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选择题
2016年题组(备注:无)
2015年题组
1.(2015·安徽文综·17)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为代表的中国党人、民主
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共同纲领》
【解析】《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就抗战胜利后国家走向的谈判结果,与民主党派和无党
派人士无关,故A项错误;《论联合》是抗战即将胜利时,关于政权建设的单方设想,既不能说凝结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心血,也不能说得到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故B项错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共同纲领》是以最广泛地召集全国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各领域人员代表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研究确定的,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大可能地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愿,故C项正确;《论十大关系》主要是在内部总结建国以来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初步经验的基础上由结合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集中概括出来的,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关系并不密切,另外《论十大关系》涉及的利益关系在当时并不是没有矛盾,不能说“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上海单科·27)“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
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
A.《中华临时约法》 C.《共同纲领》
B.《论联合》 D.《上海公报》
【考点】新中国的诞生——《共同纲领》
【解析】1912年的《中华临时约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与“人民民主
主义的国家”不符,故A项错误;1945年的《论联合》提出建立包括在内的民主联合,与“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不符,故B项错误;1949年的《共同纲领》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规定新中国的国体,即人民民主专政,故C项正确;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推动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与材料中国体的规定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4年题组
1.(2014·江苏单科·8)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考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解析】“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19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确立起来的,故B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中国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制度,李长凤老大娘并不代表某个党派,故C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法律,故D项错误。 【答案】A
2013年题组
1.(2013·北京文综·20)图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委员会( )
图8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②④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C.①③ D.③④ 【考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解析】从题干结构图中看出该时期政治协商会议处于最高领导地位,受政协领导和一些机构的名称如“政务院”、“人民军事委员会”等。说明该时期应该是在建国初期。在建国初期,人民政协代行职责的时期,故①②正确。19年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而领导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排除③④。 【答案】A
2.(2013·江苏单科·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考点】1949 年新政协的召开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二是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BCD在时间上与题干反映的事件不符。故正确答案选A。 【答案】A
3.(2013·上海单科·29)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这是因为( )
①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②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 ③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确立了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考点】新中国的诞生与《共同纲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在新民主主义基本胜利的基础上,1949年9月,全国人民政协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K12小学初中高中
D.①②④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正确人民民主专政;形成了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故选①②④正确。③是在1956年,故排除。 【答案】D
2012年题组
1.(2012·广东文综·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解析】从所学知识可知,从题干中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可知时间信息,以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B项正确,A项排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于1956年提出的,为了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项排除;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的基本确立,因此D项排除。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2015·四川文综·14)(节选)(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高三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 ①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七大通过了《论联合》的报告,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将中国建设成为、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中国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 ②1948年5月,战争进入战略阶段,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③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④19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2)参照①、②,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③、④的整理和陈述。(12分)
【考点】(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政协召开;新中国建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2)根据材料二中①②部分均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会议的主要内容来进行整理的方式,结合1949年与19年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来作答即可。
【答案】(2)整理陈述:1949年9月,战争胜利在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选举成立了,完成了建国使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6分)
19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的职权。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政协章程,政协作为的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6分)
2.(2014·北京文综·37)(节选)(14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14分)
【考点】(3)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思想潮流——体用之争;辛亥;孙中山与三民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理论
【解析】(3)“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变革政治制度,推动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以孙中山为首的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领导辛亥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推动民主政治的进程和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中国党把马列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取得新民主主义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3)学习:从19世纪60年始,清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纲领,领导武装,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党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华人民共和国。
成果: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K12小学初中高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