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 中考题》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钱塘湖春行中考题答案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绿杨阴里白沙堤】”。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4、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早莺争春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_草没马蹄________。
5、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爱(最爱)】钱塘湖春行中考题答案
6、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
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把初春时的小精灵描绘的机灵可爱。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乱”字贬词褒用,写出了花开繁盛、色彩缤纷;“浅”字写春草低矮柔嫩,“渐欲”“才能”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不仅描绘了景物之美,而且还包含了游西湖者众之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0、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 ”终。以“ ”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孤山寺;白沙堤;春;最爱。】
11、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2、诗人通过描绘了早春西湖的明媚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3、诗中的“钱塘湖”,就是现在的杭州西湖,你知道的写西湖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14、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 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 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15.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16.通过描写【莺争暖树、燕啄春泥】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17.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第一、第二句,写诗人来到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表达了诗人对春日钱塘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表现了黄莺在春天里歌唱,燕子在飞进飞出地搭窝。黄莺、燕子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在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使人们倍感生命的美好。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钱塘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有关钱塘湖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勃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考题集锦
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 _悲苦哀怨的心情。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3、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4、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