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常见成语及成语误用的类型
第一类 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辟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如:
例 ⑴: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
【解析】 “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而例⑴由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例 ⑵: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
【解析】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类似因误解意义而误用的成语还有: 1.明月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第二类 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例(3): 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风华正茂。 ..年华..
【解析】“豆蔻年华”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专指十三四岁少女,这里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实在是笑话。
类似误用的词语还有:
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4.“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5.“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6.“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7.“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8.“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9.“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10.“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 11.“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12.“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13.“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14.“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
15.“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16.“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17.“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 18.“浩如烟海”指文献资料非常多,无法计算。
19.“妙手回春”称赞大夫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20.“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排列,不能用于树木。
第三类 褒贬颠倒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4):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
【解析】“叹为观止”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一个褒义词,用在弄虚作假,蒙骗上级身上,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例(5):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
【解析】“处心积虑”形容长期谋划,费尽心机,是贬义词,例句中当褒义用,所以错了。
△成语中,像“生龙活虎”“赤胆忠心”之类,一看便知色彩是褒义,“狼心狗肺”“害群之马”,一看便知是贬义,但还有不少成语,色彩容易被搞错。 A. 褒词误用贬义:
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3.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5.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6.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7.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8.别出心裁:比喻写作、创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9.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10.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11.狐死首丘:古代传说狐狸如果死在外面,一定把头朝着它的洞穴。比喻不忘本或怀念故乡,也比喻对故国、故乡的思念。
12.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B. 贬词误用褒义:
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3.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4.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5.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6.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7.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8.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9.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10.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11.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12.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13.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14.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5.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6.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17.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18.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19.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20.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21.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22.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图。
23.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24.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25.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26.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刺语)。 27.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
28.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29.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30.呜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
31.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32.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33.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34.改头换面: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
关于色彩误用问题还要注意三点,一是大量中性词,像“成千上万”“如虎添翼”等,在或褒或贬语境中都可使用。二是有时为了讥讽、自嘲、开玩笑,故意说反话,褒词贬用,贬词褒用,是可以的,不能以为错,三是应当知道一些感情色彩相反的同义的成语。
下面成对举出的成语,基本意义相同而感情色彩相反,每对中,前一个词是褒义词,后一个词是贬义词: 【附解释】
1.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臭味相投:比喻由于有相同的坏思想和习气而彼此很合得来。 2.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见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3.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4.一得之见: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
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5.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凡是能做的都做了。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6.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变本加厉: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多指缺点、缺误。 7.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思考。 处心积虑:指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 8.绞尽脑汁:费尽思虑,费尽脑筋。 费尽心思: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9.开山祖师:指某一事业创始人。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一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创始人。 10.昂首阔步: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第四类 语境不合
成语也是词,它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语境不合,自然造成误用,成语的意思必须与句意相合,否则会错误。
例(6):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 【解析】“莘莘学子”是指众多学生,例句中虽有”学子”条件,却不具备“莘莘”(众多)条件,所不符合语境。
类似这种毛病的词语还有:
1.“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如果语境中没有险恶的局势,不能用。 2.“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3.“名不虚传”:“名”是“名誉”是好名声,一般名声不可用。 ⑷“耳濡目染”:这个词语的主语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⑸“不可开交”:只能做“得”的补语。
例(7):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
【解析】“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这个语境显然是误用,可改为“强人所难”,下列举出成对的成语,很容易在同一语境中误用,请注意:
【附解释】
1.身临其境:指自己处在某一种环境或氛围中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2.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
3.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4.舍本逐末:形容轻重倒置。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 5.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褒义) 不可同日而语:形容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论。 6.形影相吊:形容孤独。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7.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一见钟情: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 8.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9.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10.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11.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不负众望:不辜负群众的希望。
12.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亲密无间: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第五类 表意重复
成语一般都比较精炼,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的语义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义的重复。
例(8):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
【解析】“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句中“让人”重复。 这类词语误用较为常见,如:
⑴ 劳苦大众民不聊生 ⑵ 广大灾民哀鸿遍野
⑶ 百姓生灵涂炭 ⑷ 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忙活 ⑸ 山冈和田野上,到处都是漫山遍野的果树林
⑹ 说话音量大,声如洪钟 ⑺ 一天天地日臻完善 ⑻ 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词 ⑼ 众多的莘莘学子
⑽ 寒舍真是蓬筚生辉 ⑾ 活蹦乱跳的生猛海鲜 ⑿ 目前当务之急 ⒀ 妄自菲薄自己
第六类 误用字面意义
例(9):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解析】“进退维谷”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是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例句中误用了字面意义,显然是错误的,对下面这些成语,要注意防止望文生义,误用字面意义: 【附解释】
1.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2.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3.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4.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5.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6.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7.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8.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9.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10.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11.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12.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第七类 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
例(10): 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 【解析】“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类似的词语还有:
⑴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不能对己。
⑵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通常只用在自己的作品,表示谦虚。 ⑶ 蓬筚生辉: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中,或称谢别人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
⑷ 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用于自谦,表示推辞某事。 ⑸ 心向往之:用于表示对某人或事的景仰之情。
⑹ 一得之见:谦词,表示“自己一点浅薄的意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