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如何促进教育公平

来源:爱够旅游网
浅谈如何促动教育公平

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的第一资源。教育公平决定着现代社会的公平问题,我们如来利用这个资源,将决定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命运,我们的前进道路。

那么教育公平存有哪些问题呢?

第一,教育资源的不公平。

近年来,因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注重,对我国的教育专项资金增大了投入,使我们的教育质量稳中上升,能够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准。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足,比如教育给城里的一些重点中学或小学的投入远远大于对一些乡村中小学的投入。

第二,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最近几年,因为城乡,地区差别以及地区的教育资源的投入引发的“择校热”愈演愈烈,很多家长宁可花重金来让孩子上城里的重点学校,而有些学校也因为利益的驱动,而打着一些国家等有名单位的旗号,名正言顺收取学费,导致一些家庭无法让他们的子女继续学习。

第三,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因为地区间经济状况不同,导致办学条件存有较大的差异,由此造成了不同地区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不同,而教师队伍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也使得学生接受的教育各不相

同。

第四,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虽然教育仅仅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基于不公平入学条件毕业出来的学生,社会很难区分其真实水准,从而导致就业竞争的不公平。

存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1、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1993年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国明确提出“逐步提升国家财政对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的标准,21世纪,国家财政对教育经费支出已达到4%,但还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的4.4%,而世界发达国家已经超过5%。

2、中央财政把绝大部分资金用于高等教育,而对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初等、中等、高等三级学校生均日常教育经费与人均GNP的比例为

0.05:0.15:1.93,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相差悬殊。

3、东西部地区以及城乡之间教育经费投入失衡.1995-----2002年,东部三市(北京、天津、上海)与西部5省区(广西、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差别从3.23倍扩大到了3.85倍。教育资源投入的失衡造成了办学条件的失衡,继而会导致教育观点,教师素质,教研水平等教育资源的失衡。

4、同一地区,地方财政对强校的投入高于对弱校的投入。一些教研人员热衷于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建设,把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都投入到重点,示范学校中,而对普通

学校,特别是一些弱校则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实现教育公平的措施对策

1、切实提升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增大调整教育资源的内部分配、城乡分配、区域分校际分配的力度,促动教育全面发展。

2、促动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发展两部地区,特别是少数地区教。国家财政要增大对中西部贫穷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同时国家应采取优惠政策进一步为西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条件。

3、增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促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大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切实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的面貌。

4、坚决限制和缩小教育差距,尽可能从资金、相信、生源的方面,给条件较差的学校,以必要的重点扶持,抓好薄弱中小学的改造工作。

5、政府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权,建议在城市中设立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保证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权利。

6、切实解决屡禁不止的乱收费问题,实行“一费制”,真正把教育这项事业发扬光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