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如何培育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改变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使人们的思想发生变化袁特别是对于社会的责任感也在逐渐地淡化着袁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遥当然袁也正是因为对于物质与精神错误的追求袁导致了部分人缺乏社会责任感袁对家庭缺乏责任心袁个人私欲急剧膨胀遥这种情况在我国较为突出袁因此袁加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遥而技校生又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袁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袁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袁对于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就成了我们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遥近些年来袁关乎当代技校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袁所以本文力求从技校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入手袁进一步研究该如何将社会尧学校尧家庭的积极作用有机结合袁对技校生进行有效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袁以期当代技校生能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野四有冶学生遥
一、技校生社会责任感的理论阐释
社会责任感具有层次性遥对于技校生而言袁社会责任感意指技校生对自我袁对家庭袁对他人袁对社会袁对国家应担负的职责和使命袁是建立在符合技校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现有层次和认知基础上的袁主要包括院自我责任感袁家庭责任感袁集体责任
阴张兴感和社会责任感遥
如此遥学校尧班级是技校生所处的社会是由每一
集体袁因而在班级和学校生活中袁个个体所组成的袁因而个体对于自技校生应该注重团结协作袁帮助我的责任显得尤为重要遥因而对于同学袁奉献集体袁时刻以集体利益技校生而言袁首先必须对自己负责袁为第一位袁为集体增光添彩遥四是严格要求自身袁努力使自己成为社社会责任感遥伟大领袖周恩来在会整体中和谐的那部分遥对自我负中学时便立志野为中华之崛起而责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重要基础读书冶袁这种精神是值得技校生学和前提条件袁只有自身具备了优良习的遥对于当代技校生而言袁应自道德袁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对家庭袁对觉将学习和发展自身与社会发展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遥
联系在一起袁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家庭是社会的
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遥
细胞袁一个连对家庭都不负责的人袁更是很难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了遥技二、培养技校生社会责任感校生对家庭的责任感主要体现在对的重要性
于父母的态度和是否具有正确的消与法
费观上遥这种家庭责任的培养袁对于律的强制性不同袁道德的落实依赖技校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学会承担于人的自觉自愿遥因而构建优良的社会责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遥
道德袁有赖于社会成员的强烈的责作为社会中的
任意识袁社会责任感是道德的内核人袁无时无刻不处在一个或大或和道德评价最一般的价值尺度遥任小的集体中袁与周边的人有着各何道德规范都是相应的责任的具体式各样的联系袁对于技校生亦是
体现袁如果没有与道德相对应的责
2018.2人才资源开发37
|人社天地窑职业能力|ZHIYENENGLI
任袁道德便只是一个空壳袁其积极作用也很难发挥遥
责任感是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野社会
则遥它已被人们列为学生终身发展比较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袁是素质教育的内容遥冶那什么是素质教育呢钥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遥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尧能力培养尧个性发展尧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遥而要想在中学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袁培养出合格公民袁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必须贯穿教育活动的始终遥
要使
人成为人袁使人具备基本的人格袁承担相应的责任是必不可少的遥当前家庭中袁独生子女居多袁本应子女自身承担的责任却被父母等其他亲人包办袁加之一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现状袁技校生并不能很好地在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袁人格的健全更是无从谈起遥因而袁要使技校生成长为全面的人袁培养其责任意识是必不可少的遥
三、技校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
集体是与个人相对的尧有组织的整体遥当前技校生的个性特征和人格取向都有其特殊性袁只愿意享受权利袁而不愿意履行义务遥集体中强调合作袁各尽所长袁集思广益袁集体才能迸发出更强大的力量遥但是我们看到袁由于技校生的个性使然袁他们中的部分并不能主动积极地与他人交流袁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袁这就成为合作中一个很大的绊脚石遥
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袁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袁是人们的
38人才资源开发2018.2
世界观尧人生观尧经济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遥理想对于青少年来说不仅可以成为其前进的动力袁而且对自身人格的养成具有导向作用遥研究表明袁技校生群体大多具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并且能够脚踏实地地进行袁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是他们的理想具有多变性和自我性遥因而随着他们逐步成长和成熟袁理想信念也在一步步地发生变化袁这种变化难免会影响他们的心境袁产生苦闷心理袁并且不能在理想的指引下进行实践活动遥
价值取向可以被界定为在对事物的利害关系做出判定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倾向性选择袁也即一个人对待社会和自我的态度袁具有稳固性和导向性遥但是我们看到袁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也不断发生着变化遥一些技校生在家里被视为掌上明珠袁在不自觉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袁价值扭曲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遥
四、技校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机制
技校生正处在身体尧心理急剧成长变化的阶段袁也是世界观尧人生观尧价值观的高速发展时期袁此时无疑是对他们进行道德培育和责任意识教育的最佳时期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出袁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袁其中内因是根据袁外因是条件遥从这个角度来看袁对于技校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袁也可以从内外因两个方面入手袁内外结合遥一方面着力优化社会环境尧家庭环境尧学校环境袁使他们能够在优良的社会环境的感染下具备应有的良好道德袁另一方面袁注重从技校生自身下手袁使其将良好的道德内化为一种思想袁并在这种思想的指
导下约束自己的行为袁自觉履行职责袁增强责任意识遥
党和
政府把治理社会风气作为工作的重点袁力求通过制定公正尧合理的奖罚制度袁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袁净化社会风气遥对那些负责任的行为给予表彰袁发扬模范带头作用袁同时袁对不负责任或责任失范而引起不良效果的行为给予适当惩罚,从而营造一个人人崇尚美德尧人人牢记责任的和谐氛围遥正确的价值导向为技校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树立了标杆遥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袁当前网络尧电影尧电视尧广播尧报纸尧杂志尧手机等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已经渗透到公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不仅传播了信息袁也传播了一种价值理念袁同时也左右了技校生自身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形成遥所以袁大众传媒要时刻注重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弘扬时代主旋律,形成团结尧友爱尧合作奋进的社会氛围并使技校生在其中得到启发袁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遥具体来看院加强网络监管袁净化网络环境曰制作技校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尧漫画尧纪录片等曰创办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刊物袁以小见大袁逐步渗透到技校生的生活中并被他们所接受遥
学校
是建立在一定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组织体系,是一种专门从事培养人才的特殊单位遥加强德育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袁也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遥即使文化知识再丰富的学生袁如果没有相应的品德作支撑袁也只能沦为社会这个大熔炉下被淘汰的野残次品冶袁甚至成为危害国家的野毒瘤冶遥所以从学校的政策制定到落实袁从教师的管理到服
ZHIYENENGLI|人社天地窑职业能力|
务,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袁建立全方位的教育责任约束体系袁遏制校园中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遥在各种评选先进中,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在考核标准中所占权重要加大遥通过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使同学们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强化责任行为遥我们建立一个合理的责任评价体系,确定奖惩标准遥它不仅可以帮助技校生确立科学的是非观尧善恶观,还具有较强的行为约束作用遥通过对学生责任行为的反馈,迫使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自我约束尧自我监督的目的遥
一是
父母应做好榜样遥一个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观察他人的责任行为袁模仿他人的责任行为的过程就是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过程遥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先接触到的教育袁要想把子女培养成为一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袁家庭教育是非常关键的遥家长的教育态度尧内容尧方式以及家庭成员间的亲疏关系对子女必然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遥父母的言行举止尧文化素养尧为人处世的态度及生活阅历都对子女的成长有着引导作用遥因此袁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袁做好榜样遥二是创设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遥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尧交流袁用冷静的态度鼓励孩子袁让孩子从小体验到责任的存在袁注意尊重孩子袁使他们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袁积极引导孩子参加家庭活动袁参与家庭事务的管理袁给予孩子尽可能大的选择空间遥这样增强了孩子在家里的野主人翁冶意识袁提高了他们自理尧自立能力袁同时也增进了他们对父母及家庭的理解袁激发了他们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遥三是培养子女的独立自主精神遥技校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变化时期遥他
们由于从小受到祖辈和父辈过多的关心袁生活环境比较安逸袁使他们很多时候做事情都去依赖别人袁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炼袁再加上他们情绪极不稳定袁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袁长期形成的依赖心理一时难以摆脱袁所以他们在生活上以及处理事情的能力上还不能够完全独立遥在家庭生活中袁要充分尊重子女的自主权与选择空间袁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袁让他们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袁要扮演好自己应有的角色袁敢于为自己的过失担责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袁对自我负责任是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遥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袁才会想到自己应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袁才会按照社会的要求去做袁进而积极尧主动地承担起对他人的责任尧对家庭的责任尧对社会的责任遥
一是心理机
制遥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可分为五个等级,即生理需要尧安全需要尧归属与爱的需要尧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遥随着技校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人格的逐渐成型,也使得他们更加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想要努力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能,期望赢得同学们的尊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遥通过自觉调整责任认知和责任行为,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他们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遥二是动力机制遥一个人的责任感是认识过程尧情感过程和意志行为过程的统一,而统一的基础,就是社会实践遥责任感若只停留在认识和情感上还不够,只有在实践中以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并形成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与特征,才成为真正完整的责任感遥正如列宁所说的野以内学习,尧而教育与沸腾和训的实际生练如果只活限于学校
相脱离,
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冶遥当前技校生不是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他们时时与校外的各种社会环境密切接触,并受潜移默化的影响遥要让技校生真正建立社会责任感,在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以及在为他人奉献的过程中自我也能够得到丰富和完善的同时,让技校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遥学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接触优秀的干部尧知识分子和企业家及广大工农兵群众,以了解改革开放事业的艰难复杂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大学生们的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可以带学生看看贫困地区的现状,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珍惜学习的机会遥
总之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袁培养技校生的社会责任感显得十分重要遥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的知识经济时代袁国家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新人参与国际竞争遥目前袁一部分技校生的社会责任感存在一些问题袁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来自社会尧学校方面的袁也有来自家庭尧自身方面的遥其实袁技校生社会责任感存在问题是必然的袁关键是我们如何去认识袁去解决遥显然袁技校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教育过程袁同时这也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遥它需要社会尧学校尧家庭的重视和支持袁还需要技校生自身的努力遥相信袁经过社会尧学校尧家庭尧自身的长期努力袁定能够全面地改善技校生社会责任感薄弱的现状遥渊作者单位院灵宝市高级技工学校遥)姻编辑
周
俊
2018.2人才资源开发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