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五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

来源:爱够旅游网
论五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 任福成 (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辽宁沈阳110159) 摘要:山水画艺术在五代时期的发展很突出,从选材到技法较之往代都有很大发展.创立了真实 生动的北方峻岭和苍茫秀丽的江南山川两大山水画派,荆浩、关仝与董源、巨然分别代表了南北两派不 同的艺术风格。五代山水画的笔墨意识也逐步丰富起来.笔墨意识的自觉追求成了画家们的目的.此时 可以说山水画已经完全发展成熟 关键词:五代十国:山水画;笔墨意识;艺术成就 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46(2013)O1—0045—02 五代十国时期是美术由唐类型向宋类型转化的重要 绵曲折,苍茫秀丽,多用柔性的点子皴、披麻皴,没有明确 时期.以中原、南唐和西蜀这三个国家的绘画发展最为 的主干线把握,是“平淡天真”的表现风格。在画面意境和 突出。由于当时每个国家的地理、经济、人文及政治等方 审美情趣的表现方面,五代时期的山水画较之唐代更能 面的种种不同.导致中国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此时山 体现出不同的自然面貌和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深妙意境。 水画的面貌在意境和审美情趣方面,较之盛唐更能表现 盛唐以前.山水画中的山石画法往往“渲染无皴”.而到了 出大自然中的山川面貌和创造出富有不同个性的美妙 五代时期山水画的笔墨也逐步丰富起来,画家们开始大 意境。 量使用皴法.经过往代画家们对自然中山石的长期体验 中原地区虽长期遭受战乱的破坏和政权更迭的干 与观察,最终总结出了山石纹理、阴阳向背、质感的表现 扰,但盛唐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化根基却非常的雄厚,使得 手法。皴法的发现及运用是山水画发展的一大突破,笔墨 Uz洛阳、汴梁(今河南开封)等中原地区的寺观壁画活动仍 意识成为了画家的自觉追求,可以说五代时期山水画已 然保持着较大规模。整体绘画较之唐代有了长足的进展, 发展成熟。 山水画家荆浩和他的追随者关仝对我国山水画艺术的发 荆浩是北派山水画的开派宗师.尤为擅长山水画,其 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古代重要画家之一。 山水画以自然为师.曾在太行山作过大量写生,故多作北 南唐和西蜀的经济比较繁荣、政治局势稳定.加之统 方大山巨壑、“上突巍峰、下瞰穷谷”的画面,对后世山水 治者们对美术的爱好和对画院事业的支持,使得这两个 画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绘画理论方面也有突出 地区的美术大放异彩,一时画派争妍,画家辈出。在美术 贡献。现存的《匡庐图》水墨绢本,石法方硬,皴法兼备,气 发展史上,唐代出现了御用画家,即翰林供奉、翰林待诏 势雄伟。图中虽然是画江南庐山,但其图中的山势却仍然 等。到了五代时期,南唐和西蜀则已有画院的设立,用以 体现出北方山水特征。画面中整个山势峻拔挺峭,石质感 容纳御用画家和掌管宫廷绘画事务。绘画艺术从选材到 很强,气势雄浑,整幅画上留天,下留地。山石的画法圆中 技法较之往代都有了很大发展。创立了真实生动的北方 带方,皴法和渲染并用。荆浩在艺术手法上强调笔墨意 峻岭和苍茫秀丽的江南山川两大山水画派。 识,他所谓的笔有勾线有皴法,他所谓的墨有阴阳向背的 五代十国的山水画艺术反映了中国绘画技法乃至理 画面效果。这也是山水画技法完全成熟的标志。从这幅画 论已步入成熟时期,其中有两个值得重视的现象:一个是 整体来看,荆浩的画充分体现出北方山川的风貌。从一定 水墨山水画的盛行:另一个是各地画家以大自然为师,真 意义上说,标志着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成熟。荆浩在《笔法 实而生动地创造出了南北两种山水画风格。荆浩、关仝 记》一书中首次提出“六要”说,这“六要”即为:气、韵、景、 与董源、巨然分别代表了南北两派不同的艺术风格。北 思、笔、墨。荆浩在北方山水画艺术和艺术理论两个方面 派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开创了大山大水式的构图方式, 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古代绘画发展自五代以后便以 善于表现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画面多作大幅的立轴, 山水居首,而水墨山水又居于山水画的主流。这种现象与 多表现北方的崇山峻岭、气象雄伟,多用刚性的条子皴 荆浩的艺术成就密不可分。 法,突出山势主干线条。南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比较 关仝学荆浩而有出蓝之誉.笔法简劲而雄伟凝重.深 善于描写平淡天真的江南景色。画面形式多以小幅手卷 得荆浩的笔墨之法.将其师开创的全景山水以及勾、皴、 为多,往往表现江南山水特征。多作平远构图的景致,连 擦、染、点的山水画技法推向了成熟。与荆浩并称“荆关”, 作者简介:任福成(1977一),男,辽宁营口人,主要从事绘画类研究。 辽辽 丁丁 经经 济济 职管 业理 技干 术部 二 o _—— = 盎 第 ●—_ 期 ; ÷ i l-O 0 也为北方山水画派的重要代表。入宋后与李成、范宽并称 证。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传世作品、文献记载可大致对 墓 00 “三家山水”,当时影响较大。其山水画风,喜欢描绘秋山 寒林。他的画使人看了如身临其境,很有真实感和感染 五代山水画创作成就有如下总结: 是此时出现了一批集大成的山水画家,并且创造 一力。关仝善画山顶“矾头”,画树也往往“有枝无干”,这种 画风对北宋范宽等人有较大影响。关仝的代表作品有: 出了不同面貌的两大山水画派,成为不朽的典范。 二是促进了中国山水画中水墨山水画的兴起.提出 了笔墨意识,发明了山石的皴法,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两 大派系。 《秋山晚翠图轴》、《关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等。这些 呈舌 作品多取景于山势雄伟的北方山水。《关山行旅图轴》画 £ 蚕至 丌1 0 寒山烟林。寺庙行旅,笔法粗壮雄伟,树的勾勒有干无枝。 三是五代山水画家们经过长期的艺术积淀.成功地 掌握了塑造山石形体和表现画面空间深度与生动感 的技艺。 后世称之为“关家 量室 他所创造的雄壮深妙的北方山水画风.他和荆浩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艺术成就都具有里 詈 山水”,程碑式的意义。 五代山水画家对后世影响是很突出的,北宋直接继 承五代之风,尤其在北方山水画风的延续和演进上成就 更为突出。南宋注重对画面诗意的发掘,从风格传承上 董源画人物、山水等皆擅,尤精于山水。其山水多取 材江南实景,审美上追求平淡天真,文人情趣,备受后世 工Z 文人画家推崇。作品多表现江南山川冈岭连绵起伏、一 暑g 派江南景色温润的地域特征,多用点子皴、披麻皴等。他 0 季 看,南宋既继承了北宋传统,也有更多创新,从而形成属 于自己的风格特征。表现江南山水的画法在此时已经完 全成熟,入宋后,南派的这种画风并不受到宋朝贵族文人 们所欣赏喜好,宋人对南派画风的代表人物董源、巨然记 载也比较少。但到了元朝这一现象得以改变,“元四大家” 主要继承董源、巨然的山水画传统,又各具特色。他们在 绘画史上获得较高地位的真正原因是他们在笔墨技法上 继承和发扬了五代南派山水的艺术风格,完成了元代文 人绘画特有的形式与审美创造。 参考文献: “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兼王、李二家之长使墨色 构成江南山水苍茫秀丽的特征。他的皴法“披麻皴” 蚕§ 交浑,雪 为元明以来山水画家所不断摹仿。作画不必再刻意追摹 形体,只要掌握了用笔的长短参差、疏密相间和墨色的枯 湿浓淡,便能形成千差万别的山体结构,使“皴”之成为 ’ , T T ’ , “法”。传世代表作品有:《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 待渡图》等,描绘多土、草木茂盛的丘陵,阳光下一片潆漾 的江南景色。后世文人画以道和禅的审美情趣为宗,讲究 平淡、轻逸、柔曲、纯正而不外露,正合于董源画风。故而 董源之画在宋之后渐渐成为新兴文人画的典范与楷模。 其不同于北方山水风格则突出表现在:山石的轮廓不作 突出的主干线条,画面不作刚健方折的笔触.不作奇兀的 大山.也很少用浓重的墨 巨然是僧侣。钟陵人,师曾董源而自成一家,也以擅 长画草木茂盛的江南山水著称,尤以墨法见长,墨韵沉 厚,用笔阔远。作品《秋山问道图轴》则表现出高爽的秋季 景色,多用雨点皴和披麻皴,山势虽高,但还能够体现出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 出版社.2008. 046 [2]徐晓力.山水画的文化解释[M].哈尔滨:黑龙江 人民出版社.2008. [3]杜永刚,金开诚.古代山水画(M].长春:吉林出版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4]白雪石.中国山水画技法[M].北京:人民美术出 版社.2008. 草木茂盛的江南景致。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资料的欠缺,至今尚无法准确考 (责任编辑博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