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光合作用专题练习

来源:爱够旅游网
1. 花生是我们常见的油料作物,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进美味小菜,其种子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人们用“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来描述花生,“白胖子”指的是花生的 ,它是由 发育来的。

(2)农业生产上,播种时通常选用籽粒饱满的花生种子,因为花生种子的 中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保证花生种子正常萌发。

(3)春天,花生播种后常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以抵御夜间寒流,可见 影晌种子萌发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

(4)花生种子萌发时,种子内的有机物逐渐减少,原因是 消耗了有机物,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其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5)嫩绿的花生幼苗枝叶舒展,幼叶是由芽结构中的 发育而来。

(6)无土栽培具有产量高、节约土地和水肥等优点,如果采用该技术裁种花生,一定要配制能满足植物对各类 需要的营养液。

2. 植物种子萌发成幼苗后,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制造有机物,在满足植物自身需求的同时,也为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1)图甲是花生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有 。图乙是

在封闭的环境中,花生幼苗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图。d点产生的原因与甲图中结构 (填数字)的部分关闭有关,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一天内花生幼苗有机物积累最少和最多的点分别是乙图中的 (填字母)。

(2)为了进一步探究花生幼苗的生理活动,兴趣小组设计了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如下: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 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 ,说明 。

3. 花生种子的主要结构是由 发育来的,其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由 提供。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环境条件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据表分析:

培养瓶编号 ① ② ③ ④ 种子的数量(粒) 10 10 10 10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并相同) 培养瓶底部垫有浸湿的布 培养瓶底部无水 培养瓶底部垫有浸湿的布 A 20℃ 20℃ 0℃ 20℃

若选取①和③进行对照实验,则实验的变量是 ;若探究“空气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表

中A处的操作应为 ;若探究“水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需选取①和②为对照实验,请改正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 。

4.下图是被子植物繁殖过程的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花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属于 ,其结构中 (填图中数字)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2)图中的花具有艳丽的花冠,可推断该植物传粉需借助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植物进行异花传粉,与自花传粉植物相比,异花传粉植物的优越性是 。

(3)多数双子叶植物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由胚珠中的[ ] 受精后发育而来。种子萌发后,细胞经过 形成各种组织、器官。

(4)某生物小组为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将同种植物的100粒种子平均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培养温度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25℃) 对照组(18℃) 请回答:

①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温度外的其他培养条件应相同,特别是能直接影响种子萌发 的 等。

② 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

5.玉米是原产南美的一种粮食作物,现在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右图表示一粒玉米萌发成幼苗的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其传粉方式为 ;每粒玉米都是由 发育而来,玉米幼苗是由 发育而来。

(2)将30粒经过清水浸泡的玉米种子平均分成3组,分别做如下处理:

每天累计萌发的种子数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第8天 9 4 12 7 20 10 30 14 40 20 45 28 48 38 50 50 组别 处理方式 1 将胚乳全部切掉 2 将胚乳切掉一半 3 不做处理 几天后,第1组种子没有萌发,第2组种子萌发长成的幼苗纤弱,第3组种子萌发长成的幼苗健壮,这说明 。

质量C ﹒

A

图1

时间

图2

B

单株光合强度D

E 种植密度 图3

(3)图1是玉米种子在萌发成幼苗过程中,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其中BC段曲线上升的原因是幼苗进行了 。

(4)将一株玉米幼苗放入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在烧杯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再将烧杯放入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如图2所示。 ①将该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这是由于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 散失到了体外。

②将该装置置于光下4小时后,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放到瓶口,观察到卫生香复燃,据此现象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5)图3是单株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与D点相比,E点单株光合强度明显减弱,原因是 。此图给我们的启示是,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 。 6. 右图为叶片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A为细胞内相关结构。请分析回答:

(1)根据叶片片的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可以判断叶所属的植物体结构层次是____。

(2)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②代表的气体为____。【A】代表的细胞结构为 ,此处进行的生理活动实质是 ,释放能量。

(3)某生物小组的同学用直物的叶片进行了相关的探究实验。

①图甲所示的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的一个装置,该装置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

②图乙实验装置要探究的问题是 。

选取某植物体上甲、乙、丙、丁四片大小、重量相同的叶片,作如下处理(凡士林有透光不透气的作用);然后将植物置于光下通风处,几小时后,叶片内有机物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是 。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不涂 上、下表皮 上表皮 下表皮 7. 某生物兴趣小组将三组基本相似的同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透明玻璃钟罩中,密封。经一昼夜暗处理后,置于室外相同环境下,其中甲做遮光处理,乙、丙不遮光(如图7)。(注:丙钟罩内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图7

(1)甲和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 (2)甲和丙不是一组对照实验的原因是 。 (3)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丙中的叶片分别经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处理后发现:甲中的叶片不变蓝,乙中的叶片变蓝,这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丙由于缺少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片不变蓝。

(4)图8表示0点到24点之间二氧化碳浓度的连续变化情况。甲、乙、丙

三个装置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与图8相符的是 。分析图中0图8 点到6点的曲线变化情况,可知该时间段植物主要进行 作用。

8.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花盆中正常生长的牵牛花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将此装置放在暗处一昼夜后,移至光下2小时;

②将甲、乙、丙三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入小烧杯进行水浴加热;

③清水漂洗后,将叶片分别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叶片遮光部分与非遮光部分形成一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乙叶片和丙叶片所在的透明玻璃瓶中液体不同,使瓶内空气成分不同,形成一组对照实验,该

实验的变量是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叶片进行水浴加热时,小烧杯中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

(4)步骤③滴加碘液后,整片叶都变蓝的是________(选填“甲”、“乙”、“丙”),说明该叶片能制造

____________。

(5)根据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菜农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答出一项

合理措施即可),以提高温室中蔬菜的产量。

图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