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作者:张培宇
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29期
摘 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互相依赖、互为条件,职业教育寻求发展的出路就在于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探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还结合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使职业教育更好的为区域经济服务。 关键词: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服务途径 建议
职业教育,是在一定文化和专业基础上给予受教育者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教育。与其它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多的是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职业教育的發展规模和速度、专业建设等影响很大。职业教育既要服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又要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一、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明确专业发展定位
我们所调查的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城区。滕州市是国内最大的钻铣机床生产基地,数控机床总产值占该市机床总产值的35%,钻铣床占全国市场产量的80%,小机床的产量和规模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之一。学院自2005年开始开展了调研,尤其是对滕州市的机械制造业企业现有的装备情况及人才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被调研企业的现有数控设备中,按照通常的分类标准,高档型、普通型和经济型机床各占30%、35%和35%。调研中,将产业技术人才的工作岗位进行了分类:一是“蓝领”技术人才。在企业技术岗位中占70%,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技术人才。二是“灰领”技术人才。这类人员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占25%左右,其中编程和维护、维修人员各占一半左右。三是“金领”。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较广,精通结构设计和电气设计,能自行完成设备选型、安装、调试、维修和精度优化等。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滕州地区60%的技术人员为中专及以下学历,30%为大专学历,10%以下为本科学历,本科以上几乎为零。可以看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确实大有可为。在开展各项调研工作的同时,学院每年还组织教学专业人员深入企业,了解社会企事业单位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培养规格、人才素质等需求和变化情况,主动适应企业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调研,科学规划,突出自我发展优势,明确提出“以制造、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体,以护理、建筑类专业为特色”的专业发展定位,重点建设与滕州市和山东省经济社会联系紧密、与产业发展对应度高、需求量大的专业。 二、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能力的培养,仅靠书本知识是无法形成的,必须把所学专业知识与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作为职业教育来说,必须与企业合作,实施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建立具有仿真模拟功能的准职业训练环境,这样不仅能够把企业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时切换到学校教学过程中,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最充分、最先进的生产现场实践训练,使其真正具有职业岗位能力。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利用“枣庄市现代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资源,建立了集团成员与我院各系部间的紧密联系,广泛开展多类型、多形式、多领域的校企合作活动,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 三、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推行“双证书”制度
职业教育推行“双证”制度,其本质是使学校教学与职业岗位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旨在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注重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技之长,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教学上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本位,以“双证书”制为框架,在知识、能力、素质的三维空间构建培养方案。学院十分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考核,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要求,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取得相应证书才能毕业。各系普遍将考证内容融入教学计划中,各专业均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如医学技术系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合作,引入护士资格证考试课程,采用专业情景教学法,突出对学生技能、项目经验及职业素质的训练,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职业技能内嵌到课程中,为学生获得认证开通了道路,增加了学生在社会就业的机会。目前,学院还建有机电职业技能鉴定站,可分别对钳工、电工等37个工种开展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近三年毕业生获得“双证”的比例逐年提高,2005—2007年毕业生的“双证率”分别为83.4%、93.7%和95.3%。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训练与岗位工作经验的积累,学院还创造性地提出建立岗位模拟工作室(在学院内根据学生就业岗位,创建模拟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环境,指导学生开展与就业岗位相应的实践活动)的设想,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如信息系建立了“平面设计工作室”,教师带领学生为学校制作海报、改版网站,同时为企业制作软件;建筑系成立了“会计工作教室”,让学生从填制凭证、记账、对账、结账,最后编制会计报表,进行一系列企业业务的全真训练,使其真正具备职业岗位能力,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和创业能力,提高了职业素养。
四、加强双师素质建设,构建特色鲜明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结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职院校办学的水平和特色。在所调查的几所职业学院中都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不断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素质结构。每年选派骨干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掌握企业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把用人单位意见及时反馈到学校,增加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支持和鼓励专业教师在业余时间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与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联合搞科研项目。与此同时,开通职教高技能师资引进的绿色通道,积极引进一批既具有精湛技术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专兼职教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服务区域经济,实现教育培训资源社会共享
在地方政府的组织和支持下,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潜能,与经济开发区共同创办了“职工素质教育协会”和“职工素质教育基地”,以职业学院教育、科研力量为依托,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职工的成才需求为目的,按照企业的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大力实施“蓝领成才”工程,为提升劳动者素质作出了贡献。
在职业教育如何为区域经济服务方面国内外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在我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大一部分职业院校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结合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需求育人才”,是一条比较成功的经验。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的需求。对职业教育而言,唯有立足区域经济,服务区域经济才能走出一条光明之路。◆
参考文献:
[1]杨丽娟.高等职业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 中国成人教育, 2008(10) [2].张开芬.高等职业技术如何为区域经济服务[J].当代经济,2005,(4)
[3].张翌鸣,王小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 [4]曹仲平.围绕市场需求,办出职教持色[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7)
[5]杭永宝.职业教育的经济发展贡献和成本利益问题研究[M].福建: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