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临床常见药物不合理应用原因及对策分析

来源:爱够旅游网
4380 吉林医学201 1年7月第32卷第21期 临床常见药物不合理应用原因及对策分析 慕旭霞,田慧(陕西省绥德县医院药剂科,陕西绥德718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常见药物不合理应用表现、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简要分析临床常见药物不合理应用表现,浅析发生药 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针对这些特定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结果:临床常见药物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为:配 伍及联用不合理、选药不合理、剂量、用量不当、给药方式不当、药物使用时间不当、滥用药物等。其原因主要为:人为因素、药物 因素及个体差异。制定相关策略防止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结论:针对不合理用药的特点及发生原因,制定相关处理对策,使医务人员 与患者积极配合合理用药,方可有效避免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最大限度的为患者治疗服务。 [关键词】药物;不合理应用;表现;原因;对策 临床合理用药,是指患者所用药物适合临床需要,剂量及疗 时与否直接影响到合理用药。药师为用药过程中药品的提供者及 程符合患者个体情况,同时兼具有效性、安全性、合理性、经济 合理用药的监督者,起调剂配方能力、审方能力、用药指导能 性¨】。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药物层出不穷。 力、协作交流能力也对合理用药有着显著的影响。护理人员作为 面对繁多的药物,临床医师在选择时难免陷入不太合理用药的境 临床给药的施行者,执行医嘱不正确,给药操作不当等也会给临 地。有报道表明,全球每年约有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 床合理用药带来不利影响。 非疾病本身 】。越来越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药 2.2药物因素:药物作用效果及使用方法因人而异,不同患者 物疗效的同时,显著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甚至危及患 疗效及不良反应表现不尽相同。因联合用药可起到显著增强药物 者生命安全。为了解陕西省绥德县医院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笔 疗效,提高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延缓病原体耐药性的产生及治 者从不合理用药表现,发生的原因,防止不合理用药发生策略等 疗同一患者多种疾病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医生选择使用联合 角度出发略作探讨,以期引起临床医药专业人员重视,现报告如 用药,但联合用药易导致药物发生理化及生理活性变化,使药效 下。 降低或者出现新的不良反应,用药种类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 性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合理用药的风险眭。 1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2-3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存在着质与量的 1.1配伍及联用不合理:临床联合用药以获得“协同”或至少 差别,即使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生活条件完全相同,对于同一剂 获得“相加”作用,有效避免“拮抗”作用为主要目的。临床实 量的同一种药也可有不同反应,这种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即为药 际应用常常出现配伍不当,联用不合理而影响药效。 物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在临床上常表现为特异性、高敏性、耐 1.2选药不合理:对症下药为用药的基本原则,临床常因急于 受性,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精神状态、营养状况、 求成而经常出现漫无目的、药物滥用等现象,尤其以滥用抗生素 对药物的敏感性等个体差异决定是否采用某种药物及药物合理剂 药物为严重。 量 1.3剂量、用量不当:临床经常出现虽选择了对症药物,但剂 量存在差错,主要表现为用量偏大或偏小,疗程长短不一而影响 3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对策 治疗效果。主要原因在于医生无法根据患者病情准确把握药物用 3.1 建立健全合理用药制度:合理的用药制度的建立,可规范 量大小。用量过大常引起不良反应,乃至严重的耐药性甚至患者 及约束医师、药师及护理人员的不合理用药行为。其他一系列的 危及生命。用量过小又常常达不到治疗效果,使患者病程延长, 诸如处方管理制度、医嘱制度等也应得到改进和完善,以防止大 饱受病痛折磨。 处方、多种类合并用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另外,需合理 1.4给药方式不当:当前临床应用的药物剂型多种多样,给药 的I临床用药评价系统,以监控临床用药,严格处方制度,对不合 途径对药物吸收及发挥作用影响重大。 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评价,编制成册,引起全院医务人员的重 1.5药物使用时间不当:常表现为两次用药间隔时间表述不 视。 明,具体服药时间出现错误及未标明。 3.2加强对医师、药师、护理人员等的培训教育力度:定期组 1.6滥用药物:临床上以滥用精神药物、滥用糖皮质激素类药 织专家为全院医务人员开展合理用药的学术讲座,传授给医务人 物、滥用维生素和“补药”、高起点使用抗菌药物及无指征使用 员合理用药的新知识,及时更新医务人员的用药观念。定期开展 抗菌药物、常见。此类问题已成为各个医院普遍存在的共同问 培训班或经验交流会,便于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的沟通。条件允 题,必须加大监管力度。 许的情况下,选派年轻医务人员出国深造,为营造积极良好的合 理用药氛围创造条件。 2不合理用药原因 3.3 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也是 2.1人为因素:医护人员正确诊断与否,合理开方如否,准确 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对患者的素质教育及基 调配如否,正确给药如否,疗程恰当如否等各环节均可对患者病 础医药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合理用药知识的宣讲力度,使患 情产生严重影响。需要医生、药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均严格掌握 者意识到积极配合医生、严格遵守医嘱、配合合理用药的重要 合理用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患 性,有效避免重复用药的发生。 者用药合理性。而医生又是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主要责任人,个人 综上所述,针对我院不合理用药的特点及发生原因,制定相 医学专业知识丰富与否、药物治疗水平的高低、知识信息更新及 关处理对策,使医务人员与患者积极配合合理用药,方可有效避 吉林医学2011年7月第32卷第21期 4381 免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最大限度的为患者治疗服务。 (10):933. 【2】杜炜龙,蔡娜.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 4参考文献 [1]陈琳芳.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 学创新,2010,7(31):125. [收稿日期:2011-06—16编校:苏建东】 硬膜外麻醉术后芬太尼镇痛效果分析 陈瑞林(陕西省勉县勉阳中心卫生院,陕西勉县724200) 【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术后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470例SAS I~Ⅱ级手术患者,全部病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术 后行硬膜外持续镇痛,镇痛液配制以罗哌卡因250 mgJJI]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芬太尼为7 g/ml,复合氟哌利多0.025 mg/ml,在手术 开始后20 min内接镇痛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镇痛效果,镇静程度采用Ramesay评分法评估。结果:按VRS评分法:0分 302例(64.26%),3#63例(13.40%),3—5分5l例(10.85%),>5分50例(10.64%),l0分4例(0.85%)。用Ramesay评分均能安 静合作或有轻度嗜睡。药物不良反应恶心、呕吐8例(1.70%),皮肤瘙痒2l例(4.47%),低血压2例(0.43%),未发生呼吸抑制。 结论:芬太尼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减轻了患者的负担,适合lI缶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芬太尼;硬膜外麻醉;镇痛 术后疼痛给手术后的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术后患者早期 伤口疼痛可导致机体出现应激反应,加剧组织的分解代谢,对机 SpO,保持95以上时拔出导管。 1.3 观察指标与评估:①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 体的伤口愈合及康复极为不利 】。临床上惯用的疼给机体各系统 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患者在术后产生许多术后并发症,为患者术 后恢复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近年来采用术后镇痛已被临床 广泛应用,为患者带来镇痛效果的同时也引发一些并发症,如恶 评估镇痛效果:无痛为0分;优为<3分;基本满意为3—5分;差 为>5分;剧痛为1O分;②镇静程度采用Ramesay评分法评估:1 分为不安静、烦躁;2分为安静合作;3分为嗜睡、能听从指令j 4分为睡眠状态可唤醒;5分为呼唤反应迟钝;6分为深睡状态、 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等,陕西省勉县勉阳中心卫生院在 硬膜外麻醉术后采用芬太尼镇痛,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 告如下 呼唤不醒。2—4分为镇静满意,5~6分为镇静过度 ]。 2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结束后,无死亡个例,停止麻药后,患者 l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2月~201 1年4月我院470例SAS I~Ⅱ级手术患者,其中男225例,女245例,年龄22~74岁, 平均55岁。手术部位包括肠胃手术82例,剖腹产手术64例,阑 尾切除手术107例,下肢手术123例,泌尿手术94,术前均进行 心功、肺功、x线、心电等常规检查,在术前30 min、手术进 行10 min后、手术后10 min进行平卧后收缩压(SBP)、平均动 均在5 10 min内恢复自主呼吸,生命体征相对平稳,顺利送 人病房观察。按VRS评分法:O分302例(64.26%)、3分63例 (13.40%),3—5分51例(10.85%),>5分50例(10.64%), 10分4例(0.85%)。用Ramesay评分均能安静合作或有轻度嗜 睡。药物不良反应恶心、呕吐8例(1.70%),皮肤瘙痒21例 (4.47%),低血压2例(0.43%),未发生呼吸抑制。 脉压(MA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 (SpO,)等各指标监测。 1.2麻醉方法:全部病例于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 0.1 g,阿托品0.5 mg,患者入室后监测平卧后收缩压(SBP)、 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 和度(SpO,)等各指标,所有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 3讨论 文章对470例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术后芬太尼镇痛,取得 较好的镇痛效果。芬太尼是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具有起效快、 镇痛作用强,维持时间为4~8 tl,但是芬太尼术后镇痛存在嗜 睡、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 良反应,配以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方式。然后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常规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 后注入0.2 g/L的利多卡因4 ml,5 min后无全脊麻征象,麻醉平 面达到满足手术要求,以芬太尼3~4 g/kg,咪唑地西泮0.05~ 并且不会导致运动神经阻滞,用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疗效满 意,安全性较高。术后镇痛是提高同术期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 环节,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减轻了患者的负担,适合临床广泛 应用。 0.1 mg/kg,依托眯酯0.3 mg/kg,琥珀胆碱1~2 mg/kg进行诱导行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以麻醉机控制呼吸,之后进行全身麻醉维 持采用0.01 g/L异丙酚静脉推注,吸人1~2 g/L异氟醚,静脉推注 维库溴胺维持肌松。术后行硬膜外持续镇痛,流量为2 ml/h,镇 痛泵总容量为100 ml,镇痛液配制以罗哌卡因250 mg3H生理盐水 4参考文献 [1】李解生,程家茂.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和芬太尼超前镇痛效果对 比研究[J1.中国医药指南,2011,11(9):55. [2]崔定桥.不同浓度罗派卡因与芬太尼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 观察【J1.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9):118. 稀释至l00 ml,芬太尼为7恤g/ml,复合氟哌利多0.025 mg/ml, 在手术开始后20 min内接镇痛泵。观察并记录有无不良反应,术 后待患者意识和自主呼吸恢复,有咳嗽、吞咽反射,脱氧呼吸 [收稿日期:2011-06—17编校:潘宏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