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一篇文章,是一篇家长写的,名字叫《老师的话就是管用》,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孩子最近迷上了电脑游戏,家长一开始的“纵容”,导致孩子对电脑游戏开始“上瘾”,在父母劝说不通的情况下,老师简单的话语便制止了孩子的行为。 虽然文章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却给我很大的触动。不是因为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多么的举足轻重,而是替他的爸爸妈妈感到小小的悲哀。 殊不知,从孩子的身上我们就可以找到家长影子。我不知道那位家长是否想过:宝宝为什么会迷上游戏?又为什么会痴迷于游戏?游戏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相信很多幼儿老师会知道,这就是他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所带给他们的影响。孩子在0―6岁是模仿欲极高、学习能力也较强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脑中的某一组织迅速发展,学习起来格外的迅速,同时记忆力也比较深刻。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在孩子身边的言行要格外注意,都说学坏容易学好难,对于孩子来说,好坏对他们来说是没有概念的,能引起他们注意的,往往是那些身边人或他们所经常做的事。 孩子迷恋游戏,一个原因往往是因为家长的影射,孩子会模仿大人的习性来获得成长的需要。当孩子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迷恋于游戏时,游戏对于他也产生一定的神秘感,孩子的求知欲、探索欲会致使他去一探究竟,如果这时家长不及时制
止,那么在他去“寻求结果”的同时,也会产生迷恋,这也是孩子会沉溺于游戏的原因之一,也是大多数孩子沉溺于“瘾”的乐趣。 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当父母的对他们的关心不够。有很多家长认为,供孩子吃、穿、玩、用等别人能看到的“表面功夫”就做到了当其父母的责任。其实不然,现在的孩子虽然开销比较大,所以父母都在拼命的为孩子的现在以及将来筹谋划算,拼命挣钱,可是他们却忘了,孩子最需要的是爸爸妈妈言语、行动上的关心。他们所需要的是在爸爸妈妈下班之后能陪他们玩玩喜欢的游戏、拼插喜欢的玩具、给他们讲好听的睡前故事,仅此而已。 很多家长不理解,自己对宝宝的爱一点都不比老师给他们的少,为什么自己的宝宝更听老师的话,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而给他们对自己话却恍然未闻?!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老师会和他们一起玩耍,会和他们交心,会耐心听他们的倾诉,会解决他们之间的小斗争……所以孩子们会更信任老师,更喜欢听他们的话。 作为父母如果能够再拿出一点时间来关爱自己的宝宝,和他们一起玩,给他们更多的信任,我想,到时候父母与子女之间便再也没有“第三者”的容身之地了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