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2012年4月5日,chí míng 中外的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进入高潮。湖中,500多条各式各样的船只和1万余名会船选手飞篙走桨,弄潮击浪;岸上,歌舞、戏曲、表演唱,欢声如潮,让水乡民俗文化尽情zhàn fang 。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奶奶,那月亮上是什么呢?”我问。“是树,孩子。”奶奶说。 B、写到这里,简直不想写小说;既不想写女人,也不想写男人。 C、今年我校读书节的主题为“养成读书习惯,共享阅读快乐”。 D、经国务院通过,4月1日起“拘留所条例”正式对社会实施。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胡锦涛主席出席第四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发表了题为《加强互利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
B、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不断增加国民的生活质量。
C、有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孩子睡眠充足,小学生睡眠基本能保障,而初中生睡眠严重不足。 D、被海盗劫持的中国货船“祥华门”号被伊朗海军成功解救,船上28名船员全部获救。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举世瞩目的2012年全国“两会”于3月14日圆满结束。 ....
B、4月是欣赏油菜花的最佳时间,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
C、朝鲜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坚决进行“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
D、溪水西流,你要迈着沉重的步伐向东前进,你要看看东方之神叱咤风云的威武雄姿。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每空1分,8分)
①在她没来以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带到光明的地方……(高尔基《童年的朋友》)
②在前进中,________________,写下了上面的话。(阿累《一面》)
③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④及次日临政,_____________。(《宋史·赵普》) ⑤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______。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12分)
昨晚,第四届中国·兴化千岛菜花旅游节开幕晚会在兴化新区体育馆举办。晚会由《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梁永斌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宇担纲主持。以千岛菜花与水乡生态、文化旅游为主题展现兴化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据悉第四届千岛菜花旅游节从4月初持续到5月,期间兴化将在千岛菜花景区举行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揭牌仪式;在千岛菜花景区举行兴化风情专场演出,邀请本地群众文艺团体参与表演,在固定时段连续演出;举办以游千岛菜花为主题摄影大赛;在“靓丽兴化”风情体验游中,推出4条“精致兴化”风情体验游线路,组织汽车4S店和周边县市自驾游爱好者参与自驾游活动。
——出自2012年4月3日《扬子晚报》 ⑴请你为上面的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3分)
1
⑥_______________,然后能才。 ⑧_______________,鲜克有终。
⑦河海不择细流,_______________。
⑵我们阜宁可谓“地灵人杰”,名人胜迹不少,请你写出其中一位名人及其成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游览中小华兴致大发,想用一副对联来表达感受,但只想到了上联,请你为其补写出下联。(3分)
上联:赏千岛菜花,叹为观止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问一个什么问题?怎样发问?请将你的问话写出来。(4分)
采访市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旅游局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唐朝欧阳炯的词《春光好》,完成第7题。(6分)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7、⑴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画线句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陈章侯蔑视显贵》一文,完成8-11题。(14分)
陈章侯性诞僻,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笔也。有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头裸体,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怫然,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
【注】①诞僻:怪僻 ②致:送给。③周:周济。④藉:凭借。⑤索:索要。⑥搦(nuò):握。
⑦龌龊:肮脏,引申为品行卑劣。⑧强:强迫。⑨头裸体:不戴帽子。⑩怫然:非常生
气。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好游于酒( .
)
③谩骂不绝(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托他人代求之 A、读之竟日(《赵普》)
B、主人处处款之(《于园》) D、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C、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②虽千金不为笔( .
④乃自先去( .
) )
⑩
⑧
⑨
④
⑤
⑥
⑦
①
②
③
⑷假如你是《兴化报》的一名小记者,在“菜花节”期间有幸采访了兴化市徐市长和旅游局秦局长,
9、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尤 喜 为 贫 不 得 志 人 作 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⑵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表现陈章侯蔑视“一龌龊显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三)阅读《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能源。如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等。
②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达1.7×lO千瓦,如果我们把地球表面O.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即可望达到7.4×1O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因此,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重要能源。
③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
④太阳能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近十年来,我国的太阳能利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据预测,今后l5年内,太阳能热水器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城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将达总户数的25%。随着太阳能利用方式研究的发展,太阳能空调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有望今年走进百姓生活。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一系列太阳能产品正处于开发应用阶段。现在我国成了石油进口大国,对太阳能发电有了很大的需求。目前,我们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把太阳能作为替代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到处阳光到处电”将成为我们的生活现实。 12、与传统的石化能源相比,太阳能资源有哪些明显的优势?(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在②③两段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目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④段划线句中的“有望”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雷抒雁的《履痕》一文,完成第18——22题。(20分)
①坐在妈妈身边,和老人家闲聊时,有一次,她望着我的脚说:“唉,怎么会这么大。那时,才这么点点,一寸多长,粉红粉红的,肥嘟嘟的,真叫人爱。我就用一块手帕剪开,缝了一双软鞋,套在你脚上。”
②妈妈说的“那时”,其实,是五十多年以前,可你听听那口气,似乎就是在昨天。那一双用手帕做的鞋子,我当然是没法记住了。但是,后来当我的儿子出生时,老人仍做了一双。只是,这时的孩子已不同于先前,未“落草”前一切都准备停当了,手帕软鞋也就没有穿过。
③我记得穿鞋,已是遍地乱跑的年岁了。印象最深的是一双老虎鞋,黑布面的,红布贴了那嘴巴、那鼻子、那眼睛,又用黄线一针针缭上。嘴边还有黄线绷的虎须,嘴里亦有白布卷的虎牙。远远一看,活灵灵一个虎仔。我爱穿那鞋,每有邻人来逗玩,总会翘起虎鞋说:“咬!咬!”邻人便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双手捂着脸,连说:“好害怕呀!”然后,一通笑闹,当了序幕,正戏便是大家乐呵呵围在一起说些家长里短。
④虎头鞋穿完,我的幼儿时期也就结束了。直到上小学、上中学,都是妈妈做鞋。我上小学,
3
①
1314
每天来去要走四五里地;上初中,到了一座远在20里开外的镇子去。周六下午跑20里地回家,周日下午又跑20里地上学。那时交通不便,来去都靠双腿。少年时代,最费的便是鞋,差不多两个月就得穿破一双。
⑤妈妈说:“吃鞋一般,坏得这么快。”记忆中,妈妈手中总是拿着一双鞋底在纳。有时,半夜睁开眼,一看,妈妈还在油灯下一针针纳鞋。麻绳在摇曳的灯光下一闪一闪,随着鞋针,在鞋底两面穿来穿去,发出嗖嗖的声响。每纳三四道,妈妈就要在头发上擦一下针。那时,我暗暗下了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挣钱买鞋,别让妈妈总点灯熬夜地受累。妈妈却常说:“儿啊,快长大,挣钱不挣钱事小,娶个媳妇给你做鞋,替替妈也好。”所以,我打小就知道,娶媳妇干啥?做鞋!
⑥妈妈不用量我的脚,做的鞋总合脚,走路不夹不挤,不伤脚。我至今脚上没鸡眼,没脚垫。当兵时,日行一百,夜行八十,一双脚不疼不酸,都得感谢妈妈做的鞋。
⑦穿妈妈做的最后一双鞋,是大学二年级了。妈妈做了一双“冲福尼”面的新布鞋,到学校来送给我,且要我当着同学们的面穿上试一试。我穿上走了几步,挺好。同学们都哈哈笑起来。我至今也没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笑。妈妈看我的同学,有穿皮鞋的,有穿运动鞋的,一个个洋气得很。大约从那次之后,她手头再紧都要给钱让我买鞋穿。
⑧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我老了,妈妈更不用说。有次我说:“妈妈,再做一双布鞋给我穿。”老人盯了我半晌说:“你是说胡话吧!眼看不见针,手拉不动线。做鞋可是力气活儿呀!年轻时,不在乎。那时,夜夜做鞋供你们父子穿,为拉动线绳子,这手掌上勒下深深的槽,几十年都没长平。”
⑨有时,我想,要是能把一个人打小到老穿旧的鞋子收集在一起,那该多有意思。不同尺寸,不同样式的鞋,真真切切记着人一生的历史。正是穿了这些鞋,你一步一步走了过来。一双鞋,就是一段有头有尾的故事,就是一段有血有肉的记忆,其间渗透着动人心魄的情感。人啊,和这个世界交往的过程,就是鞋底和地球摩擦的过程。履痕,就是人生的轨迹。
【注】①落草:出生。
18、文章记叙有详有略,具体写了“我”三次穿鞋的经历:(4分)
⑴我出生时,妈妈给我穿的是______________; ⑵我___________,妈妈给我穿的是虎头鞋;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赏析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⑤段中通过对妈妈半夜里“灯下一针针纳鞋”以及麻绳的“闪、穿”等的细节描写,有何作
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⑦段中,“我”穿上新鞋后“同学们都哈哈笑起来”,这是为什么?而“我至今也没明白他们
为什么要笑”,这又是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题目“履痕”是什么意思?(2分)从全文看,它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看似平凡其实不平凡的人,如朝夕相处的亲人、传道授业的老师、情同手足的朋友……甚至清洁工、看门人和小商小贩。他们没有特殊的身份、显赫的地位、伟大的事业,他们平凡普通。看似微不足道,如一粒尘埃,但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世间的真善美,体会到一种不平凡的感情和力量。
23、请以“_______并不平凡”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4
⑵文体:记叙文。
⑶要有真情实感。 ⑷书写工整规范。(4分)
⑸不少于600 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地名。
5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 语文(§3单元) 参考答案
9、尤 喜 / 为 贫 不 得 志 人 / 作 画 (2分)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