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爱够旅游网
研究综述

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国际学术

研讨会综述

1905年,清廷颁布诏令,废止了延续一千馀年的科举考试选官制度,而在此前后,一批按照现代教育体系建立起来的小学、中学和高等学校相继出现,与此相关联的其他一系列文化变动,都昭示着古今未有之文化变局即将到来。一百年过去了,当我们拉开时空的距离,当新的人事制度日渐规范化、科学化之际,如何以理性的态度审视、清理和利用科举及其相关文献的丰厚遗产,从而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就成为一项迫切的文化需求和现实需要。有鉴于此,2008年11月10日至14日在武汉大学召开的明代文学研究年会暨“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即以科举文化与文学作为主要议题。此次会议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武汉大学文学院、黄冈师院文学院和武汉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共有来自加拿大、日本、韩国、中国及港台的学者两百馀人参加,提交论我们对于郑玄校注的《论语》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1973年,河北发掘定州八角廓村西汉中山怀王刘脩墓时,出土的竹简中有《论语》,经整理,录成的释文7576字,不及《论语》的二分之一。该本属于《鲁论》系统,与传本《论语》也有一些不同,可以作校订用。例如,我们常引用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解释分歧很大,可是“定州本”作“功乎异端,斯害也已”。如果将“攻”作“功”,那么如何理解这两句,歧义就会少了很多。

(未完待续)

1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期的科举文风更为准确。唐宋派提出的“文宗欧曾”的主张,兼有“法”和“道”两方面的考虑。欧阳修的旗帜作用在于,由欧而上窥《史记》,进而窥测六经的文章精义,使八股文“气息淳古”。另一方面,曾巩浓厚的道德关怀恰恰是理想科举文风的道德要求。海南师大的郭皓政考察了吴伯宗、胡广、曾棨、陈循等几位明初状元的生平、交游和诗文创作情况,从一个较为独特的角度重新描述了明初“台阁体”诗文风格发生发展的过程。江西师大的李舜臣讨论了康熙十八年的博学鸿儒科对康熙诗坛的影响,认为康熙诗坛格局的三个表征,即由遗民诗人的退隐和新朝诗人的兴起所引起的创作主体的消长,诗坛重心由偏重南方而至南北均衡,诗坛盟主的代兴,都与博学鸿儒科有相当紧密的关联,这次特殊的科举考试堪称康熙诗坛格局新变的关捩。

3.地域、群体文学研究

地域与群体文学创作的活跃和自觉是明代文学的突出特点,这与当时流派意识的自觉和明人好党的士风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也是此次会议讨论的热点。在大会发言中,左东岭先生以玉山雅会作为元末文人人生模式与诗歌创作风格的典型代表进行了探讨。玉山雅会既体现了江南文人的文化优越感,又为他们提供了躲避祸乱和休憩身心的理想场所,他们通过结社赋诗施展才艺,追求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生命不朽的价值。因而在诗学风貌上,以闲情逸致等私人化的感情抒发为主,以流畅奇巧取胜,重视才气的展现更胜于个性和内容的表达。这种诗歌生产方式为文人在一个失去理想与热情的年代提供了实现存在价值的途径,但同时也使诗歌变得纤弱、单薄乃至单一,甚至变成一种技艺的比赛。郑州大学的李圣华较全面地介绍了明末的嘉定文派,认为这是一个以嘉定“四先生”为中心,以布衣寒士为主体的古文流派,兴起于万历初,延及清初。他们传承归有光之学,但又并非唐宋派的附庸(李不赞同将归有光归入唐宋派)。在创作上,嘉定派以六经为质,以韩、欧为宗,追求气韵生动和文从字顺,钱谦益、黄宗羲许其为明文“正宗”,对清代古文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复旦大学的黄仁生在某些问题上与李圣华形成了商榷。黄仁生认为嘉定四先生实为两代人,在他们形成稳定主张、特色之前,经历了较为漫长的酝酿过程,直至万历二十九年才初步形成流派的格局,这其中的一些问题应予澄清。首

研究综述

特方式艰难地存在于普通读者的生活中。

在戏曲文体方面,王进驹提出明代戏曲创作的“自况”现象以及“自况”之作表现自我的三种类型,“自况”标志着戏曲创作主体意识与自我抒写精神的增强,但同时使戏曲在艺术形式上趋于雅化、案头化,在总体上削弱了戏剧性。河南大学元鹏飞结合开场仪式进入南杂剧中发生的变化,通过考察开场仪式中“家门”的剧情梗概介绍功能削减变化的情况,发现开场仪式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定样式,而是随舞台演出和创作实践的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双月刊

邮发代号:36-10

《寻根》2009年第1期要目

“光州固始”的历史文化解读……………………………………张新斌豫闽台姓氏源流…………………………………………………刘翔南关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纛”………………………………………陈晓伟古代生儿育女的民间趣谈………………………………………刘瑞明朱尔典眼中的袁世凯……………………………………………汤伏祥中国家谱体例概说(一)…………………………………………王鹤鸣“放焰口”与“盂兰盆节”………………………………………顾农“二月二”风俗谈………………………………………………杨

日本的盂兰盆节…………………………………………………李玉洁中国人为何说“虚岁”……………………………………………冯少波陶渊明后人在南京………………………………………………张

《寻根》是由大象出版社主办的大型文化期刊。16开,144页,图文并茂,装帧精美,每双月10日出版,全年6期72元,全国各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36-10,您亦可直接汇款至本刊邮购。为答谢读者的厚爱,本刊特推出真情大回报活动:1.凡向本刊邮购2008年全年6期者,只要您寄72元(60元书款及12元挂号邮寄费),可获赠2007年《寻根》一套;2.凡向本刊邮购2009年《寻根》的读者,可享受8折优惠(优惠价58元)。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经五路66号寻根杂志社

邮政编码:450002

电话:(0371)657109

65732061电子信箱:xungenzazhi@yahoo.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