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智障生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来源:爱够旅游网
智障生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浅谈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虽然他们智力上存在缺陷,学习能力上存在障碍,学习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困难很大。但是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时代,对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一无所知的人,是很难有所发展的,更何况这些智障学生。如何让智障学生学习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呢?这就需要我们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掌握一些适合智障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他们能更容易地接受并掌握。

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适合智障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将其归纳如下:

1、任务分解法。

智障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较短,教师的授课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同时他们学习一个操作,我们认为很简单的一个动作,他们学起来会很困难。为此,我在备课时,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模块的一个知识点,讲解后马上动手进行训练,这样降低难度,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学习鼠标的操作一课时,我把课程分为鼠标的握法、移动和指向、单击、双击四个模块,分别学习。为降低难度,在学习单击操作时,先练习右手食指和中指在课桌上轮流敲击,然后练习只用食指敲击,最后再手握鼠标练习。每讲一个知识点都要进行巩固练习,最后利用 “扫雷”的小游戏进行几个知识点的综合练习。在训练中注意个别提问和个别辅导,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次讲得虽少,但日子久了,积少成多,知识的聚集就越来越多。

2、同步分组教学,适时奖励法。

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于智障学生而言,他们的个体差异就更明显。对智力水平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智障学生,实施同步分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把学生分为甲、乙、丙三组。针对每一个智障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不同的目标,对程度高的学生设立较高的标准,而对程度差的学生,则降低标准要求,指导他们单项训练。比如:学习拼音输入法一课 时,要求甲组学生,能够拼写出学校的名称,自己的名字,以及类似“我是××××学校的学生”、“我叫×××”、“我爱我的老师”、“我爱爸爸妈妈”等简单 的句子。个别能力突出的学生鼓励他们拼写出能表达自己的一点想法的句子。比如有一个脑瘫的学生就曾经拼写出这样的句子:老师上课很辛苦,我们要尊敬老师, 听老师的话。对乙组学生的要求是能拼写自己的名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拼写学校的名称。对丙组学生的要求是能够比较正确的击键,认识回车键和空格键。在学习 中强调不管是谁,只要能达到目标,只要有进步就给予一定的表扬鼓励。对于进步较大的同学,完成本课学习任务后,给予可以在课堂剩余时间内玩益智游戏的奖励。用玩这个手段,达到促进练的目的,使多数学生都能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有提高,促进了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3、互帮互助学习法。

智障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情况差别大,甲组学生掌握快,学的好;乙组学生学的较差,经常遇到困难;丙组学生一般掌握不了较复杂的操作,需要老师指导。在教学中 我经常鼓励甲组学生帮助乙组的学生,通过互帮互助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金山画王的绘画一课时,老师讲解完绘画步骤后,学生开始练习, 甲组学生很快就能够掌握绘画步骤,而乙组学生往往会在一两个步骤上忘记如何操作,这时,我就安排甲组学生去帮助乙组学生,在

互帮互助中,乙组学生学会了绘画步骤,甲组学生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在同学们之间建立起团结友爱的气氛。

4、注意和其他学科的整合。

智障学生学习计算机,同样有和其他学科整合的任务,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 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如,语文课《天安门广场》一课,老师制作了网络课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 的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课件中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和简单的适合智障学生阅读的文字资料,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这节课中,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完全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很高,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了与其他学科双赢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掌握了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起能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变得乐学了,掌握起计算机知识来也就容易多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