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三单模式探究

来源:爱够旅游网


一、语文三单模式探究

(一) “课题”

如: 《某某课》问题导读—评价单

设计者: 班级: 姓名: (二) “学习目标”

可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自主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本知识教育,指导学生有情感,是学生受到陶冶和思想教育,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情趣。 (三) “学习重、难点” (四)学习准备

如:学习用具的准备、当节课相关的知识链接等。 (五)“学习流程 ”

激情导入(由教师,学生或其他现代工具) 如: 预习检查

1.基础知识方面字(读音,多音字,形近字)词(释义,造句,补全句子,根据课文填空等)句(分析句子) 2.本文的主要内容(课文梗概) 3.文本框架结构(板式设计)

4.设计“通过预习本节内容你未解决的问题有: (六)“评价”

可以“分等”评价为“A、B、C”或“甲、乙、丙”等。先由学生预习完后“自评”,再由学科长“组评”,最后由教师评价。设计如下: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生成—评价单”的研制

学生在“问题导读—评价单”的有效引导下自主学习、生成问题,小组长把本组经过讨论而未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交给老师,老师把各小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将共性问题以“问题生成—评价单”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重点内容。 具体设计如下: 1.“课题”

如: 《某某课》问题生成—评价单

设计者: 班级: 姓名: 2.“提示语”

如:各位同学,请在预习的基础上,将生成的问题系统思考后,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并在单位时间内认真完成下列问题,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化展示. 3.“问题”呈现

学生呈现的问题 教师呈现的问题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问题5

4.拓展延伸或小练笔等 5.“评价”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与“问题导读—评价单”上的一样,由学科长、老师“分等”评价。

“问题训练—评价单”的研制 1课题

如: 《某某课》问题训练—评价单

设计者: 班级: 姓名: 2.精选习题

问题训练——评价单,就是“综合训练评价单”也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再温习和巩固。 题型设置可灵活多样,如:填空、选择、解答、综合应运等。训练题目不要多只要精,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有梯度。针对一般学生,设计5-6道较容易的题目,1-2道有挑战性的题目;针对拔尖学生挑战性的题目可适当增加几道。

为了照顾差异,鼓励冒尖,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可给全体学生设计“问题训练—评价单(一)”,给部分拔尖学生设计“问题训练—评价单(二)”,培养创新,允许选作。 可设计如下: 我基础,我达标 1. 2. 3. 4. 5.

我综合,我发展 1. 2. 3.“评价“

“问题训练—评价单”夯实了基础,提升了能力。学生完成《问题训练--评价单》后,通过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来检验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评价设计及评分标准都与“问题生成—评价单”一样.

二、语文三单设计应 注意的问题

(一)“问题导读——评价单”,作为语文教学,确定“三维目标”至关重要,这是教师为学生确定学习导向,有目标的进行学习的先决条件。在设计“知识与能力”这一目标时,要把握“数与质相结合”地原则,即

通过反复预习、诵读文本,掌握多少字、词的读音及释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作背景,领悟作者的感情,学会做人或处事等。在设计“过程与方法”时,比如借助工具书或多媒体、课外资料了解文本内容等,体会、揣摩、想象等手段解读课文,运用哪种教学方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等方法)学习文本。在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时,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学习文本的最终目的,教育、指导学生有感有情,使学生受到陶冶和思想教育,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情趣。应该是“感受、体会、认识、收获”!其次,我认为,利用“导读评价单”给学生积累一些课外知识也很重要,如与课文相关的诗句、名言警句、故事、哲理、背景资料等,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因此,“知识链接”这一环节坚决不能省略。至于设计的题目,要从字(读音、多音字、形近字)、词(释义、造句、补全句子、依据课文内容填空等)、句(分析句子)、文本主要内容(课文梗概)、文本框架结构(板式设计)等环节着手设计,题目之间要有梯度。这个单子将指导学生扎实进行结构化预习,应该提前2-3天发放,为学生深度预习课文创造好条件。

(二)“问题生成——评价单”我们常用的“问题生成课、展示解决课”中,“问题生成评价单”是整个课堂教学的载体,该单子上的问题不宜多,围绕“重点句子赏析、课后研讨与练习、文本写作特色、主题思想”来设计,一般4-5小题合适。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单子上也应该有学生结构化预习后生成的问题,即“学生生成问题”,一般由学术助理课前整理、归纳,将有难度的题目指导学生书写在“问题生成——评

价单”上,课堂利用少部分时间由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题目。可以说“拓展延伸”或“小练笔”“主题升华”等是“问题生成评价单”上的一个亮点,这个题目设计难度较大,首先要紧扣文本主题,其次,要与社会主旋律合拍,如“和谐社会、乐于助人、科学发展观等”。再次,要能帮助我们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便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做有个优秀的社会人。让他们每个人都有维护正义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问题训练——评价单。即就是“综合训练评价单”,也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再温习和巩固。题目围绕“字、词、句、课内文段阅读、课外阅读、链接中考“等环节设计,不一定这些内容都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检查学生的预习和课堂学习,酌情设计。我认为片段训练很有必要设计,因为以前课堂时间有限,片段训练很少,阅读短文又是许多学生最头疼的题目,也是检测中失分较多的,我们老师辛苦一点,设计一些阅读题,这样潜移默化,逐步加深,学生的阅读量也会不断增加!至于“链接中考”这样的题目,我们不一定每课都设计,但一定要考虑一些,慢慢渗透,到中考时才不至于临阵抱佛脚,手忙脚乱了! (四)“三单”的设计,我们既要把握基本理念与原则,又要有创新,融入自己的设计特色,真正地促进学生学习,变枯燥、乏味地纯粹问题为有趣地生活化的题目,达到既解读文本,又使学生乐于学习的良好局面。因此,在设计时,还需在语言上细细斟酌,如:“亲爱的同学们,请拿起手中的笔,写写历经沧桑、辛苦不易地父亲,相信你的真情一定能打动老师、同学”“品味艺术之美”“赏析修辞之妙”等等。

(五)“问题导读——评价单”与“问题生成——评价单”最好在上课前2-3天发放给学生,最晚也要两天前下发,教师必须为学生进行有效结构化预习提供保证,“问题训练——评价单”最迟要在上完“问题发现课”(即预习感知课)后,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设计题目,并及时发放。

(六)“三单”的评价可以视情况而定。问题训练——评价单,就相当于课堂作业,是对学生所学内容的一个巩固、了解与评价,教师必须认真批阅,最好面批,力争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教师批阅前可以由学科长或小组长批阅,以督促学生能按时或提前完成单子。至于“导读单”“生成单”可以由学科长、小组长批阅,但是,我建议“三单”尽量教师能抽时间批阅,以免学生产生懈怠心理,认为老师不查,就不认真对待等问题,尤其是实验初期,务必扎实、细致的做好每项工作,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和学习、展示、讲解等习惯,容易产生华而不实的负面效果。

(七)“三单”之间的题目也要有梯度,把握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课文理论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课内到课外的逐步延伸。 教有方法,但无定法。 “三单”的设计与开发同样有理念、原则的指导,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完全可以创新,调整。

三、语文三单实例

八年级下30课《诗五首》问题导读————评价单

设计者:蟠龙一中 杨慧萍 班级: 姓名:

1.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 2.研读品味,体悟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 导读资料 文学常识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曾官翰林供奉,人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之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今人陈寅恪先生以其先为西域胡人)。出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坦国托克马克附近),诗风尚天真自然,豪放飘逸,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创作上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后人以他与杜甫并举,视之为唐诗的最高峰。誉为\"诗仙\"。有《李太白集》三十卷传世,存诗约一千首。 3、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因而能够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

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著有《杜少陵集》

4、岑参(715~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由于从军多年,对边疆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因而善于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他的诗气势豪迈,色彩鲜明,风格多样。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有《岑嘉州集》。

5、龚自珍(1792~1841),清代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一名巩祚,易简,字(王瑟)人,号定庵。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道光九年(1829)进士。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自珍全集》。 一、字音 1、典型字

金樽 投箸 悫 庇 岑参 瀚海 掣 坳 阑干 衾 琵琶 裘 2、多音字

还有 瓶塞 着装 薄饼 还塞 边塞 着数 薄情 归还 阻塞 着魔 薄荷

二、词义 1、重点词

喧: 偏:

车马: 真意:

忘言: 安:

呜呼: 心远: 2、通假字

玉盘珍羞直万钱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3、相关成语

三、通过朗读诗歌找出每首诗中的名句

四.通过反复朗读五首诗试着总结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预习完后你那些收获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八年级下30课《诗五首》问题生成————评价单

设计者:蟠龙一中 杨慧萍 班级: 姓名:

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认真完成下面问题,并在小组

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交流后准备多元化展示

一.学生生成的问题

问题一(1)“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意思

问题二(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意思

问题三(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

问题四(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

二.教师生成的问题

问题一\"北风卷地百草折\"至\"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意思

问题二\"欲渡黄河冰塞川\"至\"今安在?\" 的意思

三.拓展延伸

你还学过哪些描写雪景的诗文?请说出其描写精彩的句

子。请再找几表达离别主题的诗歌。

八年级下30课《诗五首》问题训练————评价单

设计者:蟠龙一中 杨慧萍 班级: 姓名:

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认真完成下面问题,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交流后准备多元化展示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一.我夯基 我达标

1、下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车马喧(xuān) 金樽(zūn) 骄儿恶(è)卧

B、冰塞(sài)川 挂罥(juàn) 沉塘坳(áo) C、布衾(jín) 狐裘(qiù) 琵琶(pīpā) D、风掣红旗(ché) 瀚海(hán) 阑干(lán) 2、按要求默写句子。

(1)《饮酒》中最能体现作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表现作者忧国忧民情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边塞雪后美景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3、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1)将军角弓不得控 (2)瀚海阑干百丈冰 (3)愁云惨淡万里凝 (4)风掣红旗冻不翻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雪景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本课诗句中与动物有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综合 我发展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以上文字选自唐朝诗人_________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里的\"歌\"是古体诗中的一种,它和\"行\"\"引\"等又称\"_______\"体。 7、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1)忍能对面为盗贼 (2)俄顷风定云墨色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娇儿恶卧踏里裂

8、翻译下面句子,并理解加粗词的含义。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发挥联想和想象,将下面诗句的内容用散文体语句记叙或描写出来。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1、对诗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荷叶/ 罗裙/ 一色/ 裁 B、芙蓉/ 向脸/ 两/ 边开 C、乱入/ 池中/ 看/ 不见 D、闻歌/ 始觉/ 有/ 人来

12、这首诗刻画的是怎样一个少女的形象?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特色?(字数不超过50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唐代被誉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 B、开头两句,令人拍手叫绝,那罗裙与荷花一色、粉脸与芙蓉并艳、色彩的相配相谐、人荷的交相辉映都给人以怡然悦目的美感。 C、第三句写\"入\"而不见,将前面所描写的花人合一的浑然境界,就在这似花似人的惊奇怅惘之际不见的。\"闻歌始觉有人来\"一句使荷塘生气勃勃,清脆甜美的菱歌飘溢出画面之外。

D、诗歌写的是荷花的美丽形象,作者用采莲少女来映衬荷花的美,将荷花的美与人的美融为一体,引人遐思,让人神往。

四、语言运用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有删改) 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清新活泼,情趣盎然。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二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