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互联网+大学”:机遇、挑战与应对

来源:爱够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互联网+大学”:机遇、挑战与应对

作者:胡志泉 郭丽 蔡志强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5年第22期

摘 要:本文从一名普通大学教师的视角讨论了“互联网+大学”的机遇、挑战与应对。 关键词:互联网+ 信息技术;大学教育;机遇与应对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2.132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制定“互联网+”[1]行动计划。“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向人大提出的建议,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比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等等。人类正在迈入一个充满梦幻的新世纪。这个新世纪将以独一无二的信息技术[2]为基础,实现全球网络化。互联网时代的本质特征就是:互动、联接、网络。互联网时代的前进方向,就是将整个世界变成一个“任意互动、无限联接的网络体”。毫无疑问,中国社会在形态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无论是网民数量还是网络经济发展的速度,均堪称世界第一。

进入到2015年,互联网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连接一切”的特征开始展现得淋漓尽致,以“横扫一切”的霸气向传统行业发起了攻击。我们不可低估“互联网+”对大学教育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直接摧毁传统守旧的大学教育生态,重塑一个开放创新的大学教育生态。传统教育是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而“互联网+教育”是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可见,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的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当前的形势下,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1 “互联网+大学教育”给大学老师的机遇与应对

“互联网+”让大学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们获取和使用知识更加便捷快速。“互联网+”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隧道、高架桥,让知识的传播更加流畅、方便。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过去在备课的时候,知识来源很有限,主要是教材、参考书或者图书馆里其他的纸质资源。而现在大大不同,网络里的资源十分丰富,电子图书、电子课件、教学视频应有尽有。在网络里不仅可以看到国内著名大学教授的教学视频,而且还可以看到国外著名大学的优秀公开课。网络上还有很多优秀网站提供各种资源。对于大学老师备课来讲,有了互联网,甚是轻松。不仅在教学时,老师可以轻松获取所需的信息,而且在科研时,利用互联网可以快速查到所需的各种文献信息。大学老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培训来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种利用互联网来培训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老师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家里进行网络视频学习。例如,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者单位也曾经组织网络培训,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反复观看学习视频,这样既可以上课、科研,又可以进行网络培训。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工作学习两不误。在“互联网+”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地、随事都能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大学老师应该与时俱进,跟上潮流时代,建立“互联网思维[3]”,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丰富资源,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2 “互联网+大学教育”给传统大学教育带来的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也受到强有力的冲击和影响。正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诸多全新的概念,由此,不但帮助大学教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大大提升教学素养。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弹幕教学[4]等等,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也开始走进大学课堂。例如,在某个大学的广告创意策划课上,“弹幕教学”亮相了。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手持平板电脑或者手机,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发表疑问、提出看法,这些内容会即时显示在课件上。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这种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通过网络发送文字在屏幕上讨论问题的教学模式,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弹幕”的引入确实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传统的大学课堂上点名,对于出勤率来讲很必要,但是,在大学很多课程都是大教室,都是上百人的大课堂,点名工作费时费力。扫描二维码,被引入大学课堂,学生上课可以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报到,省时省力。传统的考试多是纸质考试卷,现在很多学科都实现了无纸化的电子考试。学生可以在电脑上直接答题,考试结束后,一提交,考试成绩就可以出来了。这种模式的考试,不仅低碳,而且可以让老师们从耗费大量精力的阅卷工作中解放出来。

总之,当“互联网+”第一次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就意味着“互联网+”时代的正式到来。传统教育不是一无是处,“互联网+大学教育”仍然需要吸收传统教育的精华为其所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互联网与大学教育“亲密接触”的当下,保持一份冷静,牢记教育的本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张治.“互联网+”.驱动学校教育结构变革的新力量[J].上海教育,2015(12):1-1. [2]马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校的转型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 [3]宋宏杰.互联网思维方式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5(20). [4]李健等.弹幕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初探[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1):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