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时的记忆里,只要季节的脚步一跨进腊月的门槛,那浓浓的年味儿便会扑面而来。
小孩子们最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丢下沉甸甸的书包,放下做不完的习题,跟小伙伴们尽情玩耍;可以吃上平时吃不到的美食,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更重要的是还能从大人那里得到压岁钱。
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年的脚步就更近了。二十四扫房屋,大人小孩齐上阵,把房间里的东西全部挪到院子中,给整个房子来个大扫除,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犄角旮旯。这时间或有意外的发现:或是一个丢失很久的小物件,或是一本早就找不到的书,这也算是对劳动的奖赏吧。 接下来的几天,出豆腐、蒸馒头、炸年菜„„那时候家里孩子多,大人们往往会选择晚上孩子们睡下后才炸菜。馋嘴的我却赖着不睡觉,站在一旁看爸妈炸菜。爸妈把炸好的热腾腾、香喷喷的藕合、鱼、肉递到我手里,直到我吃得肚儿圆,才心满意足地抹抹嘴,爬上床继续做我的美食大梦。
到了年三十,年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就剩下贴春联、包饺子了。待把红红的“福”字、喜庆的春联贴到门上,一盖帘饺子包好之后,天也渐渐黑下来。鞭炮声渐渐响起来,街上的人们渐渐多起来,小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从枕头底下拿出叠得整整齐齐,不知偷着试穿过几次的新衣服穿在身上,欢呼雀跃地迎接这个热闹而又庄严的盛大节日——除夕!
时光渐行渐远,年味也似乎越来越淡。然而,那曾经的年味,依旧鲜活;那回家的脚步,依旧急促;那团圆的年夜饭,依旧向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