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语文 4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

来源:爱够旅游网
烛之武退秦师

【导学目标】

1、了解有关《左传》的常识。

2、积累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体会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特点 【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梳理

1.找出下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秦伯说,与郑人盟 ⑤失其所与,不知 2.解释下面加点字古今意义的差别。

①敢以烦执事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③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⑦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失其所与,不知④吾其还也 ....之:

①子犯请击之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③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④菊之爱,陶后鲜有闻⑤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而:

①今急而求子②夜缒而出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4.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①且贰于楚也 .②夜缒而出,见秦伯 .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⑥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⑦秦伯说,与郑人盟 .⑧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⑨邻之厚,君之薄也 ..⑩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5.请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一种句式。

①是寡人之过也②以其无礼于晋③且贰于楚也④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⑤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⑧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⑨敢以烦执事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二、基本技能铺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合作探究】

1、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使秦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2、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用原文语句回答并作分析)

3、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结合原文分析这一艺术形象。

【达标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秦军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缒(Chuì)而出

B.越国以鄙(bǐ)远 君之薄(bó)也 共(gōng)其乏困 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yuè) 失其所与(yǔ) D.①若不阙(jué)秦,将焉取之? ②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C.共【供给】其乏困 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

3.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无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 B. 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D. 唯君图之 / 君之壮也,犹不如人 5、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马之千里者 B. 是寡人之过也 C. 邻之厚,君之薄也 D. 何陋之有 二、课外阅读

小引: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的后续故事。

蹇叔哭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秦伯素服郊次,乡

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选自《左传》)

注释 ①悖:怨恨。 ②中寿:古称六十岁为下寿,八十为岁中寿,一百岁为上寿。③夏后皋:夏代君主,桀的祖父。④乡:通“向”。 1.下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钥匙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闻:听说 C.晋人御师必于殽 御:架车 D.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是:这 2.与“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之”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B.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C.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D.辍耕之垄上 3.全都能表现蹇叔非凡预见力的句子有( ) ①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②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③晋人御师必于殽 ④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4.对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秦伯得到杞子派人送来的情报后,立即决定派孟明、西乞和白乙带兵攻郑。 B.蹇叔哭师是不忍心看到秦军白白送死,同时也为将失去儿子却无能为力而难过。 C.秦伯做事武断,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也能及时自我反省,勇于承认错误。 D.秦晋殽之战的结果是晋国大胜,还俘虏了秦国的三位大将。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