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施工电梯电缆线支架[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爱够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5328409 U (45)授权公告日 2016.06.22

(21)申请号 201521127146.9(22)申请日 2015.12.30

(73)专利权人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江滨东大

道98-1号(72)发明人苑保廷 邓志勇 龚正轩

(74)专利代理机构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代理人康永辉(51)Int.Cl.

B66B 7/00(2006.01)B66B 11/02(2006.01)F16L 3/06(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施工电梯电缆线支架(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电梯电缆线支架,它包括固定于电梯梯笼外表面上的连接座以及与连接座固定连接的架体,所述架体包括支撑电缆线的横杆以及固定电缆线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上壳体以及下壳体,上壳体、下壳体相对闭合后形成容纳电缆线的管状结构,上壳体边缘、下壳体边缘的相应位置设有供带螺帽的螺杆穿入的螺孔;所述横杆的一端与连接座连接,横杆的另一端与下壳体的上端连接,下壳体的下端向下延伸,所述横杆内设有贯穿前后且容纳电缆线的通道,连接座上开设有与通道连通的通孔;所述架体还包括连接件,横杆与连接座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支撑力度强;操作便捷。

C N 2 0 5 3 2 8 4 0 9 UCN 205328409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施工电梯电缆线支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于电梯梯笼外表面上的连接座(1)以及与连接座(1)固定连接的架体,所述架体包括支撑电缆线的横杆(2)以及固定电缆线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上壳体(7)以及下壳体(3),上壳体(7)、下壳体(3)相对闭合后形成容纳电缆线的管状结构,上壳体(7)边缘、下壳体(3)边缘的相应位置设有供带螺帽的螺杆穿入的螺孔;

所述横杆(2)的一端与连接座连接,横杆(2)的另一端与下壳体(3)的上端连接,下壳体(3)的下端向下延伸,所述横杆(2)内设有贯穿前后且容纳电缆线的通道,连接座(1)上开设有与通道连通的通孔(5);所述架体还包括连接件,横杆(2)与连接座(1)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电梯电缆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的面积大于横杆的横截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电梯电缆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一多边形板块,多边形板块的一边固定于连接座(1)表面,多边形板块的一边固定于横杆(2)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电梯电缆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杆(6),连接杆(6)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座(1)的表面,连接杆(6)另一端连接于横杆(2)的底面或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施工电梯电缆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为开口向上的槽钢,所述的通道为槽钢的槽口。

2

CN 205328409 U

说 明 书

一种施工电梯电缆线支架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电梯电缆线支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于是带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施工电梯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垂直运输设备。施工电梯的运行要通过电缆线把电源通到施工电梯上。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电缆线通过电缆支架固定在施工电梯的梯笼上,因为电缆线有一定的自重,会产生向下了拉力,施工电梯越高拉力越大。如果电缆支架强度达不到要求,将会发生损坏变形,此时施工电梯电缆线将无法可靠固定,施工电梯将不能安全运行,也耽误生产进度。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支架强度大、操作便捷的施工电梯电缆线支架。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施工电梯电缆线支架,它包括固定于电梯梯笼外表面上的连接座以及与连接座固定连接的架体,所述架体包括支撑电缆线的横杆以及固定电缆线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上壳体以及下壳体,上壳体、下壳体相对闭合后形成容纳电缆线的管状结构,上壳体边缘、下壳体边缘的相应位置设有供带螺帽的螺杆穿入的螺孔;

[0005]所述横杆的一端与连接座连接,横杆的另一端与下壳体的上端连接,下壳体的下端向下延伸,所述横杆内设有贯穿前后且容纳电缆线的通道,连接座上开设有与通道连通的通孔;所述架体还包括连接件,横杆与连接座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0006]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2)本实用新型在通过在横杆与连接座之间加设连接件,增加了该支架的支撑力度,有效防止因电缆线自身的重量,而将电缆线支架损坏;3)本实用新型电缆线支架的连接座面积大于传统电缆线支架的连接座面积且大于横杆的横截面面积,通过增大连接座与梯笼连接的面积来达到减小该处单位面积的受力,进一步增加了电缆线支架的支撑力度。4)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本实用新型将横杆由闭合的方管改为开口的槽钢,方便了电缆线穿入。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下壳体、横杆、连接件以及连接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下壳体、横杆、连接件以及连接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0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壳体的主视图。[001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壳体的主视图。

3

CN 205328409 U[0011][0012]

说 明 书

2/3页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壳体、上壳体闭合后所形成的结构的截面图。标号说明:1连接座、2横杆、3下壳体、4直角梯形板块、5通孔、6连接杆、7上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0014]实施例一:[0015]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一种施工电梯电缆线支架,它包括固定于电梯梯笼外表面上的连接座1以及与连接座1固定连接的架体,所述架体包括支撑电缆线的横杆2以及固定电缆线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上壳体7以及下壳体3,上壳体7、下壳体3相对闭合后形成容纳电缆线的管状结构,上壳体7边缘、下壳体3边缘的相应位置设有供带螺帽的螺杆穿入的螺孔;

[0016]所述横杆2的一端与连接座连接,横杆2的另一端与下壳体3的上端连接,下壳体3的下端向下延伸,所述横杆2内设有贯穿前后且容纳电缆线的通道,连接座1上开设有与通道连通的通孔5;所述架体还包括连接件,横杆2与连接座1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该施工电梯电缆线支架在刚开始使用时,下壳体7与上壳体3处于分离状态,当电缆线嵌入下壳体3的凹槽中、并经横杆的通道、最终穿入通孔5中之后,将上壳体7与下壳体3闭合,并通过带螺帽的螺杆使之相互固定,通过旋紧螺帽将电缆线紧紧的固定于上壳体与下壳体形成的筒状结构中。

[0017]所述连接座1的面积大于横杆的横截面面积。[0018]传统的电缆线支架相当于悬挑结构,其受力点主要集中在连接座与梯笼的连接处,本实用新型的施工电梯电缆线支架的连接座面积大于传统电缆线支架的连接座面积,同时大于其自身的横杆的横截面面积,原电缆线支架与梯笼连接处连接座1为面积11250mm2,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支架连接座面积为27000mm2,受力面积是原来的2.4倍,相当于单位面积所受的力是之前的0.42倍,通过增大连接座1与梯笼连接的面积来达到减小该处单位面积的受力,增加了施工电梯电缆线支架的支撑力度。[0019]本实用新型在架体横杆与连接座之间加连接件,让其尽可能由悬挑结构变为三角结构,增加了该施工电梯电缆线支架的支撑力度。[0020]所述连接件为一多边形板块,多边形板块的一边固定于连接座1表面,多边形板块的一边固定于横杆2的底面。[0021]如图1所示:所述多边形板块为直角梯形板块4,所述梯形板块的下底固定于连接座1表面,直角梯形板块4的直角腰固定于横杆2的底面。这样的设计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减小电缆线支架连接座处的单位面积上的力。[0022]所述的横杆2为开口向上的槽钢,所述的通道为槽钢的槽口。为了安装方便,本实用新型把电缆线支架的横杆由闭合的方管改为开口的槽钢,这样改进没有影响到其强度,但是可以很大程度上方便安装。之前的方管结构,安装时需要把电缆线从方管中穿过,不易操作,改进之后,安装更方便。[0023]实施例二:[0024]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体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连接件,实施例二中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杆6,连接杆6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座1的表面,连

4

CN 205328409 U

说 明 书

3/3页

接杆6另一端连接于横杆2的底面或侧壁。该连接杆1起到了加强筋的作用,也能够增加该施工电梯电缆线支架的支撑力度。

5

CN 205328409 U

说 明 书 附 图

1/3页

图1

图2

6

CN 205328409 U

说 明 书 附 图

2/3页

图3

图4

7

CN 205328409 U

说 明 书 附 图

3/3页

图5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