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干线:北环路—白浮泉北路位于道路规划中线西侧2.5m,其中YC8—YC9段位于道路规划中线处。 6.3.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土方开挖→验槽→砂基→排管→下管→清理管膛、管口→清理胶圈→上胶圈→初步对正找口→顶装接口→检查中线、高程→用探尺检查胶圈位置→锁管→清理 →回填砂垫层 → 沟槽回填→交验。 6.3.2测量放线
由专业测量人员会同勘测单位进行平面控制桩点及高程水准点的交接桩手续,接桩后及时组织测量人员对水准点及导线点进行复测,并引测道路中心、雨水管线中心,按照测量方案引测临时水准点,各点根据现场地形设置保护装置并做好控制点记录。新旧管线和道路相接处必须实测校核无误后,再行施工;栓桩桩点采取必要措施严防毁坏。 6.3.3沟槽开挖
⑴本工程雨水管沟槽根据管道的深度和土质情况确定沟槽的边坡进行开槽。开槽方式为机械开挖、人工配合。土方开挖后在方沟槽两侧暂存,渣土、余土及现场无法堆放的土方全部外弃至业主指定地点。
⑵开槽过程中,测量人员随时检测沟槽中心和标高,严格控制沟槽断面尺寸、中心标高及边坡,严禁超挖。挖掘机挖土时预留20cm不挖,由人工清至设计高程,避免扰动槽底。
土方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通知设计、监理、建设单位以及质量监督部门共同验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其余各段沟槽,开挖至设计高程时,均应请监理验收并进行隐蔽工程签认。 6.3.4混凝土管道施工 6.3.4.1砂垫层基础
本段新建干管为D=400~1800的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雨水干管采用150°砂基橡胶圈接口。
沟槽槽底验收合格后,即铺砂垫层,并夯实,用灌砂法测试,密实度要求达到90%方为合格。污管道接口部位应预留凹槽以便接口操作,接口完成后随即用相同材料填筑密实。 6.3.4.2管道铺设
(1)管道运输、检查
管道由供货单位运至现场,并由人工辅助吊车卸至使用地段,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①管材在装卸、运输和堆放时应避免撞击,严禁抛摔。
②管材成批运输时,承口、插口应分层交错排列,并应捆扎稳固。 ③管材应尽可能运至待安装管道的沟槽边,若施工场地条件不允许,可将管材集中堆放于业主指定场地,再二次转运。
④管材堆放时应有木垫块,垫块宽度应不小于20厘米,间距不大于1.5米。 ⑤管道的起吊可采用一个支撑点或两个支撑点起吊,严禁用绳子贯穿或铁链吊装管道。
⑥严禁将管道放在尖锐的硬物上,所有堆放管道需加木楔防止滚动。短距离运输不得在坚硬不平地面和碎石面层上拖动或滚动。
⑦管材堆放中应避免日光暴晒,并保持管间通风。橡胶圈应储存在通风良好的库房内,堆放整齐不得受到扭曲损伤。 (2)管材检查
①在运输前和货到现场后应对管道进行验收,检查厂商的生产许可证和质量合格证。
②检查管道的内表面、外表面及接口处是否损坏,管材要求外观一致,管身不得有裂缝,管口不得有破损、裂口等缺陷。
③管材端面应平整,与管中心轴线垂直。管材插口外径、承口内径的尺寸及圆度必须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④管材耐压强度及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⑤管道接口用橡胶圈性能、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橡胶圈外观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气扎、裂缝、卷皱、破损、重皮和接缝现象。 6.3.4.3管道铺设
该道工序是整个管道施工中关键的一道工序,应认真组织,精心施工。 ① 下管
下管采取机械下管法。吊车下管设专人指挥,指挥人员熟悉机械吊装安全操作规程及指挥信号。在吊装过程中,吊车司机和槽下工作人员必须听从指挥。
下管时,起重机沿沟槽移动,将管材分别下入槽内。绑管材时找好重心,使起吊平稳,管材起吊速度均匀、回转平稳,下落低速轻放。
管材下沟时,以逆流方向铺设,承插连接时,承口朝向水流来的方向。 ② 安管
砂基础材料密实后,且基础高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管节的安装。 A安装程序:
清理→清理管膛、管口→清理胶圈→上胶圈→初步对口找正→顶撞接口→检查中线、高程→用探尺检查胶圈位置→锁管
B安管
首先将第一节管节由吊车吊入槽内,用为安管专门加工的钢支架辅助安装。 钢支架上下挂两个吊链,将管节缓缓吊起,通过高程线和中心桩及起始位置线,进行调整,直至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固定。其后的管节以第一节管节为基础,结合吊链拉入法进行。将钢支架挪至预要安装的管的位置处,将管节缓慢升起,同时,在已安装稳固的管材上拴住钢丝绳和吊链连好绷紧对正,两侧同步拉吊链,将已套好胶圈的插口经撞口后拉入承口处。在安装的过程中随时校正胶圈的位置和状况。管材的位置和高程都达到设计要求后,随之固定,依次进行后面的管节的安装。
C 接口
接口前,应先检查橡胶圈是否配套完好,确认橡胶圈安放位置及插口的插入深度,管道承口深度至少要由两个凹槽。然后清洁端管,去掉油污和灰尘,保持接头和端管清洁。
接口时,先将承口的内壁及插插口橡胶圈上涂润滑剂(首选硅油),然后将承插口端面的中心轴线对齐。
接口方法按下述程序进行:
D=400以上管可由2台0.5吨手扳葫芦将管材拉动就位。橡胶圈宜安装在插入管端的第一个凹槽中。接口合拢时,管材两侧的手板葫芦应同步拉动,使橡胶密封圈正确就位,不扭曲、不脱落。安装时做到认真、仔细、平稳,确保密封圈与凹槽、管壁均匀贴合。
为防接口合拢时已排设管道轴线位置移动,需采用稳管措施。具体方法可在编织袋内灌满黄砂,封口后压在已排设管道的顶部,其数量视管径大小而异。管道接口后,应复核管道的高程中轴线使其符合要求。
雨天施工应采取防止管材漂浮措施。可先回填到管顶以上一倍管径以上的高度。管道安装好尚未回填时,如遭到水泡,应进行管中心线和管底高程复测和外
观检查,如发现位移、漂浮、拔口现象,应返工处理。 6.3.5检查井施工
本工程雨水管线检查井井室为砖砌结构,混凝土井基标号为C10。井墙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MU10页岩烧结砖,砌筑高度为1.8m,用1:2水泥防水砂浆厚20mm抹面,内墙抹面范围为管道内顶向上20cm内,外墙抹面至地下水位50cm以上。井墙上放置200号钢筋混凝土盖板。流槽用M7.5水泥砂浆砌MU10砖,1:2防水水泥砂浆抹面,厚20mm。 6.3.5.1混凝土井基施工
管线结构施工工作完成后,根据井位土质情况,对井位槽底进行处理,高程核测后立即进行混凝土垫层浇筑。垫层混凝土用100mm×100mm方木做外模,垫层顶面高程为方木顶。采用C10现浇混凝土。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基础混凝土振捣时采用梅花状下棒,下棒间距小于450mm。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振捣棒急插入缓拔出。振捣时间以使混凝土获得足够密实度,但又不过振为原则。
常温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完毕12小时内,覆盖塑料薄膜和洒水养护。 6.3.5.2砌筑井室施工
基本要求:严格要求所设计井型施工。砌筑前由测量人员检验井底高程,并给出井中心点。施工队组用墨线画出井室砌砖内轮廓线,摆砖摞底确定砌法,然后认真砌筑。
①砌筑材料采用页岩烧结砖。
②工程所用主要材料,符合设计规定的种类和标号;砂浆随拌随用,常温下,在4小时内使用完毕;气温达30摄氏度以上时,在3小时内使用完毕。
将墙身中心轴线放在基础上,并根据此墙身中心轴线弹出纵横墙边线。 ③立皮数杆控制每皮砖砌筑的竖向尺寸,并使铺灰、砌砖的厚度均匀,保证砖皮水平。
④铺灰砌筑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和厚薄均匀、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茬牢固。随时用托线板检查墙身垂直度,用水平尺检查砖皮的水平度。圆形井砌筑时随时检测直径尺寸。
⑤井室砌筑时同时安装踏步,位置准确,踏步向心安装间距均匀。踏步安装后,在砌筑砂浆未达到规定抗压强度前不得踩踏。
⑥检查井接入圆管的管口与井内壁平齐,当接入管径大于300mm时,砌砖
璇加固。
⑦检查井砌筑至规定高程后,加预制混凝土盖板,盖板尺寸规整,人孔位置准确,与井室内壁相切。板缝用砂浆封严。及时安装浇筑井圈,盖好井盖。
⑧井室、竖槽内墙、外墙抹面用1:2防水水泥砂浆抹面,采用三层做法,共厚20mm,其余部分用1:2防水水泥砂浆勾缝,竖墙内应随砌随抹。井建成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6.3.6管线土方回填 6.3.6.1控制措施
⑴回填土施工中严格遵守GB50268-97中关于沟槽回填标准及业主单位要求进行回填。并在回填工作前,向驻地监理工程师申报管线回填土专项部位工程开工申请,获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
⑵回填土符合以下规定:管底至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不得含有机物及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
⑶回填必须分层夯实或碾压,沟槽窄小应扩槽,要有足够工作宽度: ①采用蛙式夯,虚土厚度<20cm。
②采用压路机,不应超过30cm,碾压的重叠宽度不应小于20cm。 ⑷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要用蛙夯夯实,回填时管道两侧对称进行,高差不超过30cm,不得使管道位移或损伤,分段回填时,相邻段的接茬形成台阶,每层台阶宽度<厚度2倍。
⑸回填密实度标准: 序号 1 2 管3 顶至路4 面标5 项 目 胸腔部位 管顶以上250mm以内 0 ~ 800 mm 800~ 1500 mm 快速路和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快速路和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快速路和主干路 压实度 (%) ≥95/98 ≥87/90 ≥95/98 ≥93/95 ≥90/92 ≥93/95 90/92 ≥87/90 ≥93/95 检验频率 范围 两 井 之 点数 每 层 一 组 每 组 方 法 环 刀 高 大于1500 mm 次干路 支路 93/95 ≥90/92 间 三 点 法 注:压实度一栏分子数字为重型击实标准,分母数字为轻型击实标准。 6.3.6.2回填措施
根据业主的有关标准,制定管线及检查井回填措施。
⑴管线回填全部采用素土,槽壁开台阶分层回填,但在管顶上60~100cm做一层40cm厚9%的灰土结构。
⑵路面范围内的检查井周围100cm范围内,在路面结构层以内采用石灰粉煤灰砂砾混合料掺5%水泥回填。路面结构层以下至槽底采用9%石灰土,与回填层同步施工。
⑶雨水支管全部采用混凝土360°满包,高度与石灰粉煤灰砂砾混合料顶平面相平。
⑷雨水口周围采用混凝土回填。 1.2 污水工程施工
污水干线:位于新建道路规划中线东侧2.5m。 6.4.1污水管线施工工艺流程
污水管线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土方开挖→验槽→砂基→排管→下管→清理管膛、管口→清理胶圈→上胶圈→初步对正找口→顶装接口→检查中线、高程→用探尺检查胶圈位置→锁管→清理 →回填C2砂垫层 → 闭水试验→沟槽回填→交验。
污水管线土方开挖、砂基、下管安管施工方法同雨水管线,但在回填之前应进行闭水试验。 6.4.2污水检查井施工
本工程污水检查井施工技术措施详见雨水检查井施工技术措施。 6.4.3闭水试验
管道及检查井的外观质量及“量测”检验均已合格;沟槽内无积水,全部预留孔洞应封堵不得漏水时,可以开始进行闭水试验。
闭水试验水源接自社会自来水管网。闭水试验需有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参加进行管道带井闭水试验。
管道闭水试验控制点:所试验管段按井段分隔,带井试验;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验收合格,质检资料齐全;管道两端砌砖封堵,用1:2水泥砂浆抹面,
必须养护3~4天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向闭水段的检查井内注水,注水的试验水位,应为井段上游管内顶以上2m,注水过程中同时检查管堵、井身,无渗水和严重洇水,再浸泡管线1~2天后进行闭水试验;将水灌至规定的水位,开始记录,对渗水量的测定时间应不少于30min,根据井内水面的下降值计算渗水量,渗水量不超过规定的允许渗水量即为合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