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近作者——施耐庵
人生标签:元末明初小说家。
生平简介:施耐庵,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 文学成就:撰写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作者作品:《水浒传》。 2.片段赏析
师:再读读这个故事,你能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出武松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吗? (学生再读课文,读后交流。) 生:我喜欢武松,因为武松很勇敢。
生:我觉得武松力大无比,酒量过人,武功超群。我喜欢他。
生:我不太喜欢他。我觉得武松很固执,不听店家的劝告阻拦,非要酒后单独过冈。要不是他武艺高强,力气大,可能就入虎口了!
生:我认为武松胆大、英勇,带有一种传奇的色彩。现实生活中谁敢单身一人徒手打虎?我觉得不太可能有这样的人。
师:这个故事有意思,带给我们这么多思考。这个故事以及故事中的武松这个人物的确富有传奇性。这就是经典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给我们带来的魅力……
师:大家再读读这个故事,细细品味品味,你怎么来欣赏武松这个人?可以边读边批画。 (学生自学批画)
师: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很高啊!批注得这么认真。谁愿意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生:我从武松在酒店喝酒时与店家说的话“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就有大虫,我也不怕。”这些话中看出武松特别豪爽,英武胆大。
师:你从武松的语言中看出武松豪爽、率真、胆大无畏的性格。
【课文分析】
本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
一步步挨下冈来。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个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情分析】
《半截蜡烛》故事性强,学生们乐于阅读。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代背景,学生们是缺乏了解的,对德国法西斯的残暴、伯诺德夫人一家所面临的危险可能也仅限于文字的理解,不可能“感同身受”。另外,文中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着力表现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与爱国情怀,这一写作特点也应引导学生细读感悟。 【教学策略】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武松打虎的故事都不陌生。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建构了相关的知识,但是,学生对于武松打虎的一些细节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武松打虎的就显得很重要。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11个生字,读读记记“限期、吓唬、诡计”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从中感悟人物形象。 2.指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阅读《水浒传》中的相关片段;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约5分钟) 谈话导入:大家都听过梁山好汉的故事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结识一位梁山好汉——鼎鼎大名的打虎英雄——武松。(板书课题:景阳冈)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约5分钟) 1.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认读生字、新词,教师及时点拨。 2.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1.指导学生学习“打虎”段落。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打虎”的段落,边读边标出描写老虎和武松的句子。并思考:哪些句子最吸引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2.指导学生学习“三闪”段落。 学生齐读课题。 1.学生认读生字词。 2.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学生在课前对生字词做了预习,交流是对学生预习成果的一种检测,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课文的基础。 此环节引导学生以多元视角对文本进行多维思考,基于文本展开有根有据的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到文本的学习中。 三、细读“打虎”,感受人物形象。(约15分钟)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打虎”的段落,边读边标出描写老虎和武松的句子。并思考:哪些句子最吸引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体会作者抓住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3.分角色朗读,初步感受老(1)出示“三闪”段落,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初步感受老虎的凶猛和武松躲闪的迅速。 (2)启发学生思考:对比写武松和写老虎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从“闪”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3)引导学生想象:武松会如何“闪”? (4)指导学生说一说:武松为何只闪不攻?体会武松的智勇双全。 1.指导学生与同桌分角色读武松四、品读“喝酒”和店家的对话,边读边思考:你对武松段落,体会武松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的豪爽和倔强。2.引导学生集体交流讨论:你认为(约10分钟) 武松有什么样的性格? 3.引导学生谈一谈:本文重点是打虎,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写“喝酒”? 4.教师总结全文。 五、引导课外阅推荐阅读原著中“施恩重霸孟州道 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进一步丰富武松的形象。 六、课堂板书。 读。(约5分钟) 武松醉打蒋门神”和“张都监血溅鸳鸯虎的凶猛和武松躲闪的迅速。 4.学生思考:对比写武松和写老虎的句子,有什么发现?从“闪”字中,读出了什么? 5.学生想象:武松会如何“闪”? 6.学生说一说:武松为何只闪不攻?体会武松的智勇双全。 交流,在师生充满情感磁场的对话中水到渠成地让学生的个性解读与文本的隐性价值相契合,深化对武松这一任务形象的理解。 1.与同桌分角色读武松和店家的对话,边读边思考对武松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学生集体交流讨论:你认为武松有什么样的性格? 3.学生谈一谈:本文重点是打虎,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写“喝酒”? 课外阅读原著中“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和“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的内容。 此环节设计,通过分角色朗读,先让学生“倾听”文本的隐性声音,再让学生尽情“诉说”,将文本的隐性声音化成学生的有声语言。 通过阅读原著中的相关片段,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武松的形象,同时丰富学生的语料储备。 景阳冈 喝酒 上冈 打虎 下冈 力大无比 勇敢无畏 倔强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们抱着问题兴趣盎然地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同时,在热烈的讨论中,体会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与此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畅谈感受,唤醒学生心灵上的共鸣。
《景阳冈》课堂精彩片段
师:课文主要写了武松在景阳冈上打虎的事,课文前面却用了大篇幅写他喝酒,与打虎有什么关系呢?你从中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呢?
(学生浏览课文,讨论)
生:我体会到武松具有倔强的性格特点。 师: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我是从“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到的。
生:还有“我是清河县人……就有大虫,我也不怕。”这里也表现了武松很倔强,还表现了他勇敢无畏的性格。
师:你很会读书。
生:我体会到武松这个人比较豪放。 师: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从武松说“好酒!”和“这酒真有气力!”读出来的。
师:真是一个豪放的武松。刚才大家交流的武松的性格,你是通过什么体会到的? 生:武松的语言。
师:(出示句子)谁能来当一当武松,读一读武松说的话。 (两名学生读)
生:我还觉得武松有点爱面子。 师:怎么知道的?
生:在第六自然段“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可以看出他很爱面子,同时说明他很勇敢。
师:这里一个“想”字,这是写武松的(齐声:心理活动),对,作者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个豪放倔强的武松。
师:这部分内容与打虎有什么关系呢?
生:正因为武松这样豪放倔强,他才上冈打死猛虎。
师:这部分内容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而又无所畏惧的性格,为写打虎做好了铺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