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创新大学生就业体系,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来源:爱够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技信息 。高校讲坛o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8年第2期 创新大学生就业体系,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杜 萌 (安阳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安阳455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和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发展,大学毕业生分配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并在短期内无好转趋 势。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社会性的原因,也有高校和学生自身的因素。多渠道创新大学生就业体系,解决大学生就业 难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创新;就业体系 近年.随着高校扩招后的几届毕业生的毕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 峻。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却在为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而四处奔波。从 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看,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至少达到 30%,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 为19%,却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况,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一道 亟待解决问题。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2002年开始.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飞速增长,2002年、2003年、 2004年、2005年、2006年五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分别为:145万、 212万、280万、338万、413万,分别比上年增长23.9%、46.2%、32%、 20.7%、22l2%。与此同时,就业形势却一年比一年严峻。据2006届大 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传递的信息显示,2006年大学生的需求量大幅下 降,由去年的214.1万个岗位下降至166.5万个,降幅达到了22%。与 此同时.国内共有413万名高校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比2005年增加 了22%。另外。再加上安置下岗职工、安排未能接受继续教育的初高中 毕业生、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退伍军人转移安置等问题。可 以预计2007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二、大学毕业生目前面临的主要就业困境 就业形式如此的严峻,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的原因,也有高 校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原因,最后则是毕业生自身的择业观念的原因。 第一,大学生择业观念有误。这是目前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很多 大学生不是立足于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 而是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拥挤在大城市、大企业。毕业生如果不 了解就业市场的全面“行情”.眼睛只盯住市场的一角,而丢掉了广阔 的市场,必然会到处碰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不发达地区选择就业 或者采取灵活方式先就业再择业是比较理性的心态,随着我国经济社 会的发展。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不应“特殊”和过分强调要政 府优先解决就业问题.而应与普通劳动者一样。凭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按照市场竞争的规则就业。 第二。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大学专业设置、培养模式非市场化 之间存在矛盾。当前。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实现了就业市场化,但大 学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并没有实现市场化。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盲 目扩招。即搞一刀切,不管什么专业,不管社会对这种专业人才需要多 少.一律扩招。有的专业本来就业形势较好。因盲目扩招致使毕业生因 供大于求而导致就业难;二是办学层次定位不准确。社会劳动分工的 多样化要求人才层次也多样化。许多高校既招研究生、本科生,也招专 科生。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高大全”没有特色。市场前景不好.有些低学 历层次的人才就业市场已经很小或基本没有市场,高校仍在坚持招 生,学生毕业后普遍存在知识面较窄、能力较差、适应性较弱等问题, 很不利于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第三,高等教育学科及结构不合理。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相对滞 后,无论在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上以及人才培养等,都与社会需求存 在相脱节的现象。多年来学校一直围绕应试教育转,较少顾及社会对 大学生素质的需求和能力的培养,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不少学 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政府存在依赖情绪.专业设置 和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其 结果是长线更长,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对策 要解决结业这个棘手的问题,需要各个层面共同努力,包括大学 生、大学、政府、用人单位,各个方面都要改进,建立一套从就学到就业 的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需要在观念上转变,更重要的是在方 式上进行转变。 首先,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大学生要想适应市场化的需要,就必 须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和期望值.放弃不切实际的虚荣心和依赖想法, 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正确对待就业。当前所谓的就业难,实质上是找 “好的”工作难.因而大学生要理性地看待就业现状,改变那种留恋大 城市.希望找一个效益好的单位或岗位以及渴望高薪、高待遇的就业 理念.而应放眼乡镇企业和西部地区。针对大部分毕业生的一次性就 业观念。要树立多次选择的思想。一步到位是毕业生求职的一种很普 遍的心理,但随着毕业生的档案可留校两年政策的出台,他们就可以 有时间利用这两年,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再决定档案的去向。毕 业生要想就业.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加强竞争意识,增强择 业的主动性取消依赖心理,树立勇于挑战的理念。 其次,进行专业教育,使专业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意愿和兴趣。一 些学生考上大学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特长所在,也有 的完全是遵从父母的愿望,这样,可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会发 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所以就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更不要 说在专业上有所建树。针对这一问题,要对学生及早进行专业教育,让 其认清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特长,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不是 经常这样说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大学生也是 大孩子。没有兴趣,怎么能让好动的孩子坐下来去学习、去进行研究。 所以说,选择所喜欢的专业其实是很重要的,而且要及早确定。 再次。对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加以改革,把一些华而不实的课程大 刀阔斧地删掉.而一些在实践中更为有用的课程加进去。现在,学校所 设置的有些课程与实际工作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脱节。在学校里,大 学生们接受专业课的教育,理论知识十分丰富,掌握得相当完善,但是 往往在进入工作岗位时发现有些理论不能马上应用于实践,也就是说 他们掌握了这门课程。但是在应用中却显得有点无助。所以,学校要在 向学生教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就相应地加以实践,或者直接就与一些单 位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在上学期间就有机会去亲自实践一 下。也会有毕业后直接进入关联单位的机会。另一方面,这样做对于用 人单位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可以直接按照自己单位的要求去培养人 才.也省去了新人进入单位的适应时间,更加的提高效率,正可谓是 “双赢”。 最后,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 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 者.而更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需要有四个条件:创业精神;创 业的知识和能力;一定的创业经验;创业机遇。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 水平.大学在教学上应该将此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之中,并把它贯穿 到整个教育教学中去。l 【参考文献】 [1]刘存绪.大学生就业难的再认识.《四川改革》,[j]2oo6年第1O期 [2]王培刚,李开兵.大学生就业的难点和出路.《理论纵横》,[J]2o05.5. [3]戴树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湘潭师范学院学报》,[J] 2005.7 [4]潘英.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路和对策,《世纪桥》,[J]2oo6年第10期. 作者简介:杜萌,女,1979年生于河南省安阳市,安阳X-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教师 [责任编辑:田瑞鑫] 1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