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墓碑知识——精选推荐

来源:爱够旅游网
墓碑知识

墓碑知识⽬录

⼀、墓碑和牌位 (3)⼆、墓碑⽂规范 (4)三、墓碑⽂注记 (5)四、墓碑合⽣⽼ (6)五、墓碑的书写注意 (6)(A)葬者的籍贯 (6)(B)风⽔的交待 (7)

(C)造葬、重修或⽴碑⽇期 (7)(D)墓碑常见的⽉份代称 (8)(E)墓中⼈的⾝份 (8)(F)字数的讲究 (9)(G)⽴碑⼈的排名 (10)(H) 树⽴墓碑有讲究 (10)六、碑⽂种类 (11)七、墓碑例⽂ (12)⼋、墓碑对联 (37)九、公共设施碑⽂ (41)⼗、公共设施对联 (44)⼗⼀、碑图⽚ (44)⼗⼆、七⽉半袱⼦ (46)⼗三、周年袱⼦ (51)⼀、墓碑和牌位

墓碑和牌位,现在好多⼈不会写。因为现代⼈把中国传统⽂化丢掉了,所以很多⼈书写牌位的格式都不规范。书写牌位时,要有恭敬⼼。我们要对⿁神恭敬,写牌位的时候,不能够写同⾳字,异体字。名字的每个字都要写准确,不能⽤其他字代替。所以我们帮⼈写牌位的时候,名字⼀定要问准确。中国字很复杂,好多同⾳字,所以我们要认真,家属提供名字的时候,他不懂、不注意,但我们要注意,⼀定要⼀个字⼀个字地问,每⼀个字都要问清楚。

其次,书写要⼯整。有的⼈写草字,把牌位写的乱七⼋槽的,这样不⾏。要怎样呢?要⽤正楷,⼀笔⼀划的写,这是⼀个。另外⼀个,不能涂改。

除了写亡者的名字,还要写阳上,阳上是我们阳上⼈。写阳上⼈的时候,称谓⼀定要和亡⼈的关系对应。⽐如说亡⼈是母亲,叫杨淑芳,那么阳上⼈应该是⼉⼦或⼥⼉。如果不写阳上⼈,只单独写⼀个杨淑芳就很⿇烦。⼀提杨淑芳,来⼀⼤群杨淑芳,哪⼀个?还有⼀个问题,⽐如杨淑芳的⼉⼦叫李杰。⼀百个杨淑芳⾥⾯,可能有五个杨淑芳的⼉⼦都叫李杰,⼉⼦也同名同姓,这个怎么办?所以牌位后⾯还要写上两⾏字:⼀⾏写⽣于哪⼀年哪⼀⽉哪⼀⽇,什么时⾠;另⼀⾏要写卒于,也就是死于哪⼀年哪⼀⽉哪⼀⽇,哪⼀个时⾠。这样写不会错了。

现在懂的也不多。墓碑上直接就写亡⽗,或者⽗亲⼤⼈谁谁谁,这是个错误的写法。有的⼈是直接写亡⽗某某某,这也是个错误,最少最少是对⽗亲不恭敬。

牌位的书写和墓碑的书写,要让别⼈⼀⽬了然,⼈家不⽤问⼀看就知道:这个亡者他的⽗母或者岳⽗母、长辈,还在不在世间,⼀看墓碑就知道。⼥的死了以后,⼀看牌位,⼈家不问就知道,亡者的丈夫在不在世间,有没有孙⼦辈的,她⽗母还在不在世间,牌位上⼀看就明了了。

现在很多⼈不懂,直接书写亡⽗某某某之灵位,特别简单,说明不了问题。就是到⿁王哪⼉,也给⿁王找很多⿇烦,⼈家找不到,索性不找。所以有时候虽然写了牌位,但是没有效果。我现在给⼤家简单的介绍⼀下牌位的书写,⼤家要记着。有机缘最好请⼀本我们助念团倡印的书,叫《简易快速解脱⼿册》,是《简易快速解脱⼿册》、《中阴⾝⾃救法》、《饬终须知》、《助念⽣西须知》四本书合订在⼀起的。我们助念团⼤量流通这⼀本书,在这本书后⾯,有牌位的书写格式,⼤家⾃⼰去看⼀看。今天我就依照这个格式,给⼤家做⼀个简单的讲解。

我们按照中国⾃古以来的写法,⽗母去世以后,不能写⽗母,不能再称⽗母。他们活着时称⽗母,过世以后,⽗亲称考,母亲称妣。考和妣,考是⽗,妣是母。⽗亲去世了,不能说亡⽗,那是对⽗亲最⼤的不敬,⼀定要称先考或显考。

如果牌位⼀开端是先考,外⾯⼈⼀看就知道,这是⽗亲死了⼉⼦⽴的牌位。可是他家⾥⾯还有⽼⼈,也就是亡者还有⽗亲母亲,最少有⼀个⼈在,或者是他⽗亲母亲不在了,岳⽗岳母还在世间。只要⽗母长辈还有⼀个⼈在世间,他有长辈在,他死了只能叫先⾛,。在这个家庭⾥⾯,还显⽰不出他,所以称“先”。

如果他⽗母、岳⽗岳母,长辈⼀个都没有了,除没有长辈外,⽽且他还有孙⼦辈,那么他在家⾥⾯是辈分最⼤的⼀个⼈,就写显⽰的显。他在家庭⾥⾯地位最尊贵,称显考。如果没有孙⼦辈,他还不能称“显”,只能称“先”。

妣是母亲,先妣也是亡者还有公婆、⽗母,⾄少有⼀位长辈还在世,称先妣。显妣和显考也⼀样,都是长辈没了⽽且有孙⼦辈,就可以称“显”了。

显和先之分,是⼀定要没有长辈,⽽且要有孙⼦辈,上边没有⽼⼈了,⾃⼰下⾯要有孙⼦辈,才能称“显”,否则称“先”,男⼥都⼀样。

写牌位的话就是先写上先考,或者是显考。⽐如该⽂作者⽗亲的牌位:⽗亲姓程,如果上⾯还有个爷爷,或者家⾥⾯有⼀个⽼⼈,我⽗亲就称先考。他姓程,叫志忠。写牌位时,要在程下⾯要写⼀个“公”,程公,这个“公”是对他的尊称。下⾯就说讳,要讲名字了,讳志忠,府君⽣西之莲位,这样写得就很圆满了,全称:先考程公讳志忠府君⽣西之莲位。如

果长辈没有了,⽗亲是在家⾥⾯最⾼的辈分了,那要写:显考程公讳志忠府君⽣西之莲位。⽗亲的写法,相对简单⼀些。⽽母亲牌位的写法,⽐⽗亲的要复杂⼀些。以母亲为例:母亲姓杜,⽗亲姓程,母亲的名字叫杜秀珍。母亲去世的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没有了,⽽且母亲去世的时候,⽗亲也已经去世了,所以给母亲写牌位时候,就可以称呼显妣。显妣下⾯不能说杜秀珍,显妣杜秀珍那就错了。怎么称呼呢?她的娘家姓杜,因为她嫁给⽗亲了,按照中国传统做法,她姓程,她不姓杜。

她姓程,还要再写上娘家的姓。就是显妣程母,这样称呼。因为她在程家⽣⼉⼦了,她是程家⼉⼦的母亲。她娘家的姓放在后边,但全称不能说程杜⽒。她活着可以称程杜⽒,死了以后不能称程杜⽒。还要写上名字,但她的名字也不能直接写,她已经嫁到程家了。娘家的名是娘家⽗母起的名字,她结婚以后活着做⼈的时候,她叫什么名字呢?她叫程杜⽒。但是牌位上只写程杜⽒不⾏,还要把她⼩时候的名字写上。

所以说程母下⾯要写杜孺⼈。孺⼈是⼩孩的意思,下⾯再写“闺名”,就是当闺⼥时的名字,这样就完整了。就是说她现在嫁到程家了,已经⽣孩⼦了,她是姓程的母亲,她的娘家姓杜,⼩时候当闺⼥的时候的名字叫秀珍。在这⾥,⼥的⽐男的还多⼀个规矩。如果亡者符合显妣的条件,⽽且丈夫也不在了,她就不称“孺⼈”,要称“太孺⼈”。

该⽂作者母亲去世的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没有了,⽽且⽗亲先于母亲去世,所以母亲她就不称“孺⼈”,要称“太孺⼈”。⼈家⼀看太孺⼈就知道了,亡者丈夫不在了,上⾯长辈也没有了,已经有孙⼦辈了。所以我母亲牌位全称是:显妣程母太孺⼈闺名秀珍⽣西之莲位。家⾥⾯如果⽼⼈去世了,要写牌位,⼀定要⼉⼦⼉媳写,⼉⼦⼉媳没有了,有⼥⼉的话,也可以⼥⼉写。阳上⼈是⼉⼥辈,称呼是先考先妣或显考显妣。只有⼉⼦⼉媳俱亡,孙⼦才可以主丧。如果阳上⼈是孙⼦的话,这个称呼变了,牌位上就不是显考显妣了,应该是显祖考,显祖妣,也就是我们世上称祖⽗祖母,称谓⼀定要对应。

但是⼤家要记住,有⼀个条件。如果爷爷奶奶的牌位是孙⼦来⽴,在阳上⼈写孙⼦的话,那⼀定是⽗亲母亲,叔叔婶婶全不在了,爷爷牌位才能轮到孙⼦去写,孙⼦才能主事。如果⽗亲母亲在世,叔叔姑姑在世,就轮不上孙⼦主事。只要这个⽼⼈家有⼉⼥,有⼉媳妇,孙⼦辈的都不能去主事。

如果牌位是显祖考,⼈家不问了,这个⽼⼈家孙⼦主事了,他的⼉⼥全死光了。你敢吗?你的⽗亲母亲还没有去世,你这个当孙⼦的就主事给写牌位了,⼤笔⼀挥,阳上⼈谁谁谁,你把你⽗亲母亲判死刑了!懂的⼈⼀看,你⽗亲母亲不在⼈世间了,所以不能随便写,这个⼀定要明⽩。⼆、墓碑⽂规范

碑⽂,是指刻在竖⽯上的⽂字。这种⽂字是专为刻碑⽽作。有些⽂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碑⽽作的,就不能叫作碑⽂。碑⽂这种体裁有⽂,有铭,⼜有序。⽴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章题⽬了.

墓碑,是碑⽂的⼀种。这类碑⽂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不涉及成神显灵等怪事。写这类⽂章,往往溢美过誉。中国⽂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的⼤师,⼀个是汉朝的蔡邕,⼀个是唐朝的韩愈。蔡邕曾对卢⼦⼲、马⽇碑说:\"吾为天下碑⽂多矣,皆有惭容...

顾名思义,凡是为制各种碑上写的⽂字都叫碑⽂。

我国制碑的俗习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的出现,当时的碑,如宫馆中的测影碑,宗庙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字,后来有⼈刻上相应的⽂字,就逐渐形成各种碑⽂。

碑⽂,有⼴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碑⽂,仅指为制作碑刻⽽写的⽂字,⼴义的碑⽂指的是所有刻在碑上的⽂字。

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碑,但古代宫馆中的碑没有刻⽂章,只是⽤以取⽇影计时间的;⽽古代宗庙中的碑也不刻⽂字,是⽤来栓系祭祀⽤的⽜⽺的;墓上的碑也只是⽊头柱⼦,凿有窟窿,以便穿过.(⼀)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抬头主要写死者的⽣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正⽂主要写明⽴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之墓”。3.落款:落款写明⽴碑⼈的⾝份、姓名。⽴碑时间可写可不写。(⼆)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般由死者名和⽂种名组成。如《柳⼦厚墓志铭》。

2.正⽂:⼀般⽽墓志铭正⽂内容由三个⽅⾯组成。⼀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平经历;⼆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哀悼之情。

3.落款:落款注明⽴碑的单位名称、撰⽂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碑单位名称或撰⽂者个⼈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期即可。(三)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些先进的个⼈,⽐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通常由功德⼈姓名称谓和⽂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正⽂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作了什么好⼈好事,同时正⽂也要阐明⽴碑单位或个⼈的感激之情。3.落款:落款署上⽴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碑⽇期。

碑⽂⼀般⽽⾔要求诗⽂并茂,读来琅琅上⼝。叙事简洁,抒情真挚、议论有⼒,只有如此才堪称上乘。

碑⽂在都能流传后世,所以歌颂功德,写⼈记事时,要客观公正,不可虚夸事实,流传谬语。不管褒也好,贬也好,以不失事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

碑⽂格式并⽆太多死框框。特别是碑⽂内容,因撰者⽽异,所以今天书写碑⽂要⼒求出新,以时代需要为念,万不可死拘旧制,作茧⾃缚。三、墓碑⽂注记

在江西赣南、福建霞浦、泉州⼀带,中间的铭⽂必须过红⿊道。所谓红道是:“⽣⽼病死苦,神灵⿁哭哀。”逢⽣、⽼、神、灵四字为吉,余字不吉。⿊道是:“路遥⼏时通达,道远何⽇还乡。”其中字,有“之”旁⾸的字为吉,即遥、道、达、通、远、还六字为吉,余为凶。有的必须通过红⿊⼆道,如7字,红道是“灵”字,⿊道是“道”字。11字,红道是“⽣”字,⿊道是“还”字。

17字,红道是“灵”字,⿊道是“通”字。均可通过⼆道。也有通过⼀道为吉的。在福建长乐⼀带,则以“⽣旺死绝”四字为道,⽣旺则吉,死绝则凶。

还有⼀种风俗习惯,在⽔池内有的放“五⾕”,即稻、梁、菽、麦、稷五种,或⿇、⿉、稷、麦、⾖,或⿉、秫、菽、麦、稻。长乐⼀带须放茶叶。在福建连江⼀带放⽂房四宝,也有放钱币和三字经的……等等不⼀。

所谓红⿊道是出之于张道陵的道教,是⼀种迷信的产物,与乘⽣⽓是⽆关的。但深⼊民⼼,作为民俗处理。四、墓碑合⽣⽼

所谓“合⽣⽼”,就是要合乎“⽣⽼病死苦”循环环数中的“⽣⽼”,只有这样,才能趋吉避凶、财丁两旺。譬如数字2,就是“⽣⽼”;数字6,就是“⽣⽼病死苦⽣”;数字12,就是“⽣⽼病死苦⽣⽼病死苦⽣⽼”,这些数字都算“合⽣⽼”。反之,3、4、5、8、9、10则于主家不利。“合⽣⽼”的公式就是5×x+2(或1),⽽受到当代⼈青睐的“8”反倒成了不吉利的数字。碑⽂⽅式(例⼦)

1.显祖考某某太府君之灵(对祖⽗)2.显祖妣某某太夫⼈之灵(对祖母)3.显考某某府君之灵(对⽗亲)4.显考讳某某⼤⼈之灵(对⽗亲)5.显妣某⽒⽼孺⼈之灵(对母亲)6.显妣某某太夫⼈之灵(对母亲)7.岳⽗⼤⼈之灵(对岳⽗)

8.故岳考某公讳××⽼⼤⼈之灵(对岳⽗)9.岳母某太夫⼈之灵(对岳母)

10.故岳妣某门某⽒⽼孺⼈之灵(对岳母)11.夫⼦某某⼤⼈之灵(对⽼师)12.先夫某某君之灵(对丈夫)13.先室某某夫⼈之灵(对妻⼦)14.某君某某仁兄之灵...五、墓碑的书写注意

⼈在去世下葬后,接下去最重要的⼯作是⽴碑。⼀般上,竖⽴墓碑是造坟的重点,⽴碑也是造坟⼯作的第⼀步。由於华⼈相信风⽔,风⽔上⼜传统以来便有“以碑为向”的说法,即以碑的形式与中线的⽅向决定吉凶;因此,传统的造坟⼯程中,⽴碑并不是可随时随地进⾏的。⼀座坟墓的⽴碑必须根据风⽔上的吉向择⽇择时,若按过去的风俗,造墓⼯作选择动⼟的⽇⼦和时⾠,也不会太近埋葬⽇(除⾮是特别加⼯),这是为了让⾬⽔使泥⼟结合,免得碑⽯容易凹陷。

客观上,由於这是说明死者⾝份的重要环节,因此风⽔上的安排亦表现得极谨慎,风⽔师及家属也不会在先⼈下葬后⽴即⽴碑。他们除了可能要根据风⽔考虑碑的颜⾊和定向,也会在竖碑前让⼤家有⼀段时间去斟酌碑⽂的字眼及吉凶意义。因此,择⽇择时除了是风⽔上的需要,也给了⼤家⾜够的时间去思考碑⽂的内容。

闽粤省籍的华⼈墓碑,其碑⽂格式是有⼀套传统法则,有着特定的基本格式。碑⽂必须完整地交待死者的姓名、籍贯、⾝份、⼦孙、安葬或重修墓碑的⽇期。由於造坟墓和⽴碑时是为了后⼈⽽选择风⽔,因此风⽔状况亦须藉⽴碑交代清楚。

另外,墓碑的⾼和宽、字体的尺⼨⼤⼩,也受到传统信仰以丁兰尺订吉凶的限制。丁兰尺⼀尺约合公尺的38.01公分,每尺分10格,依次刻着“财、失、兴、死、官、义、苦、旺、害、丁”等字,以“财”、“兴”、“官”、“旺”、“丁”、“义”为吉。墓碑的所有⽂字须编排在合乎丁兰尺吉度的⾯积⾥,甚⾄对⽂字⼤⼩也相当讲究,当然是以符合吉度为佳。

墓碑的⾯积,不论⼤⼩,在刻上碑⽂时,基本上都遵守着相同的原则,既要简单明⽩地交代死者与⽴碑者的⾝份关系,以维持孝道与慎终追远的精神,⼜要考虑到风⽔的吉凶。(A)葬者的籍贯

对华⼈来说,墓中⼈的籍贯相当重要。因此,墓碑上端多刻有对阴宅主⼈原籍的说明⽂字。这类⽂字多数以横排形式刻在墓碑平⾯的最上端。

在中国⼤陆,也许是由於死者都落葬家乡的⼟地,因此死者墓碑上并不⼀定要说明阴宅主⼈的原籍。尤其是宗族村落的公冢,

墓碑上说明死者籍贯更是多此⼀举。

然⽽,在马来西亚独⽴之前,所有在本地去世的先⼈都被认为是“客死异乡”,同时,他们的埋葬地点也往往是葬在与其他各县籍⼈共同使⽤的公冢,因此,在墓碑的最上⽅注明阴宅主⼈的原籍,也相对地重要起来。

⼀般墓碑碑⽂最上边的左右两个⾓落的字眼通常就成为考证死者祖籍的凭证。它往往是刻了由右到左的横排双字,说明阴宅主⼈的原乡。墓碑上表明原乡这些字眼有些只是刻上府治名称,如“惠州”、“潮州”,有些则刻上县份名称,如“台⼭”、“潮安”,或者,亦有的刻字“X⾢”称县份。还有些墓碑上的籍贯说明,不是皆⼀府⼀县,⽽是专指死者所源⾃的宗族村落,墓碑上刻着其姓⽒本宗族村落的发源地名称,如槟城福帮五⼤姓之⼀的杨姓族⼈不⽤“同安”县⽽⽤“霞阳”村,邱姓族⼈也常⽤“新江”,⽽“⽯塘”谢姓则⽤“⽯塘”之类。这种专指宗族村落的籍贯说明,明确地交待了死者与其他同姓者有⼩宗之别,这是宗族社会移殖⼤马,并各⾃形成地⽅势⼒的证明。

过去,那种⼈物命名不复杂,⽽且可能雷同的时代,碑⽂上强调原乡可加深辨认坟墓的作⽤;另外,这⼀作法也是⼀种⽆声的教诲,提醒后⼈记住本⾝祖先的原乡。(B)风⽔的交待

华⼈相信风⽔,尤其是富贵⼈家的坟墓,为要⼦孙万代昌盛,更加注重风⽔的设计。

墓碑的左边俗称“龙边”。在华⼈看来,左尊右卑,左边为⼤;严格来说,如果是讲究的造墓,墓地⼤⽽墓碑尺⼨也相对的⼤;墓碑的左上⾓是⽤来说明风⽔的状况。

⼀般的墓碑,如果⽴碑的后⼈讲究风⽔,则左上⾓亦会刻上墓碑的座向以说明坟墓是处於风⽔上⼆⼗四⼭的哪⼀个座⼭,及说明碑⽂正对的向⼭。更讲究的作法则说明⼭向的线度,或进⼀步说明其分⾦线。另外,也有详细交代⽳形及选择风⽔的起源。这⼀作法是为了让后⼈可以从碑上的⽂字追溯前⼈下葬时所盼望的“风⽔效应”,从⽽理解前⼈的苦⼼。其实,这是担⼼后⼈移错风⽔、改错风⽔,事先以墓碑说明,就是让后代明了造墓的前辈们对后⼈的意愿。

本地的作法不能不由於公冢墓地⼀般⼤⼩,使阴宅遭到坟墓⾯积与⽅向难以选择的制约,因此墓碑碑⽂对“龙边”的处理则较简化,多是以刻上⽴碑的“年、⽉、⽇”代替对风⽔线度的交代;只有寥寥少数墓碑在“龙边”交待⽴碑之风⽔。

不过,这也并不是表⽰本地坟墓造墓时不交待风⽔。实际上,阴宅主⼈的后代可能会把有关风⽔格局在墓侧的墓表说明或刻在拜桌的⽴⾯;也有的以对联⽅式刻在连接坟墓的护⼿前⾯的矮柱或华表上。如槟城的邱四⽅,在他逝於1896年营造的坟墓,则利⽤其遮盖坟墓的古⾊古⾹亭⼦的四根⽯柱上刻对联,交待了下葬时所选的⽅向与当时的四周景⾊构成的风⽔景观,说明⼭势、景象以及内外⽔绕之局,也说明所选墓向是“坐乾亥、向巽已”,向⼦孙交待先⼈欲完成的“蔚⼈⽂”意愿。(C)造葬、重修或⽴碑⽇期

墓的左边,如未交待风⽔线,就必须交待⽴碑或是重修的⽇期,因此碑上的⽇期并不⼀定是死者去世的⽇期。之所以标明⽇期,原因亦与风⽔有关。由於⼀座坟墓设计的外形以墓碑为主要配件,墓碑只要不移动,其碑向可随时测出,因此后⼈如要进⼀步确定风⽔所要达到的效果与意愿,就要看下葬和⽴碑所选的⽇期。

交待⽇期亦有多种形式。如较古的墓则刻有朝代帝王帝号,如“嘉庆15年季春”或“同治⼄丑”之类。进⼊民国后,便有刻上“民国”的字样,但也有些只刻上当年⼲⽀岁次及⽉、⽇,如“戊寅年1⽉16⽇”。有些墓则以“天运”或“龙凤”等⾃起的年号代替清室帝皇年号,说明不接受清朝的统治,亦有沿⽤“皇明”字眼以表⽰死者是对国祚已灭的明代继续效忠的海外孤忠。因此,在东南亚,⼀些“明代”墓其实不⼀定是明代的,⽽是不接受清朝的会党成员及前明遗孑的坟墓,⽼墓碑上的年号其实反映了死者的“政治倾向”。

⼤部份墓碑的造墓⽇期只刻上年、⽉、⽇,有的则通常刻上“吉⽇”便交代完毕。这⼀切

其实和风⽔有关。风⽔界⾃认择⽇造葬是⾼深的秘传,不愿轻易泄漏,⽽且不公布⽴碑的时和⽇也是为了保护有关阴宅的风⽔状况不受破坏。因此,不少墓碑都未说明⽴碑或造葬的“确切⽇⼦”,更别说注明⽴碑的时⾠了。

⾄於有些碑上对⽉份的说明,往往是采⽤孟春、仲春、季春等字眼,其实是把正、2、3⽉视为春,把4、5、6⽉视为夏,把7、8、9⽉视为秋,10、11、12⽉视为冬。⼤马虽⽆四季,但⽴碑者依然按照中国的习俗,把每⼀季的⾸⽉以“孟”字代表、次⽉以“仲”字代表、第3个⽉以“季”字代表。⼜,民间传统,以花卉名称为12个⽉的别名。(D)墓碑常见的⽉份代称1⽉孟春孟阳、端⽉梅⽉、正⽉2⽉仲春仲阳、丽⽉杏⽉、皓⽉3⽉季春阳春、蚕⽉桃⽉4⽉孟夏槐夏、阳⽉槐⽉、乾⽉5⽉仲夏天中、蒲⽉榴⽉、姬⽉

6⽉季夏未⽉、焦⽉荔⽉、荷⽉7⽉孟秋肇秋、巧⽉⽠⽉、巧⽉8⽉仲秋仲秋、获⽉桂⽉9⽉季秋暮秋、菊⽉菊⽉

10⽉孟冬初冬、应⽉檀⽉、阳春⽉11⽉仲冬复⽉、畅⽉葭⽉12⽉季冬暮冬、腊⽉栎⽉、腊⽉

在交代⽴碑⽇时,有不少墓碑会⽤上“⾕旦”、“吉旦”、“吉⽇”等字眼。⾕旦此词源⾃《诗经?陈风?东门之》。诗中有:“⾕旦於差,东⽅之源”之说。《⽑传》解说:“⾕,善也。”《郑笺》则解:“旦,明。”所以,碑上的“⾕旦”即良⾠之意。除了“⾕旦”外,有些墓碑⽤“吉旦”、“吉⽇”等词汇,意义都与“⾕旦”相同。⽤上这些字眼,除了是为了追求字⾯上的吉兆,很多时候⼜可能涉及字数吉凶的迷信。(E)墓中⼈的⾝份

墓碑的中央部份,俗称为“中榜”,刻着的是墓碑⽂字的主⽂,⽤最简短的规格以交代墓中死者的⾝份。它所必须交待的重点包括死者的姓名及死者⽣前的最⾼官衔或地位,它也说明死者与⽴碑⼈的关系。另外,在东南亚各国独⽴前,南洋⼀带的华⼈墓碑亦由於死者是葬在“异乡”,较中国的墓碑的“中榜”不题国号的惯例,多了强调中国意识的字眼,多数另加上“清”、“皇清”、“皇明”、“民国”、“中华”等字眼,说明死者虽是“客死异乡”,但⾄死依然归属故国。明、清两代华南⼀带对墓碑“中榜”的字数格式也有⼀套讲究风⽔吉兆的要求。

墓碑中央的题名,有些是以“呼姓唤名”的⽅式称呼死者,如“x公xx府君墓”,⼜如“祖考xxx公妣xxx⽒”、“花仔xxx”、“花⼥xxx”。⼀般上,则以“连名带姓”的刻⽂⽅式占多数,如刻上“故xx林公之墓”、“显考长⽔林公墓”、“显妣⽟⽔林⽒墓”之类。按照封建时代流传的规矩,⼥死者是以夫家为⾸,因此,便出现如“祖妣xx邱门林⽒之墓”的刻⽂,有的⼥死者的⽴碑则可能会有姓⽆名,如“显妣邱门林孺⼈之佳城”。

有⼀些娶番妇者,其妻⼦的墓碑亦是按照上述格式给某个翻译之姓⽒。

“中榜”的⼀⾏,在述明死者的姓名的同时,尊称死者姓名的上端会出现⼀些专门名词,如“显考”、“显妣”、“显祖考”、“显祖

妣”、“显15世祖考”、“24世显考”等字样。这些专⽤词是⽤来说明死者与⽴碑⼈的亲属关系。若是会党同志所⽴的碑⼜或是说明其会党的同志关系,则可能出现“义⼠”、“处⼠”等字眼,代替上述亲属关系的尊称。以下列出⼀些可以反映⽴碑⼈与死者关系,以及死者⾝份专门⽤语:考、显考——⽗亲妣、显妣——母亲

祖、显祖、祖考、显祖考——祖⽗祖妣、显祖妣——祖母公、府君——男⼦⽒、孺⼈——⼥⼦

花仔——未婚男⼦(⼴东⼈常⽤)闺⼥、花⼥——未婚⼥⼦(⼴东⼈常⽤)24世显考——依族谱排⾏,⽗亲为24世祖先

21世显祖妣——依族谱排⾏,祖母为21世祖先处⼠、义⼠——处⼠,是不仕之⼈;义⼠,是献⾝之⼈,墓碑上有这种字眼,多表明墓中⼈与会党有关。

在表现与⽴碑⼈关系之外,有时“中榜”⾏⽂的最上端会出现“清”、“皇清”、“皇明”、“中华”、“民国”、“皇清待赠”的字样。这些虽都说明⾃认客死异乡的先⼈的归属感,但政治⽴场则显然已不相同。尤其是同⼀时代的死者各⽤“皇清”与“皇明”的刻⽂,或者反清复明组织领袖碑上被刻上“皇清待赠”的字样,都表明政治⽴场的变化。其中也有些墓碑会把清朝或本地政府所赐给墓中⼈的官衔,或会党的私谥赠号刻在中榜的姓名之上端,藉以说明墓中⼈⽣前的荣耀。中榜这⼀类与政治认同相关的字眼,其实也可说明⽴碑者本⾝的政治认同。

实际上,马来西亚墓碑中榜所⽤的字眼,亦受到中国⼤陆闽粤特殊习俗的影响。例如:在封建社会中,只有7品以上官员的母亲或诰命夫⼈才可在墓碑上称“孺⼈”,但中国客家妇⼥的墓碑却⼀律可⽤“孺⼈”称之。据客⼈传说,这是由於客家樵妇曾在梅村集体救驾,阻挡元兵。因此从宋帝呙便诏令封赠全体樵妇都以“孺⼈”封号。

⼀些客籍妇⼥甚⾄闽粤其他语系妇⼥也跟随相同风俗,即使丈夫或⼉⼦未曾获得7品以上的诰封,家⼈却依然在她们的墓碑刻上“孺⼈”字眼。

因此,应注意马来西亚的⼀些墓碑“中榜”对死者的尊称,有时会⽤双字词“府君”代替“公”字、⽤“孺⼈”代替“⽒”。这些字眼都是为了说明死者的性别,但并不⼀定可以说明死者的地位。其实它们也通常被⽤来应付“中榜”字⾏的字数吉凶,是刻墓时根据吉凶数的需要,使⽤单或双字的词。(F)字数的讲究

此碑⽂“中榜”共17字:“皇清显祖妣⾦居娘邱门伍⽒孺⼈之佳城”。“皇清”说明其侨民思想和政治倾向。“显祖妣”3字表⽰死者是⽴碑者的祖母。17个字取得“⽣、⽼、病、死、苦”之“⽼”字吉意。

“中榜”的字⾏在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刻碑以为其字数涉及吉凶,马虎不得。对碑⽂吉凶的判断主要是以中榜的这⾏为根据。中榜⽂字的总字数要合乎“⽣、⽼、病、死、苦”五字,以“⽣”与“⽼”为法则。潮汕⼀带,则有以“兴、旺、死、绝”为准,数字要合乎“兴”与“旺”为好,“死”字为中等。如“显⼆⼗⼆世祖考⽟林邱公之墓”,全⾏总数13字,按“⽣⽼病死苦”顺序,念下去,全⾏最后⼀个字停在“病”字。这样的墓碑便以不吉论。解决⽅案是把“⼆⼗⼆世”可改为“廿⼆世”,以使全⾏最后⼀个字停在“⽼”字;⼜或者把“之墓”的“之”字去掉,以使全⾏最后⼀字停在“⽣”字。

简单地说,中榜介绍阴宅主⼈⾝份的⼀⾏,总字数以6、7、11、12、16、17为吉。为了不遇到凶数,可以⽤添字法或减字法,如添上“皇清”,或把“清”字上的“皇”略去,⼜或者把“公”改称“府君”,也有把“之墓”的“之”略去或改⽤“莹”字法等等⽅法。有时也可把“显考”或“显妣”上的“显”字去除。例如:“皇清显考”改“清考”,“中榜”的⽂字之应⽤与增删讲究表达其⼈⾝份,增删得符合“⽣⽼病死苦”的吉兆格式后,其意⼀样,字数的吉凶意义则不⼀样。

闽南漳泉风俗⼜有对吉凶字数更讲究的作法。这⼀作法强调不论是墓左的⽴碑⽇期或墓右说明⽴碑者之总字数,都应合於吉凶,必须符合“⽣⽼病死苦”的“⽣”与“⽼”字,如⽇期不合,则可能把“民国丙申年三⽉初⼗”改成“民国丙申年季春三⽉初⼗建”。其中最讲究是除了代表籍贯的横字不算在内,其他左中右3⾏字都要合乎“⽼”字,⽽所有3份加起的总字数⼜合乎“⽣”字,这叫“三⽼合⼀⽣”。

有些风⽔师不能应付这类流传闽粤、传播南洋的地⽅风俗,会以中榜6字为吉数。⼜有以为“皇清”等国号涉及的字眼不该归在吉凶数字的计算中,以为它和横字属同样性质,不算中榜正⽂。

此墓碑以突出“官衔”及辈份之故,排成21字⾏⽂,取得“⽣⽼病死苦”之“⽣”字吉意。

值得注意的是,靠近马六甲华⼈甲必丹郑芳扬墓葬地附近的“明故妣汶来⽒墓”(1614年);陈育崧与陈荆和编着的《新加坡华⽂碑铭集录》绪论中也提到马六甲三保⼭上这⼀块明代墓碑写 “汶莱⽒之墓”。编着者以为这显⽰当时华⼈与⼟着⼈通婚的平常。我将之视为民俗史料,认为它⾜於反映早期的华⼈与⼟着通婚,⼥⽅跟从了男⽅的信仰和风俗习惯。嫁给中国⼈为妻的汶莱⼟族⼥⼈的墓碑,按照了中国⼈⽴碑的中榜形式,采⽤了“⽣⽼病死苦”的“⽼”字为吉数。

不过,从另⼀些资料可说明,明代和清初的马六甲华⼈并不⼀定讲究和注重清末以来对“中榜”的格式要求。例如,在三保⼭上清朝康熙28年(1689年)的“显考盛祖郑公寿域”就是⼀例。(G)⽴碑⼈的排名

墓碑的右边俗称为“虎边”,在墓碑这⼀边的右下⾓地⽅,是⽤来记录⽴碑⼈的名单。有些作法,如果左边的“龙边”刻满了有关风⽔的记录,则亦把落葬和⽴碑⽇期,移到“虎边”的最下⾓右边,刻在⽴碑⼈名单的右旁。

墓碑的⽴碑⼈主要有3种;⼀是有关阴宅主⼈的直系⼦孙,由⼦孙或亲⼈⽴碑。⼆是如果有关⼈物没有⼦孙⽽其功绩超常,则由组织⽴碑,如北马各地公冢,常见注明“义兴馆⽴”的党⼈墓碑;或是由死者同乡负责将遗体安葬⽴碑。三是由亲属⽴碑。尤其是早期在开榛辟棘的时代,⽴碑⼈可能是⽩头⼈送⿊头⼈,槟城的⼀些义⼭上犹留下不少由叔伯或兄弟⽴碑的清代坟墓。第1种由⼦孙⽴碑,“中榜”当然就可以⽤“显考”或“显祖考”的名称去称呼墓中⼈,以表明死者与活⼈的祖属关系。其他⼈⽴的碑,则不能⽤“妣”,“考”之类的字眼,或者为了要避开全⾏“⽣⽼病死苦”字数,也只能⽤“故”代替(如:清故××蔡公墓)。如果墓碑的右⽅是死者后代的姓名,则必须按辈份⼜按男先⼥后的秩序排⾏。格式上的第⼀⾏为第⼀代后代;排法男左⼥右,男⼥分别,如果位置不够,则男排上端⼀⾏,⽽⼥接右下端第⼆⾏;第⼆代亦按此格式在第⼀代的下⼀⾏排列。如有第三代或第四代,也以此类推计算。每⾏⽂字,是年长者排在最右端。

不管⽴碑的是⼦孙或长辈,墓碑的规格是把⽴碑⼈的名号都列在右下⾓。这⾥遵循了⼀条“左尊右卑”,“死者为⼤”的传统观念。

必须注意的是,所有坟墓,其⼦孙在为祖先⽴碑时,为了强调“孝”的涵意不只属於⽣前,⽽且强调“孝”必须延续到死后,便根据照顾家族制度完整的精神,把已逝的⼦⼥及男⼥孙的名字也刻⼊“⽴碑⼈”⾏列。

不过,基於华⼈讲究⼦孙满堂及⼈们可能对吉凶数字很执着,在过去的⼀些墓碑上出现的⽴碑⼈名单,也可能不符合现实。名单中会包括⼀些“未出世”或甚⾄是“从未出世”的直系成员名单。其⼉⼥可能会在死者尚未抱孙或孙⼦的名单不够丰富之前,预先刻上⼀系列名单,以后⽣出的孙辈就按墓碑上的名单排列。这就制造了“陷阱”,使后来的历史⼯作者⾮要根据其他资料下苦

功不可;不然可能就会错误判断死者⼦孙的⼈数。

有关⽣平简历⼦孙、造葬时间及风⽔坐向及分⾦皆刻在拜台,以告知后⼈,祖先对他们的意愿。(H) 树⽴墓碑有讲究

⼀、埋有遗体、遗⾻、⾻灰的称坟墓;没有遗体、遗⾻、⾻灰⽽竖碑的称纪念碑;没有遗体、遗⾻、⾻灰⽽有逝者⽣前使⽤过⾐冠鞋帽的称⾐冠冢。

⼆、⽆论竖式,卧式碑⼀律顶格刻字,分节时以⼜⼀个顶格为标志,顶格表⽰对逝者的尊重;三、碑⽂刻字⼀律阴刻(凹刻);

四、碑⽂以魏碑、新魏、正楷、张迁⾪为宜,⼀般不⽤⾏草,但名⼈除外,正常碑⽂⽤字从电脑上出字⽐较合适。五、碑⽂、题字内容⼀律不⽤标点符号;六、⼦⼥为⽗母⽴碑的不能⾃称孝⼦;

七.受⼈之请题写墓志铭、碑⽂,不能写某某某题,只能写某某某敬书、沐书等谦逊的语词。参考依据:

1.北京⼈民英雄雄纪念碑.⽑泽东主席题字、撰写碑⽂,周恩来总理书写碑⽂;2.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郭沫若题字.赵朴初撰写碑⽂;

3.北京⼋宝⼭画家徐悲鸿之墓. .周恩来总理题字. 郭沫若撰写碑⽂;4.苏州寒⼭寺2008年新⽴碑;5.台湾⾦门朱⼦祠碑;

6.中联部礼宾司司长汪涛墓(江苏省滨海县海城公墓);7.上海交通⼤学盛宣怀“请设学堂⽚”照壁。

8.陈毅元帅为江苏省⾩宁芦蒲盐⾩抗⽇阵亡烈⼠纪念塔题字签“蜀北陈毅”沐书;9.史可法为岳飞⼿迹题跋,史可法签“熏沐敬跋”、“沭浴敬⾹”;10.北京⾹⼭孙中⼭纪念堂孙中⼭先⽣⾐冠冢;

11.北京⼋宝⼭夏娘娘烈⼠墓,朱德题字,周恩来总理撰写碑⽂;12.沈阳“9.18”抗⽇纪念碑。后语:

以上有关阴宅碑⽂格式的论述,主要是针对民间⼀般的墓葬,并不包括僧、道的⽴碑规格。有关资料的来源,是多年来⾏⼭向风⽔界和刻⽯界⽼前辈学习的经验,也是⼀种难以引⽤书⾯参考资料的知识。

这篇考察报告所未能详述的是墓碑的雕刻图案。不同的墓碑,除了碑⽂的规格必须有所限制,其字体、尺⼨,以及雕镂的图案,则允许了匠⼈发挥其美术天份,并且迎合民间信仰趋吉避凶的要求,可说是⼀种较未为⼈注意的民间艺术。六、碑⽂种类

我国从汉朝以后,刻碑的风⽓逐渐普及,⼏乎处处可碑,事事可碑。有⼭川之碑,城池之碑,宫室之碑,桥道之碑,坛井之碑,家庙之碑,风⼟之碑,灾祥之碑,功德之碑,墓道之碑,寺观之碑,托物之碑等。前⼈实⾏,后⼈效法,中国的名胜古迹,竟形成独特的“碑⽯林⽴”的民族特⾊。因此,碑⽂竟成了使⽤范围极⼴的实⽤⽂体。碑的种类繁多,碑⽂的体裁各具特⾊,归纳起来,可分六类:

碑⽂的种类很多,碑⽂的体裁特点也不尽相同。⼤致归纳起来,碑⽂有以下⼏种。(⼀)功德碑内容要求:功德碑主要是为褒扬当时仍活在世上的⼈.(⼆)墓碑

墓碑是最常见的碑⽂,这类碑⽂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不涉及成神显灵的怪事。墓碑碑⽂主要分两种。⼀种仅仅标明墓中死

者的⾝份,绝⼤部分由死者亲属所⽴;另⼀种墓碑除了表明死者的⾝份外,还简单介绍死者的⽣平成就,功劳过失,这类墓碑也叫墓志铭,如韩愈《柳⼦厚墓志铭》、张溥的《五⼈墓碑记》(四)纪念碑纪念碑主要是为了纪念为⼈类⽂明进步作出巨⼤贡献的伟⼤⼈物或重⼤的历史事件,这种碑⼀般为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所建。如《⼈民英雄纪念碑》、《林公则徐纪念碑》。(三)记事碑

记事碑主要是指⽤来记载当时较为重要范例:王洛宾墓碑碑⽂

公元⼀九九六年三⽉⼗四⽇凌晨洛宾仙逝,⼆⼗⽇向遗体告别,⼆⼗⼆⽇送⾻灰进京,边城乌鲁⽊齐三降⼤雪。天公为其志哀,世⼈⽆不称奇。

王洛宾原名荣庭,⼀九⼀三年⼗⼆⽉⼆⼗⼋⽇⽣于北京,三四年肄业于北京师范⼤学⾳乐系,三七年投⾝抗⽇救亡宣传。辗转千⾥,驻⾜青海。四九年参加解放军进⼊新疆。乐坛耕耘六⼗余载,创作歌剧六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千余⾸,出版歌集⼋部。情⾳怡神,中外沸扬,殊才饰疆,懿范流光。洛宾名重。其歌获国家⾦唱⽚奖,《在那遥远的地⽅》和《半个⽉亮爬上来》,为⼆...七、墓碑例⽂

1、慈⽗于1926年01⽉29⽇在⼭东省⼴饶县出⽣,于2004年12⽉07⽇在北京仙逝。慈⽗幼年丧⽗,与祖母相依为命,⼗三岁独⾃⼀⼈来到北京谋⽣,学徒经商,供养祖母,后娶妻成家,养育了两⼉两⼥。因妻⽣病,慈⽗青壮年时光既当爹⼜当妈,家中三代⼈的⽣计重担全压在慈⽗⼀⼈的肩上,慈⽗劳苦⼀⽣,把⼦⼥抚养成⼈直⾄考上⼤学。慈⽗⼀⽣勤勉持家,乐观开明,晚年更显慈祥。慈⽗平凡的⼀⽣,在⽇常⽣活中所费的⼼思和所做的操劳,给我们⽣命中留下了⽆尽的思考,您是⼦⼥⼼⽬中伟⼤的⽗亲,您的⼦孙很想念您⽼⼈家,我们怀念那段⽗慈⼦爱的幸福时光!

2、我⽗***于⽣之时,上尊长辈,尤敬⼆⽼,提壶暖褥,全⼼为孝.养妻及⼥,尽⼼竭⼒,珍妻如体,为夫之楷,怜护爱⼥,⾔传⾝教,⽇盼成材.

3、我敬爱的⽗亲XXX⼀⽣奋⽃不息,才华横溢,聪明过⼈。可惜⽣不逢时,怀才不遇,郁郁⽽终.4、树欲静⽽风不⽌,⼦欲养⽽亲不在,奉⽗百年岂⾜?哀哉正当壮年,何意撒⼿竟长逝,只享春秋六六。5、敬其业亦志未酬,育我⾝矣恩未报,愧⼉七尺微躯!幸也留芳他⽇,应是慈颜⽆相见,难寻瑶岛三千。6、先(祖)⽗母合葬墓碑⽂

先严张⼤⼈,讳学禄,陕西武功⼈。⽣于民国16年⽉⽇,⽆疾殁于中华⼈名共和国2004年正⽉初七。7、先慈路孺⼈,讳秀云,陕西武功⼈。⽣于民国年⽉⽇,殁于中华⼈名共和国年腊⽉初四。

8、先祖乡中缙绅,雅望闾⾥,敬天乐⼟,奉书勤业。持掌家祖事务,教家丁卯,少适耕读。先严勤⽽有度,时与同龄伙伴相嬉为乐。⾄国中遭寇,外敌叩延关外,秦中震动,始辍弃学业,专⼼操劳农务,守祖业于乱世,直⾄国改。9、为⽗母撰写的碑⽂

仰怀先祖饮⽔思源⽗母养育恩重如⼭严⽗⼀⽣勤于农耕节俭持家忍辱负重为⼈忠厚邻⾥称颂天年康健乐享余⽣10、齐xx⽗母碑⽂

先⽗xx,乘甲⼦,适孟冬。垂髫丧母,乞荒踵兄。颠沛流离,动⼼忍性。总发拜塾,刺股炳萤,拙⽽不惰,迟⽽不凝。寒窗数载,弱冠师宗,传道解惑,育⼈理校,兢兢业业者三⼗⽽终矣。

11、先妣周⽒xx,岁逢丙寅孟冬。受诗理,习织缝。淡⼼如⽔,柔情若虹。甲午归⽗,苦度⽇⽆怨,勤持家有成。上奉⽽下养,内贤⽽外明。饥弗⾷⽽助灾邻,寒⽏⾐⽽予贫穷。⽣四⼥⼀男,乐以德教,爱以仁导,继之⼈兴也。适劳极⽽福⾄,噩起壬申仲秋,正寝寿终。悲夫命哉!12、李xx⽗母碑⽂

先⽗讳名李xx,⽣于丙⾠⼀九⼀六年腊⽉⼗⼆,卒于⼀九九七年腊⽉初⼗,享年⼋⼗⼀岁。先⽗出⾝农家,受先祖之教诲恩泽,以农为业,为本,为贵,躬亲耕作,颐养天年;以

家为职,为根,为重,苦⼼经营,终致殷实。忠厚⽼实待⼈,安分守⼰处事,耿直⽆媚,俭朴不奢。含⾟茹苦⼀世,兢业操劳终⽣。⼋⼗⼀载平凡普通,淡泊寡欲与世⽆争。⽆愧于苍天厚⼟,荣耀于列祖列宗,堪为⼉⼥之严⽗师表。13、张xx⽗母碑⽂

家严张公讳xx,癸亥孟春⼆⼗九⽣,庚⾠孟夏初九卒,享年七⼗⼋岁。幼孤罹难⽽志远,躬耕⾃学⽽不倦。⼊杏林以济世,涉

梨园以教⼈,勤谨豁达⼀世也。虽⼀介农夫,其知其风,可师可表.14、祭祖⽗母碑⽂

祖⽗绥旺,表字兆甫宣统元年,诞于神⽊天赋异禀,幼⼊私塾精晓五经,娴熟四书长⽽丧⽗,育弟侍母继⽽丧母,独⽴门户率丁廿余,营⽥百亩卧薪⼗载,终成望族名满⼀⽅,不孚先祖年甫古稀,驾崩故⼟庞⽒⼀⽣,尚道尊儒⾃强不息,厚德载物祖母张⽒,⽣在甲午讳名翠华,柔美贤淑秀外惠中,兰⼼罗敷15、《雪屐寻碑录》中康熙为孝懿后⽗母佟国维夫妇所树碑⽂

奉天承运。皇帝制⽈。国重⼲城之选。宣⼒惟⼈。朝颁章服之荣。酬庸有典。爵⾸隆于五等。命宜锡⾃九重。尔⼀等公议政⼤⾂舅舅佟国维。性资忠勇。器识宏通。依⽇⽉之光华。懋成劳于钟⿍,际海⼭之清宴。⾷旧德于旗常。⽐晋秩夫崇阶。益靖共于在位。⼼存天室。长存捧⽇之忱。贵列上公。弥励循墙之节。欣逢庆泽。式焕新纶。兹以覃恩。特授尔阶光禄⼤夫锡之诰命。于戏。懋乃嘉猷。允称腹⼼之寄。膺兹宠奖。益彰阀阅之勋。只服训辞。对扬休命。初任⼀等侍卫。⼆任内⼤⾂。三任领侍卫内⼤⾂。四任⼀等公领侍卫内⼤⾂。五任今职。制⽈。夙夜匪懈,********16、黄公讳⽟书⾐冠墓志铭并序

沅陵城东百⼆⼗⾥,有⼭名壶头,汉新息侯伏波将军马援殉职之所。其⼭之下,昔有长滩,⽈清浪,凡四⼗⾥,明礁暗⽯,⽝⽛交错,⽔波相击,雪浪排空,沅河之险,⽆出其右者,堪与瞿塘、滟澦相伯仲。⾈船倾覆,⼈为鱼鳖,未为鲜也。民国初,置绞滩之站,以利航运,黄公任职站长,旰⾐宵⾷,勤为守护,绝险遂成通途,商旅莫不相庆,尽皆感佩公之德也。黄公讳⽟书,湖南凤凰⼈也,少年博学,通⾳律,擅丹青,⾦⽯雕刻,亦有所成,时与表弟沈从⽂,同为湘西才俊,尝执掌县学,教书为⽣。后家逢变故,运道⽇衰,稻梁⽆谋,公乃独往沅陵,另寻⽣计。初,效⼒军中,后得朋友相荐,供职清浪绞站,毕其⼀⽣。甲申卒,享年五⼗有五。

公性谦和,乐助⼈,村闾百姓,受其恩泽深矣,常怀⽆报⽽愧之⼼。公既殁,乃为之墓葬于壶头,世代相守。丁卯春,五强溪筑坝拦河,蓄⽔发电,公之后⼈,始迁其遗骸归葬故⾥。

黄公书⾹传家,有⼦六⼈,惜三⼦早夭,余各有成。长⼦永⽟,画名卓著,世界著名艺术之⼤师也。

公骸虽迁,恩泽不移,乡⼈感其德⾏,乃筑修公之⾐冠冢于壶头⼭下,以昭来者,吾奠之于清酌庶羞,并为之铭。铭⽈:凤凰黄公,德艺⾄臻;居繁不奢,处简未沦;怀璞⽆怨,⾃乐其⼼;善若江河,泽被众⽣;天赋嗣昌,有⼦⼤成;名与史流,不朽永存。呜呼黄公,垂载⽇星。17、蔡长凤墓志铭

蔡公,讳长凤,溪苗后裔,⼀九三三年五⽉三⽇⽣,沅陵凉⽔井龙虎坪枫⾹洞⼈。幼⼊私塾,渐见头⾓,众谓光耀蔡⽒门庭者,公也。新中国建⽴,公修学沅陵⼆中,五六年三⽉考取空军航校,⼗⽉加⼊共产党,翌年转业沅陵。恪尽职守,宵⾐旰⾷,政绩斐然,次第擢升,⾃⽣产队长⽽县⼈⼤常委会副主任。⼆零⼀零年⼆⽉⼗⽇卒,年七⼗七。

蔡公勤政务实,⼈民多得其惠,尤以⼆⼗世纪七⼗年代任⿇溪铺区委书记间业绩为最。其时所开五⾥⼭良⽥四⼗亩与筲箕湾改溪围堤新造之千亩良⽥,以及千丘⽥两公⾥防洪堤坝,⾄今仍为诸村⼝粮重地。蔡公乡梓情深,致⼒⽔电路基础之改善,俾其百姓⽇⽆肩挑背负之

苦,夜有电灯照明之乐。乡⼈屈数公绩,⼤⽽不忘者,乃龙虎坪⼆⼗千⽶⾼压线路并五⼗千⽡变压器也,⼀千⼆百户赖其盛焉。蔡公六⼗致仕,⽼⽽不休,募资修建龙虎坪⼗五公⾥村级公路;枫⾹洞饮⽤⽔池;解决⼴福村上蔡家三百多⼈⽣活⽤⽔。弥留之际,⼝不能⾔,⼈知其有放⼼不下者,遍询家务,皆以⽬⽰⾮,俟问某路未竣事,垂泪然也,见者莫不感慨。蔡公⼿⾜之情,既长且久,兄妹⼗三⼈,家贫维艰,公最长,年在舞勺,乃分承举家⽣计之重。及仕,以俸禄之半馈养弟妹,乡⼈赞⽈如⽗,村闾男⼉典范也。公德珪璋,天佑其昌,三⼦⼀⼥,均有所成。勒⽯永志,诗以铭之:紫星陨落天垂泪,恩泽长怀痛不休。德照⾠⼭光两界,名留沅⽔映千秋。⼀⽣廉洁为官范,百事勤劳少⽐俦。遗爱⼈间成绝唱,桩桩思忆满⼼头。18、、慈母碑⽂

出⽣清贫庆长春,勤劳节俭育⼉孙。好善乐施⼈敬颂,德范长存励后昆。深表哀思树碑纪,佑启后裔时代兴。19、祭⽗祭⽂维:

公元⼆零⼀零年⼗⼆⽉⼗⼀⽇⼆⼗三时三⼗分,噩耗传来,⽗亲王培军因癌症严重,经抢救⽆效,突然去世,顿时犹如天塌地陷。⽗亲驾鹤西去,魂归渺渺,唯余桑梓,⼉痛⼼疾⾸,⼀时多少⾔语,竟不知从何说起,哀哉。

⽗亲⽣于贫苦之家,⼀⽣奔波劳碌,含⾟茹苦,为了能够出⼈头地,改变家族命运,从⼩就⽴志⾛出农村,所以从孩童到成⼈,⽗亲⼀直坚持着⾃⼰的梦想,努⼒让⾃⼰成为优秀的⼈。但是天妒英才,正在他事业有成之时,病痛却突然来袭。⽗亲⼜是那么的坚强,他以顽强的毅⼒和坚定的信念与病魔抗争了六年,六年啊!两千多个⽇夜,⽗亲承受了多少苦难,他硬是在苦难中撑起了整个家庭,这是何其的伟⼤啊!

⽗亲是那么的慈爱善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亲⼀直在⽤⾃⼰的⾏动来教导我应该如何做⼈,他在实现⾃⼰事业成功的同时,还帮助他的亲⼈过上了富⾜的⽣活,⽗亲⼀直告诫我,助⼈即助⼰,他的谆谆教诲让我受益匪浅。⽗亲对我的关爱⽆微不⾄。⽗亲常常对我嘘寒问暖,每每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亲都会耐⼼的帮助我,让我克服了⼀个⼜⼀个困难。⽗亲,您⾛的太急了,我还有很多⼈⽣疑惑需要您来解答,我真的很希望您能睁开眼帮我答疑解惑,真的很希望!

⽗亲,您⾛了,在您⽣前我没有尽到孝,没有真正的赡养过您,请您原谅我没有好好珍惜,原谅我没有为您的⽣活分忧解难,原谅我所有的不孝。⽗亲,您放⼼吧,我会照顾好⾃⼰和母亲,照顾好我们的家,我会继承您的遗志,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使命。我会努⼒拼搏,让⾃⼰成为想您⼀样的⼈才。⽗亲,您放⼼吧。⽗亲,愿您⼀路⾛好!伏维尚飨!

⼉⼦王智永20、、沉痛悼念妈妈去世⼀周年

流⽔⼣阳千古恨,凄风苦⾬百年愁,⼀⽣俭仆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风。

敬爱的母亲,如今您的⼉⼥⽣活刚有好转。岂料⼉⼥欲养⽽您的⽣命不能永存,您因患癌症,⽇益加重,撒⼿⼈寰。

母亲⼀⽣勤俭持家,诚恳做⼈,实为⽗亲之贤妻,⼉⼥之良母。尤其在过去许多艰难困苦我岁⽉⾥,母亲曾节⾐缩⾷,抚养我们兄妹养⼤成⼈。⽽今后,母⼦永诀,阴阳相隔,孩⼉⽇后⽆法再见到慈祥的母亲。“⽉冷三更梦,空梁不见⼈,”每当年节泪⾬满⼱,千重⼭相隔能终能见⾯,⼀层黄⼟隔母永不相逢。往⽇三餐,同桌共饮,今⽇后⼉只有烧纸上坟,世上路千条,何处寻⽼母,宇宙地万⾥,何处找娘亲,话在⼈已去,睹物伤情,孝⼦失亲,扶杖哀痛。眼前是,灵位刺⽬,灵幡招风,⼉⼥媳妇、孙⼦外孙,全都挥泪跪倒在您的灵前,倾⼼听读哀⽂,思母之伟⼤有⾔未尽,⽽意未穷,思母之恩德,远不⽌如此,思⼉之过,也

没有写尽,请⽼母在天之灵,⼤神勿记⼩过,多多保佑:保佑长辈⾝体康健,寿⽐南⼭不⽼松,保佑⼉⼥永团结,和⽓⽣财福满门,保佑孙⼉外甥前程似锦,荣宗耀祖⼈上⼈,保佑亲戚六眷和在场各位家家好、⼈⼈亲,世世代代谢母恩!⽼母⾏年61母亲劳苦了⼀⽣还没有享尽“⼉孙福,就登仙已去,瑶池赴会,。

古往今来,⼈世间,帝王将相,才⼦英雄,谁⽆不死,谁不归阴,青⼭依旧常在,⼣阳⼏度常红,⼤江东逝之⽔,淘尽千古英雄,善事恶事皆成古话,善⼈恶⼈都来评论,然好⼈好事将留芳千古,恶⼈恶事万世骂名,我母亲⼀⽣好⼈将千古留芳,永垂汗青。

黄河有泪哭⽼母,五泉⽩塔记好⼈。常⾔说:“常寿者,莫过于彭祖,⼋百岁仍归天去,短寿者莫过于颜回,⼆⼗短促却千古留名,古往今来,⾼⼈韵⼠,都道⼈⽣如梦,⼈⽣在世如过客,⽼来逝去如睡寝,华夏如歇店,光阴急匆匆,⽣不带来,死不带去,只留美名,⽼母虽然仙去,⽽⼤德长存,⾳容虽杳,⽽典型犹存,为⼉⼥永怀教训,我们都将学母做⼈,孝敬⽼⼈,再为您精⼼培育⼦孙,勤劳克俭,和⽓⽣财,勤奋⼯作,发扬⽼母好家风,以慰亲娘在天之灵。想见⾳容空有泪,却闻教训杳⽆声,良操美德千秋在,亮节⾼风万古存。⽼母和我们永别了,⽆从再见⾳容,尔后看满梁落⽉,伤⼼落泪,听杜鹃泣⾎哀鸣,暗⾥伤⼼,哭母千万遍,呼母千万遍,⼉⼥声⾳娘常听,今⽽呼不应。

今⽇设仪布祭,不尽所怀,哀⽂数纸,聊表⼨⼼,尔后欲图相见,除⾮梦⾥相逢。母亲啊,我的好亲娘!您⼀⽣诚实做⼈,踏实做事,为家庭,为乡邻做出了重⼤贡献,您靠⾃⼰勤劳双⼿和崇⾼的品德赢得众⼈交⼝称赞,如今您已在天堂安歇,,请您⽼⼈家放⼼,您的⼉⼥决不辜负您的叮嘱和期望,化悲痛为⼒量,好好⼯作,好好⽣活,好好做⼈,请母亲⼤⼈⼀路⾛好,⼀路平安。这也是您的⼉孙及好友对您⽼⼈家共同的⼼声。21、⽂昕墓志铭

秋⾬,春光,夏雾,踏雪寻梅者独步天堂;诗情,画意,琴瑟,戏⽔观鱼⼈乘⾈远航。

⽣为世间⼥杰,迁故⼉⼥长情。⽂昕,⼀九七⼀年降临⼈世,⼆零⼀零年辞别⼈间。三⼗九年⼈⽣路,⼀个春秋梦!辽宁⼤学外语系毕业,武汉理⼯⼤学硕⼠。书⾹浸润,⾜铸诗篇千百句;汗⽔洒种,枝头硕果百⼗颗。曾任沈阳泰德软件产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赢得国家⾼新技术企业,摘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凯玛历险记英语益智游戏软件)。五⼀奖章、科技创新奖获得者。为⼈善良,慈善捐助,世⼈怀旧抒眷恋;做事精明,⽬光⾼远,意动时进⾛前沿。⼀位优秀母亲,⼀名美貌贤妻。夫念妻,画卷书章意浓浓。是为铭:

⾬露梦花开,东阳破晓云;台空⼈何处,风牵⾐襟吟。22、黄庭健墓志铭

黄公,名庭健。历史学家,辽⼤教授,政府津贴享有者。

⼀⽣育⼈⼀千⼆百余,桃李满天下;著有论⽂⼀百零三篇,独荡学术潮。⼆⼗世纪六⼗年代沦为右派,被打下体残疾断送⼉⼥梦;年近黄昏美貌佳⼈天配对,⼆⼗三载幸福⽣活步晚年。从教⼀⽣,师德⼀世;学识渊博,宽以待⼈。秉承求知传学,远离政治之道;结交天下朋友,探求君⼦之路。

⾜迹⾃⼀九⼆六年⾛到⼆零零四年。同寝之妻王秀玲,贤惠之德辅以黄公,令膝下学⼦赞叹!“七七”级学⼦铭念恩师,⽴碑怀念。23、马成墓志铭

“地主”永世未得翻⼭,时局动荡遗臭万年。祖辈⾟苦攒下⼟地⼆百亩,分割殆尽,从此⼀蹶不振;强盗瞬间⽠分财宝⼋百两,杀富济贫,未来⼀地尘烟。分吾⽥地⾼举⼟匪宪法,夺吾财产⼝念地痞诗词。历代政治夺⼈性命,⾃古强权官匪⼀家。集权坑民,专制害民;流氓当道,⼩民遭殃!

改⾰开放后,马家惶⼜恐;薄⽥锄杆下,余悸敬祖先。忽⼀⽇⼉孙痛楚,破釜沉⾈赶早潮;拚两年⾦银满钵,勤劳致富奔⼩康。泪洒⼀路,⾎传百代;牢记马史,堪⽐⼀国。马家辈辈出英豪,华府代代有传⼈。⽣于⼀九⼆四年五⽉⼗⼋⽉亮出⼭时,卒于⼆零零三年⼋⽉⼗三太阳西落中。24、李天祥墓志铭

⼀九⼆六年⽣于湖北宜昌,⼀九九九年故于辽宁辽阳。

出⾝中医世家,攻读西医专业,中西医结合矣!治病救⼈上万例,医术属⼀流;带出学⼦上千⼈,桃李满天下。医德诚信,医风正派。为⼈聪慧,做⼈忠厚。患得患失,满城⼝碑。⾼官寻医找李公,平民看病求李公,粒粒认真对待;学⽣疑惑请李公,疑难杂症寻李公,样样⼿到病除。

为⼈为事定律⽈:⼈⼈为⼈,事事为事;⾼低贵贱,贱贵低⾼。平视⼈间,⼈间视平;叩问良知,安能理得。膝下三⼥⼀男,⼀⼈秉承医术,⼼⾥窃喜哉!25、李春成墓志铭

李家独根苗。⼀九四六年⽣于北京,⼆零零四年故于辽宁鞍⼭。⼀个⾼⼲⼦弟,⼀名有志男⼉。学识渊博,事业如⽇中天;情场短练,爱情屡遭失败。

⼯农兵⼤学第⼀批学⼦。电台记者转⾏电视,中国第⼀批电视制⽚⼈之⼀,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国最后⼀个⽣产队》轰动全国,《矿难背后的利益链》让国⼈惊讶。弘扬正⽓,和谐抒情铸诗篇;把握主旋,秉直慷慨讼赞歌。锐笔怒吼,狂书国难民间情;怒骂贪官,⿍⼒扭转社会风。制作专题六百个,签发新闻⼗万条。电视剧《风⾏千⾥》,纪录⽚《⽼外在中国》,国内省内奖项多矣。

与前妻遗下⼀⼦,备感欣慰,李家有后。挚友⼩琴敬⽴。

26、汤养明将军夫妇墓志铭

踏千⼭万⽔,军师鞍卒⼼,扶将帅上马,⼀路颠簸辗转苏北东北,趟跃长江黄河,共和国之功⾂,汤养明将军也!

⼀九⼆七年栗⼦花下,⼀雄性⽣命之啼哭叩开辽宁千⼭⽯门。承孔⼦⼈性之美德,袭岳飞爱国之胸襟。⼭之品格,树之灵性,花之芳馥,草之坚忍兼⼀⾝也!⼀路脚步铿锵,满地岁⽉⾦光;少时雄⼼壮志,⽼⼤屡有收成。⼀九四五年参加⾰命,曾参加抗⽇战争、国内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解放西藏战役。历任战⼠、排长、副营长、营长等,后跟随陈毅将军南征北战,经历战役数⼗次,屡⽴战功,为新中国成⽴⽴下汗马功劳。为⼈为事煞有原则:谦虚谦和步履成⼸为⼈成公修得成功正果,品⾏成恭者;不骄不躁胸怀尊境为事尊竞换来尊敬美誉,⼈⽣尊径也!

⼆零零六年七⽉离世时忽然醒悟:理解军⼈,天职之命,⽆以思想;深思战争,⽆奈之举,⽆可回避。军战之,民可安否?国难当头,政之所需也!

随夫四⼗六载,营造温馨家园,体贴⽆微不⾄,关怀点点细节,军功章之另⼀半、蜀南才⼥,汤将军之爱妻苏丽也!⽣于⽂化世家,⾝居阁楼之⼤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长于战乱年代,步履⼭⽔之⽂化战⼠,枪炮弹药处处歌声。军中百灵鸟,贤惠为⼈妻,博爱做⼈母。歌喉滋养⽆数战⼠,温情侍待英雄丈夫,母爱抚育⼆⼥⼀男。⼀九三六年⼆⽉⽣⼈,⼀九五六年⼗⽉⼀⽇与汤将军结为百年之好,⼆零零⼆年六⽉辞世。⾏前总结“三⽆愧”:吾⼀⽣⽆愧与⼈,⽆愧与世,⽆愧于⼼灵也!并嘱⼦⼥:为⼈需聪明,做⼈要憨厚;为事须三思,做事要坦荡!

⼈⽣⼀世名利情多馨者,汤、苏夫妇也!⽗母恩情,⼉⼥永世不忘。遂于⼆零零⼋年清明⽴铭存史,期流芳千古,待后世明鉴。

27、李强墓志铭

⼀九⼆九年⼭东枣庄⽣⼈,⼀九⼋六年故于辽宁盘锦。规规矩矩做事,⽼⽼实实做⼈。锦⽔荡⾈,欸乃声声⼏近美好江⼭;汉宫踱步,平踏青云摘得⼀世英名。⼈有梦幻,梦⽣奇景,景润万物,物归其主。如此往复在不断努⼒下,百年⼀梦在不懈追求中。煌煌皱纹跃额头,终得名利双收;坎坎磨砺跳舞蹈,始得三⼗六计。

⼋载秘书⽣涯,秘书有秘术;⼗年领导岗位,领导有领诀。历任政府办秘书处处长、质量监督局局长、副市长。妻乃江南美⼥,⼉则清华⾼才⽣。天伦之乐,此⽣⾜矣!28、王成⽂墓志铭

墓下成⽂有⽈:⼀九四六年来世,⼆零零六年辞别。坎坷半⽣,浩荡千秋。解放前祖⽗铁肩载幼孙,弃离⼭东赴辽宁;解放后⽗亲钢腰铤岁⽉,蜗居⽜棚唤未来。⽂承祖,业⼤成,不枉先⼈也!做⼯⼈,当⼲部,步步上台阶!泥匠砖⽡,图纸芬芳。建平屋⼤厦百座,修道路桥梁⼗条。改⾰开放,当年地主成历史;思想解放,带头致富搏明天。⾝家百万,⼦⼥六⼈。留德留得,遗器遗弃!辗转⼤江南北,何处黄⼟不埋⼈?跨越⼤洋东西,万物⽣灵须遗志!29、王光新墓志铭

眉⼭王光新,半⽣流晋城。年逾花甲满头乌⿊秀发,七旬返童;书画留世弟⼦扬名华夏,四⽉春草。酒量过⼈,酒⽣才⽓,酒下作画,⼀⽣潇洒;学业刻苦,学有所成,学识渊博,半路出家。⼆⼗世纪⼋⼗年代从商摘取商界精英桂冠,盖楼⼆⼗栋掀动沈城地产风云。拥亿万资产,建希望⼩学六座;做爱⼼⼤使,资助社会千万元。⽣是⼈世精英,死亦冥府豪杰!⾝下⼀男⼆⼥,个个步蟾宫。夫妻恩爱,不是同年⽣,却在同年死,呜呼哀哉!30、李公墓志铭

李公,名存馨。⼀九四⼀年四⽉初六,诞⽣九头鸟故乡;⼆零零⼋年三⽉⼆⼗,长眠西⼦湖畔。

⾃幼习⽂习武,熟读诗书跪拜⾼僧,勤则多得;青年为吏为官,县长市长步步青云,廉公有威!湖畔花园摆起九龙⼋卦美景,平顶长廊迂回四书五库宝藏;东西动脉流动时代经济⼤潮,南北运河盘旋时事顶峰旋律!恭敬临之,崇敬望之;洗⽿听之,洗⼼奉之。⼀百六⼗万⽼少民众⾐⾷之⽗,七⼗⼋万平⽅⾥⼤⼩⽣灵之母。孝敬天地,尊爱幼长。为⼈铿锵直爽,尤喜谈兵,《孙⼦兵法》、《三⼗六计》倒背如流;为⽂才⽓豪迈,更喜诗赋,《春来赠赋》、《六⼗抒怀》流芳千古!

⼀⽣谦虚换来平坦⼤道,粗⾷务急知苦难备。告⼦孙:吾昔为栋梁,年⽅⽽⽴,⽆悔于今。汝年轻适逢,勉欸奋臂,切记!31、吴夫之墓志铭

⼀九三三年四⽉⽣于辽宁复县,⼀九九六年故于辽宁本溪。⼋岁时打⼯为地主周扒⽪家放⽜,挣得⼝粮⼀⽃;⼗九岁从戎跟随彭⼤将军渡江,抗美援朝三载。政府劝军有⾼招,热炕⽕辣辣,灶坑频添柴,青年炕上坐成排,臀下⽔泡起;带兵军⼈坐櫈椅,地上讲政策,桌上记笔记,谁动臀部即报名,捉兵⼗⼋⼈。

摸枪⼀⽉,上阵对敌;⼤战⼩役,⼀穷⼆⽩。辗转三年,⾎⾁横飞。可怜同乡同胞年轻命,横七竖⼋阵亡⼗六⼈。弹⽪钻⾁⽪,死⾥逃⽣仅两⼈。胸膛贴胸膛,活⼈相见泪四条。

⽴三等功勋⼀次,荣幸换得农转⾮。泪烬沧桑画美景,砸锅炼铁⼤跃进。凄楚楚⽂⾰红书⼈畜背,荒凉凉运动不断鸡狗飞。⼆⼗世纪七⼗年代,三养⼀种资本主义尾巴须割除;七⼝之家⾷不果腹,垦⽥养⽺种⽠挤奶引来红卫兵。以酒当歌,粗犷豪爽义⽓唱千秋;以书为友,夜半吟诗⽂武兼⼀⾝。

当过锅炉⼯,铁锹铮铮扬洒出百吨⿊煤;尤擅长铁艺,铁锤叮当敲击成⼗数家具。三⼥⼆男皆孝顺,朴实贤妻煲热汤。诗云:“青春渐逝催⼈⽼,可笑⼀脸枯皱纹。”刚直⼀⽣,磕磕碰碰家⾥家外事;韧性半边,实实在在世间世外情。32、李春颜墓志铭

李春颜,⼀个秉直男⼈。⼀九四⼀年⼋⽉⽣于辽宁苏家屯,⼆零零六年⼗⼀⽉故于沈阳和平区。⼀⽣奔波,转辗辽粤,落叶终归根!中年下海,起伏上下,⼤旱望云霓!前半⽣与⼯⼈为伍,后半⽣与商⼈同僚。⽊匠⽡匠电焊⼿艺融⼀⾝,陶瓷服装眼镜商品换⽣活。胸怀⼤志下江南,锦⾐归乡已暮年。平淡⽣活,重情重义,⼉⼥⼀双;真挚待⼈,轻名轻利,朋友⼀群。离世前有⾔相赠:好好活着,珍惜每⼀天;时时清醒,不做亏⼼事!⼉⼥怀念铭⼼,⼆零⼀零年⼋⽉⽴碑存史,千载流芳,呜呼哀哉!33、铭记

拭泪泣⾎,伤⼼断魂,携⼥勒⽯,铭记夫君。⼀九七四,六⽉⼗⼀,⼴西宜⼭,医家诞世。上有⼀兄,关爱相伴,家虽不富,⼈却欣然。随⽗奔波,辗转多地,落户柳州,勤奋学习。就读⼀中,成绩突出,北京轻⼯学院录取;毕业优秀,⾼才聘招,⼴西⼯业学院任教。撰写教材,百科贯通;讲读授课,精益求精。从商事于九九年,⼤业宏图;舍清华之研究⽣,放弃不读。闯北京下⼴州,同窗合⼒;涉重洋扩经营,⽇新⽉异。零六年底,谐夫君喜结连理;怀珠⼗⽉,添爱⼥欢乐甜蜜。君敬长辈,慈孝赡养;君爱妻⼥,没齿难忘;君为朋友,慷慨助帮;君做事业,典范弘扬。奋⽃⼀⽣,少有休闲,才华横溢,鸿鹄志展,三

⼗五载,辉煌灿烂,⼼脏猝死,相隔⼈天,爱⼥两岁,梦容杳然,苍天有疏,不寿百年。贤哉夫君,神归宇⽅,往⽣富贵,福寿⽆疆。从此天下,再⽆相依,若有来世,再为君妻。34、⽗母碑⽂

(1)先⽗讳XXX,字XXX,庚寅年⼰卯⽉⼄巳⽇降于桂西资源车⽥,丙⼦年葵巳⽉戊申⽇因累疾⽆药,与世长违,下葬西岗。先⽗在世,禀⽓恭俭,忠直宽厚,志⽓宏放。擅修⾯,精书法。殷勤治家,为嗣殚精竭⼒,积劳成疾,何其不幸,奄然息世。⽣前善缘⼴结邻⾥,⾝后令名远播天下,精益其是,挚义其友,亲授其⼦,勤俭其室,含⾟茹苦以全其家,栉风沐⾬以饲其⼦。⼆⼦皆已娶妻承宗,⼀⼥既⽽适⼈传后,然焉敢忘先⽗之恩义,绝列祖之英灵,今泣⽴⽞⽯,悲以莫名.

(2)先⽗张公讳字XX,燕京房⼭⼈也,⽣于贾公XX之家,养于张公XX之室.共和丁未丁未壬⾠之⽇降于燕郊,戊⼦⼄卯丙⾠为流车所袭,竟不治长辞,享四⼗有⼆年矣.

(3)先⽗何辜, 襁褓失恃,天伦痛⽌六⽇,先祖贾公悲痛失常,托之以遗张公,时值家道倾覆,朝不保⼣, 垂髫稚⼦竟躬耕垄上, 总⾓⼩⼉亦奔⾛林间.幸恩师闲暇授业数载,⽂墨粗通,礼仪初闻.然未及束发即背井他乡, 孑然飘零⽽⽆所依,含⾟茹苦亦⽆所获.年弱冠⽽妻X⽒,⽣不肖⼦X,家境益窘,终⽇惴惴.既⽽贷资以赴房⼭习贾,举步维艰,惨淡经营.披星戴⽉⽽劳其⾝, 栉风沐⾬⽽见其诚,历风霜⼆⼗余载始富甲⼀⽅,资孤寡数以百计⽽名动京城,恩泽乡⾥,诚动天门.正值意⽓风发,不幸道遇车灾,天妒英才. 噩耗遥传,予闻霹雳于海外,洒热泪于他乡.恨不能⾝⽣双翼, ⾯跪尊堂.

(4)先⽗禀性宏达,仁⽽待⼠, 每与随佣⾔⾏,轻罚重赏,频与予语故事,少恨多愉.⼜好酒钟情,守信重诺,疏财仗义,尝聚资以佐其兄⼤业,屡散财以解异⼰危愁,是以上⾄皇亲,下⾄游民,亲如兄弟,远如敌仇,远近咸服,左右佥敬.

如斯豪杰,当效其辉,奈何⼀旦,骤然长违?⽊秀风摧,⼈贤众⾮,天怜苦,地唤其归.春寒未退,朔风狂野,黄纸乱坠,⽞⽯含悲.家道永续,天⼈安歇.

(5)仰怀先祖饮⽔思源⽗母养育恩重如⼭严⽗⼀⽣勤于农耕节俭持家忍辱负重为⼈忠厚邻⾥称颂天年康健乐享余⽣(6)先⽗xx,乘甲⼦,适孟冬。垂髫丧母,乞荒踵兄。颠沛流离,动⼼忍性。总发拜塾,刺股炳萤,拙⽽不惰,迟⽽不凝。寒窗数载,弱冠师宗,传道解惑,育⼈理校,兢兢业业者三⼗⽽终矣。

(7)先妣周⽒xx,岁逢丙寅孟冬。受诗理,习织缝。淡⼼如⽔,柔情若虹。甲午归⽗,苦度⽇⽆怨,勤持家有成。上奉⽽下养,内贤⽽外明。饥弗⾷⽽助灾邻,寒⽏⾐⽽予贫穷。⽣四⼥⼀男,乐以德教,爱以仁导,继之⼈兴也。适劳极⽽福⾄,噩起壬申仲秋,正寝寿终。悲夫命哉!

(8)先⽗讳名李xx,⽣于丙⾠⼀九⼀六年腊⽉⼗⼆,卒于⼀九九七年腊⽉初⼗,享年⼋⼗⼀岁。先⽗出⾝农家,受先祖之教诲恩泽,以农为业,为本,为贵,躬亲耕作,颐养天年;以家为职,为根,为重,苦⼼经营,终致殷实。忠厚⽼实待⼈,安分守⼰处事,耿直⽆媚,俭朴不奢。含⾟茹苦⼀世,兢业操劳终⽣。⼋⼗⼀载平凡普通,淡泊寡欲与世⽆争。⽆愧于苍天厚⼟,荣耀于列祖列宗,堪为⼉⼥之严⽗师表。

(9)家严张公讳xx,癸亥孟春⼆⼗九⽣,庚⾠孟夏初九卒,享年七⼗⼋岁。幼孤罹难⽽

志远,躬耕⾃学⽽不倦。⼊杏林以济世,涉梨园以教⼈,勤谨豁达⼀世也。虽⼀介农夫,其知其风,可师可表.

(10)先祖邢公讳x,庚申⼀九⼆零年季冬初⼋⽣,戊⾠⼀九⼋⼋年仲冬初三卒,享年六⼗⼜⼋。先祖幼贫未塾,博闻见丰,佣耕垄亩,园艺庖丁。贫⽽乐道,勤谨⾄终。暮时谆谆,典史启蒙,侪辈逢霖,与⽇俱成。鳏夫⽼矣,天伦融融。然乐未极⽽悲⽣,肺痼起⽽寿终。⼭号⽔泣,⼼摧⾻恸,疚⾯深思,顿⾸涕零,其辞⽈:******

(11)⽗亲(张xx)出⾝农家,兄弟四⼈排⾏⽼三。幼时窘迫贫寒,⾐⾷⽆着。⼋岁即放⽺喂⽜,打短⼯,拉长⼯。伯⽗叔⽗被抓壮丁后,杳⽆⾳信。他就⽀撑家业,下苦⼒谋⽣,奉养祖⽗、祖母、曾祖⽗、曾叔⽗。建国后,先后做过⽣产队长、保管员、贫农代表。母亲(边xx)祖籍河南省xx县xx镇xx村,家境穷苦。⼀九四零年家乡遭遇黄河决⼝之灾,她与家⼈逃荒离散,只⾝流落陕西,佣⼯乞讨,漂泊⽆所。⼗⼋岁嫁到张家。******

(12)先⽗幼⼊村学,聪颖貌恭,好学强志,孳孳不苟,束⾝⾃修,颇为师喜⽗爱。及壬⾠⼗五,厄运天降,凶岁三丧:祖⽗母相继作古,伯母接踵病殇。先⽗抱戚衔哀,辍学⽽躬耕。越⼆年,以才见辟民办教师授业于xx乡。传道之余,怜病者之蹒跚,悯患者之呻吟,遂弃教研习诊脉于xx联合诊所。苦读揣摩,临床实践,三载未尽,受xx县卫⽣局医护员。明年,⼊xx县红⼗字协会,兢兢从医,脉脉待患,扶伤五载,晋护⼠职。癸丑⽽⽴,修业于三原卫校暨西京⼉童医院,迁晋医师。善内⼉科,长中西医辩证施治。回春之术,孺⽜之德,乾永扶麟(注),皆盛⼝碑。寿⾄桑榆,不忍⼀⽣所得为时⽽湮,遂⾃⽴诊所,悬壶济世,传医术于膝下及乡医诸⽣。

(13)⽗碑⽂:严⽗于公元1930年农历5⽉初九⽇出⽣于湖北省咸丰县活龙坪茅坝村。幼聆庭训,勤奋好学,⽴志成才。热爱国家,早年从戎,1949年加⼊中国⼈民解放军,50年抗美援朝致残,享国家伤残待遇;1954年退伍返乡⼯作,后⾃愿务农;义⽅教⼦,⾟勤治家,和善诚实,敬⽼爱幼,恭允亲朋。于()年农历()⽉()⽇病故,享年()岁。其⼤恩⼤德、⾼风亮节的品格,堪为后辈敬仰。为慰英灵,建碣以铭。

(14)母碑⽂:慈母⽣于1929年农历()⽉()⽇,系湖北省咸丰县活龙坪村⼈⽒。幼娴闺训,聪慧明理,敦厚贤良,和睦邻⾥,长幼恭允;孝敬⽗母,相夫教⼦,勤俭持家,含⾟茹苦。因⼀⽣忙碌坎坷、劳累成疾,医治⽆效,于()年农历()⽉

()⽇辞世,享年()岁。其⾳容笑貌,尤存于⼼;淑美芳德,后辈仰钦。为报深恩,树碑碣记之。⼭⾼⽔深长跪难报养育恩仰天呼亲肝肠断俯⾸思⽗泪满襟35、祭祖⽗母碑⽂

祖⽗绥旺表字兆甫宣统元年诞于神⽊天赋异禀幼⼊私塾精晓五经娴熟四书长⽽丧⽗育弟侍母继⽽丧母独⽴门户率丁廿余营⽥百亩卧薪⼗载终成望族名满⼀⽅不孚先祖年甫古稀驾崩故⼟庞⽒⼀⽣尚道尊儒⾃强不息厚德载物祖母张⽒⽣在甲午讳名翠华柔美贤淑秀外惠中兰⼼罗敷温良恭俭淳朴敦厚⼼性⽟洁品⾏⾼古始⼊庞门年⽅⼀五相夫教⼦德被⼀户尊长爱幼恩泽两族⼋⼗⼜七驾鹤追夫从此之后琴瑟和睦荫⼦佑孙润嗣惠后名垂万世流芳千古不孝之孙庞⼴智敬上36、遗吴冲卿⼤飨碑⽂

苍碑剥龙螭,突兀古殿侧。世变⽂字异,岁久苔藓蚀.。谅⾮好事者,尘⼟未尝拭。我来仰⾸看,百过不⾃息。曩者魏⽅盛,帝丕托威德。驰驱百万众,南指⽃⽜域。誓将殄氛祲,饮马长江⾢。翠华郁回翔,⾼会夸故国。肃肃环佩响,煌煌⽻旄饰。⿎钟何镗鎝,淮汉为震仄。罢飨⽰得意,摛⽂永才勒。从⾂梁孟皇,⾪法当世特。奉诏⽆与让,淋漓奋其墨。尔来⼏千岁,卓卓见筋⼒。端庄九⿍重,劲挺群珪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