250 内侧贯通筋;H:水平贯通筋;OSV:竖向贯通筋;tb:拉筋并注明双向或梅花 :OS:HФ**@** VФ**@** IS:HФ**@** VФ**@** HФ16@200 VФ20@200 IS:HФ16@200 VФ18@200 tb:Ø*@**@**注明双向或梅花 tb0梅花 :Ø6@400@409·粱平法识图概述: 1粱平法施工图系在粱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备注○2平面注写方式,系在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粱中各选一根粱,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粱平法施工图。粱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注写,但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3当粱为等截面粱时用b×○h、当为竖向加腋粱时用b×h GYc1×c2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当为水平加腋粱时一侧加腋时用b×h PY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 4粱(上;下)纵筋配筋值不同时注写形式为:**Ф**;**Ф**,粱上、下纵筋不在同一平面高度时注写形式为*Ф *∕* ○5截面注写系在分标准层绘制的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粱中各选择一根粱用剖面号引出配筋图,并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粱平法施工图。 6(*A):一端有外伸;○(B)两端有外伸,无外伸则仅注(*);贯通N:抗扭(腰)筋;G:构造(腰)筋;(±):明确注明粱相对结构层地面高或低。用“∕”分隔箍筋加密区、非加密区或不同排的纵筋如5Ф25 2∕3用“;”分隔顶部、底部纵筋值。 注写形式 KL*(*A或B)b×h Y c1×c2 Ø**@**∕**(*) *Ф**;*Ф** N或G*Ф** (±*·***) XL* b×h1∕h2 Ø**@** 表达内容 代号、序号、总长度、截面尺寸;箍筋值、顶部、底部纵筋值;粱相对结构层地面标高。 实例 KL07(3)300×700 Y1500×250 Ø10@100∕200(2) 2Ф25;3Ф25 N4Ф12 (+0·060) 序号、序号、截面尺寸;XL08 300×800∕500 箍筋配筋值;顶部、底部Ø10@100 释意 07号框架梁共3跨一端外伸,300mm宽、700mm高、腋长1500mm、腋高250mm;箍筋配置直径10mmHRB330级2肢箍加密区间距100mm,非加密区间距200mm;底部配置2根、顶部配置3根直径25mmHRB335级贯通纵筋;抗扭(腰)筋配置共4根直径12mmHRB335级钢筋;相对于结构层地面标高该粱顶面高0·060M。 08号悬粱宽300mm,根部高800mm,端部高500mm;箍筋配置直径10mmHRB335级钢筋间距100mm;顶部配置*Ф**;*Ф** 纵筋配筋值。 4Ф20;3Ф18 4根直径20mmHRB335级钢筋、底部配置3根直径18mmHRB335级钢筋。 AL**(**B) 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外伸)、粱宽×粱高;箍AL02(3B) 200×500 02号暗粱共3跨两端外伸;粱宽200mm高500mm;箍筋配置直径10mmHRB330级钢筋加密加密区间距100mm、非加密区间距200mm;纵筋上部一排3根二排2根共5根直径20mmHRB335级钢筋、下部二排2根一排4根共5根直径22mmHRB335级钢筋。 b×h Ø**@**∕** **Ф** 筋配筋值;纵筋配筋值。 Ø10@100∕200 5Ф20 3∕2;6Ф22 2∕4 10·有粱楼盖平法识图概述: 1有粱楼盖的制图规则楼梯适用与以粱为支座的楼面与屋面板平法施工图设计。 备注○2有粱楼盖板平法施工图,系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的表达方式。 ○3板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 ○4板块集中标注的内容为:板块编号、板厚、贯通纵筋、以及当板面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 ○5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和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 ○6贯通筋采用两种规格“隔一布一”方式时,表达形式为Øxx∕yy@**表示直径xx和直径yy的钢筋二者之间的间距为**。 ○7某些板内(如悬挑板的下部)配置有构造钢筋时则X向Xc以Y向以Yc打头注 ○注写形式 LB** h=** B:XФ**@**;YФ**@** T:Ø**@** XB** h=**∕** B:XØ**@**;YØ**@** T: Ø**@** 表达内容 代号、序号、板厚;板底部X、Y两向配筋值;板顶部配筋值。 示例 LB01 h=150 B:X&YФ10@200 T:Ф8@200 释意 01号楼板厚150mm;板底部X、Y向相同配置直径10mmHRB335级间距200mm;顶部配置直径8mmHRB335级间距200mm。 02号悬挑板根部厚200mm、端部厚150mm;板底部X、Y向相同配置直径10mmHRB335级钢筋间距200mm;顶部配置直径12mmHRB335级间距200mm。 代号、序号、板(根部∕端部)XB:02 h=200∕150 厚;板底部X、Y两向配筋值;板顶部配筋值。 B:X&YФ10@200 T:Ф12@200 11·无粱楼盖平法识图概述 1无粱楼盖平法施工图,系在楼面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方式 备注○2板面注写主要主要有板带集中标注、板带支座原位标注两部分内容 ○3板带集中标注的具体内容为:板带编号、板带厚及板带宽和贯通纵筋 ○4板带支座原位标注的具体内容为: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 ○注写形式 ZSB**(**A) 表达内容 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外伸);板带厚、板带宽、板带底部、顶部配筋值。 11·楼板相关构造平法识图概述。 纵筋加强带(JQD)示图 后浇带(HJD)示图 单倾柱角帽(Zma)示图 托板柱帽(ZMb)示图 实例 ZSB01 (2A) 释意 01号一端柱上板高2跨外伸;板厚200mm、板带宽800 mm;板底部配置直径10mmHRB335级钢筋间距150mm;上部配置直径10mmHRB330级钢筋间距200mm。 h=** b=** B:Ф**@** T:Ф**@** h=200 b=800 B:Ф10@150 T:Ф10@200 变倾角柱帽(ZMc)示图 倾角托板柱帽(ZMab)示图 局部升降板(SJB)示图 板加腋(JY)示图 板开洞(BD)示图 板翻边(FB)示图 角部加强筋(CrS)示图 悬挑板阳角附加筋(Ces) 抗冲切箍筋(Rh)示图 抗冲切弯起筋(Rb)示图 种类 JQD 注写形式 JQD**(*) BФ**@** TФ**@** 表达内容 代号、序号、总长度;底部及顶部配筋值。 附加说明 实例 J QD01释意 01号纵筋加强带共2跨;底部配置直径12mmHRB335级钢筋间距200mm;顶部配置直径12mmHRB335级钢筋间距150mm。 1当纵筋加强带设置为暗粱型式时○应加注箍筋Ø**@**(*) 2当板上下部均设置加强贯通纵○(2) BФ12@200 TФ12@150 HJD01GT C35 筋,而板带上部横向无配筋时,加强带上部横向配筋应由设计者注明。 HJD HJD**(GT或100%) C** ZMa ZM a** 代号、序号、留筋方式;混凝土强度等级。 代号、序号;柱帽的立面几何尺寸和周围竖向纵筋配筋值;水平箍筋配筋值。 GT:贯通留筋方式;100%:百之百分留筋方式;C:混凝土。 01号后浇带为贯通留筋方式;混泥土强度等级为每平方厘米抗压35牛顿。 h1:柱帽底至板底高度/c1:柱帽出柱单边宽度配筋值。当X、Y方向ZMa01 300∕250 01号単倾角柱帽;柱帽底部至板底高度为300mm、出柱单边宽度250mm;周围竖向纵筋配置8根直径h1∕c1 **Ф** Ø**@** 配筋不同时,C1、C2应注写为(C1X,8Ф12 C1Y)、(C2X,C2Y)。 Ø10@150 12mmHRB335级钢筋;水平箍筋配置直径10mmHRB330级钢筋间距150mm。 ZMb ZMb** 代号、序号;托板竖向截面尺寸;托板下部双向钢筋网配筋值;水平箍筋 h1:托板高度c2度。 托板出柱单边宽ZMb02 200∕150 Ф12@150 Ø10@150 02号托板柱帽;托板高200mm出柱单边宽150mm;托板下部双向钢筋网配置直径12mmHRB335级钢筋间距150mm;水平箍筋配置直径10mmHRB330级钢筋间距150mm。 h1∕c1 Ф**@** Ø**@**(非必配) ZMc ZMc** 代号、序号;截面尺寸;周围斜竖向纵筋配筋值;水平箍筋配筋值。 h1,h2∕c1,c2 **Ф**(两段交叉) Ø**@**(非必配) ZMaZMab** h1、h2:自下而上柱帽变倾前、后到楼板底部高度∕c1、c2:自下而上变倾前,后出柱单边宽度 ZMc03 200,03号变倾角柱帽自下而上变倾前、后到楼板底部高度分别为200mm、100mm,变倾前后出柱单边宽度分别为150mm、100mm;水平箍筋配置直径10mmHRB330级钢筋间距150mm。 100∕150,100 Ø10@150 代号、序号;截面h1、h2:托板、倾角底部到楼板底ZMab04 04号倾角托板柱帽;托板、b h1,h2∕c1,c2 Ф** @** Ф**@** 尺寸;水平箍筋配筋值;托板下部双向钢筋网配筋值。 部高度∕c1、c2:倾角、托板出柱单边宽度。 200,倾角底部到楼板底部高度分别为200mm、100mm,倾角、托板出柱单边宽度分别为150mm、100mm。水平箍筋配置直径10mmHRB335级间距100mm;托板下部双向钢筋网配置直径12mmHRB335级间距150mm。 100∕150,100 Ф10 @100 Ф12@150 SJB SJB** (±*·***) 代号、序号;降低(或升高)的标高高差。 局部升降板采用不同的平面形状与板厚、壁厚和配筋设计应补充;标准构造详图规定≤300;>300时设计应补充绘制截面配筋图。 SJB05 (—05号升降板相对楼板降低0·060M 0·060) JY JY** 代号、序号;腋长加腋配筋按标准构造,设计不注;与标准构造不同时设计应补充绘制截面配筋图。 JY06 1500×600 06号加腋腋长1500mm、腋高600mm。 c1×c2 BD BD** X×Y(D=**) 或×腋高 代号、序号;X向宽度Y向×宽度 B板开洞的平面形状及定位由平○面布置图表达,洞的几何尺寸等由引注内容表达。洞口边长或直径≤1000洞边无集中荷载洞边补强钢筋按标准构造规定设置,设计不注;≥1000洞边有集中荷载时,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BD07 800×800 07号板洞X向宽800mm,Y向宽800mm。 FB FB** (*) b×h 代号、序号、跨数;板翻边可为上翻边也可为下翻边,翻边宽×翻边高 翻边尺寸等在引注内容中表达翻边高度在标准构造详图中为≤300mm。>300mm时由设计者自行处理。 FB08(3) 200×500 08号翻边板共3跨翻边宽200mm,高500mm。 Crs CrsØ**@** **** 代号、角部加强筋配置;跨内伸出长度 通常用用于板块角区的上部,根据规范规定的受力要求选择钢筋配置。在其分布范围内取代原配置的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且与贯通纵筋间隔布置。 CrsФ12@200 1000 角部加强筋配置直径12mmHRB335级间距200mm;跨内伸出1000mm。 Ces *** Ces 跨内伸出长度、代号、配筋值。 当设计未注跨内伸出长度值时按标准构造详图中的规定取值。 1000 Ces 8Ф12 悬挑板阳角附加筋跨内伸出1000mm;配置8根直径mmHRB335级钢筋。 **Ф** Rh Rh01 Ф**@**(*) 代号、序号;箍筋配筋值(肢数)。 通常在无柱帽无粱楼盖的柱顶部设置。 Rh09 Ф10@100(2) 09号抗冲切箍筋;配置直径10mmHRB335100mm2肢箍。 10号抗冲切弯起筋;配置6根直径12mmHRB335级钢筋 级间距Rb Rb** **Ф** 代号、序号;弯起筋配筋值。 通常在无柱帽无粱楼盖的柱顶部位设置。 Rb10 6Ф12 12·现浇混泥土板式楼梯平法识图概述。 1现浇混泥土板式楼梯平法施工图有平面注写、剖面注写和列表注写三种表达方式,设计者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任选一种。备注○ 2平面注写方式系在楼梯平面布置图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楼梯施工图。包括集中标注和外围标注。其○中,集中标注的内容为:梯板类型代号、序号如AT**;梯板厚度注写为h=***;总高度、踏步级数,之间以“/”分隔;梯板支座上、下部纵筋之间以“;”分隔;梯板分布筋以“F”打头注写。外围标注的内容为:楼梯间的平面尺寸;楼层结构标高;楼梯的上下方向;楼梯的平面几何尺寸;平台板配筋;梯粱及梯柱配筋等。 3楼梯剖面图注写内容包括:梯板集中标注、梯粱梯柱编号、梯板水平及竖向尺寸、楼层结构标高、层间结构标高等。 ○4列表注写方式,系用列表方式注写梯板截面几何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楼梯施工图。其具体要求同剖面注写方式。○ 楼梯类型及特征 适用范围 是否参与结构整体抗震计算 特征 楼梯代号抗震结构措施 适用结构 AT BT CT DT ET FT GT HT Ata ATb ATc 无 框架、剪力墙、砌体结构 无 框架、剪力墙、砌体结构 无 框架、剪力墙、砌体结构 无 框架结构 框架、剪力墙、砌体结构 不参与 不参与 不参与 不参与 AT~ET型板式楼梯代号代表一段带上下支座的梯板。楼梯的主体为踏步段,除踏步段外,梯板可包括低端平板、高端平板以及中位平板。AT型梯板全部由踏步段构成;BT型梯板由低端平板和踏步段构成;CT型梯板由踏步段和高端平板构成;DT型梯板由低端平板、踏步板和高端平板构成;ET型梯板由低端踏步段、中位平板和高端踏步段构成 FT~HT每个代号代表两跑踏步段和连接它们的楼层平板及层间平板。FT型梯板一端的中间平板采用三边支撑,另一端的楼层平板也采用三边支撑;GT型梯板一端的层间平板采用单边支撑,另一端的楼层平板采用三边支撑;HT型梯板一端的层间平板采用三边支撑,另一端采用单边支撑(在粱上)。 有 框架结构 不参与 不参与 Ata、Atb型为带滑动支座的板式楼梯,梯板全部由踏步段构成其支撑方式为梯板高端均支撑在梯粱上,Ata型梯板低端带滑动支座支撑在梯粱上,Atb型梯板低端带滑动支座支撑在梯粱的挑板上,其滑动支座做法由设计指定。二者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梯粱支撑在梯柱上时构造做法采用KL、支撑在粱上时构造做法采用L。 参与 Atc型梯板全部由踏步段构成,其支撑方式为梯板两端均支撑在梯粱上。楼梯休息平台与主体结构可整体连接,也可脱开连接。梯板厚度应按计算确定,且不宜小于140mm,采用双层配筋。梯板两侧设置边缘构件(暗粱),宽度取1·5倍板厚;纵筋数量,当抗震为一、二级时不少于6根,为三、四级时不少于4根;纵筋直径为12mm且不小于梯板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箍筋为Ø6@200。 AT型梯立面示意图 BT型梯立面示意图 CT型梯立面示意图 DT型梯立面示意图 ET型梯立面示意图 FT型梯立面示意图 GT型梯立面示意图 HT型梯立面示意图 Ata、Atb、ATc型梯立面示意图: 注写形式 AT**,h=** ***∕** Ф**@**;Ф**@** FØ**@**(可统一说明)或 BT**,h=** Ф**@**;Ф**@** FØ**@** 表达内容 梯板类型代号、序号,板厚;踏步总高度、踏附加说明 1ATa低端设滑动支座支撑在梯粱○实例 CT01,h=150 1800∕12 Ф10@200;12Ф150 FØ8@250 释意 01号CT型梯板厚150mm;踏步总高度1800mm,踏步级数12步;上部纵筋配置直径10mmHRB335级间距200mm、下部纵筋配置直径12mmHRB335级间距150mm;梯板分布筋配置直径8mmHRB330级间距250mm。 上;ATb低端设滑动支座支撑在梯2Ata、Atb、Atc均用粱的挑板上。○于抗震设计,设计者应指定楼梯的3由于FT~HT梯板本身步级数;上、抗震等级。○下部纵筋配筋值;梯板分布筋。 带有层间平板或楼层平板,对平板段采用三边支撑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梯板的计算跨度,能够减少板厚从而减轻梯板自重和减少配筋。 列表注写: 梯板编号 ET03 踏步段总高度∕踏步级数 1800∕12 板厚(h) 150 上部纵向钢筋 Ф10@200 下部纵向钢筋 Ф12@150 分布筋(F) Ø8@250 …
… …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