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2020学年湖南省永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来源:爱够旅游网


2019-2020学年湖南省永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到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32分)

1.(2分)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 ) A.一个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m B.一个初中生的质量为5kg C.人的正常体温为25℃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10m/s

2.(2分)暑假期间,小明坐火车从永州去长沙看望奶奶,在站台上,小明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去了。小明认为自己乘坐的列车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站台上的路灯 C.旁边行驶的列车

B.地面上的垃圾桶 D.小明自己坐的座位

3.(2分)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B.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C.CD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D.冰的熔化过程不需要吸热

4.(2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清晰的亮斑 B.看见萍州大桥在水中美丽的“倒影” C.斜插入水中的竹筷看起来在水面被“折断”了 D.晴天的雨后看到漂亮的彩虹

5.(2分)2019年9月18日上午,永州市市区拉响防空警报,警示众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警报声通过大喇叭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警报声不能传递能量

6.(2分)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下列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在道路两旁植树

B.给摩托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 D.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要戴上耳罩

7.(2分)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用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后,应立即读数,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B.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读数时体温计不要离开人体

C.如果没有用酒精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D.使用体温计之前应先把体温计直管中的液体甩到玻璃泡里

8.(2分)小华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拉开冷冻室的门,能看见“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发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液化现象 C.刚从冷冻室里拿出来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这是凝华现象

D.取出的冰棒放入玻璃杯后,玻璃杯的外壁会“出汗”,这是熔化现象 9.(2分)下列过程中,物体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一杯水结成冰 B.一本书从学校被带回家中 C.将一铁块加热 D.正在燃烧的蜡烛 10.(2

分)下列四幅图中,能说明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方法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2分)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关于该物体的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0~4s物体的速度是4m/s B.4~8s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C.8~11s物体的速度是7m/s

D.0﹣8s物体的平均速度是2m/s

12.(2分)下面有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对应正确的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 B.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 C.倒定、等大的实像﹣﹣投影仪 D.正立、放大的虚像﹣﹣投影仪

13.(2分)身高1.70m的小磊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中小磊的像是实像 B.镜中的像与小磊相距2m C.若小磊远离平面镜,则他的像变小 D.若小磊远离平面镜,则他的像靠*面镜

14.(2分)小军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

B.20cm

C.30cm

D.40cm

15.(2分)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实际意义是,与木块相比铁块具有更大的( ) A.硬度

B.质量

C.体积

D.密度

16.(2分)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笔直公路正对山崖驶近,途中司机鸣了一声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听到回

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为(声音的速度为340m/s)( ) A.300m

B.680m

C.340m

D.320m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9个小题,共68分) 17.(2分)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

18.(2分)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19.(2分)清晨,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歌声”,有经验的人能够根据“歌声”辨别是什么鸟在“唱歌”,这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辨别的(选填“音色”或“响度”)。

20.(2分)现代汽车一般安装有倒车雷达,倒车雷达对于躲避后方障碍物避免发生碰撞是很好的警示设备,当汽车倒车距离障碍物较近时,它就会发出声音及时提醒司机,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21.(2分)细心的小唐发现湘江江面上出现了一层薄雾,雾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22.(2分)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一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雪后寒”是因为雪在熔化过程中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3.(2分)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 ,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24.(2分)部分森林火灾的“罪魁祸首”是内部仍存有水的瓶子,原因是这些瓶子对太阳光有 作用,容易引燃瓶子下面的易燃物,从而导致火灾发生。

25.(2分)如图所示是显微镜的结构图,它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其物镜成像特点与 成像特点相同(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

26.(2分)如图所示,一条与水平方向成30度夹角的光线射向水平放置的平面镜,则反射角为 度。

27.(2分)飞机设计师为减轻飞机重力,将一钢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了104kg,则原来钢制零件的质量为多少?(ρ钢=7.9×103kg/m3,ρ铝=2.7×103kg/m3) 三、作图题.

28.(3分)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画出它的折射光线。

29.(3分)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0.(3分)画出图中两条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

31.(6分)小邓利用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1)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乙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沸点是 ℃; (2)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丙图中 (选填“A”或“B”);

(3)将酒精灯撤去后,发现烧杯中的水停止沸腾,由此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 。 32.(8分)小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成像的特点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4)小黄将上图中的蜡烛向左移至10cm刻度线处,在不移动凸透镜的情况下,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33.(8分)爱动脑的小军想测出一未知金属块的密度,进行了如下操作。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如甲图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乙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g;

(3)将用细线系住的金属块放入装有6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水面如丙图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cm3;

(4)由上面的相关数据测出金属块的的密度为 kg/m3。 五、计算题

34.(6分)2019年9月29日,历时三年建设的永州九嶷大桥全线通车,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一江两岸的交通压力,对城市扩容提质、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九嶷大桥是我市第一座大型斜拉桥,其总投资约3亿元,桥长1200m,设计最高时速50km/h。九嶷大桥通车当天,小丽驾车通过了九嶷大桥。 (1)若小丽驾车过桥的总时间为100s,求过桥的平均速度;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求汽车过桥的最短时间。

35.(9分)小张家正在新建房屋,司机用车运来5m3河沙,爱思考的小张想估测出这一车河沙的质量。他进行了以下操作:

第一步: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100g;

第二步:将空烧杯装满水,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1=600g;

第三步:将烧杯内的水全部倒掉并将烧杯内壁擦干,然后装满河沙(河沙与杯口齐平),测出河沙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900g。

根据小明的操作,求:(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1.0×103kg/m3) (1)烧杯的容积V; (2)河沙的密度ρ沙; (3)这一车河沙的质量m总。

2019-2020学年湖南省永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到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32分)

1.【解答】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m左右。故A合理; B、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B不合理;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不合理;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故选:A。 2.【解答】解:

A、乘客乘坐的列车停在站台上,相对于站台上的路灯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列车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乘客乘坐的列车停在站台上,相对于地面的垃圾桶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列车是静止的,故B错误; C、旁边反向开去的列车与乘客所乘坐的列车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旁边反向开去的列车为参照物,乘客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故C正确;

D、小明乘坐的座位相对列车静止,没有位置变化,因此以列车上的座位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3.【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BC段为冰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并存状态,故A正确; B、DE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B错误。

C、从C点到D点,是液态的水在吸热升温,第10min的开始是水达到沸点开始沸腾,即DE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故C错误;

D、BC段为冰的熔化过程,这一过程中,温度不变,需要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4.【解答】解:

A、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清晰亮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实像,故A错误; B、萍州大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斜插入水中的竹筷看起来在水面被“折断”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错误; D、晴天的雨后看到漂亮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m/s≈1.1m/s左右。故D不合理。

5.【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

B、警报声通过大喇叭把声音放大,提高了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警报声能够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6.【解答】解: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符合题意; C、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纺织车间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解答】解:

A、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A错误; B、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B错误;

C、体温计的量程35℃~42℃,沸水的温度约为100℃,体温计不能放在沸水中消毒,故C错误;

D、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直管中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所以使用体温计之前应先甩一甩使水银回到玻璃泡,故D正确。 故选:D。

8.【解答】解:A、拉开冷冻室的门,能看见“白气”,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故A错误。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发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手上的水的凝固现象。故B错误。 C、刚从冷冻室里拿出来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这是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的现象。故C正确。 D、冰棒放入玻璃杯后,玻璃杯的外壁会“出汗”,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杯壁,液化为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C。 9.【解答】解:

A、一杯水结成冰,状态发生变化,但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本书从学校被带回家中,位置发生变化,但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铁块被加热,温度发生变化,但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过程中,物质总量减少,所以质量变小,即质量发生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解答】解: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图②是近视眼的成因图;

要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图④是矫正近视眼的。 故选:D。

11.【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0~4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v=B、4~8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0,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m/s,故B正确; C、8~11s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v=D、0~8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m,其速度为:v=故选:B。

12.【解答】解:AB、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A正确,B错误; CD、当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或幻灯机,故CD错误。 故选:A。

13.【解答】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中小磊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

B、小磊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磊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则镜中的像与小磊相距1m+1m=2m,故B正确。

C、根据物像大小相等可知,小磊远离平面镜时,他的像大小不变,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磊远离平面镜,则他的像也远离平面镜,故D错误; 故选:B。

14.【解答】解: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则u>2f,即30cm>2f,解得f<15cm,则选项BCD都不可能,只有A选项是可能的。 故选:A。

15.【解答】解:铁比木头重,是指相同体积的铁比木头重,与木块相比铁的密度大。 故选:D。 16.【解答】解:

如图所示,设车由A→B所用的时间为t,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的距离为s,

═1m/s,故C错误;

=1m/s,故A错误;

=0.5m/s,故D错误。

根据v=

可得,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行驶的路程:

s车=v车t=20m/s×2s=40m; 由v=

可得,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s声=v声t=340m/s×2s=680m; 由图示可知,此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 sBC=

(s声﹣s车)=

×(680m﹣40m)=320m。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9个小题,共68分) 17.【解答】解: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木块左侧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4.4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4.40cm﹣1.00cm=3.40cm。 故答案为:3.40。

18.【解答】解:由图知,下半段路程为s=80cm﹣40cm=40cm=0.4m,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2s, 则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故答案为:0.2。

19.【解答】解: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歌声”,有经验的人能够根据“歌声”辨别是什么鸟在“唱歌”,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辨别的。 故答案为:音色。

20.【解答】解:现代汽车一般安装有倒车雷达,当汽车倒车距离障碍物较近时,它就会发出声音及时提醒司机,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信息。 21.【解答】解:

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漂散在空中形成的现象。

=0.2m/s。

故答案为:液化。 22.【解答】解:

雪后寒是因为雪熔化时,要从周围空气中吸热,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故答案为:吸收。 23.【解答】解:

电视遥控器前端的发光二极管,能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遥控,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 故答案为:红外线。

24.【解答】解:盛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会聚点的温度比较高,可能会引起火灾。 故答案为:会聚。 25.【解答】解:

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故答案为:投影仪。 26.【解答】解:

一条与水平方向成30度夹角的光线射向水平放置的平面镜,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90°﹣30°=60°,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60°。 故答案为:60。 27.【解答】解:

根据题意得:m钢﹣m铝=104kg, 所以m铝=m钢﹣104kg,

钢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时的体积不变,即:V钢=V铝, 由ρ=

得:

=,

即:=

解得:m钢=1.58kg。

答:原来钢制零件的质量为1.58kg。

三、作图题.

28.【解答】解:在图中过入射点画出法线,在法线的左侧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29.【解答】解:先作出物体两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30.【解答】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由此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

31.【解答】解:(1)由乙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101℃,因此水的沸点是101℃; (2)丙图中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3)将酒精灯撤去后,水不能继续吸热,烧杯中的水停止沸腾,由此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故答案为:(1)101;(2)A;(3)吸热。

32.【解答】解:(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蜡烛向下移动,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上移动;

(4)将蜡烛向左移至10cm刻度线处,物距增大了,应减小像距,在不移动凸透镜的情况下,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上;(2)缩小;(3)上;(4)左。 33.【解答】解: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到天平平衡。

(2)由图乙可知,标尺分度值为0.2g,金属块质量:m=50g+4g=54g。

(3)由图丙知,量筒的分度值4ml,金属块放在量筒中后示数为80ml,所以金属块的体积:V=80ml﹣60ml=20ml=20cm3。

(4)金属块的的密度:ρ=

=2.7g/cm3=2.7×103kg/m3。

故答案为:(1)左;(2)54;(3)20;(4)2.7×103kg。 五、计算题

34.【解答】解:(1)过桥的平均速度:v1=

=12m/s;

=0.024h。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过桥的最短时间:t2=答:(1)过桥的平均速度为12m/s;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过桥的最短时间为0.024h。 35.【解答】解:

(1)烧杯装满水后水的质量: m水=m1﹣m0=600g﹣100g=500g, 由ρ=

可得烧杯的容积:

V=V水==

=500cm3;

(2)烧杯装满河沙(河沙与杯口齐平)后河沙的质量: m沙=m2﹣m0=900g﹣100g=800g, 河沙的体积:

V沙=V=500cm3, 河沙的密度:

=1.6g/cm3=1.6×103kg/m3;

ρ沙==

(3)由ρ=m总=ρ

得这一车河沙的质量

V总=1.6×103kg/m3×5m3=8×103kg=8t。

答:(1)烧杯的容积为500cm3; (2)河沙的密度为1.6×103kg/m3; (3)这一车河沙的质量为8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