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本课目标
1.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 儒家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
二、预习自学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出现的社会原因: 1)政治经济大变动,① 活跃并受重用,提出本阶级或本政治派别的主张。 2)教育、学术下移,出现② 讲学,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出现 “诸子百家”。 2.代表人物及成果: 1)学派与代表:道家:③ 和庄子;儒家:④ 、孟子和荀子; 墨家:⑤ ; 法家:商鞅和⑥ 。 2)成果:各派互相⑦ ,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彼此⑧ , 逐渐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3.性质和历史影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⑨ 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 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学: 1)思想核心是①“ ”,即“爱人”,要待人宽容,即②“ ”。 2)强调③ ,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恢复周礼,主张④“ ”。 4)首创私人讲学,主张⑤“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战国儒家代表: 1)孟子:主张⑥“ ”,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 ⑦“ ”的民本思想;主张⑧“ ”,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2)荀子:主张“仁义”和⑨“ ” ,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 提出⑩“ ”,强调以礼乐使人向善。 3)孟子和荀子吸取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来改造儒家思想,使其更完整, 更适合社会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1. 道家: 1)老子:道家创始人,认为①“ ”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提倡清静无为, 知足寡欲;主张②“ ”;认为世界③ 。 2)庄子:万物是相对的,主张放弃差别观念,即能获得精神自由。 2.法家: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主张④ ,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极大地提高君权,迎合建立⑤ 国家的需要。 道家和法家
三、合作探究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社会原因是什么?其性质和历史地位如何?
2.简述孔子主要的思想主张。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和改造儒家思想的?
3.道家、法家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4.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主张的异同。
5.处于大变革中的春秋战国时期,你认为哪家学派的学说对当时的统治者最有用?为什么?
四、检测反馈
知识点1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反映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活跃,它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战国时期 2. 下列学者中,不属于儒家代表人物的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3.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下,实行严刑酷法。它所依存的是谁的理论?
知识点2 孔子和早期儒学
4. 下列思想中,体现了孔子思想核心的是
A.“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B.“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D.“克己复礼为仁”
5.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反对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6. 孟子被称为“亚圣”,最主要的原因是
A.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B.提出“民贵君轻”
C.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思想 D.十分崇拜孔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 7. 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要变“恶”为“善”,使小人成为君子,使普通人成为圣人的办
法是 ①实行“仁政” ②学习礼仪 ③加强法治 ④“有教无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8. 关于孟子、荀子思想与孔子思想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B.完全违背了孔子的思想 C.与孔子思想一脉相承,没有冲突 D.都是战国时期形势的产物
★9.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在今天仍然具有继承和发扬价值的是 ①“仁”的学说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有教无类” ④“贵贱有序”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知识点3 道家和法家
10.《老子》记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A.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的思想 C.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D.“以柔克刚”的思想
11.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备受推崇的主要原因是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
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急剧动荡的时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该“思想解放运动”中出现了有哪些主要的思想流派?
(2)简述该“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14.“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代表人物是怎样阐述其“民本”
思想的?这种思想出现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五、能力提升 ★15.(综合运用)阅读下列材料:
2006年9月20日至10月10日,“国际孔子文化节”暨“两岸孔子文化交流周”在山东曲阜举行,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促进开放合作发展”为主题。其主要活动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首次颁奖、海峡两岸奠孔大典、公布孔子标准像、孔子文化产业高层论坛、文化产业博览会”等。
——新华网(2006年9月23日)
【探究问题】(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孔子教育奖”,是对孔子伟大教育成就的充分肯定。孔子在教育上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2)结构合理、各尽其能、行为规范、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的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应从儒学中吸取合理的内核。孔子在建设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方面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3)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文化?请结合熟知的现实社会中的某一问题,谈谈正确对待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六、学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