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休闲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爱够旅游网
2011年11月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iangsu Institute of Education(Social Science) Nov.,2011 Vo1.27 No.6 第27卷第6期 大学生休闲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静波 (江苏教育学院政教系,江苏南京210013)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的发展,大学生休闲的时间越来越多,大学生参与的休闲活动也越来越广 泛。大学生是否能够合理地选择休闲生活,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生活的质量,关系到他们自身的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 稳定和和谐发展。本文在对某高校学生休闲生活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休闲生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 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休闲生活;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696(2011)06—0061—03 随着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 对精神的放松和休息 -学习-旅游鼙上网-购物_影视欣赏_散步 的转变,大学生休闲的时间越来越多,参与休闲活动 游玩上。假设大学生 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大学生能否科学地选择休闲 在时间和资金保证的 生活,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生活的质量,关系到社会的 情况下,我们可以看 稳定和和谐发展,更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 出相当数量的大学生 鉴于此,我们基于在对某大学一、二、三年级1760名 将休闲活动投入到了 大学生所做的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休闲活 旅游,如图1所示。 图1 在资金保证的情况下大 学生休闲时间的行为选择 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引 这一点也有其他的研 导大学生科学、个性化地度过休闲生活,在休闲生活 究者得出相同的结论。在一份其他高校的调查中, 中完善自我、提升素质。 80%的学生都有过节假日出去旅游的经历,36%的 一学生有过外省旅游的经历。92%的学生表示“有以 、大学生休闲生活的现状及问题 后出国旅游的想法”…【P 墙 。由此看到,大学生无论 1.大学生自身压力导致休闲生活出现偏差。 对于在校大学生,研究其休闲生活的目的是提 是对当前休闲的理解还是未来休闲预期的理解都是 升大学生的自我满足感,提升自信,提高学习效率。 片面的,主要还是集中在满足个人的愿望和消磨时 但是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即使是有充分的自主时间, 间上,而很少涉及自身的发展、公益服务活动、创造 可以充分享受休闲生活的时候,却不得不面对着巨 性的“高级”休闲活动。大多大学生对休闲的深层含 大的压力,比如将来的就业压力、学校的学习压力、 义、社会功能以及社会意义,没有系统的了解,对休 同学人际交往的压力,经济的压力等等,迫使他们在 闲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这种片面的休闲意识会 压力下将休闲等同于自我放逐和自我麻痹。 造成大学生大量的自主时间浪费和精力浪费,对其 2.休闲意识淡薄。对休闲的理解比较片面。 自身的休闲活动起到误导性作用,也会影响到其学 在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休闲本身的理解 习和自我提升。 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学生对休闲的理解集中于 3.休闲动机比较自我。 在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看到,大学生在 [收稿日期]2011—03—20 [作者简介]王静波(1972一),女,江苏盐城人,江苏教育学院政教系副教授。 一6l一 平日的休闲过程中,即使花了一些时间去休闲,但这 种休闲主要是集中于自我放纵的被动休闲。所谓的 被动休闲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休闲方式主 要集中于卧床休息和上网影视等被动方式的选择 上;另一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休闲仍旧是以自我的独 立活动为中心,而增强与社会和群体交往的休闲活 动偏少。大学生主要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同 学们参加了大量的学校以及社团组织的活动,而这 些活动往往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有负面 作用。笔者在对学生参加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的调 查中,得到以下结果,见图2、图3: 主动参加 随大流 无聊时参加被劝导参加 不参加 图2参加群体活动的原因 图3 参加社团活动的原因 从图2、图3可以看出,学生在参加学校的群体 活动和社团活动时,很大一部分是被动的,对社会性 休闲活动有抵触情绪,对于本可以缓解紧张、陶冶情 操、提升能力和服务他人的休闲活动,持消极态度。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的休闲动机仍集中于为 我的目的上,动机比较自我。 4.休闲方式单一、低级。 现代科技文化的进步,让大学生对休闲生活有 了越来越多的选择。大学生的休闲活动方式表现出 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休闲方式选择的多元化,另一 方面就是大学生休闲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技 术和资金依赖的特征。 国外知名学者J.B.Nash提出著名的休闲层次 理论,将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分为至少6个层次, 一62一 从高到低依次为:创造性的参与,如发明、作曲、绘画 等;积极参与,如追随行为;投入感情地参与,如欣 赏、观看等;再有消磨时间、寻求刺激;自我伤害,如 酗酒放纵等;再者就是反社会行为,如赌博、吸毒等。 依照以上理论,我们从调查中得出现阶段大学 生的休闲生活,主要集中在打发时间和个人休息、放 松上,比如主要集中于卧床休息、上网、阅读、闲谈等 方式,还停留在“消磨时间、摆脱单调”的初等、低级 阶段,而参加群体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则相对缺乏。 因缺乏合理的规划,休闲活动的价值和层次不高,甚 至不再是放松自己,缓解大脑的疲劳,而变成了纯粹 的消磨时间。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讲,这种休闲方式 的选择与他们自身的身份有差距,对学习和以后的 生活工作都会有消极影响。 5.校园休闲文化的场所设施单调落后。 在调查中,大学生对学校提供的休闲场所、设施 进行了评价,普遍反映了现在大学校园中的休闲场 所、设施缺乏,环境有待改进,这种情况影响到了学 生休闲生活。调查中,学生对学校休闲场所、设施不 满意的占40%以上,很满意的只占3%;认为校园文 化是形式主义的占30%、校园文化太单调占26%,认 为校园文化能满足需要的只占7%。 大学生休闲方式单调,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普 遍存在着心理需求高层次与实际操作能力低水平的 矛盾。由于大学生休闲意识迟滞,技能的匮乏,导致 休闲生活结构失当,缺少文化底蕴,也缺乏生机与活 力。另一方面与高校为学生提供的休闲场所单调落 后有关。学校的文化场所、设施条件差、环境落后, 引起学生对校园文化的不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 生在当下休闲追求的幸福感,也部分影响了学生的 正常休闲生活。 6.休闲质量不高。 大学期间,学生的时间基本上是有学校系统安 排的学习时间和自主安排的休闲时间两部分组成, 学习时间和自主休闲时间几乎相等。然而,在大学 生的自主时间中并没有科学合理的休闲安排,这不 仅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甚至学业的荒废,对 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十分的不利。在调查中发现: 大学一年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评价是积极的,而对 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只有30.2%的同学认为是积 极的,认为无聊空虚的占33.3%。造成这种结果的 原因是大一学生校园生活仍集中于学习生活,休闲 时间相对较少且学校安排的适应性活动较多;而大 三的学生自主休闲时间多且让他们积极参与的休闲 活动少。总体而言,大学生活状态随在学校自主休 闲时间的增加而越发的消极,这种差距反映了学生 对于休闲活动的不满。不当的休闲理念和休闲方 式,使得休闲的效果不佳,不仅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 成长,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没有学会以健康进取的心 态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科学的休闲生活方式将会 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的作用, 能够缓解其学习压力、可以陶冶情操、增强能力,进 而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团结活泼、互助友爱的校园氛 围。而如何提升大学生休闲生活的满意度是我们要 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提升大学生休闲生活的对策 1.普及大学生休闲教育。 未来我们培养的是有责任、有追求、有智慧的社 会公民。各高校、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各级团委都应 该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大学生休闲,将大 学生休闲生活与学习生活结合起来,树立科学的育 人观念。培养建立高水平的大学生休闲的师资,开 设大学生休闲课程;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的投人,为大 学生提供丰富良好的休闲设施;深入学生生活,了解 真实的生活状态,注意关心和引导;结合学生的生活 状态和生活要求,开展各种活动以培养大学生休闲 能力的和训练休闲技能,使其参与活动,亲身体验到 休闲的乐趣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当中涵盖各类 志愿者活动、体育活动、兴趣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社 会实践、社交活动等等。 2.提升大学生休闲意识。 休闲技能是大学生开展休闲活动的基础,而科 学的良好的休闲意识能够帮助大学生判断与选择正 确的休闲方式。因此,休闲教育除了要传授休闲技 能,更要注意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休闲观。我们 既反对将休闲视为贪图享乐,又要反对过度休闲和 低层次低趣味消磨时间的休闲,同时也要注意在休 闲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的休闲道德,即在休 闲时间应该遵循各种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休闲活 动的选择和开展都必须符合大学生的身份,将社会 服务纳入到休闲的内容中去,将提升自我与服务他 人结合起来,拓展休闲的内涵。 3.引领丰富大学生休闲方式。 美国社会学家埃廷顿将大众休闲活动类型分 为:社会活动型、体育运动型、文化活动型、户外活动 型、旅游观光型和大众媒介型等六类。_2 J( ” 结合大 学生休闲活动的实际,我们发现大学生休闲活动主 要属于以个体打发时间和休息放松的体育运动型休 闲和大众媒介型休闲,比较渴望旅游观光型休闲,而 社会活动型休闲和文化活动型休闲在大学生休闲生 活中比较欠缺。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我 们应引领丰富大学生休闲生活,为各种因兴趣爱好、 性别、年龄等而建立的休闲群体提供活动的场地、资 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开展各种针对大学生实际的体 育运动活动;拓展大学生休闲的文化内涵,开展各种 文化活动和艺术活动。方式多样化可使学生“活”起 来,在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在体验积极休 闲的乐趣的同时掌握各种休闲技能。 4.开拓大学生休闲空间 大学生休闲生活质量的提高靠高校自身的力量 是不够的,仅仅在大学校门之内的休闲生活也是远 远不够的。目前,大学生的休闲活动往往是校内多、 校外少;功利型活动多,公益型活动少;被动参与型 活动多,主动参与型活动少。这种有限的平台和形 式无法有效开发学生潜能,不利于大学生休闲生活 质量的提高。因此应加大投入,开拓大学生休闲空 间,将学生的休闲活动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将大学 生休闲空间拓展到社区和社会的大平台,使大学生 在休闲活动中不仅锻炼提升自己,也服务社会,惠及 他人;同时高校应大力发展休闲活动的各种组织,努 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和氛围,提供良 好的休闲条件,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一体的休闲网 络,让大学生的休闲活动摆脱功利目的,走出学校, 走向社会,增加公益性活动,这样大学生休闲生活才 会真正得到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邹燕矫.当前大学生休闲生活的现状及其特点[J]. 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5). [2][英]克里斯多弗・R.埃廷顿.休闲与生活满意度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光翟) 一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