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SIMULINK感应电动机恒流软起动的仿真研究

来源:爱够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6卷第3期 V_0l-36 No.3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7年6月 June 2007 JOURNAL 0F HEBEI UNIVERSITY 0F TECHN0LOGY 文章编号:1007-2373(2007)03—0038—05 基于SIMULINK感应电动机恒流软起动的仿真研究 杜江,杜太行,黎霞,张长勇 (河北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天津300130) 摘要 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系统及其电气系统模块库对感应电动机恒流软起动进行了仿真研究.建立了完 整的仿真系统模型,阐述了模型中重要模块的组成:Z_r-作原理,给出了仿真结果,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 果表明了仿真系统的正确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感应电动机;软起动;仿真;恒流;模块 TM34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he StudV on Simulation of Constant Current Soft—starting for Induction Motor Based on SIMULINK DU Jiang,DU 11ai—hang,LI Xia,ZHANG Chang—yong (School of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Hebei Unive ̄ity ofTechnology,Tianjin 300130,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simulation ofconstant current soft-starting for induction motor is carried out using simulink (Matlab)and Power System Blockset.The full simul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and consittute and principle of main modules are obtained、The simulation resuR is given.compared with the resuR of experiment.The validity nd apractice value are testiifed. Key WOrds induction motor;soft-start;simulation;constant-current;model 0 引言 感应电动机以其结构简单性能良好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感应电动机直接起动时,其起动电流 可达5~7倍的额定电流,造成对生产机械和电网的冲击,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电动 机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为此不论是电网还是生产工艺对感应电动机起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国内 外都十分重视三相感应电动机软起动的研究与开发[1-4].软起动方式比较多,其中以晶闸管为功率元件 的软起动最具代表性,代表着软起动的发展方向.鉴于仿真研究感应电动机软起动的文献很少,本文利 用MATLAB软件的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构建了感应电动机恒流软起动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实例仿 真,建模过程简便直观,仿真过程中通过改变参数可随时观察系统的动态变化,对软起动的研究与优化 提供了有利的依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 1感应电动机软起动系统的结构 三相感应电动机软起动主回路如图1所示.该主电路结构简单,采用六只晶闸管反并联,电动机起 动过程中通过控制算法改变晶闸管触发角实现各种形式的软起动嘲. 恒流软起动系统线路如图2所示.同步电压采样电路确保晶闸管正确触发,电流检测电路采样电动 机起动电流有效值与给定的电流比较后,将差值信号送入触发角调节电路来调节当前的晶闸管触发角 度,确保起动电流不超过给定值,实现电动机的恒流起动. 收稿日期:2006—10—23 作者简介:杜江(1972一),男(汉族),博士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杜江,等:基于SIMULINK感应电动机恒流软起动的仿真研究 39 同步电压采样 三相电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晶闸管 图1主回路原理图 图2恒流软起动系统框图 Fig.1 Principleofmaincircuit Fig.2 Blockdiagramofconstant current soft starting 2恒流软起动控制系统建模 图3为应用Simulink建立的感应电动机恒流软起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其主要由7个部分组成. 、 、 构成了三相交流电源,电压测量模块Vl、 、 用来检测电源同步电压信号 ,pluse 组成触发 脉冲形成子系统,3个晶闸管模块子系统Thyristors1.3,笼型感应电动机模块,电机测量模块以及软起 动控制子系统. 一 图3恒流软起动系统仿真模型 Fig.3 Simulation model for constant current soft starting 分别介绍几个重要模块的组成和原理. 晶闸管模块内部结构如图4所示,以A相为例,包 含两个反并联的单向晶闸管.考虑到感应电动机是感性 负载,设置晶闸管的参数时应注意电感量和电容量不能 设置为0或无穷大.B、C两相的晶闸管模块与A相相同. 图5为一相触发脉冲形成子系统,主要由同步、锯 齿波形成和移相控制等环节组成.图中In 是同步电压 输入端,同步电压经延迟环节Relayl产生与同步电压正 图4 A相晶闸管子系统模型 Fig.4 Model for A phase thyristors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第36卷 半周等宽的方波,该方波经斜率设 定Rate Limite1产生锯齿波,锯齿 波与来自软起动控制子系统的移相 控制电压In2叠加调节锯齿波的过 ①Outl  零点,再经延迟Relay2产生前沿可 调,后沿固定的晶闸管触发脉冲. ④ Out2 为了得到与正半周相差180。的负 半周的触发脉冲,图中设置了Gain 环节.取值为一1,其他与正半周 图5一相晶闸管触发脉冲形成子系统模型 脉冲形成相同.软起动晶闸管的控 Fig.5 Modelforaphasethyristorpulse 制角 的移相范围是180。, =O。 的位置定在电源电压过零的时刻.感应电动机属于电感性负载,这时控制角 与负载阻抗角 的关系 使得当0。 时晶闸管处于失控状态,即虽然控制角变化,但电压不变,并且是与电源电压相同的 正弦波.原因是感性负载电流滞后于电压,如果控制角较小时,在一只晶闸管电流尚未下降到零,而另 一只晶闸管可能已经触发但不能导通,一旦电流下降到零,如果另一只晶闸管的触发脉冲还在,则该晶 闸管立即导通,使负载上电压成为完整的正弦波,出现失控现象.所以仿真设计时采用了后沿固定在 180。的宽脉冲触发方式,以保证晶闸管能正常触发. 恒流软起动控制子系统模型如图6所示.软起动的实质是降压起动,关键在于限制起动电流,起动 过程为在某一初始起动电压作用下限制起动冲击电流,当电流开始衰减后逐步增大电压,同时使电流保 持恒定,既保证起动电流无冲击又使起动转矩不致过小,直到电压值达到额定电压,起动结束.图中起 动电流有效值反馈信号Iback与恒流给定值Iref经过加法器比较,电流偏差送入滞环比较Relay,当反馈 信号大于给定值,输出为0,反之为1.该信号控制选择开关Switch.Uini为初始起动电压,为直观起 见图中常数模块给出的是初始触发角,经过Fcn(10*u(1)/180)换算为起动电压,0-10 V对应触发角 0-180。.Uincr为加速电压经过由比例积分算法与初始起动电压输入加法器.积分系数Gani与积分器1/ S构成积分环节,Gainl为比例系数.为实现恒流起动设置了零阶保持器,其工作原理为,当反馈信号 大于给定值时,选择开关Switch与零阶保持器相接,保证起动电压不变等待起动电流衰减,当反馈信 号小于给定值时,选择开关Switch与加法器输出相接,实现起动电压的增大.两种状态在起动过程中 Fcn 图6恒流软起动控制子系统模型 Fig.6 Mo&l ofr constant current soft start controller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杜江,等:基于SIMULINK感应电动机恒流软起动的仿真研究 41 交替转换保证恒流起动.选择开关Switch的输出,经限幅输出给触发脉冲形成子系统得到移相电压,继 而触发晶闸管,实现恒流软起动. 3仿真与实验 以一台实际的感应电动机为例进行了仿真,电机参数如下:额定功率4kW,额定电压380V,额定 电流为9.3 A,定子电阻R =2.61 Q,转子折算电阻 =1.75 Q,铁耗等效电阻R =5.291 Q,定、转子 互感 =0.298 H,定、转子漏电感L = =0.0334 H,转动惯量J=0.0408 kg・m2,极对数P=2.恒电 流设定为3倍额定电流左右,取为3O A.加速电压设定为3,比例常数取0.06,积分常数取0.08,初始 触发角设为108。,电机负载率为30%.因为模型中包含非线性模块,仿真算法选择变步长ode15 s(可 变阶次的数值微分算法,属于多步阶法),其他值选用缺省参数. 图7显示了同一电动机直接起动和恒流软起动相电流有效值的变化情况.图8为同一电动机直接起 动和恒流软起动相电流瞬时值波形.由图7可见, 直接起动时瞬时冲击电流大,很容易对电动机、拖 动设备及电网造成损害.而软起动时电流平稳增长 到设定恒流值时保持不变直到起动结束,避免了瞬 《 5O 4O ∞∞如3O \ 时冲击电流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仿真可知,改变 比例常数和积分常数可调节起动电流的上升变化率 2O 同时与加速电压一起影响起动时间的值,恒流设定 值也影响起动时间的长短.若恒流设定值选择过大 则软起动效果不明显,同时影响起动时间过长电流 谐波量增大,成为不利影响,在实际设计、应用软 起动器时应加以注意,根据不同的负载量选择起动 时间和起动电流倍数. 1O O 图7直接起动和软起动相电流有效值的波形曲线 Fig.7 Phase currentvirtualvalue curvesofdirectand softstarting 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仿真的结果和结论,在实验室以4kW感应电动机带动3 kW直流发电机进 行了恒流软起动实验,初始触发角和电机负载率与仿真设定相同.恒流软起动相电流实验波形如图9所 示.实验结果和图8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上述感应电动机仿真模型及仿真结果均是正确的. 1 t/S 1.5 2 2.5 a)直接起动 图8直接起动和软起动相电流波形 Fig.8 Phase current curves of direct and soft starting b)软起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2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第36卷 4结束语 本文应用Simulink仿真工具对感应电动机恒流软起 动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并通过实例进行了仿真,通过 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与仿真波形的正确性.所建立的仿 真模型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所有参数均可在线调 整,通过测量器与示波器能够实时跟踪对仿真结果进行 全面的观察和分析.通过该仿真模型可以加深对软起动 的理解,指导实际应用.仿真结果对软起动控制策略和 设计有实际参考价值,文中论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实际 意义. 0.5 S/格 图9软起动相电流实验波形 Fig.9 Experimentalphase currentwave ofsoft starting 参考文献: [1】Gurkan Zenginobuz,Isik Cadirei,Muammer Ermis.Soft Starting ofLarge Induction Motors at Constant Current with Minimized Starting Torque Pulsations[J].IEEE Trans Ind Application,2001,37(5):1 334—1 347. [2】John A Kay,Richard H Paes,George Seggewiss.Methods for he Conttrol ofLarge Medium-Voltage Motors:Application Considerations and Guidelines[J].IEEE Trans Ind Application,2000,36(6):1 688—1 696. [3】甘世红,褚建新,顾伟.基于开关变压器的中压异步电动机软起动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16):153—157. [4]吕广强,纪延超,俞红祥.基于自关断器件的新型软起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24(5):141—147. [5】贾贵玺,徐伟,张方.电子式感应电机的软起动过程[J].天津大学学报,2005,38(1):18—21. [6】黄永安,马路,刘慧敏.MATLAB7.0/Simulink6.0建模仿真开发与高级工程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电气与自动化学院邀请北京交通大学郑琼林教授作学术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学院院长郑琼林教授应我校电气与自动化学院邀请,于2007年6月12日在科技 楼作了题为“电力电子技术与现代轨道交通”的学术报告.报告内容丰富,受到广大师生欢迎. (学摘) 香港大学高炬教授来我校讲学 应材料学院邀请,香港大学高炬教授于2007年6月21日来我校讲学. 高炬:香港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中科院北京物理所客座教授,南京大学物理系客座教授,华东 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研究领域:钙钛矿氧化物薄膜与器件的制备及其性能结构,新型隔断和保护涂层. 研究成果:发表论文240篇,其中国际学术刊物222篇,学术专著3部.根据SCI检索,近10年 来,论文被引次数大于1000次,单篇大于130次.1992年受聘于香港大学,创建并主管薄膜实验室, 主要致力于超导薄膜和超导约瑟夫森结型器件的研究. (学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