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建设研究——以海南

来源:爱够旅游网
162 广东农业科学2015年第16期 基于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海南热带 高效农业基地建设研究 ——以海南儋州市为例 杜娜,赵志忠,赵从举,卓志清,朱敏捷 (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摘要:儋州为海南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海南农业结构调整的缩影,研究其农业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可为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提供决策依据。利用2000—2014年儋州市统计资料,计算农业产 业结构变化率和变异系数,分析儋州近15年来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 增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000年儋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4.2:18.0:27.8,2014年 则为49.0:14.9:36.1;(2)种植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中所占比例下降,种植业的内部结构变化明显;2000年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的种植面积比例为32.7:52.8:14.5,2014年调整到28.0:54.3:17.7;(3) 2000—2014年粮食、油料作物、水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而橡胶、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林地、糖蔗面积波动 较大。在揭示海南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演变趋势基础上,提出海南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基地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农业基地;儋州 中图分类号:F326;K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15)16—0162—06 Construction of tropical high-eficifent agricultural product 。bases based on  based agriculturall industrial strm: structure tuadjustment in Hainan:a case of Danzhou DU Na,ZHAO Zhi-zhong,ZHAO Cong-ju,ZHUO Zhi—qing,ZHU Min-jie (School 0厂Geography and Tourism,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571158,China) Abstract:Danzhou is the largest city in Hainan Province,and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city is the epitome of those occurred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vince.Development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analyzing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Danzhou.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from 2000 to 2014.the ratio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and its t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ere computed,and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especially agro-industrial stucture were analyzed irn the past 1 5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Agricultural foundation status was further strengthened.Industrial development was lagging behind,and tertiary industry grew very rapidly.The proportion of the primary,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was 54.2 percent,18.0 percent and 27.8 percent respectively in 2000,and adjusted to 49.0,14.9 and 36.1 in 2014. (2)The percentage of crop—planta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value declined annually from 2000 to 2014,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rop—plantation changed dramatically.The area ratios of grain crops,economy crops,vegetables and fruits were 32.7.52.8.and 14.5 respectively in 2000 and adjusted to 28.0,54.3 and 17.7 in 2014.(3)The sown areas of grain crops.oil—bearing crops and actual existent area of fruits decreased。but rubbers forest and vegetables increased during 2000 to 2014.The areas of sugarcane 收稿日期:2015—04—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61006);海南省 and artiicialf forestation had very big fluctua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At last,countermeasures of agro— 自然科学基金(41 3 126);海南师范大学地理学博士点建 设基金 作者简介:杜娜(1963一),女,副教授,E—mail: 673355216@qq.corn industiral stuctrur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were put forward in Danzhou,to provide impo ̄ant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ainan agriculture. Key words: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通讯作者:赵从举(1968一),男,博士,教授,E—mail: congjuzh@hainnu.edu.cn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agricultural product base; DanzholLI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生产成本快速上涨、农产品 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新的发展阶段,各个地 区需要基于区域优势制定农业发展战略,优化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海南是我国最大热带省份,又是我 国海洋大省,具有独特自然资源优势,其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完善对适应经济“新常态”具有重要意 义。儋州是海南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其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是海南农业结构调整的缩影。因此, 研究儋州农业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可为海南进一 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成国家热带高效农业提供 科学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经历 了5次较大的调整:改革之初的农产品全面短缺、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农产品结构性短缺、1992年 倡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1998年调整农牧结 构及种植业内部结构、2004年以来的农业战略性 结构调整[1]。在农产品短缺时期,结构调整着眼于 生产市场短缺,最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农产品E2]。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 根本性变化:一方面,农产品的数量供求总量持平 或者供大于求,部分农产品出现相对过剩;另一方 面,优质农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区域差异与地域 分异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_3 ;农产品需求结构 性变化是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重要驱动[4-5 ;随 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文化差异以及政府行为 对农业结构调整施加的影响愈加显著_6 ]。海南地 处我国最南端,长夏无冬,有极为丰富的热带农业 资源和优质的生态环境,但与沿海地区相比,海南 农业基础脆弱,农业结构不稳,农业优势部门不突 出[8]。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农业产业是实 现发展相对滞后区域经济腾飞的关键,也是各地政 府工作重点之一 J。《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 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海南社会发 展深受社会各界关注。《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海 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把 海南建成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为实现《意见》 提出的海南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目标,选 取海南省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儋州市为研究 对象,通过近15年儋州农业产业结构变动研究,揭示 海南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演变趋势,并提出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实现农业增产增收途径与措施, 为海南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儋州地处海南岛西北部,陆地面积约3 400 163 km ,海岸线总长约250 km。黎母山西北向余脉伸 入境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境内地形 地貌主要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组成。儋州降 雨以台风雨为主,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000—1 600 mm,多年平均蒸发量l 200~2 400 mm,蒸发量大 于降水量,降水十分集中,旱季明显,干旱月份达 5-6个月,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成为农业生产的 重要影响因素。儋州现有耕地总量约11.0万hm , 其中常用耕地面积4.6万hm ,临时性耕地面积6.4 万hm 。人口1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39万人, 农业人均常用耕地O.07 hm 。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所用的数据主要源于2000—2014年儋 州统计局统计资料,2003、2004、2014年三次产业 产值数据源于政府年度工作报告。2003、2004年保 存造林面积是在2002年基础上加上每年新增造林 面积。采用Excel和SPSS对儋州2000—2014年产 业结构与大农业结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儋州 农业产值、主要农林作物种植面积变化。 1.2.1 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率农业产业结构也称 农业结构,是指农业内部各部门(农、林、牧、 渔)之间的产值构成及其内在关系。农业结构变 化率(C)可以较好地衡量一地区农业结构变化剧 烈程度,其值越大,说明区域农业结构变化幅度越 大[1o],计算公式如下: C=∑l 一 I 式中,C为研究时段内区域农业结构变化率,9f表 示农业内部部门 的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下标0、T分别代表研究时段的基期与末期。 1.2.2 变异系数变异系数( )是衡量变量各观 测值变异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是标准差与平均数的 比值。当进行两个或多个变量变异程度比较时,如 果各观测值平均数不同,需采用变异系数来比较。 农业结构变化率能反映基期与末期农业结构变化 的幅度,而变异系数则反映研究时段观测值变化 的离散性幅度。变异系数越大,表示观测值(农业 产值或农作面积结构)变化越剧烈,反之则越小。 2 儋州近15年农业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2.1 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变化分析 儋州三次产业产值增长显著,由2000年的 56.21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12.11亿元;三次产 业构成比例变化明显,2000年儋州三次产业结构 比为54.2:18.0:27.8,2014年则为49.0:14.9: 36.1(图1)。2000年以来儋州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164 相对平稳并略有降低,尤其是2005年以来第一产 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由58.9%降为49.0%;第二 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并呈波动降低态势,由2000 年的18.O%降为2014年的14.9%;第三产业所占 比重有较为显著的增加,由2000年的27.8%增加 到2014年的36.1%。儋州三次产业比例变化既反 映了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即随着社会经济发 展水平提高,地区三次产业结构顺序逐渐从“一、 二、三”向“三、二、一”转变,也体现了儋州自 12O 100 一 身的特点。儋州是海南较为典型的农业市,其渔业 (包括海洋渔业)规模总量较大,是第一产业所占 比重高的重要原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化程 度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与海南地处边疆、 建省较晚、人口较少、工业基础薄弱有关;海南地 处热带,水、土、热资源丰富,又有独特的热带海 岛旅游资源,近年热带高效农业与海岛旅游发展迅 ∞ 舳加印∞速,引领相关服务业发展,是第三产业的比重显著 增加的重要推手[1 。 一 一 一 J-_—-.● w'--'l第一产业产值 一 一 0 ● -- _ 一 一_ E 一;;j第二产业产值 第三产业产值 ● 一 ●—— -1 一 ・L 6o ●r’ . .一 . .一  一 一●,40 20 n●_一口. Z ]. Z .一 日 . - - - 蔷 +第一产业比例 .  - ’- -一 -. -- ’ _’ I- _+第二产业比例 0 2000 2o0l 2o02 2o03 2004 2005 2006 2o07 2o08 2009 2010 201 1 2012 2013 2014 函. 函. 宙. 宙. - 萤. . . : ‘ : 二■:1’- 。 年份 +第三产业比例 图1 2000"--2014年儋 ̄'1-次产业产值及构成变化 2.2 农业产值与结构变化特征 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种植业对保证儋州乃 海南儋州农林牧渔产值比重由2000年的 至海南省粮食安全以及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 展具有重要作用。虽然种植业比重有所降低,但其 32.5:17.1:l2.8:37.6调整为20l4年的25.8: l2.1:12.9:49.3;种植业所在比例下降6.7%,林 基础地位没有改变。儋州拥有全省最长的海岸线 ∞ 如 ∞ 如 加 m 0 业降低5.O%,牧业和渔业比重分别增长0.1%和 (267.27 km),海洋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发展海洋 l1.7%。种植业比重有所降低,渔业呈现快速发展 经济潜力巨大,儋州渔业发展迅速,创造近50%的 的势头,种植业和渔业为儋州农业发展的主导产 农业产值。随着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渔业 业;林业产值所占比例下降,畜牧业产值比例略 和畜牧业的地位也将会提升,林业与种植业的比重 有上升,二者所占比重较小(图2)。儋州是海南 将继续调整,尤其是种植结构将会发生显著变化。 口渔业 / 、 羞 上Ⅱ 茎 量 霎 量 量 圣 妻 塞 重 塞 重 霎 垂 量 垂 薹 薹 重 耋 量= 呈  耋 量 重 薹 重 重 霎 雾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o8 20o9 2010 201 1 2012 2013 2014 皇畜牧业 _林业 日种植业 图2 2 ̄0---2014年儋州农业结构变化 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 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市场化原则合理配 置资源,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农产 品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健 康发展。农业结构变化率不仅反映一个地区农业结 构变动幅度,而且是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阶段划分的 重要依据,农业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 ]。根 据儋州2000—2014年农业内部各部门的产值在农 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计算出相邻年份农业结构变化 幅度(图3)。从图3可以看出,儋州2001—2014 165 一 一斛 2 0 8 6 霎姆 4 2 0 20o1 2002 20o3 2004 2o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 1 2012 2013 2014 年份 图3 2001--2014年儋州农业结构变化率 年农业结构年均变化幅度为4.5%,显著高于沿海 渔业主导地位是儋州农业重要特点。农林用地彼 1O省(市)相同时段年均1.9%的变动幅度 。 消此长关系研究有助于在微观层次更好地把握儋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1)我国东部较发达地区 州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特征。儋州主要农林产品有 已基本形成资源配置合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 粮食、油料、糖蔗、蔬菜、水果、橡胶、用材林等。 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农业结构;(2)儋州以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从2000年的5.46万hm 减少到 及海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结构随社会发展 2014年的4.63万hm ,减少15.14%;油料作物播 及其在国家地域分工中的定位而不断调整,使得 种面积从2000年的0.64万hm 减少到2014年的 48万hm ,减少25.26%;糖蔗播种面积从2000 变动幅度明显高于沿海其他省市。从不同时段来 0.年的2.19万hm 减少到2014年的1.66万hm , 看,2001—2008年农业结构年均变动幅度为5.5%, 2009—2014年农业结构年均变化幅度为2.9%,变动 减少24.48%;实有水果面积从2000年的O.74万 4年的0.39万hm ,减少47.39%; 幅度显著降低,表明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定位的明 hm 减少到201确,热带高效农业成为海南发展重要内涵,与地域 蔬菜播种面积从2000年的1.42万hm。增加到 特点相适合的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农业结构调 2014年的2.13万hm ,增加49.90%;实有橡胶面 整幅度也趋于稳定。 积从2000年的1.84万hm 增加到2014年的2.87 2.3 种植业结构变化特征 万hm ,增加55.64%;实有林地面积从2000年的 由2000年到2014年,种植业中的粮食作物播 6.36万hm 增加到2014年的13.49万hm ,增加 种面积和所占比例有较大幅度下降,而蔬菜瓜果、 112.21%,农林用地总面积从2000年的18.65万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所占比例有较大幅度上升。 hm 增加到2014年的25.64万hm ,增加37.46%。 2000年儋州种植业中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6万 为研究主要农林用地转换规律,以2O00— hm ,2014年降为4.63万hm ;2000年经济作物播 2014年间相邻年份农林用地面积变化量为数据 种面积8.82万hm ,2014年增加到8.98万hm ; 源,分析2000--2014年儋州主要农林作物种植面 2000年蔬菜瓜果播种面积2.43万hm ,2014年增 积变化相关关系(表1)。农林用地总面积变化与 加到2.93万hm。。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 实有橡胶、实有林地面积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的种植面积比例由2000年的32.7:52.8:14.5调 而与其他面积变化关系不明显。农林用地总面积从 整到2014年的28.0:54-3:17.7。 2000年的18.65万hm 增加到2014年的25.64万 种植业结构以粮为主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特征。随 hm ,增加6.99万hm ;而同期橡胶、实有林地面积 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至 共增加8.15万hm ,1.16万hm。的橡胶、林地面积 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l1 是通过压缩其他农业用地实现的。 年增产,粮食的数量供给部分地区出现过剩,种植业 粮食、糖蔗、油料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变化特 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海南生态环境优良,农业生产 征相似,故彼此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 气候条件优越,农作物种类繁多,但海南面积较小, 林地面积与其他农业用地多呈负相关关系,尤其 耕地资源有限,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区域 与粮食、糖蔗、油料播种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关 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农作物,具有更加重要意义。 系,表明造林对其他用地存在挤压效应。 2.4 主要农林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 2000--2014年各主要农林产品种植面积的时 农业产值与结构变化揭示种植业基础地位和 间变化可较清楚地反映儋州大农业种植结构的变 166 表1 2000---2014年儋州主要农林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相关关系矩阵 注:“书"表示显著相关,“ 表示极显著相关。 化规律(表2)。2000--2014年主要农林产品面积 糖蔗、水果面积波动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而实有 变动特征非常明显,其中粮食、油料播种面积和水 林地面积波动与海南造林政策有关,2000年起大 果实有面积逐年显著减少;而实有林地面积、实有 力推进桉树浆纸林建设,造林面积迅速增加,不仅 橡胶面积和蔬菜播种面积逐年增加;糖蔗面积减 压缩其他农用地面积,而且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近 少,但因其年际波动极大,与时间关系不显著。 年桉树浆纸林面积呈萎缩态势。粮食种植面积将持 变异系数越大,种植面积波动越大。面积波动 续减小,比重将继续缓慢降低;蔬菜、橡胶具有比 较小有利于合理安排农林生产,否则不利于农业持 较优势的作物面积将持续增加。发挥区域比较优 续发展。2000--2014年主要农林产品面积波动由 势,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培育农业产业 小到大依次是蔬菜、粮食、橡胶、油料、水果、糖 集群,逐步建成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增强市场竞 蔗、林地。蔬菜、粮食、橡胶面积波动较小,而糖 争能力,是儋州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 蔗、水果面积波动较大,实有林地面积波动最大。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重要举措_l 。 表2 2000—2014年儋州主要农林产品面积(万hm )的时间回归分析 注: D5(1.14)=4.60,F00l(1,14) 8.86。 3 儋州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特点 断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变化很大,粮食作物播种 面积和所占比例大幅下降,蔬菜瓜果、经济作物类 儋州经济以农业为主,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 播种面积和所占比例大幅上升。粮食作物、经济作 年的54.2:18.0:27.8调整到2014年的49.0: 物、蔬菜瓜果的种植面积比例由2000年的32.7: 14.9:36.1,农业所占比重降低,第三产业发展迅 52.8:14.5调整到2014年的28.0:54.3:17.7。 速,而工业发展滞后;与其同时,农业内部结构进 3.3 具有比较优势的农林作物面积持续增加 一步调整优化。 主要农林作物种植面积彼}肖此长,具有比较优 3.1 大农业结构变化明显 势的农林作物面积持续增加。2000年到2014年, 大农业结构变化明显,年均变动幅度显著降 粮食、油料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减少,而实有林地面 低。农林牧渔结构中种植业和林业产值比重分别由 积、实有橡胶面积以及蔬菜播种面积逐年增加;糖 2000年的32.5%、17.1%下降到2014年的25.8%、 蔗、水果面积波动较大,呈略有减少趋势。 12.1%;渔业比例增加较大,由2000年的37.6%增 大到2014年的49.3%;畜牧业产值略有增加,由 4 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2000年12.8%增加2014年的12.9%。 4.1 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3.2 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 坚持“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原则,深 蔬菜瓜果种植面积增加显著,种植业结构不 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儋州土地资源丰富,农业基 础较好,优先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农 产品。继续调低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巩固橡胶等 热带经济作物面积,积极发展蔬菜、瓜果、花卉种 植,大力发展渔业、畜牧业。 4.2 着力提高农产品品质 近l5年来,儋州农业在全国的比较优势愈加 明显,蔬菜、瓜果、花卉等农产品远销国内外。应 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加强对农业标准化 生产的引导,推进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影响的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实现农 业增产增收。 4.3 优化农业经营模式 儋州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严重短缺且规模较小, 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以流通 和服务为主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培植龙头企 业组织,构建农工商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实现农业 经营模式由传统的“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 转变,确保儋州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4.4 调整农业区域布局 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 热带农业产业。由“一村一品”、“一乡一品”逐 步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的种植基地,实现 专门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巩固提高橡胶、热 带水果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农作物种植,积极建 设瓜果蔬菜、花卉种植基地,使特色农产品向区域 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分享特色优势和规 模效益,规避市场风险。 4.5 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和优质的生态环境是儋 州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也是儋州农业发展的区域 优势。林(畜)牧结合、农(畜)牧结合对拥有25 万hm 各类林地的儋州具有重要意义。探索林下养 鸡鸭、动物粪便肥林,发展热带畜牧业、林果业共 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建设高效绿色农业示范基 地,将把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打造成儋州未 来农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4.6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儋州热带高效现代农业基地建设需要把种植 业、养殖业、农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以及销售 等相关产业组织带动起来,形成产业化经营。依据 产品特色、地域经济水平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加 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利用科技加大对农副产品的 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 业与其他产业的合作,提高农业的产业关联效应, 促进产业间良I生循环和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儋州是海南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 167 市,儋州农业结构调整是海南农业结构变化的缩影。 儋州农业产业结构演变与特征分析以及热带高效农 业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对把海南建设成为国家热带 现代农业基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今后,海南要发挥 热带资源优势,依托国内市场,瞄准国际市场,做大 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国家冬季瓜菜基地、南 繁育种基地、热带水果基地、热带作物基地、海洋渔 业基地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一带一路 +农业、互联网+农业等产业链延伸项目。同时,加 快发展互联网产业,大力发展低碳制造业和海上油 气开发及相关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 意见》,实现海南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刘彦随,陆大道.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态势与区 L rL  域效应[J].地理学报,2003,58(3):381r}rL rL -389.rL  r 李国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益分析 钔 副 胡 [J].中国农村经济,2005(5):12-20. 程叶青.国内外农业地域结构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 问题[J].经济地理,2009,29(8):1360—1363. 陈锴.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多功能性与农民收入变 化[J].经济问题,2011(11):82—86. 任建军,阳国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成因 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5):784-789. 彭飞,韩增林,马慧强.近15年来山西省区域经济发 展差异及其成因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 29(6):12—17. 宋光钧,王哲.农业结构调整中政府行为探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461—464. 叶琪,黄茂兴.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农业结构调整的 演变及展望[J].台湾农业探索,2009(2):44—50. 思利华,兰宗宝,曾媛,等.广西农业投资产业发展 现状及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2014,45(12): 2288-2292. 翟荣新,刘彦随,梁吴光.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 变动特征及区域差异分析[J].人文地理,2009,24 (1):72—26. 徐君亮.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热带特色旅游区研究 [J].热带地理,2010,30(5):546—551. 李小军,李宁辉.中国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实证分 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8):45—49. 刘彦随.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 建设[J].地理学报,2007,62(6):563—570. 李薇,张晶莹.哈尔滨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与对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3): 303-307. (责任编辑张辉玲) r r=1rL 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