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印度尼西亚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来源:爱够旅游网
印度尼西亚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Nianjun Shen (Common Fund for Commodities) 韩文炎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七大产茶国,在国际茶叶生产中占 有一定的地位。历史上印尼曾是第三大产茶国(1918年), 22.7%。但从生产力水平看,国营茶场最高,20I1年平均产 量高达2058kg/hm ,其次是私有种植场,平均 2003年前一直位列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之后,居 世界第五,2004年被土耳其超越,2006年又落后于越南,降 至第七。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商品共同基金(CFC)给印尼 1413kg/hm ,个体茶农最低,仅为103lkg/hm 。这与斯里兰 卡、肯尼亚等产茶国有显著区别,这些国家常常是个体茶 农的生产力水平较高,而国营茶场往往是最低的。从调查 的结果看,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个体茶农的管 茶叶局设立了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以提升该国的茶叶生产技 术水平及组织管理能力。本文的二位作者分别作为商品共同 基金项目经理和该项目的国际咨询专家,对印尼茶叶生产情 况进行了多次考察和调查。 一理水平较低引起的,同时由于茶叶经济效益不高,主动加 强管理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印尼全国共有个体茶农9.7万 户,平均拥有茶园0.58hm 。 印尼现有茶园面积12.44万hm ,2010年茶叶产量 、印度尼西亚茶叶生产现状 12.92万t,其中出口8.7万t,创汇1.78亿美元。从表1可以 看出,印尼茶叶生产的起伏较大。上世纪70年代起,得到了 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援助,90年代又在亚洲开 印尼茶园主要位于西爪哇省和苏门塔腊,其中西爪哇省 占茶园总面积的80%以上,是l7世纪末荷兰人最早种植茶树 的地方。西爪哇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玉米,经济作物除 茶叶外,有棕榈、橡胶、丁香、椰子、可可和咖啡,以及大量的高 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和荷兰等发达国家的资助下,茶园面积不 断增大,至1998年最高达到15.7万hm ,但随后由于援助项 目的结束或逐渐减少,茶园面积又逐年减少。在三类茶场中, 减少最大的是私有种植场,达31%,其次是国营茶场降低了 23%,个体农户从面积上看减少最少,为14.2%,但有大量的 茶园处于半荒芜状态。 印尼生产的茶叶种类不多,主要是红茶,占茶叶总产量的 75%,其次是绿茶,约占25%左右,虽然也生产一点乌龙茶和 山蔬菜等,尽管近年来茶园面积有所减少,主要转变为棕榈和 橡胶,但茶叶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西爪哇省位于印尼首都 雅加达所在爪哇岛的西部,西濒印度洋,北临爪哇海,是一个 山区省份,也是印尼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省内山峦纵横,全 部由火山爆发形成,最高山峰高达3078m,茶树主要种植于海 拔300~1800m的山区。土壤包括火山灰土和砖红壤,但极大多 数是由火山灰或火山岩发育而成,十分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 很少低于3%的,高的达8%以上,且深厚疏松,为茶树生长创 造了良好的土壤条件。尽管靠近赤道,但由于地处山区,气候 条件也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如省府万隆作为该国茶叶生 产的中心,年均气温23.6 ̄C,平均最低为17℃,最高为29℃,历 史上(1963年)的极端最高气温是32.2℃,最低气温12.2 ̄C。 白茶,但数量极少。生产的红茶90%左右是传统红茶,CTC红 碎茶只占10%。绿茶以炒青眉茶和珠茶为主,以及少量的蒸青 茶。红茶由大型加工厂生产,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均较高,主 要供出口。绿茶则参差不齐,大型茶场的卫生条件和生产水平 较好,但多数是由中小茶厂生产的,这些茶厂收购个体农户的 鲜叶,鲜叶质量、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均较低。生产的茶叶约 有35%内销,其中极大多数为绿茶(或由绿茶加工的茉莉花 年平均降水量为1830mm,尽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之分,从 十月至次年三月为雨季,月降水量高达200ram以上,基本上 是白天上午阳光明媚,下午或晚上下雨,十分有规律。所以,当 地百姓早晨5点便出门干活,下午1点收工回家,早饭是带到 茶),除家庭消费外,主要供应餐厅和宾馆作为免费用茶。茶 叶出口除小部分由大型生产企业自行出口外,主要通过雅加 达拍卖市场。由于可供拍卖的茶叶数量不多,该市场每周拍卖 一次(目前是每星期二)。从近几十年来世界主要拍卖市场茶 田间去吃的。即使是旱季,月降雨量也在50mm以上。由于气 温适中,雨量充沛,这为茶叶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印尼茶园常常按所有制划分为国营茶场,私有种植场 和个体农户。印尼近几十年来茶叶生产和出口变化见表1。 叶价格的变化来看(图1),印尼雅加达在上世纪80年代前 后与斯里兰卡科伦坡、肯尼亚蒙巴萨和孟加拉国吉大港并无 多少差异,常常还是4个拍卖市场中价格最高的。但自从90 年代开始雅加达拍卖市场的茶叶价格一路走低,特别是近十 年来,随着国际茶叶市场价格的回升,其他拍卖市场均呈明显 提高的趋势,但雅加达茶叶价格却变化不大,是4个拍卖市场 d ・ 从面积看,个体农户占多数,现有茶园5.65万hm ,约占茶 园总面积的45.8%,国营茶场次之占31.5%,私有种植场占 ・ 表1印尼近几十年来茶叶生产和出口的变化 年份 产量(万t) 出口量(万t) 面积(万hrnz) 红茶 绿茶 合计 红茶 绿茶 合计 出口金额(百万美元) 1975 10.O7 6.55 1.41 7.96 4.75 O.OO 4.75 51.54 1980 10.85 8.57 2.O5 1O.62 7.40 0.O1 7.41 1O2.O8 1985 12.25 9-32 3.43 12.75 9.0o O.O1 9.01 149.08 1990 13.49 12.65 3.40 16.05 1O.92 O.17 11.1O 181.O1 1995 14.22 11.O7 3.3O 14.37 7.6O 0_32 7.92 87.72 1997 15_38 11.76 3.60 15-36 6.25 0.4_4 6.68 88.84 2000 1537 12.46 3.8O 16.26 9.78 0.78 10.56 112.11 2oo1 15.O9 l2.69 4.OO 16.69 9.31 O.67 9.97 0 0 0 0 0 0 0 ∞ 99.加 85 加 2002 l5.O7 12.22 4.00 16.22 9.47 0.55 10.02 103.43 20o3 14-36 12.88 4.1O 16.98 8.46 0-36 8-82 95.82 2【x)4 14.21 12.42 4.O6 16.48 9.49 0.37 9.86 l16.02 2005 13.87 11.85 3.77 15.63 9-28 0.95 10.23 121.50 2oo6 13.56 10.45 3_3O 13.75 8.63 0.91 9.53 134.52 2oo7 l3.37 10.18 3.47 l3.65 7.25 1.11 8-37 126.62 2oo8 12.76 10.45 3-3O 13.75 8-42 1.21 9.62 l58.96 2oo9 12.54 10.43 3.22 13.65 8.12 1.11 9.23 171.63 2010 l2.44 9.62 3-30 12.92 7.57 1.14 8.71 178.55 注:数据来自印尼茶叶局年报。 中涨幅最小的。2001至2011年,雅 加达茶叶拍卖市场的平均价格为 lI_ 1.28美元/kg,仅为科伦坡2.20美元 ● jI[ /kg的58%。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 耍 两方面:一是茶叶质量相对较差,二 J I . 一.. 厂 是在国际市场上缺少营销活动。 jIII《 ’一 l ’ . 虽然总体水平偏低,但不少大 瓣 盎 一 、。)‘ Jf ]●l天l 1’ lZ l .. ×.. 型种植场生产的茶叶品质不错。如 ’l_I-|一 … ’ ’ 笔者曾参观的KBP CHAKRA公 司在Negarakanaan的一个茶场, 位于海拔1500m左右的森林保护 区中心,茶园生态环境优美,茶树 长势良好;加工厂设备先进,多数 ・印尼雅加达一斯里兰卡科伦坡每缝肯尼亚蒙巴萨 孟加拉围吉大港 是从国外进口的;茶叶生产技术和 管理水平都非常高。生产的茶叶除 图1世界主要拍卖市场平均茶叶价格的变化 传统红茶和绿茶外,还有蒸青茶、 白茶和类似乌龙茶一样的半发酵茶,品质上乘。该公司通过 调查发现,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了IS09002、HACCP、ETP和LHS等国际认证。产品销往联 1.政府对茶产业重视不够。缺乏连贯的政策 合利华,以及巴基斯坦和俄罗斯等。 和国外其他主要产茶国一样,印尼的茶叶管理部门是茶 叶局,但成立时间较晚,2007年才成立,隶属印尼商务部。由 二、 印尼茶叶生产滑坡的主要原因 于茶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较小,政府不是很重视。 茶叶局承担的主要工作是协调,没有制定政策的职能,拥有 印尼茶叶生产不断滑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笔者通过 的资源也很少。和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叶局不同,印尼茶叶 ・ 5 ・ . 局没有同定的资金来源,出口的茶叶中也不交茶叶税。由于 缺乏资金,不要说去世界各地推广印尼茶叶,茶叶局主席出 席FAO茶叶会议也常常是自掏腰包。 政府的茶产业政策不多,且随着各届政府工作重心的 变化而变化,连贯性不强。过去几十年来,茶产业的发展得 到了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大力帮助。如上世纪70和80 5.市场营销弱,著名品牌少 由于茶叶产品没有特色,除了能看到深加工产品(茶饮 料)的广告外,在印尼国内几乎看不到成品茶的宣传,缺少 著名品牌。国内茶叶市场生机不足,茶叶消费量不断减少。国 际茶叶委员会的年报显示,印尼人均茶叶消费量1997 ̄1999 年为0.32kg,2007—2009年则降低到0.21kg。出口的茶叶更 是作为国际大公司的原料。如联合利华与一些条件较好的种 植场合作,不仅价格低,茶叶品质也过得去。由于缺乏资金, 印尼茶叶局也不像斯里兰卡茶叶局那样,可以到茶叶消费国 做广告,宣传印尼茶叶。 年代得到了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资助,90年代 又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帮助下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进人二十 一世纪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援助减少,而国内茶产业 政策或管理又没有及时跟上,从而导致茶产业的发展每况 愈下。 2.茶叶产品一成不变,缺乏创新 三、印尼茶叶生产技术 尽管印尼茶叶生产呈不断下滑的趋势,但某些茶叶生产 技术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茶树品种与种植规格 印尼生产的茶叶几乎全部为传统茶叶,条红、红碎 茶、珍眉、珠茶,主要作为餐厅、宾馆和企业的免费饮料, 对购买茶叶的企业来说,只要价格便宜即可;消费者由于 是免费饮用的,对茶叶质量的要求不高。实际上,对印尼 的多数消费者来说,并不知道还有更好的茶叶。对于中国 市场上名优茶价格可卖到上千元一斤,他们觉得不可思 印尼对茶树品种十分重视。现有茶园种植的极大多数是 从斯里兰卡引进的大叶种TRI2024和TRI2025,其中以 TRI2025为主。印尼茶叶所在当地品种和TR12025的基础上 已成功选育出11个大叶无性系良种,编号从GMB1至 GMB11,其中GMB7新梢粗壮,抗病性强,绒毛特多,非常适 合加工带有金毫的高档红茶和白茶,是当地最受欢迎的品 种。新发展的茶园大多种植这些品种。笔者曾参观了一个国 营良种繁殖场,面积6.1hm ,每年繁育这些新品种良种苗 366万株。随着国际市场上绿茶销量的上升,特别是受中国 名优茶的启发,印尼非常希望生产高档绿茶,为此,该所已选 育出5个中小叶种良种,准备推广。另外,还引进了日本的薮 北种等适合生产蒸青绿茶的品种。 印尼的茶叶种植标准是每公顷种10000株。采用单条或 议。由于品种单一、价格低廉,有钱人对茶叶也没有多少 兴趣。 3.经费不足。科研和推广受限 印尼有一个茶叶与金鸡纳研究所,距万隆36km,是 该国唯一的茶叶研究机构。于1973年成立,隶属于农业 部。上世纪80年代时由于企业的工资显著高于公务员, 该所拥有400多公顷茶园,以及大量的森林和其他土地, 足以自给自足,所以研究所的性质从国有事业单位改成 了企业。目前的情况则相反,公务员的工资已显著高于企 业,虽然该所竭尽全力争取回到公务员行列中,但并没有 那么容易,加上茶叶经济效益不如以前,使研究所的工作 雪上加霜,科研经费紧张。目前,该所仅有14位茶叶科研 人员,主要从事育种、栽培、加工和茶叶经济研究。虽然取 得了一些科研成果,但与整个茶产业的需求相比,差距巨 大。 双条栽方式,单条栽行距1.2-1.4m,株距75em;双条栽大行 距1.5m,小行距按60em的等边三角形种植。为了适当提早 成园,推荐每公顷种植12000株。 2.种苗繁育扦插技术 由于缺乏经费,该国没有茶叶生产技术推广体系。除大 种苗繁育全部采用营养钵扦插育苗技术。营养钵筒体 用塑料薄膜制成,有一些直径约1.0em的sl,-fL,以利水分 渗透和土壤通气。营养钵直径约8-lOem,高20-25em,每 型种植场有自己的技术员外,对个体农户的科技推广工作 主要是以项目的形式开展的,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这也是 个体茶农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个体 农户大都是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建立的,“等、靠、要”的思 想较严重,这也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 用。 钵扦插一枝。通常采用半叶法扦插,即插穗中的成熟叶片 被剪去一半后进行扦插。专用扦插苗圃由竹架搭成,上覆 竹帘或草莲,透光率20% ̄30%,棚内有固定的畦和竹架, 用于放置营养钵。畦宽lm、高15em,畦间操作道宽60em。 扦插初期的2-3个月需覆盖尼龙薄膜,并定期揭膜浇水。 一4.生产和市场脱节 无论是国营茶场,还是私有种植场基本只生产原料茶,而 不是终端产品。出口的茶叶送拍卖市场,内销的茶叶送茶叶集 散地,如西爪哇省的Sukabumi市、中爪哇省的 re甜或 般扦插7 ̄8个月后对茶苗进行分类,30em以上有分枝 的茶苗即可出圃移栽,其余的根据大小再生长1-3个月可 全部出圃。 Pekalongan进行销售。终端产品大都有其他公司拼配、包装和 销售。个体农户只生产鲜叶,由加工厂加工后送拍卖市场或茶 叶集散地。由于两者脱节,加上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不高, 3.茶树定型修剪技术 茶苗移栽后,定型修剪技术有2种,一是采用弯枝法,二 是采用普通的修剪法。弯枝法是推荐的做法,茶苗移栽后首 先在苗高15~20em左右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使其分枝。一 般经过约半年的生长,当分枝长到30em以上时即可弯枝, 即将茶树分枝用小竹片或树权向两侧弯曲,使其长出更多的 6・ 导致无论是原料生产者,还是终端产品生产者,竞相降低生产 成本,导致总体茶叶品质不断降低,进入低价、质次的恶性循 环 ・ 骨干枝,当分枝长到一定的高度后,在离地40~45cm再进行 一剪。淀粉含量检测采用碘试剂法。如果检测发现淀粉含量不 次定型修剪,然后即可正常开采。由于弯枝法需要较多的 劳动力及弯枝材料,所以生产上也用修剪法。除移栽时进行 达标,则必须留养1~3个月后才能修剪。修剪后必须将骨 干枝上的苔藓、地衣和其他寄生植物除去,清除病虫和细弱 枝。同时采用行间深翻的办法更新茶树根系。当新生新梢开 第1次定型修剪外,移栽当年进行第2次定剪,第二年进行 第3次定型修剪,高度分别为30 ̄35em和45cm左右。第3 年开始可正常采摘。 4.茶园施肥与水土保持技术 始光合作用后施肥一次。当新梢长到一定高度(20~ 30cm),腋芽尚未萌发前留4~6叶进行一次打顶,以控制高 度,促进分枝。 6.茶园遮阳技术 如前所述,印尼茶园土壤多数由火山灰或火山岩发育而 成。土壤非常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一般可达5%左右,土壤 pH也十分适中,一般在4.5~6.0之间,几乎没有低于4.5的。 由于地处热带,茶园内常常需要种植遮阳树,以避免 光饱和现象,防止叶片灼伤;并增加茶叶产量,提高品质, 土壤中全N含量也很高,一般在0.2%以上,但有效磷偏低, 在未检出附近。交换性K和Mg,以及有效态微量元素Mn、 Cu和zn的含量则不同土壤差异较大,如交换性K最高的 促进茶园生物多样性。常用的遮阳树有合欢和印楝树等, 合欢是一种豆科树种有固氮作用,而印楝则有防虫,特别 是驱避鳞翅目害虫的作用。种植规格依品种而异,一般为 6mx7m。原则上要求遮光率为30%左右。生产上常常在幼 龄茶园种得密一些,当遮阳树长大后,再逐渐将其稀疏, 或通过修剪疏枝减少遮光率,剪下的枝叶作为茶园覆盖材 料。 可达1000mg/kg以上,但笔者也发现了茶园中典型缺钾的 茶树叶片。目前,推荐的茶园施肥量按茶叶产量计算,施N 量为预计茶叶产量的10%,N:P:K比例为4:2:1,分3-4次使 用。 保护水土是重要的土壤管理技术,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 的。由于降水多,土壤疏松,极易导致水土流失。为此,无论是 四、印尼茶叶生产发展趋势 从短期看,印尼茶园面积和产量会进一步减少。但是,由 于印尼商务部、农业部及相关官员已认识到茶产业的比较优 科研和管理工作者,还是茶农都对此十分重视。采取的主要 技术措施有:(1)在茶园四周有水流的地方均建有水沟,水 沟中每隔一定距离有一沉砂坑。(2)茶园四周或内部有坡或 坎的地方均种植有护坡保坎草,山涧、溪边不适合种茶的地 方也有杂草或灌木覆盖,不得裸露。(3)茶园内建立“竹节 沟”,即按等高线或以1/120的梯度在茶园内修建的排水沟, 它以沉沙坑和竹节坝依次相连而成,沉沙坑深45cm,宽 60cm,长100cm;竹节坝长约50cm,比茶园地面低15cm(即 一势,特别是茶叶生产在提高个体农户收入水平,增加就业方 面所发挥的作用;印尼茶叶局对本国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则了 解更为透彻和全面,只要相关部门能紧密配合,则完全能打 场翻身仗,加上印尼茶区在土壤及气候方面的天然优势, 从长远看,印尼茶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从了解的情况看,他 坝高30cm),以利水缓慢流入下一个沉沙坑。“竹节沟”的 一们准备在下列方面进行突破。 1.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加大投入 端与茶园内的主排水沟相连。从沟内挖出的土壤堆积于沟 边,将其修筑成一条挡水的小堤坝。“竹节沟”的间隔依茶园 坡度而定,一般在6—15m之间。沉沙坑内的泥沙被定期清 农业部和商务部将联合制定相关政策,如对生产或 口 的茶叶征收茶叶税;资助茶园和加工厂改造,新产品开发和 理,放回到沟上方的茶园内。(4)茶树行间种植植物篱笆,即 在山坡茶园内每隔一定距离沿等高线种植小灌木或多年生 草。选择的植物要求直立型,分枝或分蘖能力较强,以减缓土 表水的流速,同时阻挡部分泥沙。植物被定期修剪,修剪下来 的枝叶作为茶园土壤覆盖的材料。植物篱笆对防治水土流失 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对附近茶树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5) 茶园锄草不用锄头,而采用镰刀割除杂草地上部分,以避免 土壤裸露导致的水土流失。 5.茶树修剪改造技术 一国内外市场开拓;成立个体茶农联合会等。 2.优先发展绿茶和特种茶产品 无论是茶叶生产企业,还是研究所,均有意加大绿茶生 产的投入。由于内销市场绿茶和茉莉花茶占有相当的比例, 且目前的价格高于红茶。所以,印尼绿茶产量会逐步提高。但 由于地处热带和种植的品种大都为大叶种,生产的绿茶品质 相对较差,不会对中国绿茶形成挑战。但从国际市场角度看, 由于该国茶叶生产成本低,如出口到中国传统绿茶出口市 场,也会形成竞争。该国有部分中小叶品种,但从茶树长势 看,不太理想。是管理不当,还是生态气候条件造成的,还有 待于进一步研究和了解。 另外,当地生产者对乌龙茶、白茶等也较为重视,应引起 我们的关注。 3.开发深加工产品,发展茶饮料 般采用重修剪改造技术,即每隔4—5年离地40—60 cm进行一次重修剪。重修剪推荐使用肺型修剪法,即重剪 时不把所有的枝条剪去,而留下茶蓬边缘5-6根侧枝(含 100 ̄150张成熟叶片)。当被砍枝条长出的新梢有3-4片新 叶展开后,再砍去留下的枝条。这种做法有利于保持茶树处 于旺盛的生命活动中,促进根系和新梢的生长,不仅能促进 新梢提前萌发生长,而且可减少枯枝的发生。由于这种办法 较麻烦,所以很多茶农仍采用一刀将全部枝条剪去的办法。 但无论是哪种修剪方法,剪前均要检测根系的淀粉含 量,只有当筷子粗细的根系淀粉含量超过12%后才允许重 ・ 印尼人口达2.4亿,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是世界第 四人口大国,而且年青人占的比例较大,收入水平又不断提 高。所以,茶饮料深受欢迎。在印尼的1个半月中,唯一看到 的茶叶广告就是茶饮料。加上印尼低档茶价格低,原料丰富, 在这方面很有发展潜力。 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