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佃娟
(临沂第三十一中学)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在初中整体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此课程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还可以改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使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教学效果道德与法治在初中课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互动式教学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营造互动的环境氛围,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得课堂能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地提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地提升。此种教学模式,同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在课堂中运用互动式教学,就是使得课堂能够具有灵活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够一对一产生有效的对话,增加二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还包含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探讨学习。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变化,进而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改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还需要使得课堂更具生动性以及开放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同学生之间难免会产生一定的问题,此种问题的出现,不仅能够调动课堂的生机氛围,还能够活跃初中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开散性思维的养成。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性
充分实现课程教学目的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的道德品质素养,培养初中生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从而有效增强初中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初中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其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有效的增强。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对教学案例进行适当分析,从而使得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能够更加生动化,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效性能够充分发挥。
合理改变课程教学现状2.
从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课堂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大部分的初中生缺乏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在其课堂上并不认真听讲,甚至还会有部分学生在此课堂中,完成其他科目的作业。其次,道德与法治课程较为枯燥,大都是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很难对其进行理解。
再次,该课程的教学课时也较少,教学任务相对较重,因此,该课程的老师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目标,导致在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过程中,并不进行深入解释。最后,大部分教师在讲解此课程时,并不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缺乏对学生感受的充分考虑。
制定科学课程教学内容3.
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其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对初中生进行正确的法治教育,因此,教学内容相对而言,会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但是,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在学生小学就已经开展,因此,大部分学生缺乏对此课程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认为该课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的内容,同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实际的联系,因此缺乏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基于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重要难题,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需要教师应用互动式教学的方法,来改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偏见,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道德观,增强正确的法律观念。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策略采用问题探究式互动方法1.
再用该方法进行教学,就是指在教师进行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将该课程中的重难点进行规划,并在讲解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从而养成良好的互动习惯,让学生能够提高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学习兴趣。在对教学问题进行设置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问题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设计,从而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学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这一课程当中,教师可以提出近期内发生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针对该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部分学生对殴打司机的女乘客提出了批评,认为该乘客对司机的正常工作造成了干扰,影响了公共秩序。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公交车司机行为过于冲动,存在不负责任的心理,但是近些年来,大部分的乘客行为较为过分,严重影响了公共秩序,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定意义上来讲,虽然此行为并没有触犯法律,但是却应该遭受到道德的谴责。基于此,教师在学生进行探讨之后,就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看法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想法中的问题及时纠正。从而使得初中生不仅能够树立正确
06/201971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采用情感交流的互动方法2.
首先,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具情感性。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将其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传授,还需要将其中蕴含的文化理念以及道德素养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在通过此课程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素养,在课堂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
其次,在导课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内容,进而使得课堂氛围能够更加和谐,让学生提高对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提升该课程的课堂效果。
再次,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还需要在其中融入情感教育,从而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和谐相处,达到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的目标。
最后,在进行与该课程相关的课外活动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在其中融入情感教育。在对初中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从而使得教学任务能够得到充分实现,同时让情感(上接第63页)而是教会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从这些负面历史事件的学习中明白道理,做到知耻而后勇。在课堂上,教师也要灌输给学生历史的学习是非常有用的,历史人物所经历的历史事件能够对学生以后的人生规划和发展有帮助。要在潜移默化中慢慢传输历史是门学科,但是不仅仅是门考试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历史人物课程部分的授课,特别是一些历史名人。通过课堂上对这些名人事迹的讲述,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名人诸如爱国、刻苦、钻研科学等精神,配合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让这些正确的三观植根在学生的意识里。通过教学活动中教会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并且对学生的以后发展有辅助作用。只有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既不是愤世嫉俗的“愤青”,更不是世外桃源里无忧无虑不谙世事的天真孩童,而是一个拥有正确历史观的社会未来建设者。
其次,教师本身必须有正确的历史观。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味的批评历史时间或一味宣扬,都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历史本身具有辩证统一的特点,很难说哪件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绝对的错和对。一味宣扬可能导致学生以具有负面影响的历史人物当作生活的榜样,导致了不好的影响;一味的批评可能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丧失兴趣,甚至厌恶历史的学习。所以,教师自身要在备课的时候多多思考,多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待历史事件。从课本出发寻找课本内素材的讲授知识重点,辅以校外资料来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从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了更加独到的见解。通过把自己摆在初中生的年龄段上,思考出这个年龄段学生能接受的授课方式,配合合理的辩证
教学研究教育在此过程中能够得到积极发挥。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时常进行道德与法治内容的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与比赛当中,让学生积极展示自身的猜才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得学生的情感能够得到充分释放。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不仅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素养。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促使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地提升,从而为其他课程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陈水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1
].构建[科学咨询,,():J20180778.
[]孙贞丽.新课标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法2
].初探[中国校外教育,,():J201812111.
[]陈小红.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3
].教学策略[西部素质教育,,():J20180629.
[]连常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4
].实践研究[读与写,,():J20180380.统一的历史学习方法,让学生不仅仅爱上历史的学习,
还能具备拥有自我的历史观。
新课改的推广使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同样是对历史老师的一次巨大挑战,课堂的教学效果会对学生历史观的树立起着非常重大的影响。虽然现在的仍有诸多的问题存在于历史课堂中,但是历史观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不断的课堂探讨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以往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要逐渐被淘汰,并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新教学方案。因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很多的初中学生自身的历史观不正确,历史意识也同样不够强烈。很多学生学习历史还是觉得这是一门需要考试的课程,学习只是为了考试,历史知识本身是无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来纠正学生这一不正确的想法。教师可通过小组分组讨论、课上集中发言评讲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意识历史观,并有意识引导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历史观。当然,这件事的首要前提是老师自身就有强烈的引导学生形成历史观的意识,并且教师本身就拥有一个正确的历史观。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通过丰富多样的授课方式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逐步形成一个正确的历史观,能够正确的辩证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
参考文献:[]林彩英.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1
].的培养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报,J2015.
[]张婷.].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2J
宁夏大学报,2013.
72
06/20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