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摇篮曲

来源:爱够旅游网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摇篮曲》

一、内容结构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三角铁和木鱼这两种打击乐器,并学习正确的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2、通过对摇篮曲这种体裁形式的作品的欣赏、演唱和表演,使学生对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有所了解,从而达到区分动静的目的。

3、通过一个梦境表现小朋友的内心活动,达到爱护小鸟、保护环境的作用。

4、通过聆听舒伯特的《摇篮曲》和轻声哼唱主旋律,使学生对钢琴音色和人声音色的区别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5、通过对《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的欣赏表演,使学生懂得关心妈妈、关心亲人、关心同学、关心朋友,从小懂得关心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二、聆听舒伯特《摇篮曲》

1、闭上眼睛仔细聆听第一遍。

2、说一说睡觉时,妈妈哼唱的是什么摇篮曲。让学生明白摇篮曲的特点和作用。

3、再听。

(要求学生随着音乐,轻轻哼唱并配上适当的动作)

三、认识打击乐器

1、记住三角铁和木鱼的形状、音色

2、学习两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3、部分学生试奏以下三拍子节奏

3/4

四、听唱歌曲《小宝宝要睡觉》

1、初听歌曲

2、用轻柔的声音跟唱

3、分组(合作)表演唱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表演;一部分学生用以上两种打击乐器伴奏。

要求:相互配合,协调统一,音色柔和,气氛宁静甜美。

五、感受侗族歌曲《催眠曲》

感受侗族歌曲《催眠曲》甜美、温馨的音乐,再次体会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和伟大。

六、歌曲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1、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随录音或琴声哼唱歌曲

3、展开想象,闭上眼睛唱全曲

4、创作表演

学生自主创作动作、表情表现歌曲。

5、比一比,看谁演得好?(要求学生要有离奇、创新的想象力)

七、课后作业

要求每个学生在妈妈累了、疲倦时,为妈妈演唱一首摇篮曲,来回报妈妈对自己的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童话剧《摇篮摇着一个梦》

教学过程:

一、闭着眼睛歌唱《小宝宝睡着了》

要求:想象来到一片森林的梦境……

二、放背景音乐《野鸟情歌》

同时教师配上画外音:

小宝宝在梦中走进了一片森林,森林里有各种可爱的小动物,他们活蹦乱跳,非常招人喜欢,其中有一只小鸟高兴地与小宝宝一起唱起了动听的歌谣。

三、放背景音乐弗利斯的《摇篮曲》

教师:突然,小鸟不见了,小宝宝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非常着急,四处寻找小鸟并高声呼喊:“你到哪儿去了?!”他是多么地喜欢小鸟啊!他知道小鸟是舍不得离开他的呀!但是问题出在哪儿呢?小宝宝在苦苦地思索,也在用心地寻找。猛一回头,小宝宝看见一张大大的弹弓射准了小鸟。小鸟惊呼:“别伤害我!”小宝宝吓坏了,并马上说道:“不能伤害小鸟,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但已经晚了,石弹已飞向小鸟,小鸟躲闪不及,被击伤了翅膀,不能飞行了。

小宝宝抱着小鸟伤心极了,他精心地为小鸟包扎伤口,并轻声说:“马上就没事了!”在小宝宝的精心护理下,小鸟很快就康复了,能自由地飞翔了。

四、回放背景音乐《野鸟情歌》

教师:经过这场劫难,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于是小鸟又回到了小宝宝的身边,一起尽情地歌唱,尽情地玩耍,快乐极了。

五、表演以上童话剧

结合书上插图,了解以上情节,学生分角色表演,并配上音乐。

六、拓展

让所有的学生都做到爱护小鸟,保护环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童声独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2、模仿表演歌曲

3、复习巩固《小宝宝要睡觉》、《小宝宝睡着了》

教学过程:

一、欣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初听,感受歌曲情感

2、随音乐哼唱全曲

3、请部分同学作情景剧表演

放学了,高兴的小宝宝蹦跳着回到了家,嘴里还高声叫道:“妈妈,我回来了!”妈妈从屋里跑出来接过小宝宝的书包,询问小宝宝一天的表现。

不一会儿,妈妈就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餐。饭后,小宝宝就回屋里做自己的事去了。不知不觉中,月儿已当头照,夜已深了,妈妈的屋里传来了小花猫的声音。小宝宝推开门一看,原来妈妈伏在桌上睡着了。小宝宝马上示意小花猫别叫,妈妈太累了,别吵醒她。这时的小宝宝想起了在学校里学习的摇篮曲和平日自己时妈妈哼唱的摇篮曲。于是就轻轻走到桌前,把灯熄了,把桌子变成摇篮,学着妈妈摇自己入睡的样子摇着妈妈,并轻轻地给妈妈披上小花袄。亲爱的妈妈正在梦中微笑。

教师要求:学生在表演时,动作要轻柔,不然就会吵醒妈妈。学生在表演时,老师应领唱,学生跟着节奏念歌词。

二、巩固歌曲

1、歌唱《小宝宝要睡觉》

2、歌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三、爱心教育

通过以上学习和表演,使学生懂得关心妈妈,关心亲人,关心同学、关心朋友。从小学会懂得关心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