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六号选手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5个方面完成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第二章的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一个重要实验,也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第一个实验。新教材把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等知识内容之前,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另一方面,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预期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2、学习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②推断组织液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大致含量 ﹙2﹚能力目标
①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
②初步掌握评价和报告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充分发挥团队合作,交流互动,获得成功体验的情感需要。 ②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
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 课堂容量大,一课时完成有困难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周围,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患者逐渐增加,报纸、网络等媒体对患者饮食众说纷纭。学生对这些话题本身就有很强的兴趣。而且高一的学生在初三已经学习了化学的基本知识,对物质鉴定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已有储备。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动手能力差异较大。 三、教法与学法
(1)直观教学法:从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借助大头娃娃照片和老师的演示过程,直观、形象、生动的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实验操作,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
(2)分组探究法:即通过将学生分小组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实验,采用“提
1
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的观察和对比---结论的交流与修正” 的方式进行教学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过程设计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实验动员、知识准备
(1)划分学习小组
8人一个学习小组,大概分为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组长负责维持实验中小组的秩序、小组的分工合作(如:小组内哪些同学负责做那些实验,哪些同学负责记录现象,实验结束后哪些同学负责整理实验用具等。)及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教师:印发有关实验原理和检测方法的参考资料。
学生:阅读书本18-19及教师印发的参考资料,并填写表格:实验原理和两种试剂的区别
设计本环节的目的:一是可以降低新授知识的难度,可以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听预习时所不能理解的地方。理解了重点和难点,就可以更好解决这些问题。二、可以满足学生自己的成就感,增加自信心。老师一样的时候,是多么快乐。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联系新闻报道,创设问题:[投影:胖头娃图片]讲述新闻报道,引出对劣质奶粉检测结果:不含有蛋白质,含有淀粉等物质。淀粉是怎样检测出来的呢?[学生可以马上回答]那么蛋白质是又是怎样检测的呢?[导入新课]
设计本环节的目的:通过介绍大头娃娃的原因,与生活紧密相联,易于引发学生兴趣,提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3介绍原理、演示实验
教师:其实蛋白质、脂质、糖类可以与一些化合物反应并产生一些特殊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可以用来鉴别蛋白质、脂质、糖类。
教师根据印发的实验资料向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并提醒学生在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
2
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做好演示实验,实验现象如下(保留到最后做对照组)
设计本环节的目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 4、深入探究,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二:学生探究活动:
现在每一小组桌上都有ABCD四种未知组织液,已知有梨汁、马铃薯匀浆、豆浆、花生种子匀浆。假设每个同学是一个营养师或检验员…… 你该如何准确检测出未知组织液各含哪种物质? 你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和试剂?
设计意图:
5、分组探究、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设计实验结果预测和现象表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预测,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仪器的选择,自主设计步骤,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对于学生共有的错误与不足之处给予纠正,实验设计成熟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6、成果交流、评价反思
(1)各小组做完实验并记录好实验现象后,各小组报告本组的实验现象及推测结果。其他小组进行判断、评价。
(2)实验反思:预测与实测相符?小组间的异同?存在问题?
(3)教师公布答案并作出恰当的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以及实验成果分享的意识。
3
五、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它能够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探究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现象判断依据:
1、待测样品+斐林试剂 砖红色 (证明样品中含有还原糖) 2、待测样品+碘液 蓝色 (证明样品中含有淀粉) 3、待测样品 +苏丹Ⅲ 橘黄色 (证明样品中含有脂肪) 4、待测样品 +双缩脲试剂 紫色 (证明样品中含有蛋白质) 四、探究操作过程
1、各组预测实验现象并填入表格内
2、实验一:以第一小组为对照组,检测规定样品,在表内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二:在表内填入本组自选待测样品的名称,检测并在表内记录 五、成果展示 六、探讨交流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