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机构养老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来源:爱够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机构养老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作者:崔舸 班晓娜

来源:《学理论·上》2014年第08期

摘 要:我国进入老龄化高速发展时期使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量大增,机构养老作为国家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备受关注,深入分析我国机构养老的问题及困境,研究机构养老中现存的供需矛盾问题、服务质量问题、费用问题、专业服务人员短缺等,对未来机构养老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旨在为机构养老向着科学化、体系化和网络化的新方向发展提供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模式;机构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2-0122-02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老年人口总数常年居于世界首位。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在我国大陆地区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77 648 705,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18 831 709,占8.87%[1],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空巢家庭”以及“未富先老”等问题开始出现并日趋严重。在老龄化问题不断严重以及“银发浪潮”席卷我国的今天,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受到冲击,家庭养老功能也开始逐渐减弱,“养儿防老”这一传统观念在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家庭养老优势的减退,社会化的机构养老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

随着我国机构养老的不断发展,全国性的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及床位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有44304个,拥有床位416.5万张,年末收养老年人293.6万人,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达19.8万张[2]。养老机构及床位的增多为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机构养老正处于加速发展的萌芽阶段,要想使其真正成为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选择,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探寻养老机构的问题与不足,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当前我国机构养老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在逐步改进中不断完善我国的机构养老,才能使其成为一种优质的养老模式,从而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 一、我国机构养老面临的困境

尽管我国的养老服务机构不断发展壮大,但面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趋势,我国机构养老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与不足。 (一)养老机构供需矛盾突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弊端显现,家庭养老功能减弱,社会性的机构养老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传统家庭养老的替代模式。随着机构养老的兴起与发展,需求随之加大。据2011年民政部对全国9省区的调查显示,要求入住福利机构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要求提供托老所、活动站服务的老年人为10%;要求在家养老并提供社区福利服务的老年人为75%[3]。由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养老机构的需求量较大。在庞大的养老需求下,我国的养老机构却呈现出供给不足的现象,养老床位数也无法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一般而言,在发达国家中养老机构的床位数应为老年人口总数的5%左右,即使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也应在2%-3%之间[4],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77%,供给明显不足。庞大的养老需求与较少的养老供给导致了供需问题的出现,使我国的养老机构供需矛盾突出。 (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服务质量优良、设施齐全的养老机构数量较少,大多数现存的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着服务质量问题。首先,基础设施不完备、环境质量低水平以及卫生条件不达标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其次,服务人员的低水平化也影响了我国机构养老的服务质量。服务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大,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养老机构服务内容的单一化、文化娱乐及沟通交流较为缺乏等问题也大大降低了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阻碍了我国机构养老的进步和发展。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城市地区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普遍好于农村,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普遍好于非营利性质的养老机构。 (三)秉持传统观念导致机构养老受排斥

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思想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尤其是“养儿防老”这一传统思想对当今的老年人影响较大。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的老年人不愿意到养老机构进行养老,更趋向于传统的居家儿女养老。部分老年人认为现今的养老机构大多追求经济利益,服务较差,自己得不到贴心且优质的服务,无法安度晚年。此外,老年人还认为到养老机构养老显得很没有面子,容易让人误解自己的儿女不孝顺。从儿女的角度来说,大部分子女也并不愿意将老人送入养老机构进行养老。一方面,一些子女认为,老人在养老机构中往往得不到家庭温暖,易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另一方面,舆论的压力也迫使子女拒绝和排斥机构养老。

(四)养老机构费用高且老年人支付能力弱

目前许多养老机构的经营成本较高,其收取的养老费用也相对较高。一些高档的养老机构,其每月收取的养老费用高达万元,而一些中档水平的养老机构其收费也在千元左右。面对高额的养老费用,老年人的支付能力情况成为其能否入住养老机构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我国老年人支付能力相对较弱,大多数老年人仅依靠退休后的养老金来维持生活,有的老年人甚至还需要额外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及房贷款,可用于自己养老的钱所剩无几。而对于那些无生活来源,仅能依靠政府“低保”来维持生活的老年人来说,进入养老机构养老则更是难上加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专业服务人员供给缺少

由于老年人中慢性病、精神疾患的患病率高,退行性疾病或变化导致各种机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5],使得老年人往往需要更为专业的服务人员为其提供护理及服务。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达不到要求,问题突出。首先是数量问题,“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其中需要长期照料和护理的老年人将占到19.6%,近4 000万,假定按照1:4的护理人员配置,需要1000万的护理人员,但持证者现在只有2万左右”[6],数量明显不足。其次是质量问题,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中的服务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培训,不具备心理学及社会学等专业的知识背景,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照料,服务水平有限。 二、我国发展机构养老的应对策略

当前我国的机构养老虽处于加速发展的时期,但其仍有许多问题和不足亟须解决,因此,合理的解决方案、科学的应对策略对我国机构养老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和扩大融资渠道

养老机构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而政府往往在投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政府逐渐加大了对养老的投入。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政府用于老龄事务的民政事业费达到1 582.4亿元,较上年增加了28.3%,与此同时,全国各级财政部门也加大了对养老方面的投入,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2012年的养老总投入突破10万元,年人均达822元。政府在养老方面资金投入的增加,不仅能有效改善养老机构的环境及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还可以切实提高养老机构中服务人员的工资水平,促使更多专业的护理人员走进养老机构,提高服务水平。

近年来,政府也开始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以满足养老市场的需求。同时,国家也开始重视养老资金的投资融资,以实现未来养老资金合理的保值增值。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导,以民间资本加入为补充的养老融资模式将为我国的机构养老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使其能够更加完善和发展。

(二)切实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及水平

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工程。首先要注重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的建设,完善老年人防滑、防摔及急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老年人能够在设施齐全且安全有保障的环境下养老。其次,服务人员及生活质量等“软件”条件也需完善。服务人员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并具备一定的护理技能,持证上岗,有责任心且能吃苦耐劳。在生活质量方面,老年人的饮食条件、住宿条件以及文化娱乐条件等均需提高,要达到饮食健康营养化,住宿干净舒适化,文娱丰富多样化的要求和水平。

(三)提高老年人的支付能力将有利提升养老机构入住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的养老机构虽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老年人的实际入住率却较低,除了有养老床位不足、机构发展不完善等原因,老年人的支付能力弱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提高老年人的支付能力,需要国家、社会以及老年人自身等多方面的努力。从国家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合理有序地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水平,提高其支付能力。其次,要建立养老金救济制度,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可以建立一些养老慈善及福利组织,为在养老资金方面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支持和帮助,使其拥有一定的养老支付能力。从老年人自身的角度来说,老年人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挥余热”,最后,进入劳动领域进行工作,在工作中获得的劳动报酬可增加其支付能力,为其能够进入养老机构养老以及维持晚年生活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四)社区居家养老可缓解机构养老的压力

在机构养老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一种新型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逐渐兴起并对缓解机构养老的压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由政府安排聘请服务人员,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来提供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其中包括送饭、陪送看病、洗衣、打扫卫生等家政服务的内容,还包括洗澡、康复锻炼等方面的内容。至于精神文化方面,主要包括开展一些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社区居家养老的兴起使当前我国的养老需求“分流”,减小了我国机构养老的供需压力,为我国机构养老的逐步发展完善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五)机构养老发展的新方向

我国的机构养老要想更为完善,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制定了多项有关养老机构的法律法规,明确了政府与养老机构之间的管理与监督关系,并规范了养老机构的审批制度、登记制度以及老年人的入住制度,使我国的养老机构更趋于规范化。同时,我国的养老机构也将向着重人文、重管理、重环境以及重服务的方向发展,更具专业化及服务化。连续性的服务照料以及连锁性的养老机构也将为我国的机构养老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构建跨区域联合、资源共享,异地互动养老的连锁养老机构将会促进我国机构养老的体系化发展,使我国的机构养老更具科学性和规模化。在未来,网络化也将成为机构养老发展的新方向。构建老年人网络中心、老年人精神需求网络、护理人员与家属联络等网络将会使我国的机构养老更加便捷,将能使老年人得到更为完善的照顾,从而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OE/BL].(2011-04-28)[2014-04-24]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qgrkp-cgb/201104/t20110428_3032 7.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OE/BL].(2013-06-04)[2014-04-24]http://cws.mca.gov.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article/tjbg/201306/20130600474746.shtml.

[3]陈叔红.养老服务与产业发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4]陶立群.中国老年人社会福利[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5]唐世明.城市空巢老人服务保障机制的创建和示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46-47.

[6]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2):31-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