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 高等教育 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吕雷 (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面I临的严峻就业形势进行剖析,提出正确的就'3kgL:从狭隘就业观念束缚向“专业对口” 和“通用人才”转变;并从实际出发,为条件艰苦的边远山区奉献力量…… [关键词]就业形势影响就业因素 大学生就业观念 一、当前的就业形势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201 1年1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建没高速发展阶段,就业岗位也逐年 示,201 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将有660万人。而今后毕业生总量每 增多。但我国人口基数庞大,2006年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普通 年将继续增加,一个好岗位出现有成千上万人竞争的惨烈局面 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城镇新增长劳动力约900万人,下岗 并不希奇。 人员460万人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40万人,按政策需在城镇安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排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和退役军人约300万人,需就业总量约2500 1.客观因素 万人,而每年新增加就业岗位只有800多万个,这就意味着每年 当前形势下,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至少有高达21%的人失业。尤其在遭遇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 我同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推进,上大学不再是 机后,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据教育部统计,2008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去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 ̄2007年 ̄ ̄}/1:164万人,2008 国家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因此并不担心就业问题。 年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率不 ̄1J70%,2009年就业率为87%,根 而今大学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自主择 据官方此前发布的消息,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31万, 业”。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 就业率达90.7%,意味着近6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去年术找到工 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还停留在 作,加上N万未就业的历届高校毕业生,这意味着就业困难。 过去的模式上,跟不上市场经济变革中企业对人才技能和素质 4.各性质的证明 5.大专课堂教学的一点想法 高教版 南大版 由于大々阶段的教学对理论的要求不是很高,更多是侧重 1、利用定义。 1、利用定义和数学归纳法。 于学生的动手计算能力,所以笔者认为根据南大版的教材可简 要如下安排教学的进程: 2、利用定义和A,j。 2、利用定义和数学归纳浊。 §1引入一§2定义一§4行列式按行(列)展开一行列式 3、利用定义和A。 3、利用定义和数学归纳法。 计算巩同练习一数学归纳法简介一§3行列式的性质 4、利用定义。4、利用性质3。 上述教学设计与书中内容相比最重要的变动是将§4《行列 式按行(列)展开》提前。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基于以下考虑: 5、利用性质2和性质4。 5、利用性质1和 I'L质4。 (1)先让学生掌握行列式的计算可以按照任意行任意列 6、利用性质3和性质5。 6、利用性质2和性质5。 进行展开,从而使求行列式的计算量大大减少; 7、利用性质6。 7、利用性质2和性质6。 (2)南§2和§4作为基础,在§3中性质1和性质2的证明 8、利用数学归纳法、性质6 ̄l1:性质7。 过程可得到很大程度的化简,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另外,在§3讲解行列式性质时可考虑采用下面两个措 很明显, 高教版关于行列式性质的内容较南大版的要简 施: 练。这主要是由于高教版在一开始就指出了:行列式里的行和 (1)行列式性质的讲解可参考高教版的顺序,这样只需 列的地位是相同的,对行成立的性质x,JYtl同样也成立。从而少 要讲授7个性质,显得简洁。 了南大版的性质7。 (2)在讲解性质的具体内容时,可根据每个性质涉及适 虽然高教版关于行列式性质的内容较简练,但是在性质的 当的例子引出性质。这样性质对丁学生来说不冉是抽象的符号 证明这一块,高教版的证明过程中涉及到一个抽象的符号 。 表述,让学生实实在在了解性质的内容和应用。 并且在没有学习余子式这个概念的情况下只能解释为“含有a (3)以高教版的内容为准:7个性质可简记为1反(性质 的项在提出公因子 之后的代数和”。这就让学生很疑惑 到 7)2零(性质5和6)2Plq变(性质l和6)以及提取(性质2)和 底是什么东西,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困难。 拆开(性质3)。 南大版的证明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在过程当中有个难点 参考文献 就是数学归纳法。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学习数学 【1】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代数小组编.高等代数(第二 归纳法。这给理解证明过程带来很大的困难。基于对上面的分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988.3(2000重印) 析,笔者在下面就两个版本的教材对讲解行列式一章内容提出 [2]唐忠明,戴桂生主编.高等代数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 自己的一点想法。 (2008.5重印) ・ 13 ・ i …课夕 翊读 高等教育 代,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竞争与日俱增。大学生面临的不是 的要求;我国现行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无法为大 本,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道德因素。在市场经济时 学生的就业提供便利服务和保障。 (1)政策方面的因素。尽管我国处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 发展问题,首先必须面对生存问题,只有生存才能谈发展。为 阶段,但现行人事、就业制度、户籍、挡案管理制度以及社会 能谋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大学生不从筑高自身实力的实际出 保障制度改革不到位,导致很多企业虽急需大批具有高学历的 发。挖空心思包装自己,但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却无法胜任。 管理技术人才,但无法为大学生切实解决户口、编制、档案管 (4)有些大学毕业生只想拿铁饭碗,只要朝九晚五,只 的毕业生,要拼得头破血流。 理的问题,致使很多大学生望洋兴叹。很多小企业,包括个体 爱没事做时泡泡茶、斗地主,非政府机关不去。非铁饭碗不去 经营户无法为员工提供“四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保障,导致大学生 放弃。 三、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 (1)摆脱传统观念束缚,从狭隘就业观念束缚中走出 (2)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过去几十年,国家政府机 来,从“专业对口”向“通用人才”转变。不要一味追求专业 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是接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但随 着国家加快对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机构改革的步 伐,导致就业渠道发生翻天腹地的变化, “适者生存,不适者 淘汰”,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变革的规则和必然结果。遭遇了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了生存和适应市场发展要求,我国正处 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产业结构快速调整和升级时期。首先 冲击曾经也是就业大户的传统加工行业,不能再依靠大量廉价 劳动力赚取高额利润,他们不得不进行产业升级,导致很多工 作岗位因此减少。必然使很多本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 工作,又不愿意转行。 (3)学校的原因。高等教育作为培养现代化经济建设高 素质人才的摇篮,虽然进行多次改革,但教学思想仍旧摆脱不 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教育结构也不尽合理,满足不了经济建设 过程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与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脱轨 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往往是高分低能,考试型的学生,他们很 多既缺乏过硬的专业素养,又缺乏组织交往能力,眼高手低, 好高骛远,无法胜任企事业单位岗位的工作要求。进而会影响 到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社会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4)家庭的原因。城里有些条件好的家庭,家长对自己 大学毕业的孩子说,没有工作不要紧,爸妈还年轻,没有工 作,爸妈养你,于是就有了宅男宅女,等等……。而村里有些 条件差的家庭,为供子女读大学,甚至背上沉重债务包袱,家 长对自己大学毕业的孩子说,拿不到铁饭碗,别回家,别给家 族丢光脸面。这些都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因素。 2.主观原因 (1)就业观念滞后,存在盲目的乐观或悲观情绪及不切 实际的就业期望。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物质与精神的富足,但 也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大学生的世界观及人生价值观也出现了 变化,甚至有些扭曲。盲目的把追求物质利益放在首位。喜欢 以自我追求为中心,忘记了先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才能索取回 报的原则。 (2)自身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无法挑起岗位 的重担。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生产管理技术不段进步。对 大学生的人品、技能、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 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奉献精神都有更高要求。而当前高校对人 才的培养依然停留在过去落后的模式中,致使大学生在校期间 对专业知识缺乏足够了解,理论素养不高,动手能力较弱,缺 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跟不上市场经济变革步伐,必然导致 与市场需求脱轨。 (3)大学生诚信的缺失。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 ・14・ 一定要对口,选择先就业,解决了生存问题,减轻家庭经济负 担,等生活稳定下来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之后等条件成 熟再进行自主创业。工农商学兵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我 们走出自己心中这块狭隘的思想小天地后,何愁没有立足之地?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因为现今形势,不是大学生去挑岗 位,是岗位在=IjI8有 力孵应聘者。我们要认清自身能力,不要万 人齐上独木桥,那样是不明智的。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校 期问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难以吻合,求职过程中如过分强调专业 对口则难以找到合适职业,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大学生,应看重 行业发展前景,并及时调整择业方向,放下“天之骄子”的架 势,先就业,在择业,一定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 实际。客观衡量自身的综合素质,寻找适合自己走的道路。就 业前要冷静衡量自身具备哪些素质和优势,自身的特长在哪 里,能力怎样,适合做什么?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从 迷茫和盲目中找到自我。切忌好高骛远,一IlJ看着一山高。要 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从“学生”走向“社会人”,进而走向 “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把社会和国家的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理 想,职业素质客观的结合起来。 (3)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城市到基层,为条件艰苦的 边远山 和艰苦行业奉献个人力量。大学生到农村,到西部去 锻炼,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成材机会。大学生应 当将就业姿态放低,将人生目标抬高,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 的起步、成材的铺路石,通过了解圉情民意,积累丰富工作经 验,增长才干,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4)建议有理想抱负和有能力的大学生坚持从“打工” 向“创业”的转变。当代大学生精力旺盛,个性强,热衷挑 战,有较高文化水平、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具有创新意识、自 主学习知识能力强,善于吸收新知识。所以可以先就业,找份 糊口的工作,然后在工作当中慢慢积累经验,培养过硬的技 能,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适 逢国家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市场 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 成材的土壤。 当然,要想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光靠大学生 本身努力是不够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 会、企业、家庭共同努力。大学生若依靠临时抱佛脚是于事无 补的,只有从源头抓起,大学生在进人大一时就要培养并树立 起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踏踏实实打下坚实基础才是大学生 未来立足于社会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