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封面 2、 摘要 3、 目录 4、 前言
5、 实习报告正文(具体内容参见“实习报告的内容及要求”来组织) 6、 符号表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附录
实习报告的内容及要求
1. 内容
(1) (2) (3) (4) (5)
实习单位的生产概况,安全生产及安全管理情况; 车间(工段)的生产管理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
主要原材料和主、副产品的物化性质及产品的用途; 物料流程;
主要工艺流程及特点,绘制出带控制点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并对生产过程进行叙述;
(6) 主要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 (7) 三废处理和治理情况; (8) 实习的心得体会与建议。
以上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实习内容可作适当调整或增删。
2. 要求
[1] [2] [3] [4]
报告内容应是亲临生产现场的实习经历和结果,应真实可靠; 报告内容要重点突出,文字表达简明流畅,图表规范; 按时完成报告,不得照抄生产操作规程和他人成果。 要求3000字以上,或加图不少于10页。
说明:
1、 本实习报告要求适用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
2、 要求用A4纸撰写实习报告,封面要求打印,其余部分可以手写,但提倡打印(格式参照“内蒙古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格式要求”)。 3、 根据报告内容需要,部分项可以不列; 4、 封面的格式见下页; 1
学校代码: 10128
学 号: 201110508007
化工学院 (
本科化工原理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孙景海 系 别:化学工程系
专 业:安全工程 班 级:安全工程11 实习地点:化工实训中心
指导教师:高智
二零一三年X月
前言
化工专业技能操作实训装置UTS系列产品是以化工原理单元为基础背景,结合高校实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而成功开发的。该系列产品在设计中尽力贴近工厂装置的原则下:(1)重点考虑装置的安全性、科学性、环保性、实用性、资源的可循环利用;(2)选用多种形式的设备、仪表、阀门、管件等,以拓展教学范围,丰富教学内容;(3)配置不同控制系统(常规控制与DCS控制)。可满足化工工艺类、化工机械类和过程控制类专业学生认识实习、实训操作的要求。体现工厂情景化、操作实际化、控制网络化(DCS)、故障模拟真实化等。
而吸收解析这套单元实训装置,则主要是根据化工原理的吸收解析来实现的。本装置采用的是以填料塔为吸收塔和解析塔。整套装置采用手动控制和自动化控制两种控制方式,在主控制室中,可以对试训过程的电磁阀开度、压力上下限、空气流量等操作参数进行显示和调整。
1
第一章 吸收解吸操作实训装置
1.1主要原料的用途及其性质
本实训用到的主要原料为水、二氧化碳和空气。 1.1.1物理性质
1.1.2化学性质
1.1.3主要产品用途
主要产品:吸收塔的主要产品为吸收了二氧化碳的水 解析塔的主要产品为脱出了二氧化碳的水
1.2流程简介(附工艺流程PID)
二氧化碳钢瓶内二氧化碳经减压后与送风机出口空气,在稳压罐中按一定比例混合(通常控制混合气体中CO2含量在5~20%),经稳压罐稳定压力及气体成分混合均匀后,进入吸收塔下部,混合气体在塔内和吸收液体逆向接触,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水吸收后,由塔顶排出。
吸收CO2气体后的富液由吸收塔底部排出至富液槽,富液经富液泵送至解吸塔上部,与解吸空气在塔内逆向接触。富液中二氧化碳被解吸出来,解吸出气体由塔顶排出放空,解吸后的贫液由解吸塔下部排入贫液槽。贫液经贫液泵送至吸收塔上部循环使用,继续进行二氧化碳气体吸收操作。
1.3设备一览表
1.31罐类设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贫液槽 富液槽 稳压罐 液封槽 规格 φ426×600 mm φ426×600 mm φ300×500 mm φ102×400 mm 容积(估算) 85L 85L 35L 3L 材质 304不锈钢 304不锈钢 304不锈钢 304不锈钢 结构形式 卧式 卧式 立式 立式 1 2 3 4
2
5 分离槽 φ120×200 mm 2L 玻璃 立式
1.3.2塔体及其附件一览表
序号 1 名称 吸收塔 规格 主体塔节有机玻璃φ100×1500 mm;上出口段,不锈钢,φ108×150mm;下部入口段,不锈钢φ200×500 mm; 主体塔节有机玻璃φ100×1500 mm;上出口段,不锈钢,φ108×150mm;下部入口段,不锈钢φ200×500 mm; 备注 不锈钢规整丝网填料,高度1500mm 不锈钢丝网填料,高度1500mm 2 解吸塔
1.3.3主要动力设备
漩涡气泵 功率:0.12kW 最大流量:21m3/h 工作电压:380VAC 漩涡气泵 功率:0.75kW 最大流量:110m3/h 工作电压:380VAC HG-120-C 220V(单相) 1 C401 风机Ⅰ 2 C402 风机Ⅱ HG-750-C 380V(三相) 3 P401 不锈钢离心泵 扬程:14.6m 吸收水泵P401 流量:3.6m3/h 供电:三相380VAC,0.37kW 泵壳材质:不锈钢 进口:G1又1/4,出口G1 不锈钢离心泵 扬程:14.6m 流量:3.6m3/h 吸收水泵P402 供电:三相380VAC,0.37kW 泵壳材质:不锈钢 进口:G1又1/4,出口G1 MS60/0.37 380V(三相) 4 P402 MS60/0.37 380V(三相)
1.4开车前准备
1.4.1由我们小组人员对装置进行检查,有2到3个人对照实训操作手册,其他人对
3
照对吸收解析实训的设备对所有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电气、照明、分析、保温等按工艺流程图要求和专业技术要求进行检查。 1.4.2检查所有仪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1.4.3检查所有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1.4.4试电
1.检查外部供电系统,确保控制柜上所有开关均处于关闭状态。 2.开启外部供电系统总电源开关。 3.打开控制柜上空气开关(QF1)。
4.打开仪表电源空气开关(QF2)、仪表电源开关。查看所有仪表是否上电,指示是否正常。
5.将各阀门顺时针旋转操作到关的状态。检查孔板流量计正压阀和负压阀是否均处于开启状态(实验中保持开启)。 1.4.5加装实训用水
1.打开贫液槽(V403)、富液槽(V404)、吸收塔(T401)、解吸塔(T402)的放空阀(V14、V28、V12、V45),关闭各设备排污阀(V09、V15、V20、V29、V35、V40)。
2.开贫液槽(V403)进水阀(V13),同时要将总的进水阀打开,往贫液槽(V403)内加入清水,由于进水量液位增长不明显,要耐心等待十分钟左右,至贫液槽液位1/2-2/3处,关进水阀(V13);开富液槽(V404)进水阀(V27),往富液槽(V404)内加入清水,至富液槽液位1/2-2/3处,关进水阀(V27)。
1.5开车
1.5.1液相开车:
1.开启贫液泵(P401)进水阀(V16)、启动贫液泵(P401)、开启贫液泵(P401)出口阀(V19),往吸收塔(T401)送入吸收液,调节贫液泵(P401)出口流量为1m3/h,开启阀V22、阀V23,控制吸收塔(扩大段)液位在1/3-2/3处。 2.开启富液泵(P402)进水阀(V30),启动富液泵(P402),开启富液泵出口阀(V32),调节富液泵(P402)出口流量0.5m3/h,全开阀V33、阀V37。 3.调节富液泵(P402)、贫液泵(P401)出口流量趋于相等,控制富液槽(V404)和贫液槽(V403)液位处于1/3-2/3处,调节整个系统液位、流量稳定。 1.5.2气液联动开车
1.启动风机Ⅰ(C401),打开风机Ⅰ(C401)出口阀(V01),稳压罐(V402)出口阀(V08)向吸收塔(T401)供气,逐渐调整出口风量为2m3/h。 2.调节二氧化碳钢瓶(V401)减压阀(V04),控制减压阀(V04)后压力<0.1MPa,流量为100L/h
3.调节吸收塔顶放空阀V12,控制塔内压力在0~7.0kPa。
4.根据实验选定的操作压力,选择相应的吸收塔(T401)排液阀(V22、V23、V24、V25),稳定吸收塔(T401)液位在可视范围内。
5.吸收塔气液相开车稳定后,进入解吸塔气相开车阶段。启动风机Ⅱ(C402),打开解吸塔气体调节阀(V41、V42、V43),调节气体流量在4m³/h,缓慢开启风机Ⅱ(C402)出口阀(V45),调节塔釜压力在-7.0~0kPa,稳定解吸塔(T402)液位在可视范围内。
5.系统稳定半小时后,进行吸收塔进口气相采样分析、吸收塔出口气相采样 分
4
析、解吸塔出口气相组份分析,视分析结果,进行系统调整,控制吸收塔出口气相产品质量。
6.视实训要求可重复测定几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5.3液泛实验
1.解吸塔液泛:当系统液相运行稳定后,加大气相流量,直至解吸塔系统出现液泛现象。
按照开车步骤,先开车到正常稳定的操作状态,首先加大抽风机的阀门开度,然后增大解析塔增大抽风机的流量。等一分钟左右可以看到解析塔液泛现象。液体不断在解析塔内部上移,有大量的液体成翻滚状态,液位远大于正常液位,液封槽内有液体涌出。观察到现象之后,将气体流量减小。
2.吸收塔液泛:当系统液相运行稳定后,加大气相流量,直至解吸塔系统出现液泛现象。
在上述条件下,对操作条件进行改变,加大二氧化碳的流量,使进入吸收塔的气体流量加大,但是没有看到,吸收塔液泛现象,原因如下:
1)装置与主控室链接的软件已损坏,不能在主控室对实训装置的参数进行调整,有些自动控制设备不能用。
2)装置存在漏气现象,检查后再次试验。
3)气体流量不够大,气体的阻力不能阻碍液体流动,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下落。
1.5.4停车
1.关二氧化碳钢瓶出口阀门, 2.关贫液泵出口阀(V19),停贫液泵(P401)。 3.关富液泵出口阀(V32),停富液泵(P402)。 4.停风机Ⅰ(C401)。 5.停风机Ⅱ(C402)。
6.将两塔(T401、T402)内残液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7.检查停车后各设备、阀门、仪表状况。 8.切断装置电源,做好操作记录。 9.场地清理。
5
第二章精馏操作实训装置
2.1流程简介(附工艺流程简图)
2.1.1常压精馏流程:
原料槽V703内约20%的水-乙醇混合液,经原料泵P702输送至原料加热器 E701,预热后,由精馏塔中部进入精馏塔T701,进行分离.气相由塔顶馏 出,经冷凝器E702冷却后,进入冷凝液槽V705,经产品泵P701,一部分送 至精馏塔上部第一块塔板作回流;另一部分送至塔顶产品槽V702作为产品采出。塔釜残液经塔底换热器E703冷却后送残液槽V701。 2.1.2真空精馏流程:
本装置配置了真空流程,主物料流程与常压精馏流程同,只是在原料槽V703、冷凝液槽V705、产品槽V702、残液槽V701均设置抽真空阀。被抽出的系统物料气体经真空总管进入真空缓冲罐V704,然后由真空泵P703抽出后放空。
2.2设备一览表
2.2.1静设备一览表 编号 1 2 3 4 5 6 7 8 名称 残液槽 产品槽 原料槽 真空缓冲罐 冷凝液槽 原料加热器 冷凝器 再沸器 规格型号 不锈钢(牌号SUS304,下同),φ300×680mm,V=40L 不锈钢,φ300×680mm,V=40L 不锈钢,φ400×825mm,V=84L 不锈钢,φ300×680mm,V=40L 工业高硼硅视镜,φ108×200mm,V=1.8L 不锈钢,φ219×380mm,V=6.4L,P=2.5kW 不锈钢,φ260×780mm,F=0.7m2 不锈钢,φ273×380mm,P=4.5kW 数量 1 1 1 1 1 1 1 1 6
9 10
塔底换热器 精馏塔 不锈钢,φ240×780mm,F=0.55m2 主体不锈钢DN100;共14块塔板, 塔釜:不锈钢塔釜φ273×680mm 1 1 2.2.2动设备一览表 编号 1 2 3 名称 回流泵 原料泵 真空泵 离心泵/齿轮泵 离心泵/齿轮泵 规格型号 数量 1 1 1 旋片式真空泵(流量4L/s)
2.3开车
2.3.1常压精馏操作
1、确认关闭原料槽、原料加热器和再沸器排污阀(VA05、VA11、VA18)、再沸器
至塔底换热器连接阀门(VA17)、塔釜出料阀VA15、冷凝液槽出口阀VA32、与真空系统的连接阀(VA04、VA24、VA30、VA37)。 2、开启控制台、仪表盘电源。 3、将配置好的原料液,加到原料槽。
4、开启原料泵进出口阀门(VA08、VA09),精馏塔原料液进口阀(VA12、VA13、VA14)
中的任一阀门(根据具体操作选择)。 5、开启塔顶冷凝液槽放空阀(VA29)。
6、确认关闭预热器和再沸器排污阀(VA13和VA15)、再沸器至塔底冷却器连接阀
门(VA14)、塔顶冷凝液槽出口阀(VA29)。
7、启动原料泵通过旁路快速进料,当观察到原料加热器上的视盅中有一定的料液
后,可缓慢开启原料加热器加热系统,同时继续向精馏塔塔釜内进料,调节好再沸器液位,并酌情停原料泵。
7
8、启动精馏塔再沸器加热系统,系统缓慢升温,开启精馏塔塔顶冷凝器冷却水进
水阀(VA27),调节好冷却水流量,关闭冷凝液槽放空阀(VA29)。
9、当冷凝液槽液位达到1/3时,开冷凝液槽出料阀VA32和回流阀VA35,启动回
流泵,系统进行全回流操作,控制冷凝液槽液位稳定,控制系统压力、温度稳定。当系统压力偏高时,可通过冷凝液槽放空阀VA29适当排放不凝性气体。 10、当精馏塔塔顶气相温度稳定于78℃-79℃时(或较长时间回流后,精馏塔塔节
上部几点温度趋于相等,接近酒精沸点温度,可视为系统全回流稳定),用酒精比重计分析塔顶产品含量,当塔顶产品酒精含量~90%,塔顶采出产品合格。 11、开塔底换热器冷却水进口阀VA19,根据塔釜温度,开塔釜残液出料阀VA15、
产品进料阀VA36、塔底换热器料液出口阀VA22。
12、当再沸器液位开始下降时,启动原料泵,控制加热器加热功率为额定功率
50%-60%,原料液预热温度在75-85℃,送精馏塔。 13、调整精馏系统各工艺参数,稳定塔操作系统。 14、及时做好操作记录。 2.3.2减压精馏操作
1、确认关闭原料槽、原料加热器和再沸器排污阀(VA05、VA11、VA18)、再沸器
至塔底冷凝器连接阀门(VA17)、塔釜出料阀VA15、冷凝液槽出口阀VA32。 2、开启控制台、仪表盘电源。 3、将配置好的原料液,加入原料槽。
4、开启原料泵进出、口阀(VA08、VA09),精馏塔进料阀(根据操作,可选择阀
VA12、VA13、VA14中的任一阀门,此阀在整个实训操作过程中禁止关闭)、冷凝液槽放空阀VA29。
5、开启真空缓冲罐抽真空阀VA44,确认关闭真空缓冲罐进气阀VA43、真空缓冲
罐放空阀VA42。
6、启动真空泵,当真空缓冲罐压力达到-0.06MPa时,缓开真空缓冲罐进气阀VA43
及开启各储槽的抽真空阀门(VA24、VA30、VA38、VA04、VA43)。当系统真空度
8
达到0.02~0.04MPa时,关真空缓冲罐抽真空阀VA44,停真空泵。系统真空度控制采用间歇启动真空泵方式,当系统真空度高于0.04MPa时,停真空泵;当系统真空度低于0.02MPa时,启动真空泵。
7、启动原料泵通过旁路快速进料,当观察到预热器上的视盅中有一定的料液后,
可缓慢开启原料加热器加热系统,同时继续往精馏塔塔釜内加入原料液,调节好再沸器液位至其容积的1/2-2/3,并酌情停原料泵。
8、启动精馏塔再沸器加热系统(首先在C3000A上手动控制加热功率大小,待压力
缓慢升高到实验值时,切换为自动调节,其具体操作方法看附录四),当塔顶温度上升至50℃左右时,开启塔顶冷凝器冷却水进水阀VA27,调节好冷却水流量,关闭冷凝液槽放空阀VA29。
9、当冷凝液槽液位达到1/3-2/3时,开冷凝液槽出料阀VA32和回流阀VA35,启
动回流泵,系统进行全回流操作,控制冷凝液槽液位稳定,控制系统压力、温度稳定。当系统压力偏高时可通过调节真空泵抽气量适当排放不凝性气体。 10、当精馏塔塔顶气相温度稳定(具体温度应根据系统真空度换算确定)时(或
较长时间回流后,精馏塔塔节上部几点温度趋于相等,接近酒精沸点温度,可视为系统全回流稳定),用酒精比重计分析塔顶产品中乙醇含量,当塔顶产品酒精含量大于90%,塔顶采出合格产品。
11、开塔底换热器冷却水进口阀VA19,根据塔釜温度,开塔釜残液出料阀VA15、
产品进料阀VA36、塔底换热器料液出口阀VA22。
12、当再沸器液位开始下降时,可启动原料泵,并控制预热器加热功率为额定功
率50%-60%,将原料液预热温度到75-85℃后,送精馏塔。 13、调整精馏系统各工艺参数,稳定塔操作系统。 14、及时做好操作记录。
9
第三章传热操作实训装置
3.1流程简介(附工艺流程简图)
介质A:空气经增压气泵(冷风机)C601送到水冷却器E604,调节空气温度至常温后,作为冷介质使用。
介质B:空气经增压气泵(热风机)C602送到热风加热器E605,经加热器加热至70℃后,作为热介质使用。
介质C:来自外管网的自来水。
介质D:水经过蒸汽发生器R601汽化,产生压力为≤0.2MPa(G)的饱和水蒸汽。 从冷风风机C601出来的冷风经水冷却器E604和其旁路控温后,分为四路:一路进入列管式换热器E603的管程,与热风换热后放空;二路经板式换热器E602与热风换热后放空;三路经套管式换热器E601内管,与水蒸气换热后放空;四路经列管式换热器E603管程后,再进入板式换热器E602,与热风换热后放空。
从热风风机C602出来的热风经热风加热器E605加热后,分为三路:一路进入列管式换热器E603的壳程,与冷风换热后放空;二路进入板式换热器E602,与冷风换热后放空;三路经列管式换热器E603壳程换热后,再进入板式换热器E602,与冷风换热后放空。其中,热风进入列管式换热器E603的壳程分为两种形式,与冷风并流或逆流。
从蒸汽发生器R601出来的蒸汽,经套管式换热器E601的外管与内管的冷风换热后排空。
3.2设备一览表
3.2.1静设备一览表 编号 1 2 3 4 5 6
名称 列管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 水冷却器 蒸汽发生器 (含汽包) 热空加热器 规格型号 φ260×1170mm,F=1.0m2 550×150×250,F=1.0㎡ 2φ500×1250mm,F=0.2m φ108×1180mm,F=0.3m2 φ426×870mm, 加热功率,P=7.5kW φ190×1120mm, 加热功率,P=4.5kW 材质 不锈钢 不锈钢 不锈钢 不锈钢 不锈钢 不锈钢 形式 卧式 卧式 卧式 卧式 立式 卧式 3.2.2动设备一览表
10
编号 1 2 名称 热风风机 冷风风机 规格型号 风机功率,P=1.1KW,流量Qmax=180m3/h,U=380VA 风机功率,P=1.1KW,流量Qmax=180m3/h,U=380VA 数量 1 1
11
第四章干燥操作实训装置
4.1流程简介(附工艺流程简图)
空气由鼓风机C501送到电加热炉E501加热后,分别进入卧式流化床T501的三个气体分配室,然后进入流化床床层,在床层上与固体湿物料进行传热、传动后,由流化床上部扩大部分沉降分离固体物后,经旋风分离器F501、布袋分离器F502分级除尘后分为两路,一路直接放空;一路经循环风机C502提高压力后送入卧式流化床干燥器的三个气体分配室作为补充气体和热能回收利用。
固体湿物料由星型下料器E502加入,经星型下料器E502控制流量后缓慢进入卧式流化床T501床层,经热空气流化干燥后由出料口排入干燥出料槽V501。
4.2设备一览表
4.2.1干燥静设备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名称 卧式流化床 电加热炉 旋风分离器 布袋分离器 加料漏斗 规格 650×390×1080 φ190×1120 Φ120×650 160×160×60 Φ240×200 材质 304不锈钢 304不锈钢 内加翅片式加热管 304不锈钢 锥形结构 304不锈钢 100目袋滤器 304不锈钢 备注
4.2.2主要动设备 编号 1 2
12
名称 鼓风机 循环风机 规格型号 风机功率,P=1.1KW,流量Qmax=180m3/h,U=380VA 风机功率,P=1.1KW,流量Qmax=180m3/h,U=380VA 数量 1 1
第五章流体输送操作实训装置
5.1流程简介(附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简图)
5.1.1常压流程
原料槽V101料液输送到高位槽V102,有三种途径:由1#泵或2#离心泵输送;1#泵和2#泵串联输送;1#泵和2#泵并联输送。高位槽V102内料液通过三根平行管(一根可测离心泵特性、一根可测直管阻力、一根可测局部阻力),进入吸收塔T101上部,与下部上升的气体充分接触后,从吸收塔底部排出,返回原料槽V101循环使用。
空气由空气压缩机C101压缩、经过缓冲罐V103后,进入吸收塔T101下部,与液体充分接触后顶部放空。 5.1.2真空流程
本装置配置了真空流程,主物料流程如常压流程。关闭1#泵P101和2#泵P102的灌泵阀,高位槽V102、吸收塔T101的放空阀和进气阀,启动真空泵103,被抽出的系统物料气体由真空泵P103抽出放空。
5.2设备一览表
5.2.1主要静设备
序号 1 2 3 4 名称 吸收塔 高位槽 缓冲罐 原料水槽 规格 容积(估算) 材质 结构形式 φ325×1300mm 110L 304不锈钢 立式 φ426×700mm 100L 304不锈钢 立式 Φ400×500mm 60L 304不锈钢 立式 1000×600×500mm 3000L 304不锈钢 立式
5.2.2主要动设备 编号 1 2 3 4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1 1 1 1#泵 离心泵,P=0.5KW,流量Qmax=6m3/h,U=380VA 2#泵 离心泵,P=0.5KW,流量Qmax=6m3/h,U=380VA 真空泵 旋片式,P=0.37KW,真空度Pmax=-0.06kPa,U=220VA 空气压缩机 往复空压机,P=2.2KW,流量Qmax=0.25m3/min,U=220VA
13
第六章流体输送设备及管路拆装技能培训
本装置主要采用了Ф45*3,Ф32*3,Ф60*4三种型号的抛光不锈钢管作为主管路和支管路的材料。不同尺寸的管子具有不同的外径及壁厚,即使是相同通径(DN相同)的管子,也会具有不同的壁厚。本装置可让学生对不同型号的管子有所认识。 1、
常用管件的种类及用途
管件主要用来连接管子,以达到延长管路,改变流向、分流及合流等目的。本装置包含了基本的管件包括:
(1) 用以改变流向的90°弯头(其他还有45°弯头、回弯头等); (2) 用以接支管路的三通管(其他还有十字管等); (3) 用以延长管路或连接设备的法兰、活接管等。
通过本装置,可以让学生对这些常用的管件有所认识,并且掌握其用途、拆装方法等。 2、
常用的管路元器件
(1) 阀门,包括了球阀、闸阀、截止阀、安全阀等; (2) 管路检测设备,包括了流量计、压力表、温度计等; (3) 液位检测设备,如玻璃管液位计等。 (4) 压力检测设备,如孔板测量管路压差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熟识这些元器件,并且掌握它的用途、适用场所、拆装方法等。 3、
管子的连接
一般的管子都有一定的长度,因此管路铺设的时候一定有管子连接问题。管子的连接有很多种方式,常用的连接方法有:
(1) 螺纹连接 小直径管,如水煤气管等实用的连接方法。螺纹连接需要借助
内牙管、活接、法兰等,其中法兰多用于2寸以上的管路。
(2) 焊接连接 将管子直接焊接,需要拆装初可装上法兰,此方法连接简单、
便宜、牢固且严密,多用于无缝钢管连接。
14
通过实训,认识不同方法连接的管路的特点,使用场合,简单的连接方法等。 4、 5、
对装置进行现场制图,通过三视图表达管路走向、管路器件。 各种工具的正确使用。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