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军事理论论文3000字
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大学军事理论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大学军事理论论文3000字篇一《探讨军事指挥系统现状及其改革措施分析》摘要: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是部队作战指挥的核心体系,是敌军重点打击的对象。
信息化战争的到来对部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针对该系统在未来战争中可能将面对的信息攻击,从战略上提出了解决的建议和意见,力图提高系统的信息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指挥自动化系统对部队的指挥控制能力。
关键词:C4ISR系统;指挥控制战引言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指军事指挥体系中,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与指挥人员相结合,对部队和武器实施指挥和控制的“人-机系统。
指挥自动化系统以其快捷的反应速度、整体的作战功能、应用领域广泛和灵活的作战运用已经成为现代军事威慑理论和实战中最为重要的战略要素。
指挥自动化系统是部队作战指挥的核心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极大提高了部队的作战能力。
信息化战争的来临,对部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深入研究并解决部队信息安全和防护问题,将为军队的强大提供有 力的保障和支持。
1系统概况与存在的问题1.1系统概况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是部队作战指挥、武器控制与通信网络的核心,是部队提高战斗力的“倍增器,是战术级指挥自动化系统,其基本组成和结构如下页图1所示。
该系统具有较高的一体化水平,对部队的作战指挥、辅助决策、装备维护、后勤补给、卫星定位、战场态势以及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等各作战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全部融入到系统中,实现了指挥功能、通信功能
和人员、装备保障功能一体化,使指挥过程更流畅、更有效、更安全。
系统在装备部队后极大的提高了指挥员对作战分队的指挥控制能力和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使一些在传统方式下难以实现的作战指挥任务变得轻而易举。
但是,目前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还存在某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2存在的问题总的来看,当今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在信息对抗中存在着以下缺陷和不安全的因素:1.
2.1系统功能不全,战场态势感知能力需加强严格的说,目前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不十分完备,它虽能获取一些基础数据和信息,但对敌方侦察和监视能力有待加强。
例如,对目标情报信息的获取和对打击目标效果情报信息的获取一般需要依靠战区联合指挥部的情报支持或者其它军兵种的情报支援。
另外,与部队作战时部队部署分散的特点相一致,战时部队的指挥自动化系统部署分散,相互距离达到几百甚至几千公里,在接收战区对
敌来袭兵器的预警信息时,由于中转的环节多,信息传递的效率较低,从而导致系统自身对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较弱,对敌方的威胁没有足够的快速反应能力。
1.2.2适于集中指挥,信息节点易受攻击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基本上是与当前部队的指挥体制相适应的,属于典型的集中式指挥自动化系统。
前面曾提到,该系统在地理上和形式上是分散的,但是,从目标信息的探测、敌方信息的收集、数据的处理,直到命令的发送,其传输网络的结构是树状的,是一种由上级发出信息、数据、指挥命令,下级进行接收、处理及执行,以根级主机为中心的作战指挥系统。
对于这种集中式指挥自动化系统,当其中的中心节点或关键路由被毁时,作战部队将陷于瘫痪的境地。
1.2.3电磁设备密集,电子信息防护较差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一般是由双工通信电台、交换设备、无线电网络管理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信息存储与处理终端等大量电子设备组成,虽然具有一定的电子对抗能力,如发现噪声、发现干扰后,能够自动变频、数据转输路由选择、数据
自动重发等。
但由于很少配备专门的电子战系统和配套的电子战设备,因而难以应对敌方强大的电子攻击。
在受敌电子战兵器干扰和压制时,很容易造成系统信息网络瘫痪,作战效能降低。
同时,由于指挥自动化系统电子设备高度集中,电磁信号泄露情况严重。
1.2.4网络结构不完善,面对网络进攻防御能力需加强军事指挥自动化指挥系统是机动式作战自动化指挥系统,其信息网络的基础主要是由无线信道组成的传输链路。
该系统信息网络虽采用了信息密文传输的方式,但是还缺乏有效防止敌方实施网络入侵、节点破坏的安全措施,从而可能被敌方以多种手段实施网络攻击,严重威胁系统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
目前网络攻击的手段主要有邮件炸弹、逻辑炸弹、拒绝服务攻击、特洛伊木马、密码攻击、网络窃听、IP电子欺骗以及最有效的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注入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入侵等。
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网络目前抵御这些威胁的能力较弱。 在未来作战中,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必将成为敌打击与破坏的重点目标,面临敌方综合电子杀伤、网络攻击、信息攻击等多方面的威胁,如何有效进行系统的信息防护,保证信息安全可靠,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对策与建议我们认为,要有效提高军事自动化指挥系统的信息防护能力,必须做到五点,即“思想必重视,策略用高明,建设靠自己,人才是关键,法规作保障,具体的说,要从以下的五个方面着手进行:2.1与时俱进,积极更新观念,进一步重视部队的信息防护江主席指出“人类战争经
过徒手作战、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后,正在进入信息化战争的阶段。
信息化战争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对抗的领域包括了陆、海、空、天、信(息)五维空间,而且信息空间对抗在其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是联系其它
空间的枢纽。
信息空间的对抗整理提供,形式上说除了传统的情报、保密外,主要是包括电子对抗和网络对抗。
军队应高度重视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电子对抗问题,使电子对抗的侦察、进攻、防御力量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对抗体系。
电子对抗分队通过与部队相结合,成为扰敌神经的“无形利剑和抗敌干扰的“电磁长城,有效保障作战分队遂行战役任务。
同时,部队也应认识到信息系统网络对抗的重要性,需成立专门研究网络战的机构。
部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网络对抗问题的解决,不能因为网络战尚未发展成熟而消极等待,也不能依靠于其它军兵种的网络支援,必须建立自己的网络信息对抗分队,并将之纳入到作战分队的编制中。
为早日形成网络战斗力,可以走一条边研究、边组建、边训练、边摸索、边提高的路子。
2.2扬长击短,发展提高能力,研究克敌制胜的对抗策略与措施为了提高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多种信息防护能力,需研究高明的克敌制胜方略。
2.2.1发展完善信息获取能力面对指挥自动化系统获取信息能力需加强的现状,部队应集中力量,建立指挥作战所必需的侦察系统,解决部队“看得见的问题,增强部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提高“知彼知己的效率,从而运筹帷幄,有效指挥信息空间的对抗。
2.2.2提高电磁防御能力提高指挥系统的电磁防护能力,一方面要完善指挥自动化系统电子对抗装备的配备,同时还要加强电磁频谱的管理,有效控制通信仪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止电磁泄露。
尽量作到在平时,实行电磁监测,采取电磁屏蔽、抗辐射加固和频谱管制的措施;战前充分了解战场的电磁环境,制定周密的战场电磁频谱管理计划,将战场频率资源合理的指配给电台和电子设备;战时全面考虑频率使用和干扰问题,与电子对抗分队密切协同,采用灵活机动掌握通信设备的开机与发信时机、适时保持无线电静默,降低桅杆(偶极)天线高度、选择小功率发射、巧妙利用地形地物反射电磁信号等方法将电磁波的
辐射时间、功率和范围严格控制在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最低限度之内,有效提高电子防御能力。
2.2.3提高信息攻击能力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努力提高电子对抗分队电子进攻的能力,对敌方部署对指挥系统危害最大的电子战目标,应集中部队电子对抗力量,可要求其它军兵种配合,尽力予以实施电子压制,必要时可进行硬摧毁。
建立部队网络对抗分队,提高网络进攻的能力,重点研究与发展适于部队未来作战需要的“网络游击战。
2.2.4提高反敌信息获取能力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应充分利用战区地理环境中有利的地形地物、天候气象等条件,合理进行隐蔽伪装,加强防敌信息侦察的能力。
或者通过巧妙佯动,适时机动、灵活变换指挥车辆的位置,或者设置假目标、释放大量假信息欺骗敌人等措施,也能提高系统信息安全,降低被敌方发现的概率,提高部队指挥系统生存能力。
2.2.5提高网络防护能力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涉及的层次较多,主要有计算机硬件与环境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安全和应用系统安全。
计算机网络空间的信息防护,主要体现在保护计算机系统软件、网络系统软件和应用系统软件的安全可靠和可信地运行,防止对网络中各种数据的非授权的访问、修改和获取,并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完全性。
提高指挥系统网络的防护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采用多种网络安全技术,如网络环境与实体安全技术、用户代码身份验证与访问权限控制技术、传输数据加密与数据签名技术、病毒防范与查杀技术、网络安全审计与扫描监视技术、信息流量与内容过滤技术、防火墙技术以及软件安全技术,加强网络整体安全,完善网络防御体系;另一方面同时还要采用节点备份、信道冗余等措施,在网络遭受袭击后能够迅速恢复,提高系统重组能力,构建部队的高抗毁性指挥网络。
2.2.6加强指挥系统的信息对抗理论研究要大力开展部队指挥系统的信息对抗研究,准确定位其信息对抗的目的、水平与任务,探讨其信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